第555章 血性在否

bookmark

南方事了,张汉卿北上。

本该到来的直奉大战迟迟未能开打,会不会是因为自己一连串的搅和,导致历史的车轮一点点偏移,从量变产生质变,从而为中国永消了此一祸患?若如此,则中国幸甚!

不过未雨绸缪,还是先把人民军搞好是要紧。自己强大才是正经,何况未来也不把打败直系做为首要目的,毕竟在历史上最坏的情况还是把它打败了,他现在已经把目光转向了统一全国和与列强叫板。

人民军扩充太快,导致参谋工作、政训机制、后勤保障都跟不上需求,特别是缺少一大批有军事经验和才能的中下级军官是硬伤。

德国为什么军事上强大?是因为他们有着世界一流的参谋团,英国为什么称雄海上百年?因为他们有全球顶级的军官团。良好的制度使得他们国家的军事人才的出现层出不穷,中国暂时还不能跟他们媲美,只有走创建军校的中规中矩之路了。

对于武汉军校,张汉卿是下了血本的:人民军缺少军政干部不假,但他还是从各部调出上百个校级、400多位尉级军官组成第一期学员。越是人力紧张,越要创造条件,不然在不久后的将来人民军实现大扩张,人才的需求会更是瓶颈。

连奉军一共才23个师,保卫国家是远远不够的。二战前后列强每个国家都是辄以数百万兵员、几百个师,也不过十几年后的事情,那个时候这些经过正规训练的初等军官大都已经们列军师长了吧?可不能临时抱佛脚。

东北讲武堂倒是风风火火,这有赖于自己先见之明。它起步较早,东北又是很早抱成团的地方,交通也方便,培训已经成了系统化。所以奉军的军官其军事素养反而比人民军要高,虽然人民军军官的文化程度比较高。

所以在武汉军校成立之初,他就征得张作霖同意,从东北讲武堂调了一批有经验的教官来。可是,作为台柱子的张铖和教育长萧其煊却动不得:东北讲武堂是奉系的根本,暂时没有可以取代他们的人物,几位老帅又不能腾出手来自己搞。

没办法,只以委托蒋百里了,他在民国的人脉很广,也曾做过保定军校的校长。要不是因为他的责任也很重大,张汉卿是想调他过来主持呢。

还好蒋百里推荐了几个人,让张汉卿表示满意。

都是民国史上名动一时的人物,像杨杰、张孝准,都是一时人杰。杨杰已自日本返回武汉的途中,在张汉卿计划中担任教育长一职,而张孝准则尚无消息,这让他很郁闷。火车到长沙,他决定要亲自会一会这位尚未见过面的奇人。

骄阳似火,绿树成荫。两种不同的视角对应着不同的境界。在湘江东岸,张孝准想着蒋百里不远万里寄来的书信,思绪万千。

同为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并列“士官三杰”,蔡锷斯人已去,但留下不朽传说;蒋百里得遇东北少帅,乘风化龙;只有自己,他望着大腹便便的自己,长叹一声。

想当年金戈铁马、跟随黄兴入同盟会,协助民国成立及为孙、黄二次革命效力,何等慷慨激昂?至于帮助蔡锷逃出生天,亦一己之力,又是何等凶险畅快?可是军阀内战,知己黄兴、蔡锷分别于前年前两个月内相继去世,自己东奔西走,始终毫无建树,胸中所学,再无人赏识。

对军政灰心之下,由沪回湘,屈居湘岸榷局长,五来来专心经商,人亦发胖。惟有夜深人静时,想到自己一腔军旅报国的热血,竟然要弃武经商。

旧友蒋百里来信邀请他加入人民军,他还在犹豫。对于人民军,他并不陌生。做为近年来异军突起的一支强兵,平定西北还太遥远了,但奇袭汉口,让军事强人吴佩孚一步慢,步步慢;打长沙,一鼓作气,进皖、平赣、入粤,一气呵成。其时间捕捉之巧妙,机会拿捏之精准,该称得上是军事一流。但真正让他刮目相看的是他创办武汉军校的眼光,这才是做大事的人!

张汉卿的手下有精兵强将,他又知人善任,敢于不拘一格用非本系的人才:在湖北任用夏寿康、在安徽任用许世英、在广东任用陈炯明,竟让这些地方奇迹般地平稳易主,这非一般人气量与眼光可以做到。只是自己已经淡出军界许久,在少帅的麾下,能够得到重用吗?

他想多了。当一身戎装的张汉卿出现在他面前时,张孝准还是大吃一惊。没想到名动中国政坛的少帅,竟然冒着烈日,亲自来到自己工作场所。湘江的水都是热的,而张汉卿却一丝不苟,浑身已经湿透了,风纪扣还扣得非常严实。他不由得想起蒋百里的话:“少帅知人善任,有刘备之遗风。”

说实话,张汉卿第一眼看到胖胖的张孝准穿着背心一边用毛巾擦汗一边喝着浓茶,还是从心里鄙夷了一下:这还是那个北洋三杰吗?简直一个农村大叔、地主的身子!不过怀着对历史人物的尊重,而且既然来了,做戏就做足吧。

他看着门上已经斑驳枯黄的一幅对联,悠然念道:“‘惟有真才能血性,须从本色见英雄。’不知道现在的张闰农,还有当初的血性吗?”

这是张孝准最珍爱的一幅墨宝,为当初最欣赏他的黄兴所赠。他舍不得挂出,特请人拓下挂在办公室内,聊以纪念。经年累月,连字迹都泛黄了,这也是他内心苍黄的写照。

张孝准苦涩一笑。经历了人生的低谷,他已经没有激情再和张汉卿辩解,辩解也无用。他微微一笑说:“只不过是老夫聊发少年狂而已,当不得真了。”但从他向着对联眼角不经意的一扫,张汉卿还是看得出他的不甘心。

他笑笑说:“我来这里,就是听百里兄说,湘江左岸还有一位有血性的好男儿:他青年东渡日本,在陆军士官学校里为中国人挣得了脸面!他被保养柏林大学,学贯中西;他为民国创建立下汗马功劳、他为讨袁东奔西走;他救过我的好友蔡锷;他能在乱世保持一颗仁心。我来这里,只是想知道,这样一位好男儿,他的血性还在否?!”

第377章 戏骂第798章 釜底抽薪第709章 于一凡的大计第915章 军事考察团第763章 挑拨第771章 泡皇后第185章 少帅的点子第527章 奇袭第969章 肉弹攻势第1011章 朝鲜战争的尾声第634章 讹诈第13章 在北大读书的日子第947章 口水仗第535章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第352章 拖拉机第49章 尴尬的出席第91章 拆台第1005章 胜利者的福利第24章 我虽有心向明月第411章 请立即退兵第584章 你是人间四月天第823章 给一记重磅炸|弹第879章 诱饵第274章 西原借款第980章 忍辱第154章 善后第97章 被盯上了第649章 接收上海(下)第820章 巨流河惊变第615章 如夫人第562章 罗敷有夫第528章 王倒第57章 我有一所房子二十一条解析第570章 送上门的交易第34章 惺惺相惜第334章 双管齐下第47章 恶搞第596章 意外之喜(上)第808章 出京第641章 把妹的代价第522章 赵倜的烦恼第797章 分化第111章 翻脸第478章 买卖城告急第863章 不可思议的24小时第730章 绯闻第855章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下)第69章 王爷卖王府第339章 就这样被你征服第379章 外蒙|独立事件第638章 你要听我话第331章 急转直下第79章 形势逼人第119章 治警第461章 借壳上市第582章 旧瓶装新酒第357章 一个朋友第162章 一战成名第320章 远东局势第989章 五相会议第431章 天津大买办第113章 黑白第267章 包容第893章 退意第1010章 停战协议第961章 针对平民的袭击第540章 要账第371章 黄金!黄金!第451章 枕边人的觉悟第935章 作戏第534章 大势第383章 库伦之战(上)第116章 奉天改革第640章 又见皇后第910章 不败之地第679章 人尽其才第102章 葫芦僧判断葫芦案第446章 筷子的哲学第740章 领事裁判权之争第263章 许愿第105章 闹心第823章 给一记重磅炸|弹第494章 天有不测风云第773章 如谢安故事第15章 前门有感第968章 又见舰载机第244章 染指江省第491章 黑喇嘛第85章 温柔乡第268章 反弹与变通第642章 权力的第二次转移第70章 少将军的生意经第943章 突袭第683章 裁兵(上)第808章 出京第693章 精神战第909章 难啃的骨头第689章 文化战线上的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