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2章 徐州起2

留后府前,

作为投效了朝廷一方的代表人物,第三兵马使赵秉渊很有些为难,说到底他是颇不情愿的对这些昔日的同僚和旧识下手,乃至动则以刀兵相向的;

而他能够说动身后这些人,站出来追随和支持他的一个重要理由,就是能够在国朝面前保全他们的身家,乃至提供相应更多的荣华富贵;而不是被淮地的监察部门看的死死得,只能相对清心寡欲的扮演一个勤政廉洁,甘于艰苦与困顿的角色。

毕竟,他已经内定为这座徐州城(归元府)的镇守使,完全可以说日后的经营和治理,钱粮庶务人役的支应,还是要大量依靠这些已经用熟了的官僚佐员,及其麾下的吏目、吏员、干办人等。

如果因为当场造成的伤亡过多,或是留下了难以磨灭的仇怨和嫌隙的话,就算如后能够重新压服他们的手下,所能得到的也不过时一个事倍功半,甚至是诸事瘫痪难行的一副烂摊子和混乱局面,那就不是他所愿的事情了。

想到这里,他不由有些恼恨起来这些国朝来人,行事上的粗暴蛮横;他们完成使命之后自然可以毫无牵挂的全身而退,但是却把自己这些主动给朝廷站台的忠义之士,给推到了这城中大多数人的对立面上去了。

然而,显然那些朝廷派来的大人们,却是丝毫不在乎这些事情,他们只要最后的结果而已。

但是事情已经发展到了这一步,一切都已经没有回头路了,赵秉渊也只能硬着头皮向前走下去了。

赵秉渊字泽琛,原本是江西洪州籍人士,自祖父以藩镇水军部将身份出奔岭外南朝大梁,而得以编配到江西路行司麾下,自此举家得效与军中担任要职的恩主崔氏,也是仅次于四大公室的五脉八叶之一,的顶级豪族支系。

到了赵秉渊这一代,更是以武学特进生员的身份,又被举荐给了崔氏旁系出身的子弟崔邦弼,这才有了在北地一系列波澜壮阔的际遇和突飞猛进的前程;

但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作为枢密院下属军监司发展的外围秘密成员,以及来自家族当中安排的职责,他当初的任务就是负责监视和协助这位,国朝专门派出去放在模范新军左锋当中的崔氏子弟,能够如期起到分权制衡和掌握局面的作用。

只是后来命运弄人,随着国朝局势的发展和一系列变乱迭起,他所在的那条秘密线路也就此断绝,而自此了无音讯,都让他几乎彻底遗忘了有这么一番职责和安排了。

而当初在徐州城下见到来援的本部人马时,他也像是其他幸存下来部旧一般的感激涕零和泪流满面,自此誓愿再也不离不弃,而鞍前马后赴汤蹈火也在所不惜。

然而,令人感动的恩义和情怀,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渐渐淡薄,但是相应的利益纽带和羁绊归属,却是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像是醇酒一般的日渐沉厚起来。

而他的运气显然又比别人稍好一些,那些原本比他更加资深的军中前辈,不是早早的身死阵没折戟沉沙在浩荡的北伐大业当中,或是留下难以治愈的伤残而转退他处,就是因为各种理由犯错掉队;乃至受不了筚路蓝缕的淮地创业之苦,而相继主动请求着转回后方的国朝资序去。

所以到了最后,他发现自己居然已经可以以副手的身份,名正言顺的站在了那位崔统制、崔副使的身边了,然后又顺理成章的被以足够的老资格,提携成为淮东六路兵马使之一,如今的淮北留后府下的第三兵马使。

随着他的地位和权势,伴着淮镇与日俱增的地盘和重要性,一起逐年的水涨船高之后,终于也有人再度找到了他;不过,这时候以他的地位和权斌,以及淮镇本身的荫蔽,已经有足够的底气和资本,可以傲然漠视和回拒这段过往。

因此,对方倒也颇为谨慎和矜持的,保持了一副洁身自好的姿态,只是偶然才打着同乡亲族的旗号,请他搬了几个无关紧要的小忙,而一点点的重新攀结和经营起日常的关系来。

因为正所谓是君子之交淡如水,正因为对方的恬淡与超脱,只论个人之交而从不设计利害关系,也始终避免让他为难的态度;在数年的时光冲刷下,也渐渐让他放开了当初的些许揣度和猜想。

而真心结交起这个风雅高洁的年长友人来,甚至想要辟除在自己的身边,作为破格保荐叙用的对象。却被对方以理念不合而断然拒绝了,但这丝毫不影响他对对方的看重和敬意。

但是,正所谓是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恨;哪怕这一切似乎看起来都很顺其自然和毫无波折,直到突然而至的某一天。。

在他前往江西老家招募人手,又受邀前往拜访对方的私宅园子过程当中,他无疑遇到了自己的今生的魔障,也是他最大的劫数,一个令他魂牵梦绕而念念勿忘的女人。

然后他就像是骤然蒙蒙情动的少年人一般,不可抑止的深陷进去了,那段时间无疑是他最为美好和快活的日子,尤其是最后成功私会对方而得偿夙愿的那一刻。简直让他忘却了世间绝大多数的事情了。

对方表露出来的身份却让他有些绝望和失落,这时候,他的友人却再次出现在他的面前,循循善诱的给他提供了另一套方案和建议。

可以以更加匹配的身份,名正言顺的获得这位的所有权,但前提是逐步恢复他过往的职责,乃至为国家报效上更多的东西。

霎那间的嘶喊声,再次将他的思绪从缅怀和回忆当中收拢起来,毕竟,面前还在对峙和争斗呢。

这次他能够在城中动用的人手其实并不算多,除了利用职权之便逐渐替换掉的亲兵队之外,他甚至不敢放心调动自己的直属部下来围攻留后府,而直接让他们执行封锁城门和戒严城中的任务。

因此,实际参与到这次正面行动的,其实是他私下通过亲信放进来的,其他几个防戍营主官的麾下人马;因为某些历史渊源,部分地方部队改编过来的防戍营,还存在相当部分的私兵色彩,面对国朝的收买和拉拢手段,也更好驱使和调动起来。

尤其是是以朝廷的大义名分正本清源,镇压和剪除一些深藏在留后府里“奸细”和“叛贼”,而争取更多荣华富贵的时候,他们反而比正规的主战军序,更不容易迟疑和犹豫的多。

此外,还有一些人手则是来自轮驻在本镇境内的外海藩兵,前后大概可以凑出数千人之众,用来压制和控制这彭城偌大一座城池或许是力有未逮,但是作为内应而配合外来的使臣卫队,用作对付留后府在内的几处重点府衙,显然还是绰绰有余的。

只是,他的表情很快就变成了某种疑惑,因为响应他的哨声和负责转递信号的鸣笛,正在城坊间逐步的消失当中,或者说并不是消失了,而是被更大的动静给压了过去。

因为,就在这短短几刻之间,整座原本骚动不安的城池当中,忽然仿若是地动山摇了一般,转瞬间爆发和绽放出巨大的声嚣和浪潮来

随后,远处此起彼伏喊出来的口号声,就让他们相顾骇然祸首勃然变色了。

“朝廷无道,欲残害忠良呼。。”

“朝中奸贼当道,谋我淮地士民存在之基。。”

“婆罗洲子弟誓死捍卫大帅。。”

“安东子弟只听罗帅令喻。。”

“江宁、润州健儿唯罗帅之命是从。”

“郓州子弟坚决拥护大帅,誓与****不两立。。”

“青沂军民,愿为大帅惩处奸恶。。”

“新罗藩兵,只认。。。”

第1202章 淮动2第473章 渐变3第1196章 江宁变10第718章 大罗(8)第1233章 底定3第1007章 夷变7第845章 风动5第681章 落尽第1096章 立新26第792章 肘腋2第594章 期新4第1266章 又决6第1162章 沧澜6第246章 营地,装备第1204章 淮动4第268章 海徒第856章 风动16第85章 接手第1012章 颓然2第1063章 零落13第284章 投效、人心第804章 沦没4第768章 忧乱8第422章 战局5第1285章 旋灭5第884章 反动4第826章 启新16第1018章 颓然8第616章 怅怀16第1216章 平卢6第810章 沦没10第724章 异梦4第953章 沉惊3第64章 游园惊梦(下)同人玛雅人的维秘女郎十二十年后的姐妹相会第667章 出援17第648章 后手3第535章 经略9第603章 怅怀3第171章 漏网?第518章 兵戎8第371章 渐变第775章 萌动5第836章 云起6第822章 启新12第168章 微澜第198章 航归上第35章 逃离第868章 拨乱8第275章 进程,再闻第631章 怅怀26第500章 根本第570章 ,营生10第884章 反动4第458章 归亡6第177章 再编第880章 拨乱20第648章 后手3第874章 拨乱14第396章 在河北6第274章 殷情与妥协第111章 风起第604章 怅怀4第1112章 归远12第849章 风动9第634章 怅怀34第1171章 沧澜15第812章 启新2第526章 兵戎10第111章 风起第33章 旧识 惊闻第997章 跌宕7第901章 临峙第710章 启东(10)第1133章 潮新3第1284章 旋灭4第189章 港乱第1231章 平卢15第853章 风动13第327章 进取第909章 临峙9第790章 萌动20第426章 战局9第790章 萌动20第428章 战局11第1243章 新章3第565章 营生5第658章 出援8第30章 浮生、道途第1056章 零落6第192章 港西第380章 战云2第1042章 殇国2第32章 叙往第526章 经略6第104章 薄发4第272章 战了又战第1223章 平卢7第876章 拨乱16第518章 兵戎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