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8章 逛胡同

开着车来到大栅栏胡同,停在院子门口,陈凡推门下车。

现在正是工人们去上班的时候,见胡同里停着一辆模样古怪的汽车,有些人连上班都不管了,赶紧凑过来看热闹。

恰好院子里也出来几个人,他们是见过陈凡的,打头的那位姓闫,在附近一处门市部里做会计。

此时看见陈凡,先客客气气打了个招呼,再看向面包车,眼珠子都挪不开,“这是个什么车啊?从来没见过。”

他这话一出,周围十几个看热闹的都眼巴巴望着陈凡。

虽说云湖汽车厂的两款车多次上过报刊,可那些报刊基本上都是工业类期刊,报纸也只在云湖和江南日报上刊登过,而这两个月卖出去的车也不多,所以绝大部分人都没见过这种车型。

陈凡手里拿着钥匙,笑着说道,“这种叫面包车,是云湖汽车厂生产的,不过全国还有十几家汽车厂也在生产,7月份才刚上市销售,所以车子不多,您才没见过。”

闫大爷恍然点点头,“原来是面包车。”

他晃了晃脑袋,“看着还挺像个面包。”

随即又面露疑惑,“那为什么不叫馒头车呢?我看着也挺像刀切馒头啊?”

馒头有圆的、也有刀切的直馒头,别说,相比面包,确实更像直馒头多一些。

陈凡有点无语,他哪想到这位大爷思路如此清奇,便耐心解释道,“这个面包也是从英文直译过来的,外国把这种车叫minibus,听着就像面包,然后长得也像面包,所以就叫面包车了。”

闫大爷瞪大眼睛,“迷什么死?”

陈凡眼角微抽,“英文、英文,就是小型客车的意思。”

闫大爷还是没明白什么死,不过他懂了,那是外国话,重点是客车。

陈凡不想再跟他瞎扯,抬手打了个招呼,便进了院门。

而围着的人不仅没散去,反而越来越多。闫大爷还摆出一副饱学之士的样子,大声向街坊邻居做起了科普,“知道这是什么车吗?面包车,就因为看着像个面包,为什么不叫馒头?这就有来由了。”

陈凡满头黑线拐进师父的小院,反手把院门关上。

三位师父正在客厅里坐着喝茶,看见他过来,林远祥当即问道,“外面吵吵啥呢?”

陈凡走到八仙桌旁坐下,自己拿水杯倒了杯水,这才说道,“我找人借了辆车,准备带你们去刘爷爷那里,结果让人围观了,他们都没见过,我就说了几句。”

“哦。”

林远祥点点头,随即好奇地问道,“什么车?他们还没见过?”

张玄松一口将茶水喝干,抹了把嘴,杵着拐杖站起来,说道,“这都到了门口,出去看了不就知道。”

说着便往外走去。

林远祥一听也对,当即将手背在身后,和李尚德一起,颠颠地往外走。

就剩陈凡还坐在凳子上,一看他们都走了,赶紧将还有些烫嘴的茶喝掉,随后快步跟上。

等他出去,李尚德锁上自家院门,走出门道,便看见停在倒座房旁边的面包车。

张玄松一边跟街坊打着招呼,一边绕着车子看了半圈,等陈凡出来,便示意他开门。

林远祥早已守在副驾驶门旁,等陈凡开了锁,二话不说拉门上车,张玄松硬是没争赢,只能和老李一起坐在中间排。

这款车陈凡借鉴的是五菱之光,内部空间比早期的面包车更宽大,林远祥扭扭屁股,再转着脑袋看了一圈,最后轻轻点头,“还行。”

还在围观的群众见他们都上了车,连发动机都启动了,才意犹未尽地散开,看着车缓缓远去。

陈凡开着车上了主干道,径直往北而去。

十几分钟后,便到了家门口。

随后接上周亚丽三人,正好7人满员,一起往刘爷爷家里开去。

和上次来一样,只剩刘爷爷和警卫员两人在家。

虽然刘爷爷现在因为疾病、基本处于退休状态,不过他夫人还在单位坚持工作,甚至经常加班到很晚才回来,秘书也长驻单位,只是每天都会过来这里汇报工作和接受指示。

所以陈凡他们这么多人过来,这个安静的小院立马变得喧闹起来。

上次陈凡来的时候,还接受了一番安检,这次有三个女生在,警卫员同志顿时陷入两难,是搜也不是、不搜也不是,闹了个大红脸。

最后还是刘爷爷听到动静,发话让他们进去,这才解了难题。

这天上午,他们便一直在这里陪着刘爷爷聊天。

尤其是周亚丽,跟见了偶像似的,一直追问当年战斗的经历。刘爷爷也不生气,反而精神很好、跟她讲当年的故事。

倒是姜甜甜和姜丽丽刚开始有些拘谨,甚至不敢说话,随着刘爷爷的讲述,她们才慢慢放松下来,和周亚丽一样听得入迷。

至于陈凡,先和大家一起陪着聊天,顺便替刘爷爷做了一次诊断。

嗯,比上次来这里,身体有了明显好转,可见是药膳起了作用。

倒不是说陈凡的医术比西苑的国手大师还要厉害许多,只是老人家身体几乎是千疮百孔,原本这个时候,已经需要常年卧床静养,甚至经常陷入昏迷,很多治疗手段都没办法使用,否则反倒会起到反效果。

而药膳不比药方,平日里以滋养为主,而且药力不明显,主要体现在慢慢调养,这样就不会对身体造成太重的负担。

等养上一两年,不说能有大幅好转,最起码也能减轻痛苦,稍微恢复一点体力。

到时候再对药膳方子做出调整,逐渐加大药效,看看有没有机会能把身体养好。

眼看时间差不多了,陈凡又到厨房做了一桌改良川菜,吃的老人家大呼过瘾。

之后又收了老人家给的肉票和钱,才告辞离开。

出门的时候,陈凡还有点遗憾,另一位老人家今天没来啊。

不过也对,眼下正是百事缠身的时候,还有好多大事等着他决断,确实没什么时间。

……

将三位师父送回家,陈凡开着车往家里赶,抬头看了一眼后视镜,问道,“待会儿去逛胡同?”

周亚丽还沉浸在跟传奇人物见面、吃饭的激动中,过了两秒才回过神来,抬起头哦了一声,“你决定吧,反正我对这里也不了解,你来定就行。”陈凡笑道,“怎么说呢,要说老京城的人文特色,绝对非胡同莫属。只不过现在的胡同跟以前的有很大的区别。

尤其是四合院,绝大部分的四合院都已经成了大杂院,一座院子里住了很多户人家,比如曾经美轮美奂的恭王府,曾先后作为权臣和珅、庆王永璘的宅邸,后来恭亲王奕䜣成为宅子的主人,恭王府的名称也因此得来。

所以有‘一座恭王府、半部清朝史’的说法。

像这样的历史建筑,本来应该保护起来,但是现在却有八家单位的两百多户住户居住在里面。

连恭王府都这样,其他地方完全可想而知。”

听到这话,周亚丽不禁有些不解,“那你还让我逛胡同。”

陈凡笑道,“看一个地方的人文风俗,肯定要从老百姓居住的地方开始,而胡同里就保存有完整的京城人文风俗,虽说环境差了点,可也是最容易、也是最直观能接触到的。

按照国家的政策,上级已经决定要把旅游行业做起来,所以迟早会对这些胡同进行改造。

改造之后的胡同,环境方面绝对会比现在好很多,但是当民居变成了景点,有些东西就不是那个味儿了。”

很多人以为改开前、我国没有旅游业,其实不然,早从50年代开始,我国就开放了入境旅游,只是管理上比较严格。

后来在周总的过问下,负责旅游的单位还制定过一个长期旅游业发展规划,在施行的头两年,还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效果,入境旅游收入都有大幅上升。

可惜,没等这个规划全面落实,就刮起了台风,这一阵风刮的,直接就把旅游业差点给干没了。

除了城市公园,后世的许多景点、在现在基本处于荒废状态,只有极少数在历史上都有名的名山大川,才能吸引到外地游客。

不过还是在老总的过问下,入境旅游终于得以保存下来,每年还有4000人左右的外国游客入境,平均每人花费在1000美元左右,能为国家创造数百万美元的外汇。

这笔外汇甚至比大部分省份的产品出口还多。

那些6、70年代,在故宫里打转的外国人,基本上就是这么来的。

除此之外,内地还特意对港澳游客开放了自由行。

只需要到香港或澳门的中国旅行社提出申请,并提交基本资料,只要不是特殊情况,比如混社团的知名大佬之类的人物,基本上都能得到批准,发给一本通行证。

(60年代澳门中国旅行社)

自由行的游客拿着通行证、在关口再申请一张《回乡介绍书》,每到一个地方,都要先去派出所报到,户籍民警会在通行证上盖一个户籍章,等离开时,再盖一个销户章。

在这段时间内,游客可以凭这个章到街道办领取粮票。

这本通行证也是游客最重要的东西,相当于国民的介绍信。

除此之外,游客还需要保存好所有的车票和住宿证明,作为行程依据。这份依据必须与通行证上面的户籍章相对应,但凡有丝毫差错,……不好意思,如果说不清楚的话,大概是回不去了。

所以,当陈凡回家把车子停好,再叫上刘娟和马岚,一起在后海边的胡同里闲逛的时候,还能经常看见一些外国游客、以及衣着明显与内地人不同的香港背包客。

他们5个女生一个男生的组合,也频繁成为行人关注的焦点。

不过陈凡也不在意,只是两手插兜,在78年的胡同里转悠,寻找未来酒吧街、美食街的踪影。

шшш •тTk an •℃O

嗯,还真是一点都没看出来。

要到90年代,才有一个爱喝酒、叫老祁的人,在这里开了第一家酒吧,离现在还早着呢。

刚才陈凡有一句话没有说错,这里虽然没有什么商业,但是却有着老京城最独特的韵味。

周亚丽跟在老弟身后,一路上好奇地张望。

斑驳的院门、各不相同的门户,还有那些成片的青砖灰瓦、门前残破的石狮,都让她万分好奇。

在胡同里,不时能遇到扎堆的妇女聚在一起,各自手里还拿着东西忙活,有的拿着筛子择米。

就是把米倒在筛子上,一颗颗的找里面的小石头和稗子。

这年头可没有什么精装大米,全都是散装的大米,还要自己带一个米袋子去粮店称回来。

这种大米自然也理所当然,里面不时会蹦出几颗小石头和没有清理干净的稗子。

如果不择干净,很容易就能崩烂一颗牙。

姜丽丽在一旁看着有点好奇,她自然不是好奇择米,这种事对于南方的小孩来说,几乎从3岁起就会了,她也不例外。

她好奇的是为什么这里会有人择米,不禁凑到陈凡身边,小声问道,“不是说北方人都吃面食吗,怎么也吃大米呢?”

陈凡笑着解释道,“北方也有吃大米的地方,比如天津在民国时、作为北方最大的城市和港口,南来北往的人特别多,后来有很多南方人留下来,所以天津就有很多吃大米的。

京城也差不多,刚建国的时候,京城完全可以用百废待兴来形容,当时就安排了上百万人进京支援建设,其中也有不少南方人,可能这家就是。

另外,京城也有水稻产区、东北的大米也很出名,所以在北方看见有人择米,其实并不稀奇。”

姜丽丽恍然点点头,“原来是这样。”

然后她又挽着姐姐的手臂,去看人家剥玉米粒。

陈凡对这些景象也不会觉得无聊,剥玉米在后世还比较常见,可是择米和纳鞋底,在他长大以后已经渐渐变得稀少,此时看来,也有一些趣味。

他们在胡同里转悠,不时与其他游客擦肩而过。

可能是见得多了,这里的居民们也见怪不怪。游客逛游客的,他们聊自己的,还不时对走过的游客品头论足。

“哎哎,你们看,那几个大姑娘长得真好看。”

“哪里哪里……哎哟,5个姑娘一个大小伙儿?他怎么好意思走一块儿的?”

“嗨,说不定也是打香港来的呢,你们看打头那姑娘,一看就跟咱们不一样,那衣服、那帽子,真俊。”

“可惜,不是本地的,要不然大小得过去问问,看看结婚了没有,要是没结,跟我们家老三正配。”

“tui,你也不看看你家老三长什么样儿,要我说,还是我家老大最合适。”

好嘛,说着说着,声音越来越大,哗哗的就吵了起来。

听着她们的声音,陈凡咧着嘴无声大笑。

周亚丽即便性子大大咧咧,也不禁闹了个大红脸,恨恨捶了一下老弟,迈开步就快步走开。

第80章 不方便第390章 准备节目第596章 火爆第69章 眼睛又没瞎第579章 房地产投资277.第277章 四大绝活230.第230章 逗乐子第429章 多方调查第21章 拉家常第418章 注意保密214.第214章 抵触和真香第387章 等风来第279章 第一畅销书第629章 准备点东西第460章 还来?170.第170章 两个甲鱼蛋第23章 营养的重要性第236章 丑话说在前头264.第264章 得来全不费工夫第630章 气第612章 合伙人第247章 独一份第103章 争先恐后234.第234章 移植301.第301章 过河214.第214章 抵触和真香第65章 以后当鸵鸟算了第131章 你们也没遗憾第14章 养猪那点事儿第27章 初次教学248.第248章 又有生意第4章 人在77,勿扰第106章 下次一定第562章 青莲道人257.第257章 现场教学195.第195章 再开集市第382章 还是不放心第298章 为卢家湾争光295.第295章 请客去不去?第34章 杀猪第573章 我是废物第436章 直购第501章 一定服务好第408章 不急不行第87章 谁受得了这诱惑?197.第197章 竞争激烈第500章 没见过世面第109章 当面汇报第573章 我是废物第343章 大丰收第334章 完工第569章 拒绝265.第265章 您看见啦?第406章 替补第348章 得阳光一点第642章 好险第449章 都拆了第531章 你们也追星?第496章 首杀256.第256章 试行第3章 吃了的要还回来168.第168章 生平最得意的事217.第217章 掩耳盗铃第605章 分步走273.第273章 武功秘籍311.第311章 发现了宝藏第532章 自己去打第528章 没个奖第116章 买小鸡仔第116章 买小鸡仔239.第239章 培养广播员235.第235章 条件差不多第438章 来历清白第7章 这多不好意思第331章 好处我来,背锅你去第62章 户口问题316.第316章 淘宝(求月票)第367章 心有灵犀第521章 颠覆印象第370章 休想第388章 送什么礼物?第514章 初体验第543章 一波肥第634章 过节第341章 到底是谁?237.第237章 再加一个第571章 版权保护第121章 凑材料第431章 不予公布第403章 互有所求232.第232章 菜也是水果第615章 逆徒第60章 写日记第105章 取取经第330章 技术顾问第451章 优先权241.第241章 猎杀第39章 信任有待加强第403章 互有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