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0章 启新10

青州,益都,丘河镇,

少年孟林精神抖擞的站在队列当中,挎着着一只几乎齐身高的火铳,虽然是换转下来的旧货,而且还是那种带着一大块燧石簧轮打火引药,而不是翻转撞针搭配火帽的老式货色;但对他们这些少兵成员来说,却是非同凡响的意义和一种资格和身份的认可;

毕竟,这可是装上子药就可以上阵杀敌的真家伙,也是淮东本地原产的第一批制式火器;而不是那些用熟的包头木棍或是防身性质的短刀;也意味着他们可以通过服役,来像那些正军兵卒一样吃粮拿饷,乃至享受有限的福利待遇。

毕竟现今的淮东上下,普遍待遇最好也最有保障的无疑就是军队了,但是多数人要想从军的话,基本上得从编管劳役营——集体农庄——巡护队——守备团/建生军的流程,差不多完整走上那么一圈,才能进入青州守捉军编制下的二线防戍诸营序列;

从而有机会上战场服役建功,或是成为主战三军的后备役。

而最初开始培养的少兵队,从某种意义上说就已经是主战序列的候补资序了,只是还要从辅助性质的杂作事务开始做起而已。

向孟林他现在已经是一名管着十人的小队长,兼所属中队的副旗手,还有到后宅执勤和衙下听走的资格,这无疑是令人羡慕的待遇;

因为,有很大机会见到他们所崇敬和憧憬的那位大帅,哪怕是被远远的看上一眼,也足以让他们激动和兴奋上好几天的谈资。

每天早上起床后,晚间睡觉的整顿内务前;三餐进食之前。都要肃立起身反复以会歌或是齐唱的形式,轮流背诵大帅的训令和语录,来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加深忠诚和荣誉,追求与理念之类的印象。

而当初得到授旗的少兵队,现在也扩张成了三个少兵团,比同防戍营资序的团级单位,底下分作若干个大队,下面又分中队、小队、伍的阶级和组织。

比照正规军中的团、队、火、什,在服色鞋帽上也是同样的制式,只是相对简单朴素的多,没有那么多领花、肩章、臂徽的标识,而统一以较浅的素灰基调色,加挂在脖子上的一块弧形身份铁牌;也没有戴盔和穿甲的资格,而是执勤时以制服搭配轻便的皮护胸,戴最小号的大檐帽。

因为那块铁牌很容易就成为他们的表示,他们还有一个雅称——铁喉兵或是铁牌小子。

如今,孟林还有一个任务,就是现在这个大型场地的执勤和维持秩序,同时为那些来自童子营的后进们,提供咨询和帮助。。

因为,今天是童子营一年一度的选拔日,几乎四里八乡的童子营和工读营的适龄少年,都会在当地教导的带领和护送下,成群结队的聚集到这益都附近的丘河镇,接受甄别和挑选。

而按照距离的远近,府州内的候选少年是徒步行军而来,其余腹心六州的候选少年,则是分段坐车而来的,至于延边各州的候选少年,甚至要坐船过来。

因此,如此数量之众的少年人聚集在当地,顿时将场面变得喧闹无比。

而在童子营的新一轮甄选活动中,努力掂着脚翘首以盼的陈二狗,也有些坎坷不安的看着远处那只标杆,想要进入少兵队的最基本门槛,就是脱鞋之后的赤足身高,须得达到制式长铳的等高。

然后,才有接下来一连串包括翘关、提举、射试、骑乘、器械、书言等在内,针对性的简单测试和专场发挥,具体项目上并不比成人少,只是有所减低了标准而已。

而只要能够进入少兵队之后,哪怕是最基本给正卒打杂的资序也好,就意味着不用再辛苦的轮流辗转做工与下田之间,想尽办法在搜罗各种零碎来填饱,总觉得饿得快的肚皮。

至少听说那里面乃是麦饭和杂面饼子管够而供人可劲的吃。

而进入少兵营之后,就可以真正吃个肚儿滚圆了,除了早间和午后的操训之后,还可以利用晚间的时间读文识字,无疑是更好的前程和选择了。

只是,他的竞争对手也是为数不少的。

随着这些年童子营里的少年们逐渐长成,至少也有三千多人在触不到额体检当中,开始进入可以服役的资序;其中不乏因为先天底子好有能吃能锻炼,而长得身高体壮之辈,相比之下虽然很能够吃苦,但他实在有些瘦弱不起眼了。

此外,数量更多的是那些来自地方工读营的新生代少年们,

当然了,除了令人羡慕的军队之外,其实还有其他的选择和去处的。

比如,隶属于淮东治下还有许多的部门和机构,也有相应人员的需求,只有肢体健全粗通文字的要求和门槛而已;只要过去以走员、杂役、学徒或是见习的身份做上几年,就可以获得一个稳定的职业,或是相应的谋生活计。

这对一些身体素质不怎样,很容易被淘汰下来的少年人而言,也算是一个不错的出路和选择。

当然其中,自然也包括了一些比较隐秘的部门,比如名不见经传的设统调和马统调,军中的虞侯司和观察使下的监事院。正好从这些根底简单而心思干净的少年人中,挑选一些好苗子来作为日后发展的基础。

然而,这就需要碰运气了和个人的表现了。因此,常常有一些入选名单上表现卓异的少年,却最终没有出现在服役的序列中,被动用有限的优先选择权,给相应的也是部门挑走了。

然而陈二狗自然还没有能力想到这些,他在意的是能不能合格入选,而在日后继承那位老军背景的便宜大爹衣钵,

因为这位收养了他兄妹两的老行伍便宜大爹正好也姓陈,全名陈龙象;因此,他已经重新改名陈浮生,而他的妹妹二丫也得以改名陈兼葭。

自此每个月总能得到隔三差五稍过来的罐头、肉干、果脯等军中才配发的稀罕什物,而且是兄妹皆有的双份;因此,虽然有退而求其次的机会,但陈二狗暗自在心底发了狠誓,决不让家人失望的。

。。。。。。。。。。。。。

淮南道,烈日炎炎之下,正当是赤地千里的光景。

已经被啃得光秃秃的原野里,几乎只剩下被暴晒龟裂的苍茫土黄色,以及污浊的洪流一般,缓缓蠕动在大地上的人群。

虽然,毫无遮掩的他们被炙烤的头昏眼花或是奄奄一息,甚至连说话和呻吟的气力都没有了;沉默的队伍里不断的有人倒在地上,而留下一路鸦鹫堆聚的尸骸丛丛;但是步履沉重缓慢前行的队伍,却没有任何停下来的迹象。

而远处隐约闪烁在天边的一抹水线,就成了他们最后的希望和目标。因为,那里意味着食物和水,以及活下来的机会。

说到这一切,淮南当地的士民百姓,可谓是满心心酸而血泪斑斑了;从连年的战乱不断的战火里苟活下来,却又遭遇了数十年难得一见的大洪灾。

这些背井离乡的人们,好容易才在去年缓过气来;告爷爷求奶奶的借来种子和农具,又有当地驻军的畜马帮助,准备在新一年里好好耕作一番。

但是事与愿违,先是爆发了蝗灾几乎把地面上的一切青苗和树木都给啃光了。然后,又发生了连绵的旱灾,连补播下去的芋薯和杂粮种子,都活不了了。

这却是数年前战乱的破坏,再加上前年的洪泛大水,彻底摧毁了当地残存的最后一点水利设施。因此,旱灾一起他们甚至连自救的手段和可能性,都已经没有了。

就连当地那些编管和收容他们,圈地进行屯垦的当地驻军,也真的彻底无法可想了;因此,他们唯一可以给出的建议和出路,就是沿着大路向北,直接抵达淮河边上的几处渡口。

或许,在那里还有人愿意接受他们。

ps:去外地扫墓回来的晚,暂时只有这些了

第403章 忧喜3第551章 序间5第578章 决意8第917章 临峙17第299章 战淮北十三第401章 忧喜第299章 战淮北十三第912章 临峙12第1255章 再决5第96章 厚积4第2章 在人间(中)第669章 出援19第415章 图穷第704章 启东4第750章 思变10第837章 云起7第311章 淮北纷纷四第299章 战淮北十三第1087章 立新17第804章 沦没4第373章 再战2第182章 因故第1082章 立新12第1169章 沧澜19第821章 启新11第1167章 沧澜11第1046章 殇国6第74章 试手第562章 营生2第534章 经略8第1157章 沧澜7第1230章 平卢14第600章 期新10第1101章 归远第191章 战归第168章 微澜2第474章 渐变4第640章 怅怀40第437章 天倾3第1105章 归远5第444章 天倾12第953章 沉惊3第287章 战淮北第772章 萌动2第658章 出援8第712章 大罗(2)第1119章 归远19第726章 异梦6第798章 肘腋8第1252章 再决2第958章 沉惊8第907章 临峙7第319章 两河风起第600章 期新10第1290章 旋灭10第514章 根本9第826章 启新16第70章 闲停第6章 义军第536章 经略10第309章 淮北纷纷二第323章 仿如初见第1009章 夷变9第896章 反动16第838章 云起8第233章 听审前后第682章 落尽2第229章 探还,家中第113章 惊梦3第72章 一山不容二虎第1248章 新章8第874章 拨乱14第879章 拨乱19第416章 转变第608章 怅怀8第367章 烈战第1184章 会江宁8第118章 归还第666章 出援16第166章 交代?第226章 禁足?处断第517章 矿业、前景第16章 熙熙攘攘第1014章 颓然4第235章 酬谢、 暗示第1030章 澜动10第789章 萌动19第1133章 潮新3第1122章 浪奔2第367章 烈战第929章 惊破9第548章 序间2第516章 兵戎第958章 沉惊8第109 萝有千千结第1160章 沧澜4第991章 跌宕第1117章 归远17第660章 出援10第735章 异梦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