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借粮种

“喜儿,咱们村有救了,卢家的人运粮种来村里放贷了,你家打算借多少?”村口,一个三十来岁的矮个子妇人眼神在张喜儿背着的包袱上瞅了瞅,面带喜色的拉住她道。

这妇人叫赵七娘,是村里的寡妇中脑瓜和嘴皮子最灵活的人,平常的时候,村里的寡妇们都隐隐以她为首,现在么,她却是有大权旁落的危机了,因为,村子里已经有了一个青壮男丁,那就是于秋。

她倒是不在乎于秋会接手自己的大权,只是……

赵七娘往于秋的裤裆处瞄了一眼,不自觉的咽了咽口水。

“我们打算借三石。”似乎感受到了赵七娘神情中的狼性,张喜儿向前一步,站在于秋身前,档住了众多寡妇的视线道。

“三石?”

听到这个数字,不光是赵七娘等妇人,就是卢府负责过来办理放贷事宜的管事,也是一脸惊讶,在几个随从也向于秋看过来之后,他思索了一下才开口道,“这一石粮种,可是能种一百多亩地,你家虽然有壮丁,可也未必种的过来三四百亩地吧!”

李唐建国之后,由于户口较少,土地较多,给所有百姓分发了大量的田地,永业田加上口分田,每户平均拥有耕地一般都在百亩以上,虽然这个时代的一亩比后世的一亩要小两成左右,但仍然有后世八十亩以上的实际面积。

不过,这个时期的百姓们通常并非精耕细作,像小麦地,一般只是草草耕完之后,每亩撒下去一斤左右的种子就算完事了,能长出多少,完全看天,没有像后世那种过硬的水利设施建设,一旦气候不好,就是大面积减产,甚至绝收。

也正是因为如此,古代的一点点天灾,就能产生十分严重的后果。

窦建德在洛阳战败之后,李唐曾经短暂的统治过河北,给百姓们分过田,只是由于刘黑闼的卷土重来,导致了北方户数锐减,各家的田地实际上比李唐朝廷临时分配的还多一些。

于秋闻言,故意做了一个憨厚的笑脸,指了指张喜儿肩头搭着的包袱朝那管事道,“我家不仅有我这个壮丁,还有耕牛,只是得要跑一趟城里,找我爹取来。

看着没,这就是我刚从家里取来的细软,你们要是肯借粮种,我拼得喊家里几个兄弟带几头犍牛过来帮忙,耕足半个月,种它三四百亩地,秋收之后,说不得也能吃上几口白面蒸饼。”

那卢家管事闻言,眯了眯眼睛,打量了于秋几眼之后又道,“我说呢!小哥原来是家里有犍牛的殷实人家出身的,今年各家借贷的粮种不多,我倒是可以做主借你家三石粮种,不过嘛!秋收之后,须得连本带利还我家三百六十石白面,少一石,就拿你家的牛抵偿。”

世家大族的心就是这么黑,以这个时期春麦的产量,即便是上田,在大丰收的年景,也不过能产一石半左右的小麦而已,脱壳磨面之后,最多不过一石多一点点。

而一石粮种大约是119斤,按照这个时期北方小麦播种,一斤大约播一亩的数量来算,三石粮种,大概可以播三百五六十亩田。

要知道,如果不是大丰收的年景,即便是于秋真的种了三百六十亩地,也未必能磨出三百六十石白面,卢家管事直接要三百六十石白面,等于是要了他全部的产出。

而只要收成稍微有点不好的话,他家的牛恐怕就保不住了,这卢管事不仅要于秋白帮他种粮食,还想坑于秋的牛。

然而,正当所有村民准备劝于秋不要答应那卢管事的时候,于秋却是点头道,“那就这么办了,您现在就给我秤好粮种送到家里去,秋收的时候,来家里取白面。”

“三百六十石,这可是三百六十石白面,秋哥儿,你可要想清楚啊!”张喜儿听了于秋与那卢管事的对话,有些着急的道。

“有我师父他老人家的预言在,你还怕什么,你快将这个消息公之于众吧!也让乡亲们多借些粮种,多种一些田地,反正咱们村里田地多的是。”于秋给了张喜儿一个鼓励的眼神道。

“你师父的预言?什么预言?”那卢家的管事听于秋这么说,饶有兴趣的看向了张喜儿道。

而张喜儿这时也回过了神来,兴奋的讲到,“秋哥儿的师父是个得道高人,他老人家能踩着一条芦苇就渡过数十丈宽的洺水,他说咱们这一带今年会风调雨顺,实现百年难得一遇的大丰收,所以,咱们大家可以多借点粮种,多种一些田,秋天的时候也能多收一些。”

她这种带着喜悦的情绪讲出来的话,给人的感觉就好像她真的亲眼看到过了那个踩着一条芦苇就能渡过洺水的得道高人一样。

而她越是这幅没见过大场面的村妇模样,反而越是让那个卢府管事和他的属下们觉得可信,村里最喜欢神神叨叨的寡妇们听到了这个消息,也瞬间就炸开了锅。

“踩着一根芦苇就能渡过数十丈宽的洺水,这果然是得道高人呐……”

“太好了,咱们村今年终于可以大丰收了,老娘都好些年没有尝过白面的味道了……”

“是啊!是啊!多种点,秋收以后,说不定咱们还能吃上几顿白面呢……”

这年头,讲别的东西小老百姓们未必信,但是讲鬼神迷信得道高人之类的,他们肯定信,最关键的是,大家都知道张喜儿不是个会撒谎害大家的人,从她嘴里说出来的,又是大家心中最期盼的东西,顿时就让大家展开了无限的遐想。

于秋也是趁机说了一些自家的牛也会借给乡亲们使用,让她们放心多借一些的话。

至于眯着眼睛看着这一切的卢家管事,却是在心里暗笑。

丰收?

就算丰收,跟你们这些泥腿子又有什么关系呢?

找我卢家借贷了粮种,到时候收的再多,还不是归我卢家?

待得大家的嚷嚷声渐渐弱下来之后,那卢家管事便看向于秋问道,“不知令师高姓大名,出自何方啊!”

“家师道号逍遥子,出自极北天山灵鹫宫。”

“逍遥子,灵鹫宫?”

只是听这个道号和地名,那卢府管事顿时就有种高深莫测的感觉,而且,于秋说出极北天山灵鹫宫的时候,脸色没有任何异样,不像是信口雌黄,又开口道,“老夫现在可以把粮种借给你,但是等过几日,会差人来看看你家的耕牛和耕种情况,若是没有牛,我不仅会让人把这些粮种拉回去,而且,往后还不会借你们家一粒粮种。”

在这种全民都缺粮种,只有他们卢家有粮种的时候,不借粮种,就等于任其饿死。

不过于秋并不怕他的威胁,笑了笑朝那卢管事拱了拱手道,“好说好说,顶多三五日,我就去城里找我爹将牛取来,我虽然是个幼子,但出来分家立户了,一头牛的家当还是要分的,现在,就劳驾您的车马,将粮种送到我家去吧!”

那卢家管事闻言,提笔在手上一早就写好的制式单据上填了几个数字之后,就递给身边支使的人道,“你们跟去他家里看看吧!没有问题的话,就让他在这张契约上按手印。”

村子就几十户窝棚式的房屋,也不大,几步路,大家就来到了张喜儿家,等她打开了枯枝夹茅草捆扎做成的屋门,卢家那几个仆从就从车子上扛了装着粮种的麻布袋子进屋,眼神不停的四处打量。

张喜儿家就两间屋,厨房连着堂屋一间,旁边是一个卧房,整个都是柴草捆扎的结构,堂屋与卧房之间还没有门,三四个人,七八只眼睛,很快就把屋里前前后后看了个精光,这样的屋子,在北方大地太普遍了。

认门可是这个时代放贷的套路,三石粮种现在的价值可不低,不把你的底细摸清楚了,人家是不会放心借给你的。

“小兄弟贵姓呐!”一个看上去像带队的小头目的汉子,表情看上去很是随意的向于秋问道。

于秋笑了笑答道,“免贵姓于,出身洺州城于家,由于是旁支子弟,这才到了外边单独立户,有劳几位兄弟辛苦了。”

他的对答算是得体,倒是让那汉子的疑心又消了几分,至于他所说的洺州于家,却是叫那汉子有些懵渣渣的。

洺州城现在是刘黑闼的老巢,有户三万余,是河北之地除范阳城外,人口规模最大的重镇,姓于的肯定是有那么几家的,但于秋是属于哪一个于家的,天知道?

不过,查证的事情,可以稍后才能进行,反正在这河北地界,是没有哪个小老百姓能逃出他们范阳卢氏的掌控的。

待于秋假模假式的拿着借贷的契约在上面按了个红红的手印之后,那几个汉子便出了屋,于秋也带着张喜儿跟了出来,和他们一起到村中央的空地处,一通拍胸膛保证,鼓捣了村里寡妇们多借了许多粮种,直到把卢管事带来的几车粮种全部借光了,才让他们走人。

而等到卢家的人走远的时候,于秋才远远的看着那些人的背影,在心里嘀咕道,“看,我已经在想办法帮你报仇了,虽然这点损失对于卢家来说根本微不足道,但这只是一个开始,我坚信我最终一定能够成功,所以,不要怪我占据了你的身体,你做不到的事情,我来帮你完成。”

第一百六十九章 教学狂魔第三百零三章 离间计第四百四十五章 夏国的比赛第五百一十九章 人皇宏愿第两百三十四章 组建商业同盟第两百一十章 张喜儿的希望第六十一章 阚棱第两百九十四章 图书馆开馆第一百七十三章 出兵河东第两百二十五章 去沙门岛第一百八十八章 四大越冬场第三百四十二章 海军演练展示第二十一章 于秋的商业谋划第十五章 火爆销售第二百零七章 长安大户的日常开支第二百零八章 唐朝版上学难第一百一十四章 工匠的现状第两百六十二章 给阚棱的援军第四百一十一章 得好好学第三百三十九章 接待宴会第三百三十六章 戏水游乐场第一百八十八章 四大越冬场第四百二十五章 布局西域第五百三十一章 自然发展的思潮第两百章 确定细则(骑猪虎爷万赏加更)第三百九十七章 通电第四百一十二章 夏国的军人第四百七十四章 于秋的格局第一百三十七章 山庄的日常第十六章 吃货兵痞苏定方第两百零二章 卖菜第三百五十九章 夏国的四大工程第四百二十九章 推动对外雇工第两百零九章 新年新开局第六十六章 给阚棱的建议第三百六十七章 欲望使人进步第五百零五章 更新换代第两百四十四章 想不透的大事情第三百七十七章 后知后觉第四百四十五章 夏国的比赛第一百四十章 迂回的方式拉盟友第四百九十七章 承接国防业务第两百五十一章 银行开业第一百七十二章 收个师弟第七十四章 物品奖励任务线开启第四百八十七章 军演章程第三百零三章 离间计第四百四十七章 货比三家第一百零二章 坑姑父第三十章 第一个女工第四百零三章 埋下一颗种子第一百五十九章 出钱请人去长安第两百三十一章 小旱之年第三百二十三章 拿下田襄子第二百零四章 套中有套第三百九十六章 为八月做的准备工作第一百零二章 坑姑父第三十六章 醋火第四百三十七章 小钱而已?第三百二十六章 洺州的十月第三百八十一章 潜水的领悟第四百零三章 埋下一颗种子第四百三四五章 夏国的农夫第九十二章 芙蓉香皂第八十四章 孩子们的变化第四十二章 理智的思维第四百四十四章 洺津渡购物第一百零六章 新的系统任务第五百零二章 传播正能量第一百一十六章 收编高雅贤第三百八十二章 到岭南第三十一章 给刘黑闼的建议第三百二十四章 长安的九月第七十七章 名将争锋第一百三十二章 圣旨到了第三百零五章 客到第一百二十八章 揭露崔氏第一百六十六章 孙思邈第十六章 吃货兵痞苏定方第两百九十六章 坑倭进行时第一百一十章 忽悠第四百六十八章 有子封赵王第四百二十四章 陆军的任务第一百九十六章 长安朝堂现状第六十二章 于秋的忽悠技能第两百五十七章 洺州的招工计划第四百一十五章 系统全面升级第三十一章 给刘黑闼的建议第五百零六章 预防针第八十六章 最好的自救第一百七十六章 给属下将领开蒙第三百一十九章 宿命之战第一百一十四章 工匠的现状第一百零三章 瘟疫阻路第三百四十七章 联合执政联盟提议第四百五十七章 又出行第七十一章 训练第五百三十一章 自然发展的思潮第五十九章 寡妇村的军议第四百三四五章 夏国的农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