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7章 虢郐之间

九月中旬,大河与济水交汇处,随着百舟渡河,随着数万赵卒奋呼,旌旗飒飒,战鼓雷鸣,荥阳小邑陷落了……

赵无恤在欢呼中登岸,望着河济奔流的壮丽景色,不由对他身边的子夏等人道:“夺取荥阳,非但此次伐郑之役稳了,连明年的救宋之役也先胜两分……”

子夏熟读典史,自然清楚,早在三百年前,郑桓公为周幽王司徒,他对腐朽的宗周十分忧虑,想着要自立门户,离开这条注定要沉的船,便利用职务之便为郑国在东土寻找新的落脚点。当时的太史伯就对他分析道:“方今天下,子男之国,虢、郐为大,虢叔恃势,郐仲恃险。若克二邑,则前莘后河,右洛左济,郑国可以少固……”

所谓的东虢之地,也就是荥阳了,荥阳在战国、秦汉、隋唐之际都是兵家必争之地,而七国之乱里汉与吴楚的对峙,也与如今的赵氏——吴齐敌对颇为相似,荥阳必将在明年的战争里发挥重要作用。

现在的荥阳远不是后世的荥阳重镇能比的,仅是一座简陋的土围子,比起它西边几十里外的成皋大为不如。但对赵无恤而言,荥阳的地位远胜能“扼成周咽喉”的成皋。此处雄峙中枢,控御着河济交界的荥口,是赵船沿济水东去曹、宋的重要枢纽,也是他这次伐郑志在必得的第一处地方。

没错,这次不顾国内经济困难伐郑,赵无恤可不打算像从前一样讹诈一笔赔款就走,而是打算让屡屡与自己作对的郑国人付出一些代价……

考虑到郑国才在大战里损失了近两万人,其中大半被赵氏俘虏,小半被盗跖屠杀,郑国内部虽然对此颇有怀恨之心,但整个郑国的力量已经被极大削弱,预计仅有不到三万人能用于防守。所以赵无恤也没有兴师动众,仅出动了四万人:一军武卒,一军河内郡,一军河东新军,外加一支从韩氏借道袭击郑国后方的偏师。

郑国对被敌人侵入国境习以为常,自从郑庄公小霸后,齐、秦、晋、楚等诸侯都把控制郑国当做战胜对手,建立霸权的必要步骤。让郑国处于各条交通线的中枢,加上其国力不弱,归属于哪个势力对战略格局举足轻重。

所以可怜的郑国在短短两百余年间,就遭遇了80次战争征伐,尤其是晋楚争霸常常以郑国作为战场,也把郑国服从于谁作为霸权归属于谁的标志。

赵无恤这次对郑国动手,何尝没有”重建霸权“的意思在里面,不过更多的,主要是要防止吴国北上,与郑国勾结……

如今夫差已经迫使陈国屈服,陈国往北,就是郑许之地,若放任郑国不管,待赵氏与夫差对峙于泗上之际,郑国在自己的后方突然发难,那赵氏就要首尾不能呼应了,越之于吴乃心腹之患,郑之于赵也是眼中钉肉中刺。

更何况,魏氏已灭,秦国已降,唯独郑国因为屠俘时间造成的影响,迟迟没有降服。据说郑军虽然战死的人得不到收殓,受伤的得不到治疗,但新郑人却哭泣哀嚎,尽力共同分担忧患,加紧耕田劳作多生资财。而郑国朝堂上也君臣忧虑恐惧,早晨很早上朝,晚上很晚退朝,用低下的言辞和厚重的礼物,四面派出使者向诸侯请求联合,结亲陈、蔡,连好齐、吴,处心积虑,把防范赵氏当作最要紧的事情。

这就是屠俘导致的恶果了,但发生的事既已发生了,因为盗跖的英勇战死,赵无恤又将他尊为一位污点英雄,为那些冤死的郑人洗冤已不可能,这样的话,就只能让他们接受这么事实了……

“余有必要让郑人清醒过来。”

话虽如此,但赵无恤并没有随漆万、穆夏所帅的主力沿着南北大道直逼新郑,而是带着五千兵卒向东进发。

经过外战的损兵折将后,郑人虽然满怀愤恨,但抵抗的确比几年前韩赵攻郑弱了许多,大概是七穆将主力抽调回新郑集中防守的缘故罢,赵无恤这支偏师一路势如破竹,于九月下旬抵达了郑国东部的一处小邑。

……

“川原平旷,水陆都会,真是个好地方……”赵无恤对此处地势赞不绝口。

大难临头,一国之中有力主抵抗的,也肯定会有投降卖国的。郑国虽然出国弦高那样的爱国主义商人,可并非人人都能如此,子贡与郑国商贾贸易已久,也收买了不少人,这些人之前一直潜藏不发,等赵军入郑时,便纷纷冒出头来,为赵军指路。

虽然郑国重商,但仍未脱离“工商食官”的旧制,比起赵氏以“士农工商为国之柱石”,鼓励商业,默许小商贾脱离官府自由行商比起来,还是差了一些,据说赵氏还宣布战时纳粮万石以上,商籍也能做士,十万石以上可为大夫……虽然此举被许多人诟病,但不得不说也是一种战时筹备粮草的权宜之计,后世的秦、汉都实行过。

所以赵无恤军中也有一些郑商,其中一位对当地舆图较为熟悉的谄媚地对他说道:“上卿好眼力!此地名为启封,郑庄公在附近修筑储粮仓城,取‘启拓封疆’之意,故定名启封……”

“郑庄公乃枭杰,敢箭射王肩,礼崩乐坏始于此也,只可惜他虽然雄心壮志,郑国疆域却再也难以拓展一分一毫。”留下一句不知是褒是贬的点评后,赵无恤继续打马上前,审视这片开发程度不高的土地。

“此地无名山大川之限,放眼望去,都是条达辐辏,四通五达之郊,而且襟带河、汴,控引淮、泗,足以禁制东方……”

他下马捻起一撮土壤道:“是黑坟土,虽然此地人烟不多,但稍加开发,便可地富人繁……”

赵无恤起身,拍了拍手里的灰土,宣布道:“从今日起,此地更名为大梁!”

”余其宅兹中国,自兹乂民!“这是武王灭商后对于周人能入主中原的欣喜。

虽说金角银边草肚皮,但对于春秋的诸侯卿大夫而言,无论在边角发展了多少时间,积蓄了多少能量,最终的目的,还是为了能够在中原地区一争雄长。

这就是两百年霸权迭兴,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等人的夙愿!

而大梁,恰恰可以作为赵氏进取中原的桥头堡!

(~^~)

第1025章 中原北望气如山(下)第955章 田贲雪夜下绛都(下)第133章 嬴秦嬴赵第707章 南国金鼓第306章 孔仲尼第182章 董安于(下)第633章 牧野洋洋(中)第286章 “战国时代”第884章 匹夫不可夺志也第858章 马革裹尸第975章 杀人盈野第453章 春种一粒粟第1116章 对酒当歌第878章 赵跨革囊第790章 长平之战(上)第180章 八月未央第860章 古史辩第450章 杨柳依依第985章 韩之战(中)第417章 欲将轻骑逐(下)第394章 圈套第76章 一步之遥第700章 郑国的未来在何方?第728章 天道昭昭第149章 轻骑夜击 下第49章 有女如云第131章 谁为陪衬第940章 以邻为壑第506章 桐宫之囚(中)第1067章 可胜者,攻也第454章 铸剑为犁第527章 弑君者(下)第1039章 和氏璧第971章 汝阳的火光第1091章 狮子回头望虎丘第682章 无恤在邺第267章 驰逐蹴鞠第1072章 少昊之国第1199章 太华巍巍第745章 为何而战?第628章 风起于青萍之末第137章 大射仪(下)第635章 庶人剑,诸侯剑第1170章 自古谁能辨忠逆?第52章 冬至(一)第845章 塞上曲(上)第1154章 云中谁寄锦书来?第957章 合纵(下)第1125章 众人皆醉我独醒第1084章 死于安乐第980章 饮马河渭第1090章 王侯尽北望(下)第865章 大业第1151章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第373章 以人为本第75章 骍骍角弓第895章 兵者诡道也第571章 谁为定鲁第一功?第1003章 纵死侠骨香第453章 春种一粒粟第568章 好大一块封地第360章 卧榻之侧第638章 抽刀断水第723章 谋于暗室第345章 宜将剩勇追穷寇(上)第477章 两败俱伤第977章 千乘万骑第214章 如霹雳弦惊(上)第142章 好色之徒第791章 长平之战(中)第469章 第药第53章 冬至(二)第803章 首身离兮心不惩第223章 百病之始生第1060章 声东击西第190章 孟谈三策(上)第557章 虎第1101章 不绝如缕第405章 以谁为主?第318章 十月之交(中)第596章 我用十年磨一剑第700章 郑国的未来在何方?第360章 卧榻之侧第175章 有如皎日第810章 战战兢兢第925章 《用间篇》第277章 前进的方阵第644章 大风(1)第521章 摘桃的来了第908章 夫人们的香裙第106章 怦然心动第536章 求婚第124章 奇货可居(上)第781章 狭路相逢勇者胜(上)第904章 巨轮第842章 藏宝符于恒山第895章 兵者诡道也第344章 夜袭第110章 暴雨将至第158章 清扬婉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