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8章 封建子弟

黄池邑内大兴盟会,乌烟瘴气喧嚣尘上。这场大戏在吹拉弹唱十余日后终于消停了,邑外的济水河边,随着诸侯车船的远去,再度恢复了一片宁静盎然。

这一日午后,天气清爽怡人,一位常服单衣的青年士人手持钓竿,坐在水边一堆杂草乱石堆里。他似是在钓鱼,时不时手腕轻轻一抖,水里的鱼饵也跟着动,过了一会,浮在水面那鹅毛管制成的鱼漂便一沉一沉的,似是有鱼上钩。

但士人似乎不为鱼而来,对此无动于衷,依然闭着眼睛像是睡着了,就这么一动不动地静静坐着,以至于瘦小的蜻蜓也将他当做泥塑木雕,放肆地飞到青色的帻巾上停歇。

“子舆,子舆!”直到岸上响起一阵呼唤,蜻蜓才惊慌地飞离,青年也才睁开眼睛,收了钓竿,那竿上的钩,居然是直的……

“子舆,原来你在这。”来的是位华服少年,十四五岁年纪,与青年十分熟悉。

他走近后,指着青年的直钩大笑道:“汝又在此用直钩钓鱼,难道是想学太公望,钓一位周文王上来?”

青年腼腆地笑了笑,对少年一拜,用很慢很慢的语速说道:“君子不要笑话,参愚鲁,不敢与太公望相提并论,而且这世上唯一的明主就在黄池,麾下自有能臣将相,参派不上用场。在此闲坐,只是想正心、诚意、修身而已。”

青年名叫曾参,鲁国东武城人,他的父亲正是孔子的大弟子曾点。而来寻他的少年,则是赵侯无恤的长子,鲁国幕府大将军赵操。

这两个地位天渊之别的年轻人,又是如何凑到一块的呢?

曾参生于周王匄十五年,如今已经二十一岁了,他年少时跟着曾点在中都邑长大,与路过的赵无恤还曾有一面之缘。在中都的那几年,他开始随父亲学诗书,虽然天资比不上颜回等天才,被认为木讷愚鲁,却十分好学,常伏案苦读,被孔丘大加称赞。

年纪稍大后,曾点跟着孔子周游诸侯,曾参就留在家中侍奉母亲,他躬耕于曲阜郊外,一次遇大雨雪旬日不得归,因思父母,而作梁山之歌。恰巧赵操在鲁国群臣陪伴下出游,见到了这一幕,便让他上车躲避雨雪。

当日在车上寥寥几句话,曾参的质外慧中给赵操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孤零零一个人在鲁国,也没有同龄人做朋友,于是往后的宴饮,常召曾参赴会。

这之后曾点归国,让曾参去替自己服侍孔子,曾参从父亲而离开鲁国,在叶地一呆就是数年,期间拜孔子为师,勤奋好学,颇得儒学真传。直到三年前,因为曾点去世,曾参拜别孔子,回乡守孝,孝期刚结束,赵操便召他做了教授诗书的老师。

别看曾参年轻,但他在学问造诣上已经不亚于孔子的几位入室弟子,更难得的是,他因为成长于赵氏统治下的鲁国,耳渲目染,有了些不一样的感触。他觉得赵无恤在中都说过的“修齐治平”格外亲切,于是将其与孔子教授的东西结合,整合成了“八目”,也就是“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由此,这套理论已经从赵无恤个人的志向,被曾参改造成了一套完整的封建伦理道德体系。

这是孔门之学与赵学的首度结合,有趣的是作为赵无恤的儿子,赵操也对这一套赵皮儒骨的理论很感冒,近几年他好儒学,多半是受曾参的影响。二人的关系亦师亦友,遇到有想不明白的事情,赵操也常会请教曾参,这次黄池之会,他也将曾参带上了。

君子之交淡如水,二人本就不是话多的人,若是无事常常一天无话,各自看各自的书。曾参虽然知道今日赵操被赵侯唤去,肯定是有大事,但既然他不说,他也不问。赵操也从侍从手里接过鱼杆,坐在不远处陪着曾参垂钓。

可因为心里有事,赵操无法集中注意力,鱼刚咬饵他就提钓杆,总钓不到鱼,顿时有些气不过,又因屁股坐疼了,手脚动了动,有小石子踢落水中,水里的鱼都被赶跑了。

“不钓了!”赵操发现今天的那些事情一直在胸里到处乱撞,自己根本没办法静下心来,遂扔了鱼竿,让侍从走远些别让人过来。

他则坐到曾参旁边,正色对他说道:“子舆,有件事我要问问你,希望你能替我分忧。”

曾参道:“君子请说。”

赵操想了想,不知道应该从何说起,最后终于叹了口气:“我的鲁国大将军之印,被父亲收走了!”

……

“什么!?”

此言一出,晓是曾参这稳重的性子,也不由大惊。

自从十多年前赵无恤窃了鲁国的国政后,为了方便他的一言堂,便撇开鲁侯,设立幕府,自任攘夷大将军,成了实权的执政者。之后赵氏将重心移回晋国,又放不下鲁国,便让长子赵操接任了鲁国大将军之位,由张孟谈辅政。这种模式十年来一直很稳当,眼看赵操没几年就要成年亲政,为何赵侯又要剥夺这位置呢?

莫非是想让嫡子或者幼子来做?对赵操而言,这也未免太不公平了吧!难怪他如此心神不宁。

“那鲁国由谁任大将军?”

但赵操脸上却没有受委屈的不忿,只是说道:“这是有原因的,父亲宣称,鲁国将撤销幕府,取消大将军一职,鲁国将不再有卿,改由阚止任鲁相,任期五年,到期轮换……”

曾参若有所悟,但还有个问题,那就是赵侯会把长子放到哪里去?若只是剥夺而不给予,依然是有些过分了,休说赵操,只怕赵国、鲁国也会有不少人为他抱不平。

“那君子呢?”

赵操无奈地笑了笑:“父亲要我去琅琊。”

原来,就在早上的朝会上,赵无恤和董安于、张孟谈商定了一件事,那就是在赵国十二等爵之上,又增设一高爵,称之为“封君”。

封君乃赵国之臣,地位相当于郡守,在地方上可行主君之事,建立自己的幕府,拥有较为独立的经济职权。但其领地也是赵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邺城可以授予领地,也可收回领地,撤销封君。

而赵操,就被封为琅琊君,去治理之前的莒国。其领地北到介根,南到羽山,西界渠丘,东临大海,以琅琊为首府,大抵是之前的莒国沿海一带,而莒国在渠丘以西的丘陵地区,则划归鲁国管辖。

除了赵操以外,还有三位封君。

两年前被征服的淮北地一分为二,泗水以西为徐郡,赵偃为徐君,其领地东起泗水,西至蔡国,北临邳县,南边跨过淮水,钟离、善道两处要塞也归徐管辖。不过赵偃才三岁,等他成年就封,还有十多年时间。虽然只是赵国内部的一个封君而非独立诸侯,但这也足以让徐人欢欣鼓舞了,因为徐承打了一场大败仗,徐国遗老遗少在赵国的话语权变轻了不少。

泗水以东则为东海郡,赵广德为东海君,首府在钟吾,之前他在镇压淮夷的军事行动中出力甚多,在当地也有些威望。自然,和赵操一样,赵广德也卸任了邹国执政之位,交出三邾。

而随着卫国并入赵国,赵伊也不再是卫国的卿,赵侯让他去西面的上洛,填补韩氏离开后的军事空缺,因为上洛也叫做商於之地,所以称之为“商君”。其领地最为狭小,仅仅相当于两个县,东临三川郡,北到太华山,西边是秦,南边是楚。不过,这也是最有希望拓土开疆的一位封君。

这就是赵国的四位大封君,都是赵氏子弟,因为赵侯立法宣布,封君只授予同姓子弟,异姓而为封君者,赵臣共击之!

对于董、邮两家,赵侯也有分封,但他们只是县君,而非郡君,邮无正封在太原郡仇由县,临中山国,董安于封在济北郡无棣县,临燕国。

曾参听完之后,略一沉吟后说道:“当年周公封建子弟,以屏蔽周,今日赵国也行封建之事,但不论是封君还是县君,都只安排在边陲之地啊……”

见赵操依然面带忧虑,曾参知道他在担心什么,便出言安慰道:”君子,这是喜事啊。“

“喜从何来?”赵操不解。

千乘之国的卿,和海滨荒凉之地的小小封君,孰轻孰重?赵操不会不知道。

他倒不是眷恋那些他从未实际掌握的权势,只是在曲阜长大成人,对那里也有感情了,本以为自己会一直呆在鲁国,父亲却突然将自己换到了陌生海滨去,是人都会有些不乐意。

而且他也有些摸不透父亲的用意,这是因为对自己不满么?想到自己的性格、爱好总是不能让父亲满意,赵操不免有些黯然神伤,他其实是很羡慕两个弟弟的。

曾参却笑道:“参虽然愚笨,但也看得出来,这是赵侯想将鲁国从外国变为郡县的前奏啊!不出十年……不,不出五年,鲁国和三邾必然被赵国合并,夷为郡县!以封建之名,行收国之实,伯主的手段实在是高明。自此以后,整个中原几乎连成一片,这对于赵国而言,不是喜事么?而君子也能从外国的卿,重新成为赵国的臣,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不是远胜于从前?”

ps:第二章在晚上(~^~)

第411章 父子相见第39章 逼门而入第842章 藏宝符于恒山第215章 如霹雳弦惊(下)第552章 岂在多杀伤?第865章 大业番外2 我老秦人路在何方?第259章 子泰见南子第906章 水力第535章 鬼神第1021章 宋裂第1章 家族黑历史第469章 第药第1016章 蒹葭苍苍第1085章 徐偃王第36章 一言之威第55章 冬至(四)第485章 夹谷之会(上)第601章 阿姊(下)第二卷完第1106章 浮海而去第1217章 获麟第796章 千夫所指又如何?第1214章 虽王可也!第660章 卿士之死(上)第181章 董安于(上)第799章 赵魏第784章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第291章 焚劵市义第510章 宋朝之美第564章 亦能绝之!第128章 窃国大盗第324章 乱(下)第431章 营中有变第642章 真正的战争才刚刚开始(下)第1190章 惟郢路之辽远兮第526章 弑君者(中)第1113章 侯非侯,王非王第67章 大都无防第836章 复辟第420章 大雪满弓刀(下)第1076章 一岁一枯荣第1138章 征蓬出汉塞第99章 勇于私斗第683章 河伯娶妻第1165章 美人离殇第585章 泗上诸侯第1136章 楼烦第995章 叔侄第1221章 惟草木之零落兮第606章 我回来了!(下)第70章 数典忘祖第98章 搅动全局第874章 虎牢关(上)第179章 青史留名第95章 剑击之技第649章 大风(6)第181章 董安于(上)章第467章 中流击楫第1116章 对酒当歌第1103章 可怜焦土第782章 狭路相逢勇者胜(下)第701章 当国第404章 攻敌所必救?第246章 战于棘津第346章 宜将剩勇追穷寇(下)第253章 商丘对第748章 赳赳武夫 上第590章 诸神的黄昏第1192章 季芈畀我第1027章 虢郐之间第641章 真正的战争才刚刚开始(上)第1076章 一岁一枯荣第154章 亡羊补牢第904章 巨轮第699章 不过是场买卖第720章 齐侯的贵宾第832章 桃之夭夭(中)第821章 兴越三绝第356章 人之将死第687章 邯郸九月(上)第1029章 王孙归不归?(中)第862章 燕国第78章 朋比为党第299章 苛政猛于虎第342章 盗亦有道(中)第890章 人为刀俎第1156章 王的盛宴第973章 背水一战第68章 少君魏姬第821章 兴越三绝第878章 赵跨革囊第683章 河伯娶妻第452章 青铜与镔铁第18章 赵氏公议第34章 巡视乡里第611章 我的兄弟姐妹(中)第766章 宥之?杀之?第669章 破城第82章 振振公子第240章 刺客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