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八十八章 九成宫的乌龙

后世的海鲜之所以卖的死贵死贵,那是因为产量与食用人群不成正比,在这个时代卖的贵,则是因为沿海渔民的海上捕捞水平很有限,运输缓慢,又没有冷藏技术,一旦弄上来的海产死了臭了,又不能吃了,所以,在内陆生活的达官权贵,有钱都未必能吃的着海味,价钱自然就爆高了。

于秋现在完美的解决了捕捞技术,运输缓慢,和冷藏技术等各方面的问题,这就让生活在内陆的达官权贵和富人群体有了一个吃海味的机会,懂得商业运作的他,很快的就将这股吃海鲜的风潮给掀了起来。

现在,即便是长安的物价日益下跌,一只一斤以上的梭子蟹,在两市的菜市场也能卖到五百钱,一只两斤左右的十足大龙虾,则是能卖到一贯钱,如果是经过于氏连锁酒楼的烹调,那么价格还会翻倍的往上涨。

所以沙门岛四周数十万个箱笼里面,装的全都是钱。

“大家吃螃蟹都喜欢吃它肚子里的蟹膏吧!所以,母蟹会更加受到大家的欢迎,然而,母蟹的数量,关系着螃蟹群体的繁衍发展,这就需要在养殖上从一开始就偏重母蟹,并且要根据养殖资源,有计划的捕捞,上市销售。”于秋看到养殖箱里有许多公螃蟹之后,向沙门岛负责养殖梭子蟹的百姓们讲解道。

“那咱们不养公蟹,把公蟹全部都捞起来?”

于秋点头道,“是的,而且,不要放到海里,直接吃掉,渔船在海上捕捞的公蟹,只要不是太小,都不要放,直接煮粥吃掉,大虾也是如此,这样能给母蟹和母虾空出食物资源,一些蟹壳,鱼鳞之类大家不吃的部位,集中起来还能生产成高档的鸡鸭鱼饲料,不能随意丢弃,污染环境不说,还浪费。”

众人闻言连连点头,并一齐动手,开始起箱挑起了螃蟹和大虾,这时,房玄龄和长孙无忌才知道,一个方圆一丈多的竹箱笼里,就有过百只一斤左右的大螃蟹或者十足大龙虾,放眼望去,沙门岛四周可是有数十万个这样的竹箱笼,他们两人板着手指头算了算,然后得到了一个非常惊人的数字。

短短几个月的时间,沙门岛居然养殖了几千万只大螃蟹,这都够大唐所有的人吃好几只的了。

于秋在各类海产养殖的区域逛了逛,给了大家很多类似的指点之后,便给阚棱和刘胜下了一道命令,让他们问问岛上的人,自己的生活中还缺些什么。

其实,他从一上岛就看到了很多问题,三万多人,可不能光靠吃海产过日子,青菜粮食也必须要有,适当的开一些海滩地,种点海芦笋,海英菜或者甘蓝菜等,是非常有必要的。

粮食的储备也不够足,万一连续几天刮大风,渔船不能出海的话,大家的吃饭问题就没着落了,必须得修建粮食储备仓库,囤积足够多的粮食。

“呃,不是说好试船的么?怎么你就整天在岛上管这些杂事了?”

第一天要是这样子过,房玄龄和长孙无忌也就不说什么了,可连续好多天,于秋都是对于沙门岛的建设和产业发表意见,做规划整改,房玄龄和长孙无忌就不干了,他们跟过来,主要就是想看看拓海号在海上有什么样的性能,应用于水军作战,能有多大的威力。

可是,自从拓海号把货物卸下来之后,他们就再也没有看到过它的身影,直接被那些驾驶学院开到了远海去了。

“试船嘛!船员去试就好了啊!难道你们觉得我堂堂一个都督亲自驾船合适么?”于秋摊了摊手道。

“可是,我们到这里来就是想见识一下这钢甲船在海上的厉害之处的啊!”几天时间,顿顿吃海鲜吃的有些腻歪的长孙无忌道。

他原本看到各种没见过的大海鱼,都感谢新奇,想尝尝它的味道,现在,看到这些海洋生物,甚至是吹着带有鱼腥味的海风,他都会感觉不适。

“相信我,你们一定会庆幸自己没有跟船出海的。”于秋笑着道。

空船在海上做航行训练,其速度和颠簸程度,和过山车可能有的一比,像他们这种不适应巨大颠簸的人,肯定会吐的稀里哗啦的。

当然,除了这方面考虑,还有另外一个原因,这不,就在三人谈话的时间,一个亲卫飞奔着的往他们的位置送来了一封长信。

信纸展开,才看了一个开头,于秋就知道,长安出大事了。

当所有人以为山东世家子广造军械和海船,是想在海上跟洺州军来一次较量的时候,却没想过,他们先一步在长安发动了。

太子李建成以皇帝李渊久不在长安理政,于国不利为由,率领东宫六率卫共三万多兵力前往九成宫迎接李渊回宫。

带着大军让皇帝做违背自己主观意愿的事情,说白了,就是兵谏造反。

不过,有个比较特殊的情况是,李建成是太子,他只要找了一个说的过去的理由,任何人都不好拦他,关键是,满朝文武,也没有几个人有要拦他的意思。

当大家以为,李唐就要变天了的时候,秦王李世民快马杀到了,正好将他堵在了九成宫的门口。

要知道,九成宫本来就有一万多的宿卫,再加上李世民天策府一万多的骑兵,相加起来,总兵力就不亚于李建成了,没有了把握了李建成突然就改了主意,不仅没有让军队攻打九成宫,还指责李世民带兵直扑九成宫,是图谋不轨,自己率兵而来,就是为了防止李世民图谋不轨,与李世民对他的指责如出一辙。

双方各执一词,在九成宫门前打起了嘴仗,这就逼的李渊不得不出来说话了。

他现在其实是两个儿子都不信,但是,也不想让天下人看李家的笑话,首先答应了李建成回长安办公理政的请求,又奖励了李世民平定西北边患的功劳,然之后,对东宫和秦王府的官员进行了大量的提拔和调动,几乎剥夺了他们直借调动军队的权力。

这个处理结果让李世民恨不得狠狠的抽自己一嘴巴子,他恨自己不应该着急忙慌,跑来的那么快,如果让他们打起来了之后,自己再出现,太子的位置,妥妥的就是自己的了。

可现在,为了和李建成一样洗脱自己的嫌疑,他也不得不任由李渊在天策府安插自己的人手,调离自己的亲信,乱活稀泥了。

不过,冷静下来之后,他又意识到了些什么,李渊远远没有看上去那么不作为和糊涂,这次自己和李建成差点大打出手,最终得利的,竟然是李渊以及一路跟随他起家的那些人。

也就是说,李渊对威胁自己皇位的人,一直保持着警惕,包括李建成和自己,甚至还有故意将自己置身事外的李元吉。

这次李建成出兵九成宫,李元吉可是以自己的兵马在洛阳,距离太远,不能在李世民回长安之前赶到为由,没有参加,若是他真的跟李建成是一条心,将自己的人马也拉过来,那么,九成宫前,恐怕已经血流成河,李建成极有可能成事。

因为,李建成手中的兵力如果倍数于李世民和李渊的话,他未必就不敢发动,胜算是很高的。

各打了五十大板的结果,李建成和李世民内心里都不满意,同时,也让所有朝臣内心里天人交战,他们或是怕殃及池鱼,或是觉得,李唐这样兄弟阖墙,不是长久之计,说不得会像前隋一样,只统治了天下短短三十几年便被推翻,不由的,大家将目光都看向了洺州。

如果李唐的统治崩盘,那么,最有可能接替李唐王朝,成为新的天下之主的,就是洺州的于秋。

哪怕是于秋真的无心帝位,但一定时间内,生活在洺州,对他们来说,或许会更加安全。

因为,长安指不定那天就打起来了,只要选择了站队的人,无论是站在那一方,都有一定的危险性。

所有,临近七月,长安许多的权贵之家,都以送小孩到洺山书院读书为由,或举家,或者出动大部分重要人员,往洺州而来,导致洺州所有酒店都客满,民宿出租房的价格,再度大幅上涨。

“你属下的人办事很不牢靠,长安发生了这么大的事情,他们不多多收集情报,详细汇报上来,却跟你说什么酒店客满,房租涨价的事情,简直不知所谓……”长孙无忌看过于秋递给自己的长信之后焦急道。

也亏得他现在是在沙门岛,还能从于秋这边看到一点关于长安那边的情报,要真是跟着拓海号出海在外,恐怕会对长安的情况一无所知。

“长安的事情关我什么事?洺州的房租价格上涨,对我来说才是头等大事,到洺州来做工的外来务工人员,如果辛辛苦苦干一个月的活,却全都交了房租,那么他们继续留在洺州干活的意愿就会下降,这对洺州未来的发展很不利。

赵河,统一传讯给各个产业的负责人,让他们给属下外来务工人员发放房补,每月不低于二百钱,让民政署敦促各个工程队,扩招工人,加快民居建设速度,入冬以前,第一批商品房必须要上市销售。”

于秋的话让长孙无忌和房玄龄很无语,世界上,还真有这样不关心国朝政治格局变化的人,他们甚至觉得,李渊就算拿李唐江山来跟于秋换洺州,于秋都未必会换。

在赵河领命退下去办事之后,他们便开始请求于秋带自己两人回洺州去,即便是长安发生的事情已经是好几天前的事情了,他们也想要尽快的知道情况,搞清楚下一步自己应该怎么做。

第三百五十七章 抢救第四百二十七章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第三百四十五章 名义上的女主人第五百一十七章 坚硬的后盾第三十七章 房谋杜断第五十三章 大黑牛第四百二十一章 火车带来的改变第六十四章 计策开始奏效第四百五十八章 还得谈第一百四十八章 迎接布置第四十二章 理智的思维第五百一十八章 略带优越感的微笑第二十四章 把话说透第两百四十四章 想不透的大事情第两百三十三章 人工降雨第两百九十八章 洺山书院(皓炫哥万赏加更)第四章 撒网打鱼第两百八十九章 吐蕃使者第三百一十二章 吐蕃的问题第三百三十五章 原来都是坑第三百零五章 客到第两百五十三章 参观金库第一百一十六章 收编高雅贤第三百二十二章 第一次说出自己的名字第二十六章 英雄和枭雄的区别第四百零八章 天灾人祸第三百零一章 玉米收获第三百九十二章 各有打算第一百九十八章 谈判进行时第两百五十六章 乐业安居第五百零七章 抢人大战第一百九十三章 杀敌本领第六十四章 计策开始奏效第三百零二章 封王建国的首轮谈判第三百九十四章 组建维和部队第五百零九章 至尊人皇第四百二十七章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第三百七十六章 一个铜钱买魔都第八十四章 孩子们的变化第一百零七章 训犬第两百四十二章 崔氏之谋第一百章 于秋的不可理喻第四百四十五章 夏国的比赛第五百一十四章 走在前进的道路上第五百三十五章 时光如梭第两百九十章 前进的动力第七章 蒸馒头第一百九十二章 争辩第两百八十八章 九成宫的乌龙第十二章 收获不小第一百八十七章 掐准心思第五百二十章 被怀疑了第一百六十九章 教学狂魔第四百三十一章 李渊北巡第三百零一章 玉米收获第二章 系统奖励第四百零五章 放电影第两百一十八章 王猛的长安行第二十五章 寡妇村的秘密第四百七十九章 抵达高昌第四百五十七章 又出行第三十六章 醋火第两百二十九章 长安事发第两百四十一章 一切向好第四百零八章 天灾人祸第三百六十六章 抽线第九十九章 局势第一百九十三章 杀敌本领第三百五十六章 对持劝降第一百零八章 李世民又上门第一百三十四章 灵鹫宫的学问第三百八十二章 到岭南第三百五十一章 阅兵仪式第三百四十六章 忽死人不偿命第二百零四章 套中有套第四十七章 小树林会谈第五百二十七章 曾经的他第三章 借粮种第七十八章 大将之才苏定方第一百九十一章 复杂的心情第四百三十一章 李渊北巡第四百一十章 功过分明第五百零九章 至尊人皇第三百九十九章 李秀宁奏三事第五百一十四章 走在前进的道路上第三百九十二章 各有打算第三百二十五章 建立封国前的准备第两百七十四章 洺州新政第三百三十一章 发散思维第十五章 火爆销售第四百五十章 抽丝剥茧第两百四十五章 洺州银行融资计划第一百八十四章 轻松获胜第两百六十六章 人口政策第八章 说词第一百零五章 领取牲畜养殖任务奖励第五十二章 耕种神器问世第五十二章 耕种神器问世第五百二十四章 交给你了第三章 借粮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