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0章 根本

已拟定升任为江淮转运使的程煊,回程之后并没有食言,随着淮上新一轮攻势的展开,就像是同步呼应式的从海路装船,一波又一波送来的军淄日用,很快让海洲的港城到再益都沿途的仓禀,再次变得充实起来。

因此,随着春暖花开,而逐步放宽的配给和管制,也让治下人口苍白萧索的脸色,变得有些生动鲜活起来。

虽然在军管之下,尚未放松对人口流动的限制,但是一些城内的早市,城郊和路口的小市、野市,却是如雨后春笋一般的,慢慢冒了出来,

前方正在进行厚重方兴未艾的武装扫荡,我却正在巡视各地春季开耕前的准备工作,以及恢复的矿冶和新设的工坊。

光是这几天,我就走访了从青州的益都到沂州的临沂等三处城邑,查看了至少五处的大型劳役营地和工矿区。

正所谓军无粮则乱,民无粮则散。粮食安全问题,在历朝历代乃至高度现代化的后世政府,也依旧是十分重视的根本国策之一。

而我们虽然占了这么一片地盘,目前却还没有形成相应的粮食自持能力,只能暂时靠海路输送供给。

而江宁行在对于我这里,有求必应式的慷慨与大度,始终是有时限和最终尺度,并不是一种可以继续维持下去的常态。

从长期看,江宁行在所能够提供给我们的,最多只是开列出来的军额所需部分。至于治下人口的消耗,就可以说是就一直处在坐吃山空的负增长状态。

因此,无论是从自身安全和稳定的长久打算,我们都迫切的需要就地推行屯田,以在年内行成足够规模的粮食自给能力,才是长治久安的发展大计。

好在虽然我如今治下的地方凋敝的很,经过了北地的连年大旱与饥荒,丧乱与战火之后,无论是在城邑附近,还是在道路两旁,乃至偏远山村,有的是大片的无主之地,直接插上相应界标就可以圈占下来,然后安排进驻进行集体开发和屯垦。

而原本在本军的编管之下,于了一个冬天工程项目的那些人口,也可以比较方便的按照所在营团的建制,就近转换成农业生产所需的劳力。

在可以后方预期的支援下,种子农具乃至畜力,都已经不是在成为问题,因此,各地的准备情况,还算差强人意。只要待到合适的节气,就可以开始全面的农业生产。

现如今负责这方面的事务,乃是新上任的营田常役判官虞允文,自从被从官面上免除了相应了追责之后,他就表现出相当程度的于劲和勤勉。

甚至带人深入到田间地头里去,或是呆在编管劳役的大营里,好几天不见人影。

而作为与之对应的政务官,还有蔡元长和赵鼎为首一批新进,有了官面上正式追认的名分和权柄之后,他们这些文佐人员也随之水涨船高。

像蔡元长,已经被授为镇抚府下的括户推官,负责清查治下的散逃户与隐田诸事;赵鼎则就任为色役使,专掌治下山泽田土产出,并担负起州县徭役人口的摸底和估算。

这也算是某种初步成型的政务架构上,三驾马车的雏形。

有了初步的后勤保障之后,我所考虑的重点,就转移到了军械装备,在本地的初步修造能力上来。

毕竟我这是一只火器为主的部队,某种程度上可是比其他传统军队,更依仗后勤保障和后方生产能力。在泗州之战的前后,获得了大量俘虏之后,矿山里所需的繁重劳力紧张的状况,也得到了有效缓解。除了不能轻易弄死之外,可以尽量的鞭策和使用这些相对廉价的劳力。

其次才是一些诸如衣帽鞋袜被褥帐毯等军需、日用物资的本地化生产能力。

这个就比较简单,广府那边就有现成的基础和模式,可以直接照搬过来。因为技术含量相对低一些,而且手工部分占了相当比例,因此,只要一些老技工的带领下,就可以逐步熟练掌握的。

一切还是以先军主义为核心。然后才是各种本地化的工程项目,只是在我的治下,就没有什么八小时工作制和相应的劳保体系了,不幸生老病死的话,也就有个烧埋去处而已。

作为完成原始积累所必需的初步阶段,也容不下多余的圣母情结和人道主义泛滥。

作为军事编管下的人口,大多数人往往要一天到晚起早摸黑的劳作,于上至少十二个小时甚至更多的时间,疲累的根本没有心思去多想其他东西,只是相对还在饥寒里挣扎的普通人,有所足饱而已。

我如此思虑着,背手踱步慢慢查看着,在临沂新营造起来的军械修造厂。沂水有足够的流量和落差,带动水力工坊所需的轮轴,又靠城区极近,

因此,作为此处最显眼的地标,就是交错布列在河岸上,几个大型水车般的高大转轮,在哗哗作响的水上,带着工坊里日夜不停息的轰隆转动和叮咚敲击声。

除了场地和建筑是就地取材之外,其中的绝大多数设备和物料,都是从后方拆卸分装运过来原样照搬而成的。

因此,虽然说是军械修造场,其实主要功能还是相对单一和简陋,主要在集中在甲械军器的日常维护和修理,以及一些备换小零件的手工生产能力。

比如利用水轮传动,所积蓄的动能和反复冲程,来进行冲钻、打孔,铸压、消切、打磨一些矛头,箭矢、刀剑,盾面乃至大小甲片,都已经不成问题了。

而对于军中正在使用的各色火铳来说,这里就只能提供基本组装和校准的后期生产,至于管身、簧轮机括等主要部件,还得从后方的本家工坊里制备,再海路迢迢的运过来。

我看见架子上一排排闪着金属光泽的管子,这就是枪管的粗坯,还需要进一步的横向钻孔、携刻、开槽等加工步骤后,才能称为火铳的新配件。

“这便是闽铁么……”

我拿起一只,对着天光仔细端详了起来。

“感觉有些偏重了……”

“这是因为闽铁韧性和硬度虽佳……”

随行的材官司总正孔吉吉为我及时解释道

“比起原本所用的天竺铁,终究差了一些……”

“只是胜在出量甚大,且略贵与广铁而已……”

因为,这次除了标准化的工艺之外,还采取了新的材料来源,相比最大众化的广铁,闽地所产的铁料要贵上一些,但是相应的成色和均质,都更好一些。

似乎是因为闽地铁料的冶炼过程中,大量使用的是柴碳,而不是最常见煤炭的缘故,因此影响金属韧性的硫化物等杂志更少,再加上海陆输送距离上的便利,暂时成了我们磨制和冲钻铳管的新选择。

不过相比我们原本使用过,相对昂贵的天竺铁,又差了一个层次,所以为了保证反复发射的强度,不得不将壁管留得厚一些,分量上也更沉一些。

这也是没法的事情,因为铳管做的越长,对工艺和材料的要求就越高,但至少可以进入小批量产的程度了。

相比之下,那些三眼铳,喇叭铳什么的,加工工艺用料的要求就低得多,甚至用熟铁铸造也可以将就凑合一下。

现如今,我名下的五团两队的直属资序,也顺势以六州镇抚牙兵和置制使虞侯军的名义,大大扩充了起来,

其中亲直团被扩充成左右两团;标兵团扩充成满员大编的标兵营;教导队的名头不变,但变成三团制的教导大队

张宪的特设车团也变成了车营;郭药师和杜疏朗的炮团,也一分为三,重新扩充成一个重炮团和两个野炮团;赵良嗣的猎骑营增扩为左中右三营;

负责警哨探马刺敌侦闻的捉生团,也被分成了捉生,游弋两个大团。

主要是从水师得到了大批火炮和炮手的补充,又从击败的胡马藩军那里,缴获了大批牲畜和坐骑。因此从我的直属营团,到现有的八个半主战营,都可以初步实现骡马化。

只是相应火器的生产和装备,就没有那么容易跟得上了,这也是唯一能够制约我扩充实力的现实状况。

因此,我也只能退而求其次,指示他们先生产一批相对工艺简单、成本低廉的低端火器,作为上手和过渡。

第二天,我又在朱武陪同下,查看了几只经他再训丨过的散兵团操演。

“这是?……”

我惊讶的看着面前的像模像样的列阵。居然给他搞出这种变体来。

“这便是某用弩队加上盾阵的机宜之法……”

看起来清减了几分的神机子朱武,为我解释道。

他现在是镇抚府军咨参谋兼训丨备勾管官。

“专给那些散兵,辅役之序的操行……”

在徐州帅司的库存里,所获数万具各种样式的弩具,正好用来武装这些次要军序,继续发挥下余热。而盾阵就更简单了,各种大小牌,乃至临时用车板改制的挡箭排,都可以胜任。

这种列阵则是纯粹重点强调防御的守战之阵,反正只要在他们遭遇接敌后,能够凭阵就地坚持一段时间,等到后来来临就够了,并不额外强求攻击性和机动力的情况下,就足够用了。

海州与沂州交界的羽山山区,山峦起伏之中的天乌堡,

这里也是海州境内,最后一处也是规模最大的一处,由地方武装盘踞的邬堡,经由了一个冬天的抵抗和坚持之后,也迎来了自己的终末之响。

作为他们的底气,是峡道而上盘山半腰的险要地势,加上三面环崖的后山平顶之上,充沛水源与大片农田、果林,还是足食半年的储集。

这也让盘踞在这里的数千地方武装,在主导权数易其手之后,成为了对拒外来军马,而抵抗到最后的地方势力和标杆。

此时,负责剿匪的青州守捉军一部,也在副守捉罗膘骑的带领下,抵达了山脚扎下营来,与负责监视的部队会合作一处。

事实上如此的山势胜型,令参与攻打这处据点的梁山旧部们,不免有些似曾相识的唏嘘,只是攻守双方的位置被掉了个。

难道这淮北两河的大地上,还有比他们更能打的山寨么。他们既是坎坷,又是有些自信的如此想着。

而对军中上层的少数梁山故旧来说,这则是梁山部众的第一次初阵表现,多少代表了在这个新集体的投名状和地位判定,决不允许有丝毫纰漏,也觉不能打的过于难看,须得以较少的代价,漂漂亮亮的拿下来才是正理。

在罗骠骑的示意下,隆隆的炮响声中,抛射的火巢车与车弩、旋风炮弹射而出的火罐,像是雨点一般扫落在碎石垒就的寨墙之上,拉开了一轮攻战的序幕。

而在山后的崖壁上,梁山老营里的上百善缘能攀之士,也身着短衣口衔着短刀,手脚抵凭着,一点点的缘缝抓隙,挪如壁虎贴崖而上。

最后才在满身大汗之中,将数只抓钩,扣实在了山石和粗树之间,然后是更多轻装短刃的敢死之士,循着这几条抛下的结绳为梯,逐一登上了平顶的边缘。

其中惟一的损失,就是有数人脱力失足而已,他们重整队伍,又从崖下拉上来弓箭和刀剑盾牌之后,就冲向了前山那些老弱妇孺藏身的位置。

当堡寨中的人们,发现自己已是腹背受敌,前后皆是喊杀与火光,又见到了成群结队来自后山,被刀剑驱赶上前哭喊不停的老弱妇孺之后。

残余的斗志和士气,也就像是这消融的冰雪一般,经历了短暂的嘈杂与混乱后,就化作了开寨而出乞降的人流。

“罪人李显忠,乞求宽悯”

领头的一人满脸苦涩高声道,然后带头跪在了满是残雪和泥泞的地面上。

第444章 天倾12第100章 薄发2第918章 临峙18第546章 风雨10第884章 反动4第942章 破釜2第929章 惊破9第144章 期待第700章 履新4第646章 后手6第1036章 澜动16第630章 怅怀25第899章 反动19第824章 启新14第83章 转变第1057章 零落7第340章 偶遇 戒心第77章 种子第1277章 卷荡7第1130章 浪奔10第925章 惊破5第984章 浮梦14第637章 怅怀37第754章 徒变4第1289章 旋灭9第1091章 立新21第140章 多卯蒸钢?第138章 骚然第25章 出闻第50章 在扬州第571章 决意第180章 途变第1057章 零落7第301章 战淮北十五第515章 根本10第671章 出援21第823章 启新13第355章 平海第555章 归还(5)第754章 徒变4第1259章 再决9第766章 忧乱6第103章 客串第448章 天倾16第352章 援济5第703章 启东3第661章 出援11第409章 来访、出阵第515章 根本10第1038章 澜动18第700章 履新4第100章 薄发2第714章 大罗(4)第796章 肘腋6第1184章 会江宁8第606章 怅怀6第1193章 徐州起3第1236章 平卢20第839章 云起9第564章 营生4第415章 图穷第1109章 归远9第515章 根本10第196章 离去第1245章 新章5第896章 反动16第1196章 徐州起6第1041章 殇国第59章 江宁第742章 思变2第124章 夜遁逃第560章 根本7第1025章 澜动5第767章 忧乱7第335章 心思第676章 出援26第526章 兵戎10第529章 经略3第24章 间闻第678章 出援28第1138章 潮新8第428章 战局11第107章 纠结第200章 在港第1200章 徐州起10第1070章 零落20第325章 支持与交换第670章 出援20第693章 暮气3第1133章 潮新3第909章 临峙9第945章 破釜5第402章 忧喜2第102章 薄发3第105章 薄发5第386章 回转第233章 听审前后第448章 天倾16第699章 履新3第77章 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