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3章 软化

bookmark

张汉卿的话是不是虚言不知道,但是当初孙逸仙名头如此之响的时候,张汉卿的人民军炮兵还是敢在珠江口对着他的军舰大打而特打,当时香|港的居民听得可是一清二楚。

这位中国少帅狂妄是有点,可是从来没说过假话,他说打,那有可能真的打!消息一出,在香|港的西洋鬼子们、假洋鬼子们,都像丧魂的狗,吓得几天没睡着觉。而香|港市民也发觉在随后的一段时间内,这些洋巡捕们、洋官员们难得的和气。

而当张汉卿气势磅礴的宣言在国内外各种报纸纷纷转载后,国民大觉解气。

多少年来,也只有人民党、少帅能够坦然面对强大的敌人,发出如此不屈的吼声!多少人手捧报纸,潸然泪下!相信张汉卿一个“打”字,会鼓舞无数中国人脱下各种服装换上武装的,中华民族的民族自尊心第一次得到释放。

对英国外交部这种火上浇油的发言,各国纷纷表达自己的意见,当然是在私下。驻华公使团、驻沪领事团、委员会、各国政|府及其相互之间的大使们迅速地交流看法,并商讨时局可能的变化。

一直担心失去控制的美国代办麦耶在给国务卿洛格的电文中这样说:“我看现在的事态极度危急,目前的运动和煽动活动从根本意义上说是民族主义性质的,而不是排外;我们外国人在动乱平息前必须对中国人做出某些让步,如果不马上这样做,未来甚为堪忧!”

就是英国驻华代办白拉德自己也觉得十分不妙,他在给本国外交部的电文中也倾向于向中国表达某种善意,而不是一昧施压。

因为实践证明,施压不但得不到想要的结果,还极可能让事态向着英国其实并不愿意走的那一步发展,他同时也批评了他的上海同僚、工部局的英国官员们:

“上海当局自己甚至在开枪后还不知道他们的行动分酿成我们眼下所面对的危局。这使我想到,尽管它不是动乱的基本原因,但还是值得一提,因为它是助长中外人士之间不信任和敌对气氛的因素之一…

在我看来,许多沪上商人没有注意到正在中国发生的变化,他们未能察觉并满足中国人日益增长的参与租界政|府的愿望。他们顽固坚持正在迅速变得过时的权利和特权,这些都有助于解释各阶层华人这一次表现出来的对外国人的总体态度,尤其是对上海工部局的态度。”

即将上任的美国新驻华公使马慕瑞在出发前向国务卿洛格建议:“我们可以大大方方地与英国人或日本人合作,但是,不要愚侠式地与他们打成一片,竟致我们分担中国人对他们的憎恨。”

法国、荷兰、意大利三国的态度也很微妙,他们既不能承受可能的上海战火导致他们在华利益的受损,也不愿意直接批评英国伙伴的政策。毕竟,都是欧洲人,没有必要为了中国得罪邻居。他们都愿意附在美国的后面,间接表明态度。

只有日本,极其期望英国能在与中国的冲突中大赚一笔。他们已经决定,停止在此事件上对中国的任何可能导致直接卷入的言论。

虽然是始作俑者,他们还是希望由英国来出头引起中国的仇恨,从而在东亚掀起一场战争,以使他有机会火中取栗----他们对英国放弃英日同盟投入美国怀抱一直耿耿于怀,他们也对奉系之前对日本的种种不友好甚至是敌对的行为不满。

打起来吧,最好是两败俱伤,这样,对帝国的好处是最大的!

所以,日本外相币原对英国驻日公使艾略特会谈时一再提到各国以及所有在华外国当局保持统一阵线的必要性,他说:“中国人擅长搅动一国或集团与另一国或集团争斗。如果外交团公开与上海工部局发生意见分歧,或者,如果英、日、美三强的代表与其他各国的代表分别行动,中国人主会非常得意而且固执、相信我们内部不团结、或是没有确定的目标。”

他的话其实是给英国吃定心丸,也是对美国可能要求英国作退让的预防针,因为种种消息表明,美国人已经准备让英国人退让了。

因为中国明显地加强了和苏联的关系,向苏联购买155MM重加农炮生产线及上百门大炮的请求已经透过苏联驻华大使向其国内进行了询问。众所周知,人民军暂时并不需要这种威力巨大但并不急需的东西,唯一的可能,就是中国在与英国大战做准备。

这种重炮,是可以作为堡垒在各个重要的港口、河道驻守的。尽管缓不济急,但是她的心思已很明显。

见识了张汉卿不妥协的立场后,美、法、荷、意四国协调了立场,建议英国在强硬的立场上退后一步,以促成双方有条件的谈判。他们认为,在现在的形势下,继续关押罢工的工人已经没有任何意义,只会让中方沸腾的舆情更加强烈,也让外界质疑公使团的立场。

此外,在租界与华界之间保持驻兵与撤走驻兵只是象征性的。真的打起来,这点驻兵无法达成保护租界的责任。与其如此,不如向中方卖个好,也表达己方息事宁人的态度。

其它的事项可以坐下来慢慢谈。

当然,美方也会促使中国结束租界内的罢工,让形势稳定下来。这是麦耶的想法,代表了其他几国的心声。麦耶之所以敢于提出来,是因为得到张汉卿的默许。

表面上,张汉卿喊打喊杀,实际上,他比谁都知道,中国不允许在现阶段打一场大仗。不是不敢,而是这一仗会把多年以来的心血全打光,中国好不容易见到强大的一点曙光会因为这一时之气而再度清零。

中国现在的现代工业基本上都在沿海:天津、秦皇岛、上海、青岛…和英国一战,当然是在陆地上较量,这样无论输赢,沿海是会被打光了的。

以列强与英国的关系,只要打起来,肯定是一边倒地和着英国。这样,从国外汲取先进技术、贸易通道全部堵死,中国将又一次走上闭关锁国的道路。胜,英国不会容忍失败,一定要继续不死不休的局面;败,就不用说了。

而且这也正中日本下怀。从战略上讲,远交近攻,日本才是中国几百年来长久的痛。在长痛与短痛之间,他选择了短痛,小不忍则乱大谋嘛。

шшш_ttкan_CΟ 只是,他能够在民众火热的情绪上泼一盆冷水吗?

第352章 拖拉机第469章 统战第428章 布局第847章 敢为天下先第663章 苏联之行第858章 上兵伐谋第219章 牺牲第782章 第一次政治危机第429章 迷失第708章 民族资本的兴起第46章 凶险第227章 临危救助的山西客第56章 结义第488章 对决第815章 败露第875章 围城打援(下)第951章 海疆烽烟急第481章 碰撞第902章 遭遇第336章 冒险第367章 人事与人势第184章 皆大欢喜的交易第826章 真相开始出现第765章 贵圈很乱第107章 诡异第786章 你是我的皇后第177章 对峙第858章 上兵伐谋第711章 尊师重教第164章 投诚第14章 戏文第577章 人民党政|府的优越性第20章 高低第165章 咬第852章 迎战第910章 不败之地第942章 火力第355章 奉军建军纲要第893章 退意第240章 人心都是肉长的第665章 惊魂第700章 又动刀兵第753章 交通大建设(上)第333章 剿匪第113章 黑白第442章 击毙了日本浪人第202章 引狼入室第709章 于一凡的大计第408章 台前幕后第34章 惺惺相惜第795章 得寸进尺第298章 冷枪第77章 第一桶金第499章 夜袭第439章 用心良苦第779章 四海之内皆兄弟(上)第741章 完美收宫第509章 谜局第862章 击毙是最好的尊重第748章 空军致胜的拥趸(上)第95章 斗嘴第500章 且战且退第99章 打上门第920章 谍影重重第27章 此间有美女否第196章 上门第205章 营救第320章 远东局势第513章 阅兵式第400章 施恩以义第212章 了结第417章 两顾茅庐第110章 劳军第678章 收伏第72章 打秋风第989章 五相会议第571章 风暴前夕第423章 又见丽人行第482章 且行且珍惜第289章 缘份第274章 西原借款第658章 统一币制第340章 亲密接触第448章 羽翼丰满第348章 东北新政第197章 阴第173章 耻第602章 张宗昌治鲁第934章 撞破第561章 雅事第348章 东北新政第509章 谜局第422章 思索第868章 空对舰的第一次实践第148章 毛脚女婿第548章 和平曙光第679章 人尽其才第330章 图们江边的血案第916章 和平的一线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