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后,辽宁省作为东北重工业基地的核心省份,素有辽老大、共和国的长子这样的称呼。那个时候,辽宁省各方面在全国都算得上示范省份,但随着经济发展重心由重工业转向轻工业,再转向高科技产业,加之东北人“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后进思想,使得东北经济一落千丈。又因为重工业时代的过度开采,不重视环保,留下来很多后遗症,使得东北确实不值得骄傲。
大连是辽宁省为数不多的,环境还说的过去的城市,所以也是辽宁省考生在高考中趋之若鹜的城市,也致使大连高校的平均分数线远高于东北的其他城市。我当年就毕业于大连,所以我对大连有着特殊的情感。
当时大连高校的分数线虽然没有现在那么高,但是也是相对高一些,所以我这样一个对城市和生活质量没有需求的人来说,肯定要选择同样成绩可以去更好的学校的沈阳,而之所以我来大连是因为李丹。
那个时候高考志愿是出分数之前报名的,所以准确率没有现在高,李丹选择了报考了大连的辽宁师范大学,而我分数肯定不够考入辽宁师范大学,所以报考了大连的大连水产学院。我当时的想法是虽然不能在一个学校,但是她到了一个新环境,一定会依赖身边的朋友,而我正希望通过这样一个近水楼台机会来实现得月的目的。
我们录取通知书都陆续下来了,只有李丹的没有,我们都很担心,其实真正担心的人应该只有我,因为按照提档顺序辽宁师范大学不会比大连水产学院更晚,结果不出预料,是我去了大连水产学院,而她却没有考上辽宁师范大学,去了郑州轻工业学院。
她的录取信息出来的时候,她很低落,因为她要离开她所有熟悉的朋友远赴郑州,而实际上我觉得她更在意这样就离孙越更远了,但是孙越却毫不在意。
孙越说:“学校不错,恭喜你啊!”
而我觉得孙越可能觉得终于可以躲开李丹了,我甚至看出了他非常高兴。
而这样的结果导致我近水楼台先得月的计划落空,去大连读书变得毫无意义。
我有些郁闷的说:“学校是不错,可惜太远,以后见面的机会恐怕少了。”
这时候我却在李丹失落的表情里看出一丝高兴,仿佛是终于不用再被我纠缠,我瞬时感觉到自己的卑微。
2002年9月1日是大连水产学院开学的日子,孙越去的沈阳工业大学还没有开学,因为两家人是世交,一起送我去的大连。
李丹去的郑州轻工业学院开学更晚,但她没有来送我,也不可能来送我。她开学的那些细节,包括什么时候去学校的,坐的哪趟火车之类,我却一直默默地关心着,但只有我自己知道,没对别人说过。而纪楠去了哪个学校,我完全不记得了,可能因为我没太在意这件事情吧,孙越可能记得会很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