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二章 盐事

三船直接停上江滩,杨钦等人跳下江滩,过来参见韩谦。

这也是江淮川湘等地几乎皆造平底船的缘故,主要是方便停靠滩地,换作尖底大船,吃水五六尺深,像沧浪附近的浅淤滩地,差不多要搭十数米长的栈桥,才能接到陆地。

而当世的铸铁水平有限,想要千斤重的大锚相当困难,而岸滩没有能系泊的大树,又没有足够沉重的大锚扒住河床,船在水中停泊也成问题。

所以筹建中的叙州造船场,要造真正意义上的快速帆船,要克服的困难相当多。

甚至在很多人看来,叙州造船场有没有必要建下去。

韩谦在这事上则是一意孤行,季希尧每有信函过来,他也是优先回复,不仅给以钱粮上的支持,甚至季希尧的筹办造船场时遇到种种技术性困难,他都会尽可能详尽的给予解决,着季希尧大胆试行他所想的办法。

靡费极巨,他也是一力承担,同时也是尽可能将匠坊那些在别人看来不安分、不受传统束囿的年轻匠师,派往叙州,调给季希尧使用。

“要在这里建寨?”

杨钦过来参见韩谦,得知李知诰、李冲继续沿丹江而上,韩谦却与田城等人留在这里的原因,也是大吃一惊。

这他娘是他们左司此时能办得了的事情吗?

杨钦纵横江湖多年,听信季昆怂恿,都敢刺杀朝廷命官谋财,也可以说是胆大狂妄之人,但也没有想过要在此地建城。

当然,他们要是能征调三五千精壮民夫,以及有供养这些民夫的钱粮,这倒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但是钱粮在哪里、民夫在哪里?

此时调入邓襄的左司斥候,加上船帮护卫、水手,总计不到八十人,这事要怎么去做?

捕获野民?

虽然说是深山野岭里有大量逃户结寨而居,但这些逃户多为几十年来在历次邓襄战事里溃败下来的战败方残部所控制。

战事平息了,或许只需要金陵一道谕旨颁布下来,分给田地,这些逃户会陆续出山入籍,但现在要和和气气的派人去强征民夫,不被一通乱箭射回来,那就叫见鬼了。

左司才这点精锐,不要想着能强攻山寨。

龙雀军或许有能力强攻下几座山庄,但龙雀军损兵折将,攻下山寨,所钱粮肯定是分赏作战勇猛的将卒,所掳捉回来的逃户山民,他们在荆子口筑营修寨,不需要大量的精壮民夫?

杨钦担心韩谦对新建的船帮挤榨太甚,也是直截了当将他所能想到的困难都摆明了说出来。

“这世间有一桩买卖,近数十年来已经叫无数人头落地,但屡禁不绝,你说是什么?”韩谦淡淡一笑,问杨钦。

杨潭水寨最初是他所破,之后再为钟彦虎所灭,虽然他破杨潭水寨时,彼此是敌我之势,杨钦事后也怨不得他,但之后杨钦依附于他,更多还是为形势所迫。

此时杨潭水寨重建于叙州,郭奴儿、林宗靖等人也编入船帮,韩谦不担心杨钦会存异心,但很显然,他也不能指望杨钦完全没有自己的思想,对他唯命是从。

该说服时,还是要适当进行说服的。

“贩私盐?”杨钦惊问道,“我们真可能干这事?”

二三十年前彻底动摇前朝统治,席卷大江南北的那场民乱,最初就是一帮私盐贩子掀起的。

不管是总结教训也罢,又或许为筹军资,大楚开国以来对私盐的打压,要比前朝更加严厉,每年贩盐超过一石而被砍下头颅的盐犯,没有一千也有八百。

然而就当世而言,盐利实在太过巨大,即便人头滚滚,犹是不能完全禁绝私盐。

韩道勋父子入叙州,州狱啸闹,当时州狱关押九百囚徒,有六成是盐犯。

韩谦的这个问题,杨钦很容易就能想到答案。

只是盐利是目前筹措军资的主要来源之一,铁盐转运使司,权柄之大,已成户部、度支使之上,盐吏遍及州县,耳目极多。

更不要说,他们还不知道职方司赵明廷手下此时有多少人盯着他们。

他们真要做这事,不是将把柄活生生的交到安宁宫及太子一系的手里?

到时候事情被捅穿,不仅他们人头难保,触了众怒的三皇子,也不要想争嫡的吧?

“你想哪里去了,”韩谦笑道,“我们为什么就不能堂堂正正的卖盐?杨潭水寨以往应该没少干过贩买私盐的事情,你不会连这点都想不到!”

“怎么堂堂正正的卖盐?”虽然韩谦说他应该能想到,但猝然之间,杨钦还是困惑不已。

“江淮之间,食盐皆官运官销,但叙州食盐则是商运商销,那我问你,此时食盐,应该是官运官销,还是商运商销?”韩谦问道。

“襄州城设有盐铁院监,襄州之内官民用盐,皆要从官铺买之,这边自然是官运官销吧?”杨钦不确实的说道。

“错!”韩谦说道,“杜崇韬以襄州刺史,兼领邓襄防御使,也就是说,他统管襄州军政,统管襄州、邓州防务,但你不要忘了,我们此时是站在均州的地盘之上。不要说民政了,实际连地方州兵、治安等事,杜崇韬都插不上手!难不成小小的襄州盐铁院监,能将触手伸到均州来,管得了均州的盐事?”

“啊?真可以这么做?”杨钦有些犯傻的问道,还是满脸的困惑。

“你能不能直起腰,我们的靠山可是三皇子殿下、可是整个西北军的副帅,你怎么可以如此没出息?”韩谦笑问道。

大楚盐制,实行的是官产官收官运官销之制,私盐超过一石即判斩立决,严苛无比,但也有极个别的特例。

辰叙等边州,地处荒僻,沿途多水匪山贼,这些边州的盐事则实行官产官收商运商销。

均州早已经是荒废了。

仓促之间,朝廷还没有想到要重置均州,但为了限制边帅的权势,朝廷也没有将均州划入襄州,只是将针对梁州蜀军的防御之事,暂时交由邓襄防御使府节制。

不过,韩谦揣测杜崇韬的心态,他也不想提醒朝廷重置均州之事。

一方面这边没有能编入籍的民众,山寨也不接受收编,新置州县,除了靡费钱粮养一群官吏,还能有什么作为?

另一方面,新置州县,朝廷必然要派遣新的刺史,杜崇韬何苦又迎来一个重量级的官员,分他的权柄?

换作其他人,想在这上面钻空子,无疑是自取死路。

平头老百姓,谁嫌命长,敢说这边的盐事、筑城工造等民事,不受襄州盐铁院监、襄州刺吏府、邓襄防御使府管辖?

其他人不行,但三皇子杨元溥行。

理论上,船帮只要能拿到盐引,是可以从盐官那里以一石千钱的价格批买食盐,运到均州销售。

当然,要是均州旧境之内,真要是没有一个民众,贩运过来的盐卖不出去,也是白搭;这时候要是敢越境向襄州或其他州县销盐,超过一石,也是死罪,但问题是韩谦他们刚刚摸清楚汉水、丹江两岸的山岭之间,藏有大量的逃户。

韩谦要是这时候就妄图想要将这些逃户编入州籍,征赋税徭役,只会招至强烈的抵抗,但以相对低廉的价格,卖盐给他们,或者跟他们交换物资,甚至交换他们派人出山做工呢?

辰叙等边州的盐商,已经被大姓豪族所垄断,韩谦不想激化矛盾,没有办法强行插手盐事,但在襄州方向,这么大的空子,他怎么可能不钻?

不过,盐事也只是韩谦用来说服杨钦等人卖力、支持这事的借口,他更根本的目的,还是推动均州的重新设置。

由杨钦慢慢去消化、细思盐事可能给左司带来的利益,韩谦则站在江滨,眺望远处的云水。

九月初旬,韩谦知道梁国积极筹备战事之后,他就想办设法说服信昌侯李普他们争取龙雀军能够参战,但龙雀军参战能做哪些事情,这也是韩谦这一个多月所冥思苦想的。

要是梁军今年冬季没有打算攻入南阳盆地,也没有从武关发动攻势的计划,是不是龙雀军跑到襄州兜一圈,就这样拍拍屁股班师金陵?

也许大多数的将卒甚至将领,心里可能都是这么想的。

像郭荣、郭亮、高承源等人,这么走一趟,即便没有显赫的军功,但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在军中的资历多少要增厚一分,也便于往后获得更好的将职。

将脑袋别在腰间,野心勃勃想在血腥战场争夺军功的将领,毕竟是少数。

即便是沈漾,内心深处多处也是希望诸国能平息纷争的。

韩谦打心底也希望能在温柔乡里流连忘返,只是残酷的现实迫使他将这层渴望、奢想压制在内心的最深处,不令其萌一丁点的芽出来。

就算梁军这次将要发动的战事,主要针对寿州军,不会派大股兵马插入南阳盆地,其关中兵马在武关方向也只会严守门户,不会有多余的动作,韩谦也绝对不会让龙雀军在将来三五个月时间内没有更多的作为。

那相当于是龙雀军白白浪费了三五个月的宝贵时间!

想到天佑帝极可能都剩不到三年的寿命,韩谦恨不得将时间掰成几份去花。

韩谦目前所能看到的最好结果,就是梁军现在就打进来,然后在南阳盆地内拉据两三年,龙雀军也被迫一直驻守在襄州,一直到天佑帝驾崩。

哪怕到时候太子顺利登基,安宁宫执掌大权,韩谦只要与一部龙雀军精锐留在襄州,便会有更多的选择,而不用担心随时会头颅掉地、性命不保。

当然,就梁楚两国的状况,谁也没有实力将一场广及千里的战事持续两三年而不撤兵。

不过,龙雀军还是可以争取,至少争取一部兵马驻守西线边疆,不撤回金陵的机会。

这也是韩谦在金陵时就极力鼓动争取龙雀军能够接掌邓西三县防务、说服信昌侯李普在金陵活动,争取恢复均州编制的原因。

皇子或大臣遥领州县,从前朝开始就不是什么特例。

所谓遥领,实际就是指三皇子可以留在金陵,但依旧可以兼领州刺史甚至防御使、节度使等职,然后派嫡系属吏留在州县治理军政事务。

韩谦在金陵时,就将争取新置均州的想法说出来,信昌侯李普以及李知诰等人,也觉得这是扩大龙雀军实力的妙策,但是不是此时就实施此策,就存在争议了。

毕竟龙雀军现在是太缺钱粮了。

晚红楼及信昌侯的潜力已经被榨干,要不然也不会纵容韩谦以三皇子的名义大肆筹贷了。

当然,韩谦也没办法拍着胸脯发誓说天佑帝那老家伙铁定活不过三年了,大家将脑袋别在腰带上干吧。

在信昌侯李普的眼里,年逾六旬的天佑帝精神还很抖擞,在天佑帝此时已经明显有培养三皇子想法之际,不想表现得太迫切,以便有哪个环节出了岔子,以致功亏一篑、满盘皆输。

这时候就需要韩谦另辟蹊径,而撬开这诸多事的第一支杠杆,就是盐事。

第十二章 晚红楼第六百八十九章 澜涌第一百七十四章 雍王朱裕第三百三十二章 劫第七百一十三章 幽宫第六百七十九章 三天为期第二百九十章 文瑞临(一)第四百七十二章 灭口第五百五十九章 安排第六百一十九章 监军(二)第一百五十章 条件第三十一章 偏见与疏离第六百三十八章 河朔第六百三十七章 独山津第一百七十三章 扣船第七百九十六章 劝嫁(三)第六百九十章 求去第八十五章 公然拉拢第三百九十四章 将门子弟第五百五十四章 绝户计第七百六十一章 洛阳(二)第五百零一章 偏执的胜利第七百二十八章 北上第三百七十二章 大婚(一)第七十九章 深夜闯营第五百四十八章 参见第七百六十五章 蜀使(二)第四百五十二章 送别第五十三章 用间篇第三十章 疫水疏第三百二十四章 热闹第七百二十四章 夺岛第四百二十五章 山庄第八十八章 精英斥候第五百四十七章 形势第九十三章 相邀第二百三十四章 心意顺逆第三百五十五章 楚州旧事第七百章 前奏第七百九十二章 渡江(三)第七百五十三章 楚宫月第三百七十一章 合作第五百零七章 起事第六十六章 问询第二百四十八章 龙牙城第一百九十四章 解围第六百七十七章 反应第六百三十二章 天下大局第六百零四章 迎亲(四)第六百八十三章 移花接木第七百零三章 分兵第七百六十四章 蜀使(一)第六百零五章 意图第七百三十章 襄山第一百二十六章 拉人入彀第五百四十六章 奇功可居第七百三十八章 间隙第五百二十四章 勾结(二)第五百五十八章 对峙(三)第三百四十八章 噩耗第五百三十三章 惊疑第三百五十五章 楚州旧事第七百七十一章 听闻第六百四十二章 阻拦第四百四十二章 夺城第二百五十八章 伏兵第六百七十一章 寿春第五百一十二章 石梁县第一百四十三章 筹贷第四百一十四章 南撤(三)第三百七十六章 犹豫难决第五百四十五章 突围第一百四十四章 无计第九十七章 武陵第五百二十四章 勾结(二)第一百五十四章 大患第七百八十六章 望风而降第六百六十六章 惊雷第五十一章 爷孙第六百六十五章 瞒天过海第一百零四章 镇压第一百五十二章 盐事第七百五十一章 大捷第四百三十四章 长信宫第四百三十五章 同心第四百二十九章 短兵(四)第五百八十五章 相遇第五百一十六章 未雨第五十章 互为一体第二百零一章 纳妾第六百八十章 风起第三百二十七章 献策第一百八十一章 说逃第八十二章 辞行第一百八十七章 知情第四百七十八章 逃狱第一百零三章 龟山第七百三十四章 西征(一)第三百九十五章 赤山军第三百零七章 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