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3章 得国之正

取代晋国!?

虽然赵氏家臣们偶尔也悄悄冒出过这个念头,但却是头一遭有人当众说出来。

石乞,这是在向赵无恤劝进啊!

阚止眼珠一转,暗骂竟被这楚地来的蛮夷鸠舌之人抢了先,连忙也下拜道:“实际上,晋国社稷早在曲沃代翼就绝了,这之后无论是晋献公还是晋文公、悼公,都不过是曲沃之后,主君顺应天道时势取代晋国,不过是顺着前人的车辙前进而已。更何况,主君与君子操同为正卿,岂有父子同等的道理?主君升任国君,也符合人道!”

乐符离嘴巴微张,他是最后加入赵氏势力的,这会颇显尴尬,若是跟着石乞、阚止等人一起劝进,心里又觉得有些不妥,若是不跟进,又怕与赵无恤的本意背道而驰,会被孤立起来。

就在他左右为难的时候,旁边却有人站出来了。

子夏踏出一步道:“主君之所以能威震四方,号令晋国,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挟晋侯以令卿大夫,身为一国执政,占了大义名分,今晋国内部韩魏尚强,外边齐秦郑国兵端未平,若莽撞行取代晋国之事,只怕会立刻丢了大义,又会遭到天下人口诛笔伐,甚至让盟邦背叛……“

石乞一撇嘴:”赵氏兵强马壮,哪个诸侯敢不服,站出来便是,吾等自会替主君征伐之。“

阚止也反驳道:”鲁卫三邾均已属赵,赵氏取代晋国,三国都会欢欣鼓舞,赵氏节制三国也会更加方便。“阚止的想法更加大胆,若能将三国,尤其是鲁国都并入赵氏,变成赵氏的郡县就好了。

子夏却道:”不然,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纵然能得逞一时,可贸然取代晋国,赵氏得国不正,将埋下无穷后患。“

众人争论的时候,赵无恤一直没有作答,他的目光在石乞、阚止、子夏三人间来回审视。

石乞,在这个人身上,赵无恤更多看到的是野心,渴望出人头地,渴望建立功业,成为卿士,再衣锦还乡的野心。生不能五鼎食,死则五鼎烹,为了这份野心,他心狠手辣,行事不择手段,所以才会第一个向赵无恤劝进。

阚止,他曾经是个雄心勃勃的年轻人,随着慢慢成熟,他已不满足于在鲁国做一个封疆大吏,而是渴望更大的舞台。所以他也跟进劝说赵无恤代晋,甚至还想将赵氏控制的诸侯合并,如此一来,中原几乎连成一片,阚止也可以尽情挥洒自己的才干了。

总之这两人的劝进,都怀有极大的私心……

赵无恤手底下像他们一样希望随着赵氏代晋的鸡犬升天的人,不在少数,他这下算是明白为何许多权臣造反是迫不得已了,你能满足现状,但你的手下人却想更进一步,他们的欲望和渴求会成为催促你行动的动力。

至于子夏……赵无恤没有看到他的私心,有的只是殷切谏言。

他诚挚地对赵无恤下拜道:”我认为,主君当以仁义王道取代晋国,而非以诡诈强权取代晋国。“

子夏反对的不是代晋本身,而是这个时机问题,他不是赵无恤阵营里的”荀彧“,私臣安敢谋于公事?这是春秋的普遍准则,赵氏的家臣绝一般不会对晋侯怀有忠心,因为那是不合规矩的,谁给食禄,就给谁打工,士们很明白事理。

所以赵无恤让自己冷静下来,板着脸对石乞、阚止说道:”汝等这是想将我放到火上烤啊,此事不可再提!“

子夏说的有道理,代晋是赵无恤孜孜以求的目标,但如何做,何时做,都很有讲究。

何况他更担心的,是若赵氏突然取代晋国,那魏氏投秦岂不是名正言顺了,正在苦苦抵抗秦魏郑三方进攻的韩氏岂不是要尴尬死了。

政治不仅需要强兵劲弩,还需要为政者出色的演技,虽然大家心底都清楚自己是什么货色,但有些事情是要演给国人平民看的。

对于想要更进一步的权臣而言,在底层民众面前,他要显得仁德,信义、虔诚、正直,但同时必须做好心理准备,当需要改弦易辙的时候,要懂得怎样作一百八十度的转变。因为为了维持统治,他必须常常得背信弃义、不讲仁慈、悖乎人伦、违反天道!

所以,作为一个强卿,要在春秋末期生存,坐大,化家为国,就必须拥有灵活的头脑,随时根据时势的转变而转变。

这一点历史上的陈氏做的很好,没有公然背离世人所推崇的仁义之道,收买了民心,又有足够的耐心,代齐的过程水到渠成。所以他们成功取代了齐国,而且虽然手段卑劣,却没有被唾弃。

沐猴而冠并不难,难的是以王道得国,取天下,才是赵无恤对自己苛求的目标……

故而他需要维持表面的王道,再佐之以霸道杂之!

……

晋侯午的纪年,在二十三年春二月末走到了尽头,关于国君和太子的死,在铜鞮的街坊间,开始传出赵无恤的告国人书。

щщщ☢ тt kΛn☢ C〇

”浩浩昊天,不骏其德,晋废太子凿勾结外敌谋反,持兵刃欲夺铜鞮宫,君上劝诫无果,气怒交加不幸薨落……“

事情的经过令人震惊,太子不孝,将要被废黜,于是他狗急跳墙,联络秦人、齐人的间谍谋反,想要挟持国君,结果导致了国君的死。

而且还有一份据说是“国君遗书”的东西流传了出来,作为佐证。

其中大意是:寡人见不肖子凿年幼时粗通六艺,本期冀可成良嗣,于是立为太子,但是不成想他情性暴戾,日月滋甚,寡人数次呵责都不奏效,后来和上卿赵无恤商量要废黜之,上卿认为他年幼无知,但还可以雕琢,要以观后效。

谁想不肖子凿得寸进尺,训练近侍角抵,私藏兵器图谋不轨,甚至夜间窥视孤的宫殿,欲秽乱后宫。父子之情已尽,寡人忍无可忍,便下定决心请上卿废黜之,凿知晓后,竟贿赂寺人下毒药谋害孤,寡人中毒吐血三升,幸灵鹊医者所救而未死。

凿见事情败露,便联合秦人齐人,要出兵入宫杀孤。幸而上卿及时知晓,遣兵士击溃其党羽,凿也死于乱军之中,真是死有余辜。然而活罪可免,此小子悖逆不道,而又自陷大祸,应当废为庶人,此子虽丧,亦宜以民礼葬之……

寡人奄奄一息,下此诏书,揭露凿之禽兽面目,晋国之政,尽托付上卿主持,择公子公孙继位。魏氏不灭,晋难未已,若嗣子可辅,上卿大可辅之;如其不才,上卿亦可自取之……

这份所谓的晋侯遗书掀起了轩然大波,颇有周武王临终托孤的架势啊!

赵无恤也一副周公坦荡的架势,他让子夏起草文书,宣布自己的悲痛之情:”彼苍天者,曷其有极?无恤乃晋国上卿,悲痛之余责无旁贷,当秉承周公之志,迎立新君,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兴义兵灭魏氏叛贼,驱逐外敌,以匡扶晋国社稷……”

至于倒霉的太子凿,按照晋侯遗书,以平民之礼葬于铜鞮城外,不设旌旐。赵无恤怜其是被间谍所误,又陪葬车辆数乘。

太子下葬之日,铜鞮百姓相聚观望,他们中多数人信了赵无恤的宣传,少部分聪明人则不以为然。可纵然人潮汹涌,太子所期盼自己的死能唤醒的忠勇之士,却无一露头……

铜鞮民心稳定,毕竟赵氏篡权多年,有没有晋侯,民众都习以为常了,接下来要忙碌的,就是晋侯午的身后事:定谥号,出殡下葬,还有确定新的国君人选。

这一日,赵无恤正在与家臣商量人选时,被羽林卫取代宿卫之职,改而隐入黑暗,搞监视和特务活动的黑衣侍卫郎令郑龙,却将一部竹书呈到了赵无恤的面前。

”上卿,这是太史墨所写的《晋史乘》最新一篇……“

无恤展开一看,却见上面赫然写道:”赵无恤弑其君及太子!“

(~^~)

第634章 牧野洋洋(下)求月票!第372章 奥林匹克?第61章 姗姗来迟第995章 叔侄第692章 同根相煎第964章 一一垂丹青第544章 首诛第446章 折冲樽俎第795章 士为知己而搏第25章 国野矛盾第697章 携芍药以求兮(上)第653章 大风(10)第940章 以邻为壑第1046章 王师北定中原日第868章 魏武卒第416章 欲将轻骑逐(上)第1053章 麟之趾第754章 车垒虽然有奇效第50章 殖我田畴(上)第736章 亡国之音 下第3章 没车的男人伤不起第1056章 西施(下)第4章 单骑走马第356章 人之将死第913章 大器晚成第299章 苛政猛于虎第1139章 归雁入胡天第1163章 大江东去第771章 永不倒下的林第845章 塞上曲(上)第197章 有狐绥绥第586章 威服九国(上)第301章 鲁城曲阜第554章 旧制度与大革命第328章 枭臣的末路(下)第688章 邯郸九月(下)第90章 君子有为第743章 想跑?第787章 太阳照常升起(上)第1044章 怒海争锋(上)第873章 王孙胜番外3 上帝之鞭第1049章 ”禁酒时代“第978章 秦骑赵骑第61章 姗姗来迟第171章 守燎之人第62章 公族之学第327章 枭臣的末路(上)第1003章 纵死侠骨香第47章 心怀愧疚第676章 逐君侧之恶臣(下)第371章 言偃与伯鱼第1164章 三千越甲可吞吴第1209章 非战之罪第902章 为有源头活水来第1155章 逐鹿中原第372章 奥林匹克?第325章 一山不容二虎(上)第62章 公族之学第112章 少虡煌煌 上第1120章 人生不满百第1070章 太宰嚭第9章 姑布子卿第836章 复辟第1095章 无题第553章 成王败寇第765章 公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第1046章 王师北定中原日第334章 唇亡齿寒第5章 东门馆驿第199章 山阳遇盗(下)第802章 知瑶之死(下)第886章 少梁砲第441章 用人第268章 金蝉脱壳第337章 小司寇第296章 四武冲阵第292章 授土赐民第588章 神灵的居所第1177章 似是故人来第1080章 江东子弟多才俊第379章 取威定霸,在此举矣番外11《亚历山大帝国史》译者序(上)第213章 众志成城第111章 暴雨将至第826章 困于陈蔡第209章 矢如飞蝗第535章 鬼神第735章 亡国之音 中第1214章 虽王可也!第986章 韩之战(下)第66章 韩氏有女第29章 威风凛凛第329章 相忍为国第339章 中都的灯灭了第775章 狮子大开口(上)第441章 用人第940章 以邻为壑第260章 倾城倾国第823章 碧血丹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