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6章 合纵(上)

ps:有论文要写,这几天没法正常更新,只能尽量不断更,抱歉

大河上的冰渣接连不断,撞击着从蒲坂渡口往来的船只。冬十二月的天气是极度寒冷的,连日降雪,让大河也有封冻的迹象,再过几天,只怕连行船都困难,无论是运粮还是调兵,都得乘着几日完成,否则,就得等到开春雪化,可到时候一切都晚了。

魏戌站在岸边,身上披着一袭厚实的灰色大氅,仿佛一个孤独的守望者,他站了快半个时辰,目视对岸良久,终于盼到了家主侄孙的船。

然而等船只从河上的冬雾里现身后,魏戌却发现来的不是魏驹,而是吕行。

看到他现身后,魏戌皱起了眉。

“家主为何不亲来?”

“莫非是觉得此事还不够关系到魏氏的存亡?”

吕行面露难色,登岸后先朝魏戌下拜,三度稽首,泪流满面。

“小子惭愧。”

见他这般模样,魏戌已经猜得八九不离十,等到吕行将发生在河西的变故说了一通后,魏戌长叹一声:“驹从小稳重,不会轻易做此决定,果然是被挟持了。”

吕行又道:“如今秦国两军,夹魏氏一军正在西岸,一起来的还有百条秦国粮船,家主让我在蒲坂接应。”

魏戌看了看与他同船的那几名秦吏,一把拉住吕行,走到一边轻声道:“一旦秦军东来,裹挟魏氏与赵氏开战,那此事就没有回头的余地了,会有怎样的后果,你可知道?”

“不叛晋,则魏氏被赵氏蚕食,连卿位都保不住,叛晋入秦,魏氏至少还能在秦国享受世卿的待遇,与国同休,要我说,赵氏也遭了灾荒,拼死一搏,或有机会……”吕行是魏氏内的鹰派,对赵氏侵吞他的领地吕城早就不满了。

“糊涂!”魏戌大骂,恨不得用鸠杖狠狠敲吕行几下,“先主魏襄子(魏曼多)至少还知道让别人去拼命,而魏氏坐享其利,汝等小辈却毫无头脑,借刀杀人,却把整个魏氏先搭进去,真是气煞老夫了!”

不过在魏氏的信使急匆匆从安邑追来,在河边向魏戌通报了赵氏奇袭故绛、新绛,如今两城已失的消息后,连魏戌也不觉得有什么回转余地了。

“赵无恤已宣布魏氏为首祸叛臣……”他苦笑道:“赵氏子,也这么急不可耐么?”

也许是时代不同的,魏戌的时代,但凡要吞并其他卿族,总得找一个好借口,慢慢调和国内各家势力均衡后才敢联合别人动手,完了以后还要讲究一点不绝人血脉,毕竟都是卿大夫的斗争,太过野蛮也难看。

可大概是从六卿之战开始吧,他熟悉的那些礼乐之交就彻底消失了,卿族之间尔虞我诈越发变本加厉,大家都变得急功近利,喜好兼并起来。

事到如今,魏氏半推半就地举起了反赵的大旗,赵氏也旗鼓鲜明地宣布魏氏是自己的敌人,两家已经开战,这是再无回头路了……

魏戌叹了口气,不再多说,他将渡口让了出来,让吕行履行他的职责。

“新绛、故绛丧失,秦魏纵然进入河东,情势也越发艰难了,等开春全面开战,也不知能撑多久。”

“齐国郑国也会对赵氏发动进攻,在晋国内还有许多对赵无恤心存不满的卿大夫和公族,说不定明年就能击败赵氏。”吕行倒是有些信心,在被迫宣布叛晋后,魏氏众人也横下心来,要为宗族奋战。

“叔祖是要在此与我一同等待家主和秦人,还是回安邑、曲沃整理兵卒?”

“都不。”

魏戌却苦笑了一阵后,摸出了魏曼多留下的魏卿之印,以及调遣河东魏军的虎符,递给了吕行。

吕行大惊:“叔祖父这是何意?”

“我老了,不能陪着汝等力战了。”

他叹息道:”我将告老,并且更易氏族,带着梗阳一系的儿孙离开魏氏,分为梗阳小宗。“

”这……小子的小宗一百多年前就分出来了,还不是留在魏氏效力,魏氏离不开叔祖父。“

”我这把老骨头,还能顶什么用?我不仅要离开魏氏,还要离开晋国,去楚国。“

吕行愤怒了:”叔祖父这是要逃?“

魏戌将吕行拉近,低声斥责道:”汝回去告诉家主,四国伐赵并无胜算,除非楚、吴加入才有可能。我现在去楚国,尽力劝说楚王加入秦、魏、齐、郑,挥师北上,或许还能逼迫赵氏接受请平,若是不能,则赵氏胜利,魏氏必亡,我这是要给魏氏留一点种子,也许我这支系在楚国还能生根发芽,覆巢之下,不至于一颗完卵都不剩……“

他松开了目瞪口呆的小辈,在皑皑白雪中叹息而去。

据说蚯蚓这种虫豸生命顽强,纵使被斩为数段,仍然能各自存活下来,与其让整个魏氏伴随魏驹孤注一掷的命令灭亡,还不如各走各的。

将不同的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如此一来,不管未来形势如何,或晋或秦,魏氏总有一部分能延续下来,纵然失去了领地和世卿,但至少不会亡家灭种。

……

晋侯二十二年的是极具戏剧性的一年,上半年时,赵氏四面出击,大肆购粮囤积,随后又连续消灭了卫国的卿族,擒拿三邾国君监禁,赵氏小宗子弟撷取了两地政权,天下诸侯为之震惊,生怕下一个就轮到自己。

到了下半年,情况却急转直下,先是稷下学宫那些天天观望星象月影的学者预测的大灾竟然真的发生,先是大旱,然后是山西蝗灾横行。

在天灾接近尾声的时候,人祸袭来,白虹贯日之日,魏氏家主魏曼多被刺杀于安邑,凶手是知氏的家臣豫让,其动机有人说是纯粹的为魏氏报仇,有人说是赵无恤聘用其刺杀政敌,又或者是秦国人唆使。

魏氏自己大概更相信第二种说法,十一月,身在河西与秦人对峙的魏驹突然宣布,因为赵氏刺杀其父,并日益侵吞魏氏领地之故,魏氏脱晋入秦!

与此同时,一个名为”连横“的反赵同盟建立起来,陈氏为了组织这一同盟煞费苦心,不过盟主倒是给了秦伯,毕竟秦国现在是抗赵的第一中坚。

与秦、齐同时为敌,是统一时期的晋国也极力避免的事情,更别说还有郑这个战斗力强悍的千乘之国,以及掌握了河东,有强大方阵步卒的魏氏。

然而这次反赵同盟,虽然看上去强大,但论包围的严实程度,远没有第一次那么完善。到这时候,天下人赫然发现,赵氏上半年做的各种伐谋伐交,在这节骨眼上却显现出奇效来了……

周王匄三十一年,晋侯午二十三年(公元前489年),一月初一,赵氏与秦魏几乎平分了河东,在冬日里沉寂一个月后,这里战事一触即发,齐、郑也开始摩拳擦掌地在边境集结兵力。而另一边,在号称”天下之中“的陶丘,这个天下间唯一一个无君无父的”共和国“,赵氏的盟友们齐聚一堂,在端木赐主持下,商量对付齐秦等国”连横“之策。

子贡对主持这样一次盟会很高兴,虽然主角是未能亲自到场的赵无恤,但这次大会对于提升曹的国际地位,至关重要。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这次大战之后,中原的诸侯的疆界将支离破碎,按照与赵氏亲近,以及在战争中的出力程度,各国将分割战后的利益。

甚至于整个天下的格局,将在战火中进行一次洗牌……(~^~)

第220章 内忧外患第973章 背水一战第39章 逼门而入第965章 齐人之福第177章 遍寻名医第989章 曲沃代翼第324章 乱(下)第280章 父与子(上)第401章 垂钓于濮上第480 金布律第687章 邯郸九月(上)第559章 十九岁的卿(上)第799章 赵魏第71章 封建制度第440章 灵鹊(下)第1022章 姑苏台上乌栖时第722章 公孙胜第561章 大将军第510章 宋朝之美第116章 存灭继绝第1101章 不绝如缕第841章 越人语天姥第448章 争流第1134章 东胡第53章 冬至(二)第1115章 宰割天下,分裂山河(下)第692章 同根相煎第1138章 征蓬出汉塞第713章 范蠡文种(下)第1007章 卸甲第478章 晏子遗书第455章 黑铁时代第469章 第药第711章 叶公好龙第69章 大宗小宗第817章 河西第822章 问周室之罪!第1143章 铁马冰河入梦来(下)第416章 欲将轻骑逐(上)第409章 坏消息第1137章 三箭第981章 大战在即第950章 武装赈灾第150章 震慑宵小(上)第141章 上善若水第121章 义利之辨第22章 赠我缁衣第1067章 可胜者,攻也第84章 蹴鞠练兵第503章 外援第983章 荀伯之后第973章 背水一战第1092章 天子致胙(上)第1169章 金陵王气第850章 卧榻之侧第1141章 弓如霹雳弦惊第515章 胜负手第1112章 黄池之会第638章 抽刀断水第859章 龙城飞将第91章 子产之政第848章 织女牵牛(上)第894章 孙武子第474章 风起于青萍之末第366章 不朽者第198章 山阳遇盗(上)第879章 虎狼之师?第1157章 千乘万骑走北邙第594章 山的那边是海第60章 与子同浴第753章 背水一战第610章 我的兄弟姐妹(上)第398章 分崩离析第543章 宫阙第46章 一生之敌第98章 搅动全局第1130章 陟彼冈兮第1050章 军功爵第52章 冬至(一)第202章 御者之道第251章 新时代(第一卷终)第339章 中都的灯灭了第211章 鼓声隆隆第879章 虎狼之师?第1125章 众人皆醉我独醒第718章 围卫救鲁第642章 真正的战争才刚刚开始(下)第118章 除恶必尽第553章 成王败寇第1036章 大开明堂受朝贺(中)第844章 猗顿之富第37章 我的成邑第923章 移花接木(下)番外13 秦皇纪(上)第277章 前进的方阵第235章 晏平仲第708章 吴王夫差第1035章 大开明堂受朝贺(上)第283章 掷矛兵第506章 桐宫之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