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6章 我的名只告诉未来夫婿

春秋之世,“子生三月,则父名之”,不过也会根据具体情况而不同而改变,比如遇上赵鞅这样霸道不讲理的祖父……什么礼法,什么规矩,都得给赵卿的心情让位。

赵鞅扫了一眼堂上众人道:“姓、氏、名、字,皆关乎礼,不可随意……”他点了堂下那位操笔持纸的文士道:“周舍,你素来博学多闻,且来说说,取名有哪些讲究?”

周舍年过三旬,颔下是细长的胡须,面色古板,是赵氏近几年广招贤才,来投奔的食客。他喜欢直谏,是一位铮臣,曾立于赵鞅门下三天三夜不去。赵鞅使人问他何故如此,周舍说道:“我愿为谔谔之臣,能够经常拿着笔墨和木牍跟随在主君左右,看到主君犯了过错就把它记下来。如果每天记录下来并且时刻提醒您改正,那么,便能月有所效,岁有所得。”

赵鞅有感于随着赵氏势力大增,身边阿谀奉承之辈愈来愈多,像周舍这样直言进谏的却很少,便十分感动,根据其才能,让他做了身边的家史。

周舍一拱手,便说道开了:“自古以来,取名有五种方式,有信,有义,有像,有假,有类。用婴孩出生时发生的事情来命名是信,用祥瑞的字眼来命名是义,用拟物字眼来命名是像,假借某种事物的名称来命名是假,借用和父亲有关的字眼来命名是类。”

赵无恤微微颔首,周舍说的在理,比如孔子名“丘”,就是其父按“以类命为象”的原则所取的。孔子生下后被发现头顶特别,凹了下去,即所谓“圩顶”,故取名“丘”。孔子有了儿子后,恰好鲁昭公赐他一条鲤鱼,遂给儿子取名“鲤”,这又是依“取于物为假”之原则。

赵鞅又问:“那取名又有何忌讳?”

周舍答:“命名不可用本国名。不可用官名,不可用山川名,不可用疾病名,不可用牲畜名。不可用器物礼品名。”

所以春秋时的名字决不能和本国国号相同,若是国君用了官名命名就会改变官称,比如晋国因为晋僖公名为“司徒”而废除司徒之官,宋国因为宋武公名为“司空”而废除司空之官。

赵鞅颔首,心里有了计较。接下来便在期待的目光中,给女儿和两个孙子取了名。

他对小女儿的宠溺再次显现出来,第一个为她取名为“佳”。

在场众人纷纷赞不绝口,佳者,好也,算是用祥瑞的字眼来命名,可见赵鞅对她的偏爱。

先秦之世,贵族女子也是有名的,比如赵无恤的妾氏伯芈,就叫做薇。而楚王妹季芈,则叫“畀我”。

无恤下意识用眼角瞥了一眼阿姊季嬴,可惜,她的闺名,自己却不知道。

似乎是心有灵犀,季嬴也回视了赵无恤一眼,还以莞尔一笑。

无恤收回目光,心里叹了口气,虽然只隔着数尺,为何却感觉咫尺天涯?

……

“哼……”姐弟两人的短暂对视无人察觉。唯独被韩姬看在眼中。

她早些年与季嬴交往慎甚密,所以能窥探到她的心意,今日一见,果然和自己所料不差。不过她也没点破。因为口说无凭,若是两人按捺不住,做出了齐襄公和文姜故事,待事情败露,那就有好戏看了!到时候赵鞅暴怒之下,看赵无恤还有何面目与自家丈夫争夺世子之位!

想罢。她的注意力也回到了厅堂中央。其实今日的命名礼,韩姬一直觉得心中不快,丈夫凡事被赵无恤压一头就算了,她的儿子是赵氏长孙,本应该被捧在手心生怕冷着,含在口中生怕化了,如今却要与其余二人分摊宠爱,命名时还被一一女婴抢了先!

真是岂有此理!

好在赵鞅随后又给伯鲁之子命名,韩姬气呼呼的脸色才好看了一点。

伯鲁之子被命名为赵周,周者,密也,忠信之人無不周密。这是“以类命为象”,因为小赵周一看就让人觉得和他父亲一样老实巴交,被姑姑欺负时打不还手,哇哇大哭,泪眼婆沙地四处寻找父亲母亲,所以才有此名。

不管心里满不满意,伯鲁拉着韩姬下堂拜谢,感激不尽。

最后,就轮到赵无恤了。

季嬴嘴角带着笑,晓有兴致地看着赵无恤额头的汗,以及他边上伯芈紧张得手捏成了拳状。此女曾长期侍奉在她身边,算是专程送去鲁国伺候弟弟起居,顺便让他收收心,不要沾染乱七八糟的宋、鲁女子的,看得出伯芈做的还算不错,而且也不恃宠而骄,见了季嬴,依然如老鼠见猫般。

趴在床上的小小赵在两个同龄玩伴被抱走后,似乎觉察到了什么,睁着懵懂的大眼睛,蚕豆米大的小嘴微张,怔怔地望着祖父。

赵鞅爱屋及乌,对小小赵也比对伯鲁之子更觉得亲切,方才只是碍于家族次序,才将他放到了最后。他捋着胡须仔细想了想,终于有了主意,在纸张写下了一个字。

看来是个单字名,比划不算多也不算少,赵无恤默默数着赵鞅手腕的抖动,那个字一共十二画。

命名一旦决定,就不能再更改了,这张纸先传到了家史周舍案几上,让他抄录下来。周舍瞥了一眼,微微颔首,看来这个字没有违反命名的忌讳原则。

这之后,那纸又到了辈分较长的赵罗、赵伯鲁手里,他们观后纷纷赞不绝口,称这是个好名。

终于,那张薄薄的纸传到了赵无恤手中。

只第一眼,赵无恤心里就如同万头羊驼驼飞奔而过,暗骂了一声:

“操!”

……

命名礼结束后,赵无恤与伯鲁一家告别后,让伯芈抱着孩子乘安车先回,他一转身,却见红衣翩翩的季嬴站在身后,笑容恬静。

“父亲取的名不错,操者,操守也,预示着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阿姊在此给你道贺了。”季嬴故意学着男子的模样,举袂施礼。

“多谢阿姊。”

不过赵无恤却是有苦说不出,“操”在春秋之时的确是个好字,可对他这个两千多年后的穿越者来说。儿子名叫“赵操”总觉得很别扭。但这名字是赵鞅取的,他又能有什么办法改变。

赵无恤现在需要考虑的是,未来给孩子取字时,是不是应该称他为“孟德”?

还有,以后有了嫡长子和次子后。是不是该叫“伯符”,“仲谋”?

想到这里,赵无恤成功把自己逗乐了,算啦,赵操就赵操吧,习惯了就好。

“在想什么?竟然满脸笑意?”季嬴心细,觉察到了赵无恤的表情。

“在想我儿的名,故而忍不住发笑,自打他出生以来,便常常如此。还望阿姊不要见笑。”

季嬴了然,叹了口气道:“你呀,对自己苛刻,对敌人狠辣,唯独对家人,却亲昵如初。”

“不过这种心境,我恐是没法感同心受了,也只有日后为人母亲,方能体会其中滋味。”她望伯芈远去的背影,似有些羡慕。

赵无恤却被这句话弄得心中五味杂陈。忍不住问道:“当年阿姊命名礼的时候,我年纪尚小不记事,不知阿姊的名是什么?”

季嬴侧过俏丽的面庞,露出了柔和的笑:“无恤。难道你不知道么?女子的名是不能随便说的,除了长辈们知道外,就只能在出嫁时告诉未来的夫婿……”

……

赵无恤默然,话题一下子停了,姐弟俩就这么静静地在温县宫室内缓缓走了起来,也不怎么说话。似乎是心中的事无法启齿,又似乎是你知我知,不需多说。

三月桃花盛开,要论赏花之处,整个南阳之地恐怕没有几处能比得过温县大河畔的桃园。

传说这些盘根错节的古老桃树,是数百年前有苏氏的妲己种下的……此女虽然被周人认为是殷商灭亡的原因之一,但在温县当地人眼中,却是个不幸的女子,现如今苏氏的后嗣仍然有以桃花祭妲己的习俗。

只是如今以晋国的形势,有心赏花之人,恐怕是不多了。

漫步在桃林里,那一朵朵、一簇簇、一串串的桃花开满枝头。桃花有粉红的,深红的,浅紫的,在青翠欲滴的绿叶映衬下,更显得鲜艳娇美。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全展开了,一丝丝红色的花蕊,顶着嫩黄的尖尖,香气扑鼻。

忽然,一阵温风吹来,将季嬴满头乌发吹得在空中翩飞翻卷,无恤连忙上前,用宽厚的臂膀护住她。风将赵无恤的狼皮大氅吹得猎猎作响,两人靠的很近,近到能感受呼吸,能听到心跳。

也不知,过了多久,待风尽时,无恤低头一瞧,却见季嬴脸色绯红,而她头发上肩膀上,全是朵朵淡红色的桃花。

他下意识地伸出手去为她将那些花瓣一一拂落,待做完后才发觉季嬴抬着俏丽的面庞,正痴痴地看着他。

两人就这么呆呆站立。

许久之后,季嬴才将他一把推离身边,掩嘴吃吃地笑了起来:“无恤,你还是和幼时一样,想知道的东西一定要知道,不告诉你就会闷闷不乐,也罢,我的名就告诉你罢。”

这是惊喜,却见季嬴闭眼,张开双臂在原地转了一圈,深衣翩翩,如同对花而舞的彩蝶,她嗅着周围的桃花香味道:“诗言,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我的名,正是其中的一句。”

赵无恤知道,季嬴的生日是三月末,正是百花盛开的时节,也算是以类为名。

繁盛的桃树下,红衣少女走了过来,她轻轻踮起脚尖,附在赵无恤耳边,柔声把只能告诉夫婿的秘密告诉了他:“无恤,你记住了,我的闺名叫做,夭。”

……

春雨初霁后,婚期也越来越近了,所以赵无恤很忙,他服爵弁、缁衣、缫裳、缁带,整日被赵氏掌管礼仪的有司指点着演练仪式。

乐灵子虽然出身名门,却也不能免俗,一样要在另一处演练,到时候晋国乃至于外国宾客前来观礼,若是程序做错了弄差了,赵氏和乐氏脸面可没处搁。

可第二日傍晚时,赵鞅却又差近臣杨因来唤他过去。

杨因年近四旬,白面短须,一看那对眼睛就知道是个聪明人。

他也是个奇人,本是杨邑人,是个朝三暮四而又不得志的家伙:在故乡,三次被人驱逐;事主君,五次遭到贬弃后来听说赵氏招贤,便又来投靠赵鞅。

赵无恤听人说,当时赵鞅正在用餐,一听说杨因的履历,竟然如获至宝,罢食而慨叹,就要出去迎接。

他的左右群臣进言道:“三次被乡人驱逐,可见这个杨因不容于众;五次背离主君,说明他不是个忠臣。主君何以对他如此敬重?”

赵鞅解释:“汝等不知道,凡是美女,一定会为丑妇所仇视;盛德之士,一定会为乱世所疏远;正直之人,一定会为那些奸邪之徒所憎恶。杨因被乡人驱逐,是因为他的才干不容于众,五次背离主君,是因为他们不能重用,这不是让宝剑蒙尘么?”

说罢,出门迎进杨因,将他当成上宾来奉养,这个杨因也感念知遇之恩,跟在赵鞅身边,为他将硕大赵氏的政务打理得井井有条。

在不拘一格用人才方面,赵无恤也对老爹佩服不已,就和孔子说过的那句话一样:“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一个人为周围的人们所喜欢还是厌恶,并不一定能够作为鉴定他品质高下、才干优劣的准绳。

总之,是骡子是马,还是得拉出去遛一遛才知道。

所以赵无恤对这位杨因还是有几分礼遇的,与他见礼后一问才知,原来是有宾客到了,赵鞅唤他一同去见见。

无恤不由大奇,究竟是什么人,竟能受到赵鞅如此重视?

杨因对赵无恤和对赵鞅一样恭敬,他低声说道:“是邯郸氏的家主,赵午来了!”

赵无恤顿时严肃了起来,匆匆往温县庙堂走,一边想着关于邯郸氏的事情。

邯郸氏是赵氏小宗,百年前帮助赵宣子在桃园击杀晋灵公的赵穿后代。他们在下宫之难里逃过一劫,如今子嗣旺盛,坐拥邯郸、寒氏、乾侯、戏阳四个万户县,有人口二十余万,徒万人,除了晋国六卿外,大夫中就数邯郸氏实力最强!

早些年邯郸还忠于赵氏时,赵氏兴旺发达,可一旦血缘关系淡薄,邯郸开始投靠范、中行后,赵氏在太行以东便犹如断了一臂。

赵无恤与邯郸氏的儿子邯郸稷有过节,为了治服这家桀骜不驯的小宗,他和赵鞅想了许多手段,在利用对齐战争的大胜,成功从晋侯处要回对邯郸的宗法管辖权后,赵鞅便一直逼迫邯郸攻卫,让两者相互削弱。如此一来,则邯郸氏的兵卒疲于奔命,从而减少他们的力量。

这种方式显然是有效的,赵无恤刚进殿门,就见到一个穿缁衣,戴大夫之冠的中年人匍匐在地,朝赵鞅稽首臣服,口中还大声说道:“邯郸敢不唯大宗之命是从?弟愿将去岁从卫国掠来的五百户工匠拱手奉献给兄长,这就让让他们迁到晋阳去!”

ps:这两天忙,还是只发一辆车了

写在第三卷开始前的话第168章 有女同车第1188章 东临碣石有遗篇第669章 破城第899章 计然策第33章 魏舒方阵第212章 飞蛾扑火第862章 燕国第513章 右翼第755章 奈何赵军有弩砲 上第468章受 受挫的灵鹊第1033章 列为诸侯(上)第161章 修我戈矛第937章 神蝗第1214章 虽王可也!第603章 他回来了第106章 怦然心动第724章 张孟谈第943章 刑人(下)第630章 为渊驱鱼(上)第893章 阶下囚第750章 国之之鼓第240章 刺客列传第915章 叔于田第447章 交锋第47 2章 学校第283章 掷矛兵第660章 卿士之死(上)第242章 成人礼第868章 魏武卒第1087章 季子挂剑处第941章 他死了第226章 舍爵册勋第298章 仲尼弟子众生相第62章 公族之学第486章 螳臂当车!第524章 谁执牛耳?第573章 夷为郡县第861章 中山第214章 如霹雳弦惊(上)第1148章 草原上的明珠第587章 威服九国(中)第199章 山阳遇盗(下)第722章 公孙胜第187章 起死回生第630章 为渊驱鱼(上)第451章 天下谁人不识君?第1221章 惟草木之零落兮第892章 过河卒第337章 小司寇第537章 南子的归宿第491章 鱼第448章 争流第718章 围卫救鲁第459章 食盐战争第323章 乱(中)第227章 卫国叛晋第1064章 棠之战(下)第813章 大国上卿(下)第773章 老骥伏枥第1043章 元年(第四卷完)第979章 长驱直入第398章 分崩离析第511章 鱼丽之阵第791章 长平之战(中)第264章 天下之中第29章 威风凛凛第134章 寤寐求之第1121章 玉石之路第542章 鸣鼓第1188章 东临碣石有遗篇第638章 抽刀断水第628章 风起于青萍之末第79章 新绛南市第481章 齐鲁第960章 铜鞮宫第657章 大风(14)第657章 大风(14)第677章 可愿来此一会?番外1 《史记.西秦世家(上)》白话译文第627章战争的序幕第1148章 草原上的明珠第927章 将军白发第843章 虽远必诛!第145章 引狼入室第703章 未尽的使命第423章 雪橇第491章 鱼第686章 子见南子第434章 伤寒(下)第497章 再笑倾人国第1092章 天子致胙(上)第750章 国之之鼓第397章 生擒活捉第1090章 王侯尽北望(下)第801章 知瑶之死(上)第71章 封建制度第240章 刺客列传第617章 一笔写不出两个赵字第155章 涅出深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