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0章 天子东狩

成周,王城。

“臣赵无恤思见天子,实出至诚。今已传檄各国,相会于黄池会盟。天子若以巡狩为名,驾临黄池,臣便可率诸侯以展觐。如此一来,上不失王室尊严之体,下不负寡君忠敬之诚,未知可否?”

周王匄反复读着那封看似言辞恭顺的帛书,直到那些字句在眼前模糊成了一团。

“予绝不能答应赵侯之请!”

他愤怒地将帛书揉成一团,差点儿当场烧了它。

但终究还是忍住了,只是面色不豫地说道:“以天子之尊赴诸侯之盟会,予一人丢脸就算了,可这样做,会有伤周室威望啊!再说了,按照礼制,诸侯有朝觐周天子的职责,天子又岂能屈尊随便跑到诸侯国中去会诸侯!哪怕是齐桓公九合诸侯,天子也从来没亲自去过!像葵丘之盟时一样,派一位卿士过去不就行了!”

周王的卿士刘承和单氏的新家主单方对视一眼,心里想的是:“王室还有威严可言么?这礼制,还能约束到不可一世的赵侯无恤么?既然赵侯指名道姓要天子出席,那天子也只好屈尊移驾了。”

但他们嘴上却少不得要好言相劝。

刘承说道:“其实天子破例去主持盟会,策命侯伯,是有过先例的……当年晋文公践土之盟,先君周襄王就曾光临过温邑。”

原来,就在晋楚城濮之战后,晋国已经在中原确定了霸权,献俘于周,周襄王也回赠了弓矢斧钺等礼物,同年冬季,晋文公又召集齐昭公、宋成公、蔡庄公、郑文公、陈子、莒子、邾子、秦国使者等在温地会见,并邀请了周襄王,周王迫于晋文公的威势,不得不北上参与会盟。

这件事是诸侯凌驾于天子之上的一件大事,一直以来被周王视为奇耻大辱,可现如今,却又被刘承抬出来作为依据。

东周的政治的极度保守的,所有事情都只遵循旧例,既然有先例,那就好办了。

周王匄的口气松了松,但还是不太愿意,他抱怨道:“襄王之所以去,是因为晋文公曾经打败了觊觎王位的王子带,故而心存感激,赵侯又做过什么?”

赵侯为周室夺回了被郑国强占的土地,但周天子心中并无感恩之心,加上前年他让人去致胙时,赵无恤竟然敢站着接纳,这就更让周王心生不满。何况晋国至少是宗姬同姓,赵国却是曾经为周人做牛做马的嬴姓后裔,这就让天子心里更加别扭了……

“赵虽然无益于王室,但若是赵国想要害周,实在是易如反掌……赵侯已经将天子会赴会一事告知天下人,若天王拂了他的意思,让赵侯脸上无光,只怕赵国会对王室做一些不利的事……”

刘承说的可怜,周王匄也只能长叹一声,答应了这件事,谁让能够扶持周室的晋、齐跟灭亡没什么两样,而秦、楚、吴等又都成了赵国的手下败军,再也无法插手中原,这天下,已经没人肯为周天子张目了。

从洛阳去黄池并不远,只需要十天不到的时间,十二月中旬,恰好秦伯的车队也已经到了北邙,于是周王匄便在刘、单二卿的陪同下,冒着细雪,在一片人声马嘶、马车嘎吱和轮宫的呻吟下,缓缓东去。

在车上时,周天子依然长吁短叹,哀叹道:“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天下之大,难道就再也没有为予一人道一声不平的人么?”

周王匄不知道的是,对旧周礼一直保持忠诚的人,其实尚未死绝。

针对这件事,楚国叶县,一位白发垂鬟的老人愤怒地在他的《春秋》上用春秋笔法写下了“天子东狩于黄池”几个大字!

……

一瘸一拐,孔子之徒雕漆开举着一卷竹简,指着上面笔墨未干的一句话,对等候在外的众师兄弟大声宣布道:

“夫子说,赵无恤以臣召君,不可以训。故书曰‘天子东狩于黄池!’”

“说得好!”听闻此言,众弟子纷纷为夫子的“春秋笔法”而叫好。

十二月末,地处南阳盆地的叶县还不像北方那么寒冷,但孔门众弟子的穿着依然有些单薄,好在一群人挤在一个小屋子里,也就暖和了。

但由此可见他们混的并不怎么好。

孔丘来叶地已经快十年了,他被叶公尊为上宾,好吃好住地招待,每个月还给予一些禄米。但是跟着孔子出奔的弟子实在是太多了,最初时有上百人之多,光靠叶公的恩赐是没法养活他们的,而且有脸有皮的弟子也不想一直吃白饭。

渐渐地,子路、公良孺等勇武有力的就加入了叶公的军队,为他戍守城邑,算是成功入仕。腹有诗书气自华的颜回等人,也开始在楚国撒种开花,开始收一些弟子,靠着他们的束脩也能维持生计。

只剩下号称“君子儒”的一小撮人,如雕漆开、原宪、有若等,文不成武不就,四体不勤,又不屑于耕稼,所以就只能聚集在孔子身边,靠吃夫子那点斗米度日。

这些人整日吃饱了之后闲着无事,就喜好发表议论,要么空谈礼乐,要么发表仁义,近来的主题则是抨击在中原大杀四方的赵无恤。几年前的赵氏代晋,已经让他们愤慨不已,如今天子屈尊前往黄池赴赵侯盟会,更是让这群人感觉天都要塌下来了!他们纷纷奔走相告,来到孔子居所外,希望夫子能指点迷津。

于是,孔子在《春秋》里的“天子东狩于黄池”一句话,便被他们视之为振奋人心之言,对此发表了各种赞叹和解读。

雕漆开首先将这本书捧到了无与伦比的地位:“夫子的《春秋》,用词细密而意思显明,记载史实而含蓄深远,婉转而顺理成章,穷尽而无所歪曲,警诫邪恶而褒奖善良。如果不是大贤谁能够编写?吾等弟子虽然学识也不少,但谁也也不能改动一字一句!”

“不错。”一向自诩清高,看不起子贡、冉求等卖师求荣者的原宪仿佛在品味着美妙的韶乐,说道:“夫子最为精妙的便是这书中的笔法。每用一字,必寓褒贬,一字之褒,荣于华衮;一字之贬,严如斧钺!”

“对!”容貌与孔子有几分相似的有若也扶案而起,激动地说道:“昔者禹抑洪水而天下平,周公兼夷狄、驱猛兽而百姓宁,夫子作《春秋》而天下乱臣贼子惧!”

这“乱臣贼子”,自然就是指弑君窃国,以诸侯身份召唤天子赴会的赵侯无恤了。一时间,“君子儒”们忘了自己朝食只吃了一点糟糠糙米,就堂而皇之地在小小的屋子内大加抨击赵国,视之为当世最大的暴政,而赵国奉行的律法,也被他们视为“邪说害正,人人得而攻之”。

就这样,短短一句话被赋予了无数含义,甚至已经远远超出了孔丘的本意。

就在这室内一片乌烟瘴气之时,外面的门扉被打开了,冷风吹入,让衣着单薄的儒生们打了个寒颤,随即听到一个晴朗的声音却在门口说道:

“一句话里解读出太多本来没有的内容,诸位师兄恐怕是太过了吧。”

众人回头怒目而视,却见门口那位穿着羊皮袄子的年轻士人叹了口气,语重心长地说道:

“史笔如刃,罪者功民皆数著於丹书,而以尺为矩,束于后人,以未然之前,垂空文而以断礼义,以正名主义。由此可知君上经事之责,可知人臣尽忠之义,亦知为人者仁善之本……这是夫子作《春秋》的缘由,虽然花费了许多心血,但放到这天下之大,浩瀚史册里,依旧只是一家之言。列国的史书里,更多的还是会记述‘赵侯召天子于黄池’,诸侯面对赵国之势,也会曲意逢迎,天子受辱,于他们来说已经无所谓了。”

来者正是孔子在陈国收的弟子颛孙师,见他胆敢这么对长辈说话,原宪等人顿首大怒,斥责道:“子张,你这是什么意思?”

子张恭谨地朝众人施了一礼,说道:“小子只是觉得,师兄们以为《春秋》一出则天下人人赞扬,都会按照里面的褒贬诛杀乱臣贼子,拨乱世反之正?恐怕是想多了……在我看来,不管夫子如何在笔下对天子加以维护,礼乐征伐自赵国出的事实都是不可更易的,莫不如睁开眼,看清这天下的大变局,加以顺应,如此,孔门之学尚有发扬光大的可能!”(~^~)

第581章 干将莫邪第879章 虎狼之师?第51章 殖我田畴(下)第349章 孔夫子的局(下)第38章 中门迎客第35章 竖子敢尔!第644章 大风(1)第86章 汔可小康第425章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第888章 疠疡之惧第889章 礼不伐丧第691章 怎样的代价?第91章 子产之政第912章 沸鼎(下)第437章 时也运也第235章 晏平仲第1025章 中原北望气如山(下)第1036章 大开明堂受朝贺(中)第920章 君子死而冠不免第986章 韩之战(下)第348章 孔夫子的局(上)第649章 大风(6)第350章 锦上添花第488章 夹谷之会(下)第111章 暴雨将至第830章 吴王金戈越王剑(下)第558章 永以为好也第219章 秋日之阳(终)第667章 攻城利器(上)第246章 战于棘津第533章 何欲何求?第292章 授土赐民第1146章 游牧者的抉择第965章 齐人之福第715章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第1020章 分娩第549章 闻弦歌而知雅意第885章 此之谓战胜于制度第782章 狭路相逢勇者胜(下)第518章 狂人第996章 楚巫第1064章 棠之战(下)第501章 百里而趋利者第557章 虎第58章 雨夜惊变(下)第573章 夷为郡县第229章 冬至前夜第940章 以邻为壑第1056章 西施(下)第1161章 如龙第31章 成氏一族第1122章 远赴绝域第288章 鄟泽之盟,高唐之谋第694章 赵氏包围网(上)第252章 乐而忘归第922章 移花接木(上)第292章 授土赐民第154章 亡羊补牢第270章 甄邑攻略(上)第1141章 弓如霹雳弦惊第889章 礼不伐丧第一谋臣第264章 天下之中第793章 四君子第1023章 令尹之叹第210章 善用兵者第796章 千夫所指又如何?第482章 战和第633章 牧野洋洋(中)第851章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第490章 天地君亲师第278章 战势不过奇正第1205章 万里关河第932章 盐粒第1052章 不让须眉第440章 灵鹊(下)第330章 放虎归山第301章 鲁城曲阜第404章 攻敌所必救?第87章 豆在釜中第40章 硕鼠硕鼠第919章 日出东南隅第1049章 ”禁酒时代“第356章 人之将死第1083章 生于忧患第65章 暮春三月第1120章 人生不满百第1113章 侯非侯,王非王第35章 竖子敢尔!第141章 上善若水第57章 雨夜惊变(上)第546章 堕郈(上)第328章 枭臣的末路(下)第817章 河西第409章 坏消息第407章 鼓角吹寒第976章 最后的残暴第682章 无恤在邺第597章 婚姻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