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7章 不要优惠

接下来两天,周家人并没有立刻去寻人,而是留在京城,由陈凡陪着游览。

他们是5月21号过来的,按照行程规划,6月5日就要离开。

虽说时间卡得不必那么死,可毕竟美国那边还有好大一摊子事务,耽搁太久也不太好,最好还是能如期返程。

如此一来,就不可能自己去寻人,一来太浪费时间,二来也受不了奔波劳累之苦。

周正东便出了一笔经费,将寻人的事情委托给陪同干部,同时请他们订购6月5日的返程机票。

由于最后一个寻人地点在上海,所以订的也是从上海机场起飞、前往东京的航班。等到了东京之后,再飞回美国。

至于寻人的这两天,便留在京城修整,顺便饱览首都美景。

到了京城,必不可少的景点自然首选天安门广场和故宫。

现在的故宫还不像几十年后,到处都上了锁,挂块“游客止步”的牌子,哪哪儿都不能去。

如今除了西苑,就没有不能去的地方,而且门票只要5分钱,所以游客特别多。

(72年游故宫,有好多老外)

6月1号当天上午到的京城,稍作歇息之后,下午陈凡就带着他们游故宫、逛广场、参观纪念堂。

陈凡之前特意从陈家老宅取了照相机,周正东他们也带了一台,他和周亚丽拿着相机,不拿胶卷当钱,咔嚓咔嚓拍了好几卷。

当然,不能拍照的地方没拍,但也拍了外面。

在后海旁的房子里休息一晚,第二天又去了八达岭。

(72年的八达岭长城下的停车场)

到了八达岭,陈凡才知道什么叫热门景点。

这可是70年代,汽车都难得一见的时候,八达岭竟然堵车?!

大小巴士、解放大卡、吉普、轿车,真是五花八门,似乎在开汽车博览会,这年头国内有的汽车几乎都集齐了,主打一个热闹。

又是一天折腾。

到了3号这天,陈凡准备就绪,走下楼梯说道,“到了京城,不能不游胡同,胡同保存最完整的,就是南锣鼓巷,……”

不等他说完,连最活跃的周亚丽都不肯动了,趴在桌子上直哼哼,“休息一下、休息一下。”

周正东和赵婉茹也端坐在一旁,捧着茶杯纹丝不动,齐齐摇头不已。

这几天不是汽车就是飞机,最舒服的时候反倒是在卢家湾,现在是真不想出去逛。

与其出去受累,还不如研究手里的茶杯呢。

薄如纸的杯子,倒进滚烫的开水,捧在手里竟然感觉不到烫手,就很神奇。

陈凡走过来坐下,看看几人,笑道,“南锣鼓巷就在什刹海对面,这么近也不逛?”

周亚丽一把将他抓住,有气无力地说道,“还是下次吧,等我下次再来,你再带我去逛。”

陈凡不置可否,顺手抓住她的手腕,沉吟两秒,说道,“没事,只是有点劳累,我给你扎几针就好。”

周亚丽瞬间睁大眼睛,“扎针?”

陈凡从挎着的包里掏出针包,笑道,“放心,我有中级医师资格证,扎针熟得很,保证针到病除。”

随后指了指,“腿。”

周亚丽也是个胆子大的,竟然二话不说,便屁股往后挪、脱掉鞋子将两条腿放在板凳上。

夏天穿凉鞋,连脱袜子都省了。

陈凡也不多说,直接下针。

在脚上和小腿上扎了几针,片刻后,周亚丽抬头满脸惊喜,“哎哎,好像好很多了诶。”

周正东和赵婉茹相视一眼,竟然真的有效?

不一会儿,等陈凡起针,周亚丽立刻站起来蹦了几下,“诶,好多了。”

陈凡笑了笑,转身对着周正东和赵婉茹笑道,“也来几针?”

两人自无不可,纷纷做好准备。

他们在曼哈顿唐人街也去看过中医,但是还从来没见过这种针到病除的神迹,没想到今天还能体验一把。

给两人都扎完,也没花多少时间。

陈凡拿来酒精,将用过的银针消毒,同时说道,“你们确实有些劳累过度,就不出去逛了吧。”

这时候还没有人力三轮车,要到1981年,京城交通局才出台规定,恢复人力三轮车的运营,之后才有了三轮车胡同游。

否则的话,他还能叫两辆三轮车来,不用走路就能游胡同。

既然决定不出去,陈凡便将准备好的东西放下,又跑到阁楼,取了几本书下来看。

他给张师父寄来38万,张师父可不仅仅给他装饰了北边的空地。

此时南边的小花园也全部弄好,银杏、桂花树、罗汉松、柿子树、石榴树、枣树、梧桐树、桃树、梅花、海棠,十种吉利树凑了个全,分散栽种在花园中。

原来裸露的泥土也被草皮和鲜花所覆盖,通过地下管道接通的什刹海湖水将水渠灌满,一台小水车吱悠悠的转,将水渠里的水送上一座假山,灌满“天池”之后再形成一道瀑布落下来,如此循环。

树、草、花、水浑然一体,又与不远处的海子相映成趣。

坐在花园中心小坡上的凉亭中,手里捧着书、品一杯好茶,可比去旅游景点舒服多了。

阁楼上的书架也摆了一大半图书,反正这年头也没几本闲书,张玄松便去新华书店,请他们送了几千本各种新书过来。剩下的书架,那是给道经留着的,等正式恢复宗教活动,就会用道藏和全真教各种秘传真经来填充,回头再弄套四库全书,主打一个荤素不忌。

凉亭里,四人各坐一边,看会儿书、聊会儿天,甚是惬意。

可没过多久,门铃声便响起。

陈凡当即站起身,说道,“张师父他们有钥匙,应该是马科长过来了。”

周正东一听,也各自端着茶杯、拿着书,往前面屋子走去。

陈凡走到大门前开门,外面果然是市里委派的陪同干部马科长,以及两位其他单位的同志。

将他们请进门,到客厅茶台落座,周正东几人早已等在那里。

客套了几句之后,陈凡给他们奉上茶,马科长便说起正事,“周先生,您委托我们寻找的几户人家,都已经有了消息。”

周正东倒没有特别兴奋的样子,他这次回国,主要目的还是找外甥,如今万事顺遂,对于其他事情并不是特别在意。

何况这些“熟人”还是父亲那边的关系,他甚至都没见过。

如果不是父亲临终前说起这个,有机会回国的话,顺便查一查当年的情况,他甚至都不会提这件事。

马科长可不知道这些,他只知道这是华侨委托的重要任务,而且还是付了钱的,当然要尽力完成,便继续说道,“您委托我们寻找的5家人,有3家在天津、两家在上海。

经过我们两天的寻找,基本可以确定,其中有四户人家都已经在5、60年代陆续出国,只有一户人家还在上海。”

周正东闻言微微一愣,好奇地问道,“那时候还能出国吗?”

马科长笑了笑,对着他说道,“您长期在国外,对我们的政策不太了解。其实在50年代,对于有海外关系的群众,我们是持开放态度的。

(缺失一段)

所以当时只要能够提供海外关系证明,然后自身和家庭没有特殊情况,本人可向单位提出申请,经单位审核同意,公安部门就会给与办理护照,允许出境。

一直到65年,这个政策才被破坏,几乎再没有因私出镜的案例。但是在此之前,对于有海外关系的群众来说,出去并不困难。”

解释完之后,他脸色稍微有些古怪,笑着说道,“据反馈回来的信息,出去的4户人家中,就有两家用的是与你们周家往来的信件作为证明。”

周正东眨眨眼,脸色有些呆滞。

还能这样?

(60年代港澳通行证,当时很多华侨都有,因为要去西方国家只能通过香港中转)

陈凡在一旁也大感惊讶,他还以为这段时间特别封闭呢,原来还能走正常程序顺利出国的吗?

马科长看着周正东,说道,“总的来说,还算是好消息,至少在他们出去之前,是安然无恙的,只是他们出国之后的情况,就超出我们的处理范围,实在打听不到,抱歉。”

周正东赶紧摆摆手,“没有没有,是我麻烦你们了。能够找到这些人的下落,已经足以安慰家父在天之灵。”

马科长点点头,说道,“既然如此,那天津应该就没必要去了吧?”

周正东想了想,最终叹了口气,抬头往东边遥望,说道,“当年离开的时候,家父便将所有物产全部处理脱手,原来住过的那栋房子,看不看也没有意义了,就不去了吧。”

随后看向马科长,笑道,“那就麻烦您安排一下,我们明天就去上海,看望那家人之后,就启程离开。”

马科长轻轻点头,“那我就给你们订6月5日的返程票?”

周正东刚点头,突然想到一件事,赶紧问道,“对了,马科长,不知道我昨天拜托您的事,结果如何?”

马科长笑了笑,举起面前的杯子,说道,“您想收购这种瓷器的事,我当时就往上面做了汇报,今天领导也通知了我结果。”

他看了看满脸期待的周正东4人,笑道,“首先我要声明,从原则上说,这批瓷器是非卖品,这一点还请您明白。”

周正东眨眨眼,眼里稍微有些失望,这么说,难道是没戏?

倒是陈凡在一旁面不改色。

既然是原则,那么就是可以打破的嘛。

不过有一点马科长说对了,这批瓷器还真就是非卖品。

两年后,景德镇陶瓷厂宁可将这批瓷器当做福利品发下去,也没有将其投放市场。

而且据陈凡了解,真正从公家手里卖出去的这批瓷器只有一次,那就是在80年代末的时候,京城办了一期外销展览会,陶瓷研究所将仅剩的200余件瓷器拿出来,卖给了一位华侨。

对,人家只卖华侨或外宾,不对内销售。

所以陈凡从来没想过以自己的名义去购买这批陶瓷,如果只是通过人脉关系,从陶研所或景德镇陶瓷厂也能买一点。

就比如现在他们正在使用的,可那只是不多的零散件而已,再多的就不要去想。

想要把封存的两千多件瓷器全部买下来,只有让老舅出面,才有那么一丝可能性。

马科长看了看4人,继续说道,“但是考虑到周先生作为爱国华侨,……”

说到这里,他还转头看了陈凡一眼,“当年周女士也放弃美国的优渥生活,受到祖国的感召毅然回国,为国家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所以领导决定部分答应周先生的请求。”

周正东眨眨眼,不解地问道,“部分答应?”

马科长点点头,解释道,“您想全部购买这批产品,这个要求我们不能答应,因为考虑到还要为西苑补货,不能不预留一部分产品作为备用。”

周正东明白了,当即点头问道,“那可以购买的有多少?”

马科长也不卖关子,“当前7501瓷的全部库存共有2200多件,基本上都保存在景德镇陶瓷厂,极少数留在陶研所,经过考虑和讨论,陶瓷厂一共可以出让1200件给您。”

周正东顿时松了口气,笑道,“那也可以、那也可以。”

他又问道,“价格是多少?”

问这话的时候,即便他有亿万身家,心里也有些发抖。

这可是百年难遇的极品陶瓷,而且是专供西苑使用的,无论从哪方面来说,都是价值不菲。

可别把公司的现金流掏干呐!

但让他放弃,那更不可能。就算缺钱,贷款也要买下来,没别的,太值了!

然后便听见马科长竖起两根手指,说道,“2万。”

周正东脑子里还在猜想价格,听到这话,瞬间瞪大眼睛,“多少?”

马科长看见他的反应,还有些不好意思,解释道,“当时为了研制这种瓷器,江西特意拨款35000元,另外陶瓷研究所也投入了巨大的人工。

我们请商业部做过核算,综合各方面的成本之后,才定下这个价格,而且……”

他略带局促地笑了笑,“而且这个价格是优惠过的,否则的话,按照平均20元一件的定价,一共需要24000元。”

周正东倒抽一口凉气,顿了两秒,便将大手一挥,正色说道,“不要优惠,我不能占国家的便宜,就按照你说的,20元一件的价格来,两万四就两万四,我掏了。”

马科长搓着双手,笑得合不拢嘴,“周先生大气!”

顿了一下,他又赶紧加了一句,“我说的可是美元。”

周正东正要说话,陈凡突然在一旁说道,“美元没问题,但是有一个附加条件。”

马科长转头看向他,轻轻眨了眨眼,“什么条件?”

陈凡干咳一声,“如果剩下的备用瓷器解封,我们要求有优先购买权。”

马科长稍作犹豫,便点头答应下来,“可以。”

本来领导就跟他说过,如果不是考虑到西苑补货的问题,这批瓷器全部都卖给周正东也行。

所以这个条件,也算不得什么条件。

而周正东和陈凡相视一眼,齐齐露出得意的笑容。

第596章 火爆第568章 老表200.第200章 开张第296章 颠覆想象第536章 我有个朋友第75章 画饼嘛,熟得很第697章 生意人第645章 小区160.第160章 就当是夸我第641章 研发成功161.第161章 他什么都不懂第505章 换房282.第282章 回礼第103章 争先恐后第676章 借了不用还310.第310章 天大的笑话第676章 借了不用还第505章 换房第349章 茶话会第623章 求上得中第297章 人设不能崩第664章 开山怪第486章 舒服多了第126章 让他心甘情愿215.第215章 靠山吃山第624章 终于来了第611章 期待170.第170章 两个甲鱼蛋第402章 谁来接手?第366章 自产自销第482章 回家第443章 他们瞎说的第422章 忍得很辛苦151.第151章 打打打,都打第470章 主动拜访第104章 要扬名了第528章 没个奖第23章 营养的重要性第576章 购瓷第182章 守夜第352章 上大学的机会第31章 推广一下第51章 慢点走第653章 现成的成绩142.第142章 结交第635章 提个醒252.第252章 留着用227.第227章 存稻谷第422章 忍得很辛苦第697章 生意人第571章 版权保护248.第248章 又有生意第330章 技术顾问第409章 研讨会第346章 送粮146.第146章 变成了养殖场第482章 回家第115章 砍价高手第608章 蝴蝶自来第612章 合伙人第518章 再也不飞了第78章 搞不起 搞不起第104章 要扬名了第618章 逛胡同第54章 有借有还第330章 技术顾问第328章 送上门的家具第116章 买小鸡仔第331章 好处我来,背锅你去第354章 活神仙第13章 您有新的订单第592章 画饼第304章 宣传的好处第98章 刷脸第402章 谁来接手?第312章 神书第511章 拜访第26章 掬匠师傅第659章 自主研发第703章 表演曲目第116章 买小鸡仔第631章 听打招呼第435章 面试第550章 报到295.第295章 请客去不去?278.第278章 送货上门第543章 一波肥第384章 小事一桩第483章 听说被罚啦?第48章 成竹在胸156.第156章 忆苦饭和好日子第2章 老实交代第77章 木工瓦工第672章 老师干不干?261.第261章 就找个机会第486章 舒服多了第619章 买来好看151.第151章 打打打,都打第303章 不许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