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7章 立新27

“我不管他是什么渊源和来头。”

“交出武装和地盘,我准许他们保留身家财产和土地上的收益。”

“不若的话,那就坐等彻底被碾做尘灰把。”

“我要保扶的可是一个政令通明,长治久安的辽东。。”

“不是一群继续明尊号令,私下自行其是的一盘散沙。”

“不要和我说什么旧日渊源和情分。。”

“罗氏衰微,本家蒙难的时候,他们在哪里。。”

“早前大军压境,拨乱反正的时候,他们又在哪里”

“这世上岂有不想到有所付出和牺牲,就可以不劳而获的事情。。”

面对着四面八方赶来辽东城,对新一代罗氏藩主兼族长、本家家主罗思瑾,朝见、表态和示忠的形形色色人等,我公开让人放出如是的风声来。

虽然包括罗思瑾在内一干旧族,都一再强烈表示愿意共尊我为安东大都护、都督,兼罗藩的现任当主。

不过,我毕竟还没有做好直面朝廷,而直接摊牌进行政治博弈的万全准备,只能宛而推之将罗思谨继续推出来,作为明面上权代一时的安东都督。

而我同样也需要安东罗藩这面旗帜和名分,来掩盖我在辽东乃至按东南部占地治民养军练兵的既成事实。

因此,名义上安东罗藩及其家系的存在,还要继续依靠他们再维系下去。而我也只接受了一个“安东大都护特委参议”的头衔,兼做罗藩本家的“戎务政事总顾问”,以便继续在事实上掌握局面。

当然了,其他的长史啊,司马啊、别驾啊,这些清要之职还是由罗姓人,或是一些可靠旧臣充任,只是一些操作具体实务的佐贰之职,才由我推荐的人选来当待起来。

然后,就是进入到战后分猪肉的时间了,虽然淮镇不可避免的要占走绝大多数的利益和好处,但是在具体的手段和吃相上,还是需要有所讲究和名正言顺的。

此外,那些从淮地开始附从和追随本军的罗氏旧属,还有主动配合和迎接本军的带路党,也需要酬功和给予其他方式的奖赏,

因此,最后罗藩名下领有两都督府十余州,再加上那些外围附庸势力七八个州,的大多数土地、人口和城邑,将重划为罗藩本家直管之地;

只有一小部分被刻意拿出来作为合作榜样和卖力示范的人,才会以附庸世臣和小分藩的形式,安置和编派在一些无关大局或是不重要的边角之地;比如让他们去乌骨水上游,与东南部那些长期只能打酱油的中小诸侯藩家作伴。

当然了,因为战后百废待新而罗氏本家勘用人手实在严重不足的缘故,这些地方的代官和世臣的位置,绝大多数将由淮镇代为委培和派遣人员进行过度;至于这个过渡期嘛,就看具体情况酌情进行不定期的顺延了。

只有一些在本家高层当中,看起来比较重要而显赫的位置,才是由那些唯有积极亲近或是依赖淮镇的扶持,才能维系住地位和权势的罗藩旧属,来充当最基本门面和对外交涉的招牌;以示内外一体而一切照旧的例制。

这样,再加上辽西走廊五州和辽东半岛三州,整个安东道南部以辽河流域为代表的大部分精华之地,就可以初步纳入淮镇的直接或是间接掌控下了。

然后为了保证长治久安的利益,重建安东大都护下辖的三军三镇一守捉,也就摆上了势在必行的议事日程;只是在形式和结构上谕过往有所不同。

比如已经名存实亡的“梁河、仓勿、盖牟”三镇之地,相应管辖和地域范围虽然大致沿袭旧制;但是以下辖十数个军府形式所配属的都已经规划好,将会是来自淮地的集体农庄和荣军农场,或是用作退役安置和划分军份田的预留地;

而在日后,这里也将成为组建更多的建生军和守备团,半脱产的巡护队的新基础和来源。

而往昔的东宁、保定、定襄三个军的序列,则是按照国朝的标准建制,先委任和派遣相应的军官和士官,组成所谓的种子营,将基本编制的架构给搭建起来再说;这么做主要是为了将来淮镇的迅速扩军的需要,进行的事先准备和打好基础。

目前只有一个常驻辽东城的安东守捉军算是现成的架构,可以迅速填充人员和补足装备之后,就马上派得上用场。这也将是用来整合和收编那些投效的游散地方武装的框架。

将比照青州守捉军的标准进行编制和装备,预期将从当地残余的藩军中择捡精壮,再混以来自淮地、河北、新罗的兵员,重新整编和训练出十三到十五个防戍营,以及同样数量只有最基本冷兵器配置的藩兵营来,再慢慢的调配和轮防到其他地方去。

而这个守捉使则依旧由罗思谨兼任,而副手则是我“推荐”刚从夷州任上调回来的藩兵都监拓俊京,具体的将官和士官,则是同样由淮镇的讲武分院和随军营校里,择优选任的。

至于那些收编的人马里,自都头以上原有的官位和职级,不是给善意的劝退回家,拿上一笔财货享受战后的平静生活;就是被集体打包送到淮地去,专门开几个不同阶段的培训班,学习和进修军令操条乃至兵法韬略,再根据考绩和日常表现,酌情安排回来续任。

当然了,这么做最大的现实意义和效果,还是在于把他们和熟悉的手下分开,弄到陌生的地方去重新开始;这样就算其中有什么三心二意或是别有用心的异见分子,也就没有了发挥了作用的余地了;

反而在那个相对封闭而纯粹的环境里,有什么风吹草动也更容易被暴露出来。而从长远说,就算他们日后重新有机会回来续任,面对的也是已经是物是全非的新部队了。

此外,日后在辽东当地重新招募的兵员,也将送往淮地训练后,再补充和编排道其他对方去服役,而不再在原籍地叙任和戍守了。

毕竟在辽东辽西之间的广大地域内,不但出产良马和骑兵,同样也可以提供坚韧不拔的步卒。算是一个拥有足够纵深的大后方资源基地和兵源地。

当然,一切都得等我把这片地盘给巩固下来,逐步消化了再说了;因此,后续的军事行动也不能轻易停下来。

罗氏历史上全盛时期的既有地盘是固然要尽数收复了;而那些在历史上相继叛离和脱逃的外围势力,也要以罗藩的名义进行惩戒;而乘机落井下石,插手和参与到罗氏内乱中的不臣外藩诸侯,更是要一一予以讨伐的。

第307章 战淮北二十一第143章 观阅第753章 徒变3第865章 拨乱5第61章 揽胜第1090章 立新20第551章 序间5第321章 相见时难第248章 内察第685章 落尽5第1247章 新章7第465章 归亡13第497章 闻惊7第786章 萌动16第32章 叙往第1231章 平卢15第54章 相见时难第995章 跌宕5第445章 天倾13第1242章 新章2第525章 兵戎9第965章 沉惊15第108章 家世第1116章 归远16第323章 仿如初见第126章 宴乐与分赃第613章 怅怀13第2章 在人间(中)第1234章 底定4第626章 怅怀21第465章 归亡13第815章 启新5第61章 揽胜第650章 后手10第586章 变数6第812章 启新2第803章 沦没3第848章 风动8第1056章 零落6第430章 战局13第12章 山中日月长第129章 宴终与插曲第428章 战局11第1098章 立新28第103章 客串第60章 江宁2第902章 临峙2第436章 天倾第988章 浮梦18第724章 异梦4第189章 港乱第469章 归亡18第220章 家中、设备第543章 风雨7第702章 启东2第746章 思变6第1109章 归远9第1046章 殇国6第799章 肘腋9第623章 怅怀23第222章 藩奴、工坊第103章 蓄势第1287章 旋灭7第465章 归亡13第895章 反动15第139章 际会第847章 风动7第284章 投效、人心第928章 惊破8第619章 怅怀19第770章 忧乱10第487章 渐变17第548章 序间8第366章 再燃第1210章 淮动10第1241章 新章第583章 变数3第841章 风动第471章 归亡20第1277章 卷荡7第613章 怅怀13第991章 跌宕第450章 天倾(18)第216章 理化、现状第998章 跌宕8第427章 战局10第598章 期新8第1228章 平卢12第1277章 卷荡7第437章 天倾3第737章 抉择7第539章 风雨9第648章 后手8第579章 决意9第1251章 再决第1048章 殇国8第67章 协谈第1062章 零落12第558章 归还8第305章 战淮北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