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君子六艺

距离那场绵上狩猎已经过去了半旬,这几天里,赵无恤的日子过得……很充实?

或许是姑布子卿说了些什么,又或者是那头白色麋鹿的缘故,赵鞅对无恤的态度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似乎是终于想起了作为父亲的职责,开始关心起无恤的……学习成绩?

他一关心,赵无恤这些天才恶补的那些假把式就统统漏了馅,一旦礼仪复杂,或是超出了赵氏家史的诗书典故,他就一问三不知。

赵鞅在考校过无恤几番后,那是又气又惭愧。气在此子不学无术,让他刚生出的传嫡心思又被浇了瓢凉水,几乎熄了火。惭愧则是因为这种局面,也是由于他做父亲的长期忽视而出现的。

所以,不管出于什么心理,在回到赵氏之宫后,无恤还没来得及得到他期待的诸多奖赏,先被赵鞅安排了几个家师,传授他君子六艺。

赵鞅的性格大概是,孩子的教育,要么就直接不管,可一旦上了心,就力求做到极致!

于是赵无恤的三位六艺老师,都是赵氏下宫里百里挑一的高人。

其中,教授礼、乐的老师是一位名叫师高的盲眼乐师,他是下宫乐官之首,指挥着数十人的庞大钟罄团队。他还顺便当着赵氏的礼仪顾问,碰上祭祀或燕飨时一些生僻古老的仪式操办不下来,家主赵鞅还非得向师高请教。

他见到赵无恤的第一句话就是:“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

礼就是规矩,不同阶层不同人的生活方式,这一链条维持了现行的封建秩序,春秋晚期礼乐虽然有所下移,却没有被废弃。

非得等到战国乱世和秦末起义,军功封爵,庶民英雄辈出,将整个秩序揉碎了打烂了再和水重塑,三代以降的世卿时代才宣告终结,开始了布衣卿相的中华第一帝国。

晋国的礼仪和原先的周室旧礼已经大不相同,可在现代人看来依然是复杂无比。

师高盲虽盲,但他却能通过声音,清楚地知道赵无恤的任何动作。在演练时,一旦有做错,赵鞅赐予他的那根节杖就毫不留情地抽了过来,打得赵无恤直咧嘴。

“老师,你其实是看得见我的动作么?”

“老朽虽然肉眼瞎了,但心眼还睁着。”师高的回答永远是这句话。

不过几天下来,无恤挨打次数越来越少,学习重点开始转向贵族交际必须熟悉背诵的诗。

师高又说了:“不学诗,无以言。”

比起枯燥的礼仪,无恤前世就很喜欢这些古典的诗篇,听师高用抑扬顿挫的男高音来吟诵《蒹葭》《七月》等,的确是一种莫大的享受,比帕瓦罗蒂等西方歌唱家在台上干吼有意境多了。

不过时间一长,他也发现,师高其实是个很艺术化的老文艺青年。这位老文青在动情时会摔琴长啸而去,留下无恤一人回味这跨越了两千年的绕梁余音。

真想录下来让后世的中国人听听这诗经古韵啊……

但外行听热闹是一回事,要精通乐律则是另一回事。前世就没多少音乐细胞的无恤,废了九牛二虎之力,可算是把春秋时的宫、商、角、徵、羽五音分清楚了,并荣幸地得到了师高“对牛弹琴”的评语。

礼乐勉强及格,而射、御的老师则是赵无恤的老熟人,那个长着张扑克脸,不苟言笑的王孙期。

其实真要算起来,赵氏最好的御者,是那位下大夫邮无正,但他即是赵鞅的专用车夫,又是其左膀右臂,担任赵氏军司马,统帅训练族兵,才没有功夫来教无恤如何开车射箭。

所以就轮到了仅次于邮无正的中士王孙期。

赵无恤对这个油盐不进的家伙有点犯怵,这,会不会出现交流困难的情况?

御,就是驾车,无恤虽然在狩猎中证明了单骑走马的用处,但想要就此触动已经持续了千年的贵族车战,那是痴人说梦。不仅如此,他还被赵鞅不由分说的塞了一辆战车,虽然心里有些别扭,但在出门的仪仗方面,总算和几个便宜兄弟们持平了。

他的御戎,就暂时由王孙期兼任。而车右的人选,尚未在赵氏家臣中挑出合适的,大底是目前还没有人看好无恤,所以无人主动请缨,和伯仲叔三兄弟那边的竞争剧烈相比,反差明显。

至于圉喜、牧夏两个马厩里带出来的小伙伴,赵无恤也兑现了自己的诺言。在他的请求下,两人从厩苑里脱了隶籍,身份正式转化为野人,也就是地位较低的庶民。两人现在在无恤身边作为侍从,积累资历或者立下功勋,为进一步成为国人,也就是高级公民而努力。

学御,让赵无恤想起了前世考驾照的经历,别以为拥有专业驾驶员的君子们就不需要学这门技术。万一自己的战车轮子挂树上陷泥里,只能抢一辆往回跑呢?万一作战时御戎被对面一箭射来嗝屁了呢?

晋齐鞌之战时,赵氏的好朋友韩厥就碰到过这种情况,在御戎牺牲后,他愣是自己驾车,追上并俘虏了敌方的统帅&君主齐顷公。原来,齐顷公的车夫昨夜被蛇咬了,只能让国君自己动手,齐顷公在驾车技能上虽然不行,一路磕磕碰碰车挂树上了,但装傻充楞的技能却是点了max的,索性装成车夫,侥幸逃过一劫。

当然,在晋国的记载中,君子韩厥早就将齐顷公的小把戏看穿,是故意放他走的。毕竟这是诸夏的内部斗争,抓了对方国君回来,留也不是,杀也不是。送到成周去向天子献俘吧,天子算起来还得喊齐侯一声舅父,也不好意思收,大家都难堪。

此外,在春秋时人看来,卿族子弟给国君、太子驾车,也是种荣耀。但无恤觉得这不太可能了,因为晋国已经“公乘无人”很多年。所谓的晋国三军,其实都是六卿私兵,有事时才各自出力集结,碰上顺风仗争先恐后,碰上硬仗谁都不愿意出头受损失,这也是近年来晋军争霸疲软的原因之一。

王孙期是个行动派,示范的多,讲解的少,当他一言不发地将马辔交到无恤手中时,无恤才发现驾车原来比学开汽车难多了!

天可怜见,一架高速行驶的战车,速度至少达到二十码,前方是四匹不知性情的骏马疾驰,身旁是轮子车厢咯吱作响,仿佛随时会散架。作为御戎,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控制住四马的方向,战车又转向困难,一个细微失误,就可能导致车毁人亡,在春秋的历次战争中,这种情况史不绝书。

野外的路面或布满碎石子,或泥泞不堪。这也是春秋时代的战争通常要约定好时间地点,在一个平坦干燥开阔地对阵会战的缘故,实在是为了让战车发挥出作用来。

另一方面,战车的保养和制作限制了战争的扩大化和持续时间,战争艺术也受到古礼条条框框的约束,兵不厌诈被视为无礼,宋襄公半渡不击,不擒二毛的古板打法反而得到某些人,如赵氏仲信的夸奖,视之为楷模。

所以当孙武跨时代的新战争思维一出现,吴国就能靠步兵方阵和游击疲敌战术,把昔日南方霸主楚国的车阵虐出翔。

一圈跑下来,赵无恤满头大汗不说,腰都快颠断了,其间生怕那根细细的车轴断掉,这可怕的经历更坚定了他日后进行改革,推广骑兵的决心。

嗯,这广车的构造也很不科学,必须改进。

第三更献上……求收藏,求推荐

第391章 赵鞅出征第32章 三里归附第549章 闻弦歌而知雅意第13章 赵乐联姻第735章 亡国之音 中第60章 与子同浴第1180章 刚愎自用第557章 虎第1076章 一岁一枯荣第666章 朝歌之围(下)第585章 泗上诸侯第1120章 人生不满百第356章 人之将死第516章 访贤第1169章 金陵王气第39章 逼门而入第863章 魏韩第495章 堕四都!第155章 涅出深山第207章 闻战不惧第562章 千金市马骨第68章 少君魏姬番外11《亚历山大帝国史》译者序(上)第93章 鼓而成列第1180章 刚愎自用第744章 济济多士章第467章 中流击楫第765章 公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第121章 义利之辨第1197章 白露未晞第682章 无恤在邺第617章 一笔写不出两个赵字第851章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第1211章 军政决于一人第127章 仁哉贤主!第642章 真正的战争才刚刚开始(下)第134章 寤寐求之第616章 我的名只告诉未来夫婿第748章 赳赳武夫 上第214章 如霹雳弦惊(上)第1213章 今天下三分第505章 桐宫之囚(上)第393章 大盗的纲领第1131章 髀肉复生第397章 生擒活捉第1202章 交交黄鸟第881章 少梁城下第12章 呦呦鹿鸣第1056章 西施(下)第109章 陶复陶穴第368章 解救邓先生第614章 日月当空第825章 是可忍,孰不可忍?第49章 有女如云第662章 卿士之死(下)第521章 摘桃的来了第262章 引狼入室第325章 一山不容二虎(上)第55章 冬至(四)第84章 蹴鞠练兵第1047章 家祭无忘告乃翁第1023章 令尹之叹第129章 士相见礼第1048章 劳民伤财第883章 秦歌一曲(下)第90章 君子有为第1201章 长安灞上(下)第58章 雨夜惊变(下)第1201章 长安灞上(下)第1002章 跖之徒第1186章 此人野望幻灭之际第483章 弱国无外交第793章 四君子第401章 垂钓于濮上第862章 燕国第956章 合纵(上)第562章 千金市马骨第37章 我的成邑第3章 没车的男人伤不起第530章 牝鸡司晨第707章 南国金鼓第122章 不同的路第149章 轻骑夜击 下第1136章 楼烦第1092章 天子致胙(上)第233章 少而执官第1065章 稻花香里说丰年(上)第873章 王孙胜第1078章 铁甲依然在!第1019章 裔不谋夏,夷不乱华第679章 叛臣第628章 风起于青萍之末第751章 反复无常第320章 无间道(上)第620章 大丈夫的游戏第575章 赵氏幕府(下)第1201章 长安灞上(下)第5章 东门馆驿第1134章 东胡第238章 大车槛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