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 大丰收

第343章 大丰收

双抢的时候,收工没有固定的时间,而是以天黑为标准。

什么时候太阳落山了,就什么时候收工。

有时候甚至太阳落山了还在劳作,直到什么都看不见,大家才陆陆续续从田里撤离。

等到太阳落山,社员们纷纷拖着疲惫的身躯往回赶。

即便如此,几乎所有的男人肩头都还挑着一担稻谷,等这担挑回去,今天的忙碌才算正式结束。

而这个时候,大喇叭里的广播还在继续,显然张翠娥依然坚守岗位、还没有下班。

将稻谷挑回村里,男人们又结伴去河边,在河水里洗澡,待会儿回去时,还要带回一担水,因为这时候家里的水肯定已经用完了。

要不大家都那么期盼自来水呢,这要是有自来水,还用得着挑水么!

女人们则带着孩子回家,忙着清洗身上的泥浆。

等稍微收拾干净,又急匆匆地赶去杨队长家里,等着算今天的工分。

借着堂屋里拉亮的电灯灯光,刘会计拿着记分本,一个个的给社员们登记工分。

按照卢家湾的规矩,像今天这样高强度的劳动,正常情况下,男的可以记10到12分,女的记6到10分,12岁以上、没满18岁的小孩记4分,10岁到12岁的记3分,10岁以下的记2分。

所有参加劳动的人,在刘会计心里都有一本账,一户户的人群从他面前过,谁出了整工、谁只出了半工,谁上午没来、谁下午没来,出了几分力、干了多少活,他都记得清清楚楚。

能当上会计兼记分员,凭的不是他姓刘,而是这份认人的本事!

不一会儿,他便将所有人的工分都记下,同时还要在“个人记工本”上登记,大家也都没有异议。

(个人记工本)

年年都是这么过来的,谁力气大、出力更多、时间更长,大差不差的大家心里都有数。

即便有个别“刁钻”的年轻人,想多要一两个分,但不等把话说完,就会被家人拉走。

杨刘黄三家占了6队的绝大多数姓氏,你这个时候质疑刘会计,就是在打刘家的脸,想开战还是怎么滴?!

刘会计这边忙完了,黄保管员便将冰棒箱子拎过来,大声喊道,“发冰棍了啊,按照刚才的规矩,每家每户一支雪糕,然后按照工分排名,先发绿豆冰棒,再发奶油冰棒,发完为止,谁都不许废话。”

这时候大家瞬间兴奋起来,不自觉地往前涌。

黄保管员当即两手叉腰、眼睛一瞪,“挤什么挤,没吃过还是没见过,都在旁边等着,我喊到谁,谁再过来领。”

然后拿着记录本,“先发各户的,再发奖励的,第一户,杨继民……”

一位颤巍巍的老大爷杵着拐杖挤出人群走了出来。

黄保管员赶紧拿着一支雪糕送过去,“哎哟老太爷您慢点,您怎么亲自来了,杨老九呢,你不会扶着你太爷爷……”

杨继民伸出手里的碗,看着黄保管员将雪糕放到碗里,咧嘴一笑,满嘴的牙都没了,“让他来?我玄孙子还吃不吃了?”

说完之后,转身便走,周围的人赶紧一边让路一边扶着,生怕老人家摔着了。

二十好几岁的杨老九满脸苦笑,恭恭敬敬地跟在后头。

黄保管员抹了把汗,“第二户……”

旁边杨队长和刘会计心有余悸。

刘会计用手肘捅了捅杨队长,小声说道,“有多久没见到老太爷笑得这么开心了?”

杨队长早已笑得睁不开眼,“老小孩、老小孩嘛,这老人的脾气就跟小孩子一样。小陈这事做得不错。”

……

村庄里的喧嚣并没有影响到陈凡。

此时他正在知青院里忙碌,不一会儿便做好三菜一汤,将饭菜摆上桌。

依然是以蔬菜为主,油荤为辅,既开胃又有营养。

正好这时候姜丽丽、黄莺和刘丹三人一起走进了院子。

陈凡看了看她们,随口问道,“杨菊呢?”

刘丹指了指前面的村庄,“她还在等着领冰棍。”

黄莺开心地笑道,“刚才我问过,是按照48户算的,所以知青算一户,陈老师你也算一户,我们可以领两支。”

至于其他奖励的冰棍,她们想都不敢想。

5个人分两支冰棍已经很不错了,好多人家七八口人只分一支呢。

陈凡笑了笑,正要说话,突然视线凝固,走过去对着她们上下打量,“你们、怎么弄成了泥猴子?”

三个女生顿时满脸通红,黄莺捂着脸就往房间跑,刘丹干脆捂着自己的眼睛,“别看、你别看。”

姜丽丽尴尬地低下头,看了看自己手臂上和腿上厚厚的一层干枯的泥浆,喃喃说道,“虫子太多了,抹了泥浆可以防咬。”

陈凡眨眨眼,“虫子很多吗?”

“嗯嗯。”

姜丽丽抬起手摸了摸自己的脖子和脸,上面都是厚厚的一层泥浆,从手一搓还在往下掉泥块。

她不好意思地说道,“天黑的时候,水田里面会有一种很小的虫子飞起来活动,这种虫子很多很多,咬到就是一个大包,所以我们就用泥浆抹身上,这样就不会被咬。”

陈凡恍然点了点头,“原来是这样。”

顿了一下,他指了指旁边的两桶水,“你们先洗,完了再去洗澡,洗完澡再过来吃饭。”

姜丽丽和刘丹相视一眼,都能看见对方脸上的窘迫,赶紧低着头去洗漱。

黄莺也端着脸盆出来过去冲洗。

先用冷水将泥浆洗掉,再用温水擦洗一遍,最后才拎着水桶打热水去后面洗澡。

不一会儿杨菊端着一只碗跑回来,里面是刚发的两支雪糕,她见三人都忙着清洗,便顾不得说话,也加入到冲洗的行列中。

等她们都洗漱干净,换了身衣服,又将脏衣服洗了晾上,已经是半个小时后。

而这时两只雪糕已经完全融化,成了一碗冰水。

本来陈凡买的时候,雪糕就已经不怎么硬了,放在箱子里几个小时,现在端回来又晾了半天,天气这么热,融化很正常。

陈凡看着碗里的雪糕水,不知道说什么好。

几个女生倒是很开心。

杨菊拍着手,“化了正好,可以一人一小杯。”

她进屋拿出5只陶杯,一点点地分配,连那只大碗里的一层底都不忘刮干净。

陈凡也拿了一杯,凑到嘴边抿了一口,笑道,“不错,还是凉的。”

再看看她们,都在小口小口地抿着,脸上全是满足的笑容,似乎在品尝什么绝世佳酿,就连身体似乎也没那么疲惫了。

就着这么一小杯雪糕水,几人很快吃完晚饭。

按照平时的习惯,这时候她们就要去综合室学习,现在她们也拿着书本打算继续学一会儿。

学的是数理化,代数、几何、物理、化学四个科目,正好一人选一本,不会互相妨碍。

不过陈凡却将她们拦住,“累成这个样子,你们还学得进去?”

姜丽丽笑道,“伱说的嘛,学习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如果一天不学,我怕学习会退步。”

杨菊也连连点头,“只是学习而已,比下地干活轻松多了,就当是在休息。”

黄莺,“我们就看一小会儿,要是太累了就去睡觉。”

刘丹继续点头,“嗯嗯。”

陈凡看看她们,站起身说道,“跟我走。”

说着便往后院走去。

姜丽丽四人相视一眼,却没有说话,都跟了上去。

不一会儿走到后面坡顶上的新房子里面,陈凡推开大门,一股淡淡的药香从里面散发出来。

他回头看了四人一眼,拉亮电灯,往客厅走去,同时说道,“刚才我在这里点了一炉药熏,这屋子里应该不会有蚊子。” 本来房子周围就种了不少驱蚊的药草,加上这一炉熏香,蚊虫更少。

四人跟着走进屋,立刻感受到一股凉气,等跟在陈凡身后走进客厅,便看见客厅的茶几上摆放着一只小香炉,香炉里还在冒着袅袅青烟,那药香味就是从里面散发出来的。

除此之外,在原本空着的地方,赫然摆了两张大床,床上铺着凉席,床边不远处,竟然还有一台电风扇?!

陈凡指了指大床,“双抢这段时间,你们就在这里睡。”

四人相互看了看,即便是胆子最大的黄莺,这时也有些不好意思,看着他小声说道,“陈老师,这是你的新房子,你都还没搬进来呢,我们怎么能睡呢?”

陈凡笑了笑,说道,“我现在搬进来不就完了。”

看着满脸惊讶的四人,他笑着说道,“本来我是想让这房子空一个夏天、一个冬天,也好散散气味和湿气,不过这房子建好以后,感觉也没什么气味,现在天气又热,正好新房子比较凉快,在这里睡觉更舒服,干脆就到这里住几天。”

几个女生都有些心动,可是没有一个人开口说同意。

知青点不一样,那是公共空间,谁进去住都可以。

但这里是陈凡自己的房子,她们几个女生,无缘无故住到人家男生家里,算怎么回事嘛?!

可是让她们拒绝,却依然谁都不想开口。

陈凡也不管她们有多少心理活动,帮她们把电风扇打开,随即转身便往外走,“看会儿书就睡觉,别看到太晚。我就在旁边卧室,有事可以叫我。”

他的想法很简单,就是给她们做好后勤服务,让她们尽量吃得好点、睡得舒服些。

等陈凡出去,将客厅的门带上,四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最后还是黄莺先动。

她拿着书走向沙发,“我先看会儿书,待会儿再睡。”

言下之意,就是留下来了。

其他人也都默不作声,纷纷捧着书找地方坐着看。

不得不说,这间房子确实比知青院里的房子凉快许多,又有电风扇吹着,不一会儿身上就变得干爽,完全没有那种闷热的感觉。

今天毕竟累坏了,看了会儿书,黄莺最先打起了哈欠。

她左右看了看,也懒得去床上睡觉,直接拿着书当枕头,就在沙发上倒头睡下。

杨菊和刘丹见她睡了,便也放下书本,到床上躺着。

姜丽丽本来还想再看会儿书,可旁边三个人睡着,她也有些撑不住,便拉灭电灯,上床睡觉。

……

精神突破极限以后,陈凡的记忆力增强了许多,小时候经历过的事情都历历在目,似乎就像发生在昨天。

他记得外公家的村子里也有双抢,不过那时候已经是90年代末到2000年初,可是相比现在,那时候的双抢尽管依然辛苦,但劳累程度已经远远不能与70年代相比。

第一天的双抢,陈凡以为可以算是农村劳动的极限,但随着时间一点点的推移,他才发现,那只能算是极限劳作的开始!

头两天忙着抢收稻谷,等到第三天,第一批稻谷基本晒枯水分,便开始脱粒。

白天要在田地里忙碌,那么什么时候才有工夫脱粒呢?

答案就是晚上!

经过一天的劳作之后,壮劳力们在河里洗掉身上的泥浆,匆匆地吃过晚饭,又要投身到紧张的脱粒工作中去。

除开知青点和陈凡家,整个卢家湾6队共有46户,也就是有46个场坪,另外村口的牲口棚那里还有一个最大的场坪,所有的稻谷都分散晾晒在这些场坪上。

可是小队里面只有两台踏板打谷机,不需要机械动力,全靠人工脚踩,再通过齿轮带动打谷轴旋转,将谷子从稻草杆上打落下来。

这两台打谷机就放在村前的牲口棚旁边,几乎承担了三分之一还多的脱粒任务。

剩下的近三分之二怎么办?

那就只能靠“纯手工”的拌桶。

(拌桶,这种是“高档货”,里面是像梯子一样的脱粒杠,还有一种是里面只有一根横杠,将稻谷甩在横杠上,用来帮助脱粒)

四四方方一只大木盆,里面装有用来脱粒的木杠,全靠人工拿着稻把,用力砸在木杠上,使得稻谷脱离稻草杆,达到脱粒的目的。

在通电以前,这时候会在场坪上吊起几盏马灯照亮,下面还要备几桶水,以便随时可以灭火。

现在有了电灯,就可以将电线牵出来,在场坪上用竹竿挑起灯泡,人们便在场坪上打谷。

这时候依然是男人们做主劳力,这是比挑担更苦更累的工作,再强壮的女人,也只能在男人休息的时刻,暂时帮忙替换一阵子,等男人休息好之后,再将打谷的位置交出去。

每当打完一定数量的谷子,就会有人将这些稻谷拉走,拖到前面牲口棚旁边的大场坪上,等着倒进风车里面,将多余的稻草枝叶吹走,最后得到的才是相对干净的稻谷。

(打谷风车,现在还有很多地方在用)

无论是打谷还是车谷,由于电灯泡亮着,都会引来无数的蚊虫。所以社员们会一边劳作,一边拍打身上的蚊虫。

这时候陈凡就会配一些药材,用陶盆装着,送过去点燃,尽可能地帮他们驱除蚊虫。

不断在村子里巡视、记录各人表现的刘会计,看到这一幕,暗暗记在心里,等找到杨队长,对着他说道,“小陈虽然没有参加劳动,但是他帮忙驱赶蚊虫,还写了我们劳动的报道,往《江南文艺》和地委日报都投了稿,是既帮我们扬名,又切切实实帮助了社员,你看要不要给他记点工分?”

杨队长沉吟两秒,摇头说道,“不妥、不妥。”

顿了一下,他对着刘会计小声说道,“写文投稿那是他的本职工作,帮忙驱赶蚊虫是好事,但是毕竟不在记分的规则范围里面。

再说了,他也不差这几个工分,与其给他记工分,还不如在每天登记工分的时候,提一提他的贡献。不说给他扬名吧,就是要让大家知道他不是什么都没干,虽然他没有下地干活,但是他的贡献也不小,就是这么个意思。”

刘会计听了缓缓点头,“有道理,行,那我每天都提一提。”

陈凡可不知道杨队长他们商量的事情,即便知道了也不在意。

让他下地干活儿,他是真受不了这个苦,可是在能力范围之内,他也不会袖手旁边不理。

除了在田间地头画画、写报道搞宣传,采摘草药驱除蚊虫之外,他还会在各个小队之间游走,及时处理众多牲口的突发伤病,又利用卫生处送的草药,给大家熬煮清热解毒的凉茶,救治因为劳作而中暑、受伤的社员,忙得不可开交。

看到他这么忙碌,还有每天晚上登记工分时刘会计的宣传,满大队的人就没有一个不夸陈老师人好的。

日子一天天的过去,双抢工作却还在继续。

收割、脱粒,打下的稻谷还不能归仓,而是要用大太阳暴晒。

必须要保证每一粒谷子都晒透,否则的话,一粒潮湿的稻谷很可能会引起一小堆谷子霉变,到时候过不了粮管所的检验,要将所有的稻谷都拉回来,那可就亏大发了!

这边夏粮还没有抢收完,生产队又立马安排人对已经收割完的稻田进行翻耕,准备插种晚稻。

这时候之前陈凡带回来的柴油机就派上了大用场!

用不着等公社的灌溉队,陈凡便亲自操作,将河里的水抽上来,灌进卢家湾的主水渠里面。

一股股河水流进稻田,滋养着这一片土地。

等到翻耕完成、水也灌溉到位,紧接着又要抢种晚稻。

正如之前姜丽丽她们所说,这时候更忙碌了。

而且时间已经到了7月下旬,从中午12点到下午4点,这段时间根本就不能下地干活,否则太阳就能将人晒出病来。

为了抢时间,社员们每天凌晨两点半就要起床、3点钟要全部集体下地,除开中午12点到下午4点这段时间,要一直忙到晚上9、10点才能回家休息。

整个7月份,就在这样周而复始的忙碌中度过。

陈凡没有下地干活,整个人也瘦了一大圈,原本白皙的皮肤变成了古铜色,颜值也从白古变成了黑古。

连他都如此,姜丽丽她们更不用说。

黄莺、杨菊和刘丹简直成了三个小黑炭,脸上、手上、脚上都黑漆漆的,有些地方还有晒伤的痕迹,完全看不出这是十几岁的小女生。

姜丽丽也没好到哪里去,哪怕天生丽质,此时也是顶着一副小麦色的皮肤,人瘦了两圈,脊背不自觉地弯着,整个就是一个小村姑。

如果姜甜甜这个时候过来看她,肯定认不出这是自己的亲妹妹。

这还是有陈凡每天给她们做好吃的,热水、电风扇伺候着,她们的精神头看着还算不错。

换成其他社员,不仅人瘦了、黑了,连精神也去了一大半,一个个有气无力,跟大病了一场似的。

但是无论如何,最难熬的双抢即将过去,虽然接下来的农活依然很辛苦,却不会让人感觉到窒息。

也算是可喜可贺了!

最最最重要的是,今年大丰收了啊!

(本章完)

第519章 见面礼第444章 保管好使第34章 杀猪第59章 就是个代号第22章 不敢喝第446章 质疑?不存在的!第60章 写日记第4章 人在77,勿扰255.第255章 什么回执?208.第208章 感觉自己没用了第41章 打狗棒第333章 等年底吧第494章 等着吃第604章 很合理第547章 光荣而艰巨的任务第517章 有请第617章 借车第428章 全程陪同第692章 新的思路第562章 青莲道人第307章 几个版本203.第203章 陈师傅仁义第444章 保管好使第456章 猜猜这是什么字?250.第250章 我没钱!237.第237章 再加一个第347章 三道关第687章 不要多的204.第204章 供销社就有第337章 点火第650章 思想教育课第133章 合理分配工作第678章 得符合人设267.第267章 样刊和奖励第279章 第一畅销书第665章 量身定制第671章 独钓寒江雪第546章 能赚好多钱177.第177章 团圆饭第401章 消息传来第447章 能不能换个医生第652章 卢湾厂188.第188章 惠而不费第89章 恢复赶集210.第210章 意外之喜300.第300章 只吃小饭团第115章 砍价高手第589章 到货第605章 分步走第68章 收购站第102章 体现了我们是一个第391章 去钓鱼啊300.第300章 只吃小饭团第41章 打狗棒第591章 钥匙286.第286章 胸有沟壑第172章 理想远大289.第289章 今天加映第83章 上梁大吉226.第226章 抓老鼠第356章 不给面子第564章 “真不贵”229.第229章 抛的全是玉第436章 直购第134章 两亩第454章 一点奖励281.第281章 天妒英才第410章 听我分析第381章 数钱吧第73章 不够用第456章 猜猜这是什么字?第325章 小水塔第37章 有滋有味第678章 得符合人设第388章 送什么礼物?165.第165章 有点小瑕疵第52章 不敢犯错误(求追读)第556章 大家一起麻第654章 税收优惠第49章 都认全了第23章 营养的重要性263.第263章 雨前茶第579章 房地产投资第616章 叫哥吧第341章 到底是谁?第435章 面试第339章 吃不了苦第329章 纪念品第393章 预备,唱第387章 等风来第115章 砍价高手185.第185章 聊个天第13章 您有新的订单209.第209章 上课报到第630章 气第138章 请书记主持公道第36章 杀猪菜第648章 秋收第25章 做示范第534章 运气,纯属运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