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三十九章 洺州图书馆的建设

洺州城虽然是北方除范阳外最大的城池,但是其实,它已经无法满足现在数十万人口的生活需求了。

因为,年后又有十多万人涌入了洺州做工了,于秋让那些签订了商业同盟协议的家族,成批量的向洺州供应原材料,那么,对于那些原先零散给洺州提供各种原材料的运河周边百姓,自然是有安排的,让跑船收货的属下将其中大部分愿意离开家乡谋生路的人都招募到了洺州来,这才保证了洺州数十个大工厂,几大建设项目得以快速推进。

在砖瓦,门窗,木料,都有人快速批量生产的情况下,洺州图书馆的建设进度很快,仅仅三个多月时间,就已经开始上樑封顶了,这种一层式的土木建筑,几乎没有多少技术性可言,难是难在后续的装修设计上。

于秋到达了工地现场之后,直接将室外的休闲范围扩大到了三万平米,加上主体建筑的面积,差不多就有五万平米了,近乎占据了洺州城内的八分之一的地方,而他这一通规划,则至少上千户百姓面临拆迁。

重新规划之后,室外的地方,将会修建花坛,水池,凉亭,以及餐饮服务区域,整个园区会大量的使用新型建筑材料水泥,让其整体环境保持干净优美。

图书馆的内部,则全都是长体书架,座椅和书桌,这些由家具作坊全套提供成品摆放,就是铺地面的瓷砖,可能有点昂贵,因为这个时代,烧瓷还不是那么容易,人力成本大,不过,用上瓷砖会显得图书馆很上档次。

光凭原先卢氏的藏书,是不可能将一个两万平米的大图书馆装满的,于秋今天来找卢耀,除了要他将所有的书籍编上号之外,还有另外一个任务交给他,不是抄书,而是‘印书’。

活字印刷术的理论于秋知道,有中级化学,物理和冶炼技术在,制作金属印刷模板,还有洁白的纸张,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

于秋要将自己觉得方便,而且有效的一些印刷方法,教授给卢耀,今后,图书馆的书架,全部会分为五层,第一层上锁,装的是竹简,或者麻纸帛书等不同载体的原本,每一本本都编了号的,只有管理员能将其打开取出,供有需求则对比。

第二层装的是按照原本抄写的纸质印刷书,由于文言文字体都比较少,同样大小的位置,可能会装十到二十本以上。

第三层,第四层则装的是白话翻译版,可能字数比较多一些,所以要用两层的空间,这也是于秋考虑到以后读易懂的白话文的人会比较多,需要多准备一些的原因。

第五层,则是空置的,上面会写上‘读者不同解读版本’,并且,在书柜的壁板上,还会刻有一些解释。

大意是,任何读者看了这本书的原版,觉得和书架上的白话翻译版的解释是不一样的,可以自己翻译一版出来放在这里,只要通过图书馆审核员的审核,没有太多常识性错误,是学术性的不同见解,都有可以放在图书馆里让其它读者借阅观看,得到广泛认可的,图书馆甚至会帮其印刷出来,替代原来的初议版本。

洺州图书馆欢迎读书人对于先贤留下的典籍和著作有不同的解读,客观看待一切不同的解读,只希望各种不同的解读,能够给后人带来不同的启发。

像流派比较多,争议比较大的儒家学说,于秋就准备非常大的位置,供读者放不同解读的版本。

此外,洺州图书馆,还对外收购馆内没有的典籍和著作,一经认可的,可以得到一笔固定的费用,不会太多,只是个象征意义,相信,那些想要将自家学说推广出去的人,会主动的将书籍贡献出来的,给不给钱,都无所谓。

不仅是古文,外文著作,也是如此,洺州图书馆兼济天下学说。

“公子这一番设计下来,恐怕天下的读书人进了咱们这洺州图书馆之后,都不再想出去了。”卢耀在听完于秋对图书馆的一番设计讲解之后,感叹道。

“不出去好啊!一天一元钱的入场费,还有在这边吃喝拉撒的消费,一定会让咱们图书馆赚的盆满钵满的。

不过,排版印刷的任务也很重,我虽然将所有出自卢氏的读书人都交给你调用,但是你至少还要在市面上招收一两千个认字的百姓,作为排版印刷的工人,我希望在八月以前,图书馆就能投入运营。”于秋提出要求道。

虽然古文典籍的字数都不多,很多都是潦潦几百字,但是一万多本书的数量有不少,于秋属下出自卢氏,学识不错的读书人有一千多人,在洺州的大多可以在本职工作之余,兼职给卢耀帮忙,差不多有七八百人,这些人每人至少要负责十几本书的翻译和排版印刷,不给他们配制一些人手,可能忙不过来。

“公子请放心,出自咱们卢氏的典籍,卢氏子弟大多烂熟于胸,每人十几本,辅助两三人帮忙,四个月,应该足以完成这些工作。

至于那些外学,按照您的设计,交给各个流派的读书人让他们自行翻译,我们选择其中广泛得到认可的版本排版印刷就好。”卢耀似乎很有信心道。

活字印刷术在他看来,简直就是神术,尤其是于秋让人冶炼出来了不同的金属字体,还在墨水里面加入了一些他不知道的东西,让印书变的和盖章那样简单。

像原文只有几百,千把字的古文,他们只需要半个时辰排版,就能在一盏茶时间内,印出二三十本出来,原本一卷,或则几卷竹简里面记录的东西,可能只需要一两页纸,就全部印下来了。

而印刷好的书,只需要用针线和封皮将其按页码缝制装钉好,就可以上架。

最大的工作量,是在翻译版的印刷上,这里,要用上于秋设计的标点符号,还有大量的白话解释,一篇几百千把字的文书,可能会解释出几千,数万字来,这可能就需要一两天,甚至三四天一本的搞了。

也亏得于秋想到了外学让他们自己写注释的白话文版本出来的办法,不然肯定是完不成的。

另外,白话翻译版的图书,将会以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横向书写方式,加上标点符号之后印刷,这样会避免从右到左的书写,衣袍容易扫到纸张上的墨迹的尴尬情景。

这可能会让以往一些养成了习惯的读书人难以接受,但是,于秋搞这个图书馆的目的,是为了给洺州的后来人传递知识,所以根本不需要顾忌那些人的感受。

倒是在出门前,于秋又想起了另外一件事情,向卢耀交待道,“等图书馆正式开馆了之后,你们这些人也不能闲着,我想请你们出一本‘字典’,以说文解字为基础修编,将一个字的各种书体的写法,如篆书,小篆,隶书,还有洺州教百姓学的简体字的写法,以及以咱们北方燕赵腔为基础的拼音全部都纳入其中,印出几万册来对外出售,或者放在图书馆内,供借阅人辅助认字使用。”

“包罗所有书体的‘字典’?这,可能是读书人今后必备的读物啊!老朽,老朽感谢公子将此重任交托给老朽。”卢耀搞清楚于秋所说这个‘字典’的意义之后,有些激动的道。

如果能在一本读书人必须要用的书籍的著作栏上署下自己的大名,那必将会是一个让他的名字流芳百世,甚至千世万世的大荣耀,许慎,就是因为一本《说文解字》让两千年后的人们都知道他的名字。

“你们很多人虽然不愿意跟我改姓,但只要用心做事,我同样不会亏待你们的。”于秋说点头说了一句之后,就出门上车,准备往城外看一看。

他刚穿越过来时那种略显古怪的性格,基本都是因为这具身体里面住着两个灵魂导致的,当原主的仇怨得报之后,属于原主的那些情绪逐渐就开始消亡了,而于秋本人和卢氏是无冤无仇的,谈不上有多恨,之所以执着于杀死崔玉莹,灭掉崔氏,就是因为于秋想要完全的消除原主留在这具身体里的怨念,让这具身体真正的属于自己。

而说到崔玉莹这个女人,她最近又有了新动作。

她之所以能在博州的崔氏别院里喝到模仿于氏糖水店里面的制作方法,制作出来的茶水,是因为,她此前派了很多人到洺州探查情报,甚至是专门学习模仿。

很显然,成果它让她很不满意。

而当她知道朝廷对于于秋,乃至山东世家表现出来的新的态度之后,又再度加派了人手前往洺州,于秋今年招收的十几万外来工中,她指派过去的人,就不下三千,这些人充斥在洺州的各行各业,虽然目前还只在基层做学徒,但以洺州发展之快,要不了多久,就会接触到各个技术层面,为她带来收获。

而且,她很明白自己最大的武器是什么,那就是她美丽的皮囊,所以,她打算将自己最厉害的武器利用起来了。

在徐圆朗龟缩在他最后的一小块地盘里苦苦支撑的时候,她选择了去长安,见太子李建成。

山东士族必须要反击了,将对于秋的怒火全部爆发出来,而认清了于秋各方面实力的她发现,现在只有走一条路,能够彻底的消灭于秋,让他们山东士族继续掌握这天下的话语。

那就是,帮李建成坐上皇位。

第三百三十一章 发散思维第一百一十八章 李三娘坦白第六十五章 战将起第六十四章 计策开始奏效第十四章 洺州城第五百三十章 越来越像后世的世界第六十一章 阚棱第三百七十五章 要的是理由而已第十七章 好用的外衣第两百六十八章 结下情谊第两百二十五章 去沙门岛第两百四十九章 颠覆收到的奇效第六十五章 战将起第两百三十二章 出售红果第两百三十六章 长安的回应第两百一十八章 王猛的长安行第四百七十八章 出访西域第两百一十六章 彻底笼络住民心第两百九十八章 洺山书院(皓炫哥万赏加更)第四百九十章 于秋的下一个目标第四百九十二章 首战第四十八章 参观作坊第三百九十三章 没有选择的商量第三百二十九章 关市集镇第三百零四章 人间处处是洺州第一百五十九章 出钱请人去长安第五十九章 寡妇村的军议第四百二十五章 布局西域第一百七十三章 出兵河东第四百八十六章 论道第一百四十九章 魏洗马第三百八十一章 潜水的领悟第三百二十八章 于秋准备的东西第一百三十九章 獒犬阻路第一百一十五章 无工不商第三百五十八章 输血(骑猪虎爷万赏加更)第五百二十三章 去吐蕃第四百三十一章 李渊北巡第四百五十章 抽丝剥茧第四百三十六章 夏国的钞票第四百七十一章 都有好算计第两百六十二章 给阚棱的援军第二百零三章 又来一拨送钱的第一百三十章 传说到长安第三百七十一章 到荆州第一百五十二章 所谓礼尚往来第两百七十九章 连锅端第三百二十五章 建立封国前的准备第一百一十四章 工匠的现状第一百三十五章 先震惊一拨第两百四十章 建设规划第四百九十九章 完美夺冠第四百一十二章 夏国的军人第四百零一章 夏王入长安第三十八章 收入夹袋第七十七章 名将争锋第一百四十六章 论钱第一百四十五章 曲线规第两百一十二章 发展资本力量第四百九十八章 夏国特种兵第两百一十一章 新技术上线第四十五章 活下去第一百三十章 传说到长安第三百八十四章 生活环境改造工程第三百五十七章 抢救第五百章 惊神第四百三十八章 夏国的政治第两百八十九章 吐蕃使者第五百章 惊神第两百三十六章 长安的回应第一百一十四章 工匠的现状第四百零七章 紧急救援第四百三四五章 夏国的农夫第二十三章 世家危害论第四百二十四章 陆军的任务第六十一章 阚棱第五百一十一章 对世界的呼吁第四百七十九章 抵达高昌第三百四十章 让人一头汗的推测第三百零三章 离间计第四百六十九章 李渊的返程路第两百七十八章 立规矩第一百四十二章 越惨越好的建议第四百四十三章 夏国的工业第三百三十三章 邯郸县第九十八章 于秋出品的巨额商品第四十八章 参观作坊第四百七十八章 出访西域第四百七十五章 各方面准备第七十一章 训练第五百一十八章 略带优越感的微笑第五十章 北地困顿的根子第一百四十九章 魏洗马第四百六十三章 谈判的进展第三百四十章 让人一头汗的推测第四百七十三章 任命皇帝第两百二十一章 河口县第一百五十六章 洺州规划第三百五十章 疯狂爆积分第二十三章 世家危害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