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五十三章 参观金库

入股洺州银行的意向,其实在大家读懂了洺州银行的融资计划书的时候,就已经确定下来了。

而实际看到了洺州银行的经营之后,这些人入股的愿望,就变的更加强烈了。

就算于秋没有把收旧铜钱铸造新铜钱其中的利益告诉大家,但仅凭货币兑换的时候一到两成的差价,就能让洺州银行今年的盈利达到一个天文数字。

不仅是因为这样的兑换会进一步压低市面上丝帛织物的价格,让所有百姓持新铜币的意愿更高。洺州银行只接受铜币储蓄的模式,也会加速百姓出售手中的丝帛织物,兑换成铜钱,存在银行收息。

目前柜台开设的兑换业务,说白了,就是丝帛收购业务,未来,随着市面上的织物越发的多样化,这个业务可能会关停,而洺州银行大量收拢市面上的丝织品货币之后,下半年西域胡商过来洺州的时候,洺州银行将是他们的第一供应商。

以现在这样每天数万贯,甚至数十万贯的速度在市场上吸纳丝绸织物,几个月的时间,足够洺州银行把市面上大部份流通做货币的丝绸收入囊中了。

一旦洺州银行把市面上大部份的货物垄断了,那么,定价权就掌握在洺州银行手中了。

因为西域胡商对于丝绸的需求量很大,零散收购,很难满足他们的需求量,他们也根本没有那么多时间成本。

此外,于秋并不是从百姓手上收生绢,就直接卖生绢给西域胡商,于秋有中级化学技术,印染布料的材料,对他来说就是小儿科。

西方现在最强大的拜占庭帝国是以紫色为尊,漂亮的紫色丝绸,可以在那边卖到普通丝绸十倍以上的价格,如果,再在这些紫色丝绸上弄一些好看的花纹,其价格可想而知,经过洺州印染作坊的加工,这些丝绸在出口的时候,会有巨大的收益。

然而,在大厅,大家其实未必能感受到银行带给大家的便利,只有真正的坐到了贵宾室中的这些大户,才算是感受到了什么叫真正的便利。

支票这个东西,几乎可以满足他们在市面上所有大额的消费和采购了,超大额的交易,则是直接可以到银行来划账,百万贯级别的钱财调动或交易,居然可以在一盏茶时间之内完成,要是像以往,光是清点计算,都得好多个人忙活好多天。

有了银行,就会大大的缩减这些成本,至少,各家算账点数的人,搬运钱财的劳力,是可以裁撤掉一大部分了。

而当大家了解了超大额度的异地存取和提现业务之后,又觉得,自己何必将钱都提出来呢?

放在银行打理不是更好?

这样不仅不需要自己出人力,负担消耗,还能收利息,何乐而不为呢?

而懂得了这个道理的中原各家,现在就巴不得洺州银行快点把分行开到自己所在的州县去了,并且希望洺州银行多印一些不记名存票出来。

因为,不记名存票在异地使用,是不需要交什么提现费用的,就跟后世的钞票一样,何必将它兑换成沉重的铜钱呢?

“各位的心情,我都了解,但是发行不记名存票,必须得有一个前提,那就是洺州银行确实有这么多铜钱,现在对外发行的不记名存票的数量,其实与我本人投入到洺州银行的铜钱数量是一致的,也就是说,我放多少铜钱到洺州银行,才会发多少不记名存票出去。

各位如果想要洺州银行加快印不记名存票,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各位多到洺州银行存款,兑换不记名存票。”于秋笑着给大家解释道。

闻言,大家对洺州银行发行的不记名存票又更加信服了许多,但是,让大家都接受这种不记名存票,却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毕竟,相比较而言,能够制作成衣物的丝帛和织物,比纸张具有更多实际应用价值,商人们能够接受纸张作为钱币,老百姓们一时半会却还不能接受铜钱丝帛变成纸张这件事情。

当然,这也是因为洺州还没有大量向市面上销售新型织物的原因。

曲周县今年种植了好几万亩棉花,在未来,还会以倍数增加。

而鸡泽县,算上这次三大汗王带来洺州入股银行的牛羊,总数已经超过了百万头,这些牛羊可以产出多少毛料皮货,很难计算清楚,至少,今年冬天洺州数十万人口,每人穿上两套羊毛衣,两套皮衣,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了。

而且,洺州的家禽养殖业也在呈几何倍数的壮大,各种绒毛填充的新型衣料也研究生产中,未来,都会冲击织物市场。

只是于秋顾忌到桑麻是百姓们能够获取钱财的主要产出,才决定缓缓向市场推出的。

毕竟,在整个市场结构没有调整过来之前,突然大量向市场出货,只会给老百姓们带来灾难。

洺州银行开业的最后一个项目,就是向所有大客户展示金库。

一丈多厚的钢筋混泥土大门,只要锁上,在不用于秋弄出来的那些大杀器的情况下,几乎是没有任何办法将其砸开的,因为这个时代并没有什么重机械。

而且,这个金库,还只是洺州人民银行总部大楼没有修建好,根据卢氏洺州别府原有的地下库房临时改造的一个金库,未来修建好的金库,会比这更加扎实,可能会在地下修建好几层,并且每一层的空间都比现在这个金库大十倍以上。

厚实的大门被数个守卫合力推开之后,迎面而来的,就是一阵金属的光芒了。

几个月的时间,铸钱作坊里,其实已经生产出来了上百万贯的新铜钱,以洺州钱的重量,两三亿枚铜钱,那可是好多吨,放铜钱的卡槽架子,多到大家伙根本数不过来。

一边引着大家往里面走,于秋一边朝李孝恭和长孙无忌等人道,“未来,银行的所在地,必将成为一座城池财富的集中地,所以,为了安全起见,必须要修建的更加牢固一些,还需要很多持有武器的守卫。

在我洺州,并没有限制建筑规模的律法,百姓只要有钱,在技术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就可以把自己的房子修很高,很大。

但是在朝廷管辖的州县,却有这样的制度,所以,希望朝廷能够根据实际需求,对银行放宽建筑规模限制,放宽守卫的数量限制和他们配备的武器装备的限制。”

“这一点,我来洺州之前,秦王殿下已经在跟陛下商量了,只要……”长孙无忌看了看周围的人,没有继续把话说下去。

当然,于秋已经猜到了他想说什么,如非就是多给他们一些股份配额而已,而对于最终股份配额的方案,于秋当然是早就设定好了。

待得大家跟着他走进了摆放尚未发行的银币,和金币区域的时候,于秋便朗声朝大家宣布道,“相信大家今日对洺州银行的运营都有所了解了,没有了解清楚的也无妨,你么还可以在银行的业务大厅和大户室里继续观看,不仅在洺州城里可以看,在洺津渡的分行你们也可以看。

反正咱们融资配股的具体时间,是定在一个月以后,你们完全可以根据自己对洺州银行盈利潜力的判断,来决定投入多少资金,持有多少股份。

一个月以后,六月初六,我们会根据所有签定了融资协议的股东在洺州银行融资专用账户上的钱,来决定股份规模。

可以提前告知大家的是,除了我本人持有的百分之五十一的洺州银行股份和朝廷持有的百分之十的股份,只有百分之三十九的股份在各位的融资申购范围以内。

我已经按照估值,将其定为三千九百万股,每股售价一贯。

各位在六月初六前,存在洺州银行融资专用账户上的钱如果超过这个数,那么,就按照比例分配。

比如,你们账户的存款总额达到了七千八百万贯,是三千九百万股的一倍,那么,你们所有人账户里面的钱,就只有一半能够购买成洺州银行的股份。

而如果没有达到三千九百万贯,那么,剩余的差额,将会由我本人补足,对洺州银行进行增持。

从各位成功入股洺州银行之后,洺州银行将会成为大家公有,所以,账目情况大部份是对各位股东公开的。一些必须保密的账目,大家也可以申请查询,除非被最大股东,即我本人驳回的账目,大家都可以核实查看,账目管理员,必须配合。

此外,所有股东,都将成为银行贪污腐败的天然督查,因为,他们贪污腐败,就会给我们所有股东造成损失,但是,如何处罚贪污腐败,必须交由我本人以及洺州律法处置,你们只有检举揭发权。”

其实这些内容融资协议上都有些,但是,于秋觉得有必要跟所有股东再讲一遍,加深记忆,未来洺州银行的盘子会很大,什么业务可以贷款,什么业务不可以贷款,于秋不可能全部照顾的到,贪污腐败的情况很可能会出现,让股东自发监督,能够更好的杜绝贪污腐败的情况。

当然,由于洺州银行并没有开通无抵押贷款,出现坏账的情况会少很多,除了一些确实是船毁人亡的情况,也就是多一些收账的麻烦而已,总体来说,肯定是能为于秋,为洺州赚大钱的。

第两百七十章 对倭国的态度第五百一十七章 坚硬的后盾第六十章 于秋的班底成员第三百一十三章 对西域的商业布局第一百零五章 领取牲畜养殖任务奖励第九十五章 善用阳谋的于秋第两百二十九章 长安事发第两百六十七章 冯氏兄弟第一百七十六章 给属下将领开蒙第七十六章 一出大戏第一百一十四章 工匠的现状第一百九十一章 复杂的心情第两百七十六章 全球目光第三百七十三章 扬州士族的礼物第七十八章 大将之才苏定方第两百八十八章 九成宫的乌龙第三十一章 给刘黑闼的建议第七十八章 大将之才苏定方第一百零七章 训犬第两百七十九章 连锅端第三百五十七章 抢救第三百一十六章 走访慰问第五百二十九章 根植文化第五百二十一章 又是一年上元节夜第两百七十四章 洺州新政第一百三十七章 山庄的日常第四百七十章 李世民的深度解析第三百二十二章 第一次说出自己的名字第五百三十六章 网来了第两百三十八章 二次谈判第一百三十一章 系统初步升级第四百三十三章 夏国就是一个糖罐子第四百一十二章 夏国的军人第两百一十一章 新技术上线第四百一十四章 经济控制基本完成第三百九十三章 没有选择的商量第五章 河上漂尸第四百九十八章 夏国特种兵第三百九十八章 那个人不许第十七章 好用的外衣第四百五十六章 外交谈判第三百一十二章 吐蕃的问题第两百六十九章 争取立于不败之地第四十五章 活下去第五百三十章 越来越像后世的世界第一百一十章 忽悠第两百零二章 卖菜第一百六十三章 谁在隔岸观虎斗?第四百一十四章 经济控制基本完成第三百零一章 玉米收获第两百七十七章 震惊石化第三十二章 寡妇村的种田计划第五百一十六章 最大的改变第五百章 惊神第十四章 洺州城第九章 好吃到流泪第三十四章 杀猪第七十六章 一出大戏第三百八十四章 生活环境改造工程第四百四十九章 有所图谋第九十章 大变样的寡妇村第五十三章 大黑牛第四百八十四章 成为世界的债主第三十四章 杀猪第四百五十章 抽丝剥茧第一百六十六章 送钱的来了第七十一章 训练第一百二十六章 讨债第三百零一章 玉米收获第三百七十六章 一个铜钱买魔都第三百零九章 什么是科学技术第六十八章 招揽罗士信第七十八章 大将之才苏定方第四百一十七章 无法阻挡第三百三十七章 李承乾的选修课目第二十三章 世家危害论第四百九十二章 首战第四百二十一章 火车带来的改变第一百零七章 训犬第一百零九章 天下之大第三百一十一章 开始上课第五百一十六章 最大的改变第三百二十一章 诱击第四百一十四章 经济控制基本完成第四百八十三章 给世界制定新秩序第一百六十三章 谁在隔岸观虎斗?第四百七十九章 抵达高昌第两百零九章 新年新开局第十一章 烧山开塘第五百二十五章 建设吐蕃的工作第六十四章 计策开始奏效第一百一十八章 李三娘坦白第四章 撒网打鱼第五百一十九章 人皇宏愿第一百九十章 裁军和选兵第一百二十三章 山庄的小妖孽们第二十九章 偷食的客人第五百三十三章 不断进步中的夏国管理体系第两百九十章 前进的动力第五百一十四章 走在前进的道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