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一章 韩府(二)

送走富陌及随行的富氏子弟,韩道铭亲自搀着老爷子回到明居堂,叫其他庶出、旁支子侄及伺候的仆僮侍女都先退出院子,仅留下二弟韩道昌以及韩钧、韩端在厅里说话。

“咱府上没有人参与广德府那些破事吧?”韩道铭神色凝重的问韩道昌。

他对广德府所发生的事情,多多少少还是有些了解的,而他平时也甚少关心族产私业,这诸多事都是老二负责,这差不多是二十多年来保持的习惯,现在担心可能会有什么遗漏的地方,他自然也是盯着老二问。

“怎么会有?咱们府上谁再不开眼,也不会搅和进这些事情里去,”韩道昌摇头说道,但见韩道铭神色格外凝重,又语气确定的强调说道,“我下午特地将下面办事的几个人找过来问过,广德府那边确实没有人胡乱搅和进去,但滁州、棠邑、南谯占的地却是不少,有一部分人手在棠邑,有一部分人手逃到滁州,现在都还不知道情况。”

说实话,韩谦当初将韩家在宣歙等地近二十万亩田宅拿出来,用以弥补逃离郎溪、广德、安吉诸县乡族豪绅的田地损失,韩道昌心尖儿是滴血的;刺杀案发生后,明明得到弥补的乡族豪绅纷涌回郎溪、广德、安吉侵夺田宅时,韩道昌不是没有想过将韩谦败出去的田宅收回来。

一方面是老爷子作主将这部分田宅划给老三这一房了,另一方面也是韩谦以往的诸多作为令韩道昌深为忌惮,没有敢轻举妄动。

要不然的话,他这时候也不知道要怎么去擦这个屁股。

得到老二这么肯定的答复,韩道铭看父亲还是眯着眼睛,一副昏昏欲睡的样子,捋着颔下长须说道:“只要没掺和广德府的事就好,要是有个别人不懂规矩,瞎掺和进去,我们知道也不要包庇,叫他们自己去衙门投案去。滁州、棠邑那边,要是人能撤回来最好,其他事暂时也不要掺和……”

“咳……”韩文焕听到这里,这时候咳嗽了一声,动了动身子,将手边的拐杖碰倒在地。

其他人都没有反应过来,韩道铭俯过身子,将拐杖捡起来,放好在父亲身边,放低声音说道:“自水师主力覆灭于洪泽浦的消息传到金陵,到这时候才过半个月,照道理来说,即便是那时候太后传诏,叙州水营也不应该来得这么快……”

八百里加急,那只是道理上的数值。

从金陵到叙州二千三四百里路程,山水险阻,与平原地区传信,速度自然远不一样,再快怎么也要八九天才能将消息传到叙州。

再算上韩谦在叙州集结兵马、作战物资及战械耗时,然后走水路沿江而下,怎么也得需要二十天左右的时间才有可能赶到金陵城下。

也就是说,严格以时间推算,太后手诏应该是水师主力从邗沟北上就发出,时间上才勉强来得及。

“你是说,在水师主力北上之时,太后便已经料得有此一败了?”韩文焕睁开昏浊的眼睛,问道,“即便是如此,那又有什么问题,沈相与杨侯爷不是也早就强烈反对水师奔袭洪泽浦吗?我是脑子有些糊涂了,但还记得杨侯爷过来找你的那天夜里,恰好你家成蒙也正好回府里吧?”

“南逃回来的溃卒,说文瑞临与梁帝的侍卫亲骑当时都出现在钟离,这里面多少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微妙啊,”韩道铭压低声音说道,“当初攻打潭州,文瑞临应该是最早落到韩谦手里吧?而有王琳这个前车之鉴,韩谦似乎很难说他也被文瑞临迷惑住了啊?”

听韩道铭这么说,韩道昌、韩端等人惊惧的坐直身子。

他们到现在都还沉浸在韩谦率叙州水营重返金陵的巨大震惊之中,心绪都没能稍稍安定下来,短时间内哪里能想到这么深的细枝末节之处?

“你们一个个都眼瞎了,韩谦为什么就不能看走眼?再说你们一个个都恨不得将广德府放一把火烧掉,韩谦即便早就识得文瑞临有问题,他说的话,你们谁会信,他能阻止你们将大楚水师扔进洪泽浦送死吗?”韩文焕一把将拐杖将韩道铭手里抢过来,颤巍巍的拄着拐杖朝外走去,韩端、韩钧要过去搀扶,也被他生气的推开。

…………

…………

看着老爷子走出明居堂,好半晌韩道昌才回过神来,问韩道铭:“韩谦到底想做什么?”

韩钧、韩端眼巴巴的坐在那里,这一刻他们心里想问的也是这个问题。

“这些年谁能知道他心中真正所想?”韩道铭失魂落魄的坐在那里,说道,“有一点是能肯定的,韩谦这次应该不会轻易回叙州了。”

虽然他韩道铭也有从龙之功,但从陛下登基以来,他深知他韩家的处境是极其的微妙。

以往韩谦远在叙州,他自以为只要足够小心,还是能应对局势的千变万化,不至于棋错一招会沦为众矢之的,但现在局势变得更加的诡异、复杂,更加的波澜涌动,他则多多少少感到有些力不从心了。

从昨日知道叙州水营东进的消息,短短不到两天时间,韩道铭都感觉自己已经苍老到心力交瘁、精力难济的地步。

要是没有陈年旧事,韩家内部没有那么多的曲折恩怨,他在朝中秉政,韩谦在外执掌兵权,形势那真是再简单不过了。

复杂就复杂在,外人始终不会相信他们与韩谦、与叙州早就恩断义绝,而他们却也不知道韩谦什么时候记起前仇旧恨来,会突然捅他们一刀,将他们捅得痛不欲生、捅得鲜血淋漓。

“韩谦能重得太后的任用,我们这边先表个态,旧事或许没有那么重要了……”韩端心虚的说道。

韩端的意思很明白,他们以前是有很多地方对不住韩谦,但韩谦真要是有野心的人,便更应该看到韩家所能带给他的巨大利益,而不是盯在之前的过节上。

而韩谦既然能与太后、与信王那边重新媾和到一起,韩端觉得他们这边先表个态,事情未必没有缓和的余地。

“我们该要怎么表态才能算有诚意?”韩钧热切的问道。

韩道铭很是疑惑的看了嫡子一眼,心里想,要说韩谦心里对韩家有什么死结解不开,一是老三的死,二是他少年时宠爱的美婢曾被钧儿侵占,第三或许才算得到老二头上,钧儿怎么会更期待与韩谦有缓和的余地?

韩道铭却不知韩钧这几个月来过得是何等的煎熬跟担惊受怕。

特别是看到延佑帝权势越盛,韩钧心里的惊惧越深。

他深知丑事一旦败露,太后或许会被囚居宫深禁,不虞有性命之忧,但杨元溥绝对不会容他活下来,说不定还会随便按个罪名,将他韩家满门抄斩了。

不知道韩钧之前心中的惊惧,也就体会不到他听到韩谦奉太后手诏东进、李知诰奉太后手诏从巢州撤兵的消息是何等的狂喜。

不管与韩谦的前仇旧怨,太后重新掌权,甚至随时有可能会更进一步临朝干政,都决定着他不用再寝食难安的担心颈项上的头颅不保了。

他心里的傲气早就被死亡的恐惧折腾一尽,比起头颅不保,低头认错又能算得了什么。

韩谦想要权倾朝野,总不可能对韩家人赶尽杀绝,说不得还需要韩家助他一臂之力,而他也说不定能重回太后的身边伺候。

想到太后那雪腻似玉的销魂身子,韩钧便禁不住小腹一阵阵的发热。

见韩钧都主张跟韩谦低头,韩道昌说道:“要么我去找冯缭、郭荣,跟他们去一趟棠邑?”

现在朝堂对韩谦的奏疏还没有最后拿定主意,他赶去棠邑也算是一个态度,关键他代表韩家渡江到棠邑,跟韩谦会合,别人也不能指手划脚说什么,甚至不派人过去,反倒会有人说三道四。

韩道铭沉吟片晌,说道:“或许先叫致庸找冯缭他们到棠邑走一趟。”

陈致庸是韩道铭的二女婿,他与乔维阎以及庶出的韩成蒙、韩建吉,早年在韩家并不甚得到关注跟重用,因而跟韩谦也就没有什么冲突,甚至在荆襄战事之后,韩成蒙等人在邵州等地任职,与韩谦、与叙州的关系还算是融洽。

目前韩成蒙、乔维阎都出京任职,陈致庸却是在京里任着闲散差遣,颇为逍遥自在,韩道铭想着叫自己的这个二女婿去棠邑见韩谦,一来不那么引人瞩目,二来韩谦应该不会避而不见,或直接将人赶回来……

第二十九章 家兵子弟(二)第八十二章 辞行第五十三章 用间篇第三百三十章 暗夜第七百四十八章 战役(三)第二百三十九章 秘旨第一百六十四章 风声第二百七十一章 秘旨之意第一百七十三章 扣船第四百零七章 杀俘第四百七十八章 逃狱第三百二十二章 蜀宫隐情第一百四十五章 骗局第三百二十一章 谋蜀主第六百五十七章 兵衅(三)第二百二十一章 无害而肥第四百八十八章 秋意第三十四章 风未平第五百八十一章 与虎谋皮第六百五十章 新军第三百零三章 决断之策第四百八十八章 秋意第四百二十三章 胜算第二百三十二章 召见(一)第四百三十五章 同心第七百六十九章 顾芝龙第七百三十六章 选计第五百五十八章 对峙(三)第七十六章 龙华埠第六百一十一章 凌汛第七百九十五章 劝嫁(二)第六百七十三章 决堤第三百一十九章 琴似故人第三百五十三章 梁国剧变第三百三十章 暗夜第六十三章 选人第八章 杀人第七百三十五章 西征(二)第七百六十六章 蜀使(三)第二百二十七章 静观其变第六百六十八章 寿诞第一百八十五章 金陵来使第一百五十章 条件第五十九章 叙州刺史第一百五十九章 分歧第五百九十五章 韩家第五百六十一章 夜战夺寨第二百一十四章 询问旧事第五百七十二章 李知诰的难处第五百六十三章 赠书第七百九十二章 渡江(三)第二十四章 真龙种第七百一十五章 兵锋第七百六十六章 蜀使(三)第五百三十三章 惊疑第三章 梦非荒唐第四百三十章 短兵(五)第一百三十四章 秘密第三百八十七章 失城第六十四章 胭脂第三百八十二章 秘密第一百九十六章 再见马循第三百二十八章 大江东去第三百一十八章 蜀宫旧事第六百三十一章 黄雀在后(三)第二百一十八章 郑氏第七百三十章 襄山第六百六十五章 瞒天过海第八十六章 改造第三百一十二章 使蜀(二)第六百三十章 黄雀在后(二)第六百三十二章 天下大局第二百零五章 说田第一百二十章 身世第一百四十四章 无计第四百五十八章 酒店第四百四十六章 心扉第二百二十五章 皇陵第二百零二章 巧遇第七百零九章 年节第六百九十章 求去第八十九章 袭寨第七百二十四章 夺岛第七百八十九章 身孕第一百零三章 州狱第二百五十一章 封官赏爵第三百五十章 郭荣第七百零七章 分歧第八十二章 辞行第二百二十一章 无害而肥第二十三章 翻手为云第一百三十三章 试探第六百三十一章 黄雀在后(三)第一百零四章 镇压第三百六十五章 过河拆桥第二百六十六章 冯缭(二)第七百九十章 渡江(一)第四百九十八章 招安(二)第一百一十二章 人送给你第九十五章 溃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