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七章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爆开了之后会达到方圆百米范围,而且有各种彩色吉祥图案,在夜空中停留好几秒时长的烟花,在李渊和所有长安的百姓们看来,就像神迹一般的存在了。

不知道是谁带了头,许多人就开始在烟花下抱拳许愿望了,更多的人,则是被天空中五彩斑斓的景象,带入到了一种浪漫感觉之中,不知不觉的升起了很多感慨。

今夜,不知道又会有多少诗句诞生,但在洺京城,被人传唱的最多的,肯定是许聪根据从于秋哪里听来的一些断句,补写成的一首《青玉案》。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广场舞……

是的,当烟花大秀结束了之后,凯旋门广场打起了绚丽的铁花,数百个放置在街头的音响,跟着广播电台播放的音乐一起,响起了让人让人情不自禁想要晃动身体的节奏,洺京城的百姓们,在此时整个耍开了。

他们也不管什么舞蹈动作,跟着音乐的节奏,以及舞台上的舞蹈演员们简单的舞蹈动作,就一阵乱扭起来,而且,越扭越乐呵,莫名其妙嗨的完全停不下来。

这是一种完全没有了生活压力,或者说完全开启了释放生活压力的模式的表现,他们的舞蹈没有什么艺术性,并不怎么好看,甚至显得十分笨拙和憨傻,但就是看的人心生感动。

“为了今时今日眼前的景象,苦些累些也值了。”

一个在凯旋门城楼上值守的士兵心中感慨道。

“如果能让我的父母,妻小,一直生活在这样的快乐中,吃苦受累,又算的了什么呢!”

一个冶炼作坊,整天面对上千度高温的熔炉,皮肤上都有一层灼伤黑的冶炼工人感叹道。

明明的开心快乐的场景,他的眼角,却不知道为什么,会出现一些湿润,往日的工作,或许辛苦,或许还有些委屈,但是见到今日的盛景之后,他觉得所有的辛苦委屈都是值得的,在接下来的一年里,他会继续心甘情愿,默默无闻的在自己的岗位上,坚持自己的工作,保住这份盛世繁华。

不仅仅是他们,还有很多很多的人,他们平时在各行各业工作,有一些压力,有一些疲累,但在这个假期,得以释放之后,他们全身心的愉悦了起来。

今日注定是个欢乐的夜晚,所有在洺京中心政务区内,或者不在政务区内的人,只要他所处的位置通了电,只要他所生活的村落有收音机,那么,他们的周围就一定有灯火,有光明,有欢快的曲乐,以及曲乐之后,一些振奋人心的话语。

成百上千个高音喇叭在临近午夜的时候,切入了一个访谈节目,此时大家都玩累了,开始聚在一起烤着火,或吃元宵,或撸烤串什么的,一边吃,一边静静的听着喇叭里面熟悉的声音。

那是带给他们今天这样的美好生活的夏王于秋的声音,采访他的,则是演播室,大家已经记住了他们的名字的两个小播音员,林双儿和陈士廉。

“夏王殿下,见到您本人,其实们有些紧张,要不,您先跟咱们夏国的听众朋友们打个招呼吧!”林双儿率先开口道。

“是吗?看来是你们在书院里读书的时候不用功啊!作业没完成,怕我检查的孩子,见到我都紧张。”于秋开玩笑道。

“不是的,我们的学习很用功的,但见到您就是紧张,您是我们夏国的王,最大的人物,虽然您一直都很和蔼可亲,但可能是由于我们心中对您的崇拜敬仰过于的高,所以,会尽量的想要在您的面前,表现的更加完美一些。”陈士廉虽然才十岁左右的样子,但是语气十分成熟的解释道。

“是么?看来我的气场太过于强大,实力已经不允许我和蔼可亲了。

不过,你们不要以为拍我的马屁,就不用交作业,不用功学习的孩子,都得受罚。”于秋继续开玩笑道。

“呵呵哈,应该,是的吧!”

他的话,顿时就将两个坐在他斜对面的小播音员给逗乐了,而无数听到广播里于秋这句话的百姓们,也都发出了会心的一笑,在心里重复了好几遍于秋的这句话之后,越发的觉得好笑。

实力不允许我和蔼可亲这样的装逼梗,他们此前可没接触过。

“言归正传,我还是先给听众朋友们打个招呼吧!我的声音还算好听,听众朋友们不像你们两个一样坐在我身边,应该不会觉得我不和蔼可亲的。

咳咳,大家好,我于秋,一个正和你们一起,迈着大步走向富裕,奔向安康的人。

值此上元佳节之际,我祝福所有听到和没有听到我这句祝福的人,身体健康,万事如意,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呵呵哈,夏王殿下的这些四个字的词听着真美。”

随着两个小家伙第二次发出了呵呵哈的笑声,他们的紧张感,已经不像于秋刚开始走进来的时候那样强烈了,开始按照之前的设定,采访了起来。

林双儿先道,“您在深夜临时决定来到电台来,除了慰问视察我们的工作之外,应该是有什么话,想通过电台,跟所有夏国的父老乡亲们讲吧!”

于秋点头道,“当然,我让大家伙安静下来听我说说话,是怕大家跳舞跳的太嗨,扭伤了腰腿。”

“呃,这个‘嗨’字,是什么意思啊?”陈士廉不解的问道。

说漏嘴的于秋一点也不慌,因为以他如今的江湖地位,说一个新词,造就一个典故都不成问题,给陈士廉解答道,“嗨,就是开心快乐,极度开心快乐的意思。”

“夏王殿下真幽默,不过,这个‘嗨’字,说起来确实很有感觉。”陈士廉细想了一下自己听到这个字的时候的感觉之后,接话道。

“是吧!让所有咱们夏国的父老乡亲隔三岔五的能这么嗨上一回,就是我的新年愿望了。”于秋笑道。

“天天都像过元宵节这样么?那可是有点难啊!”林双儿又接过话去道。

“难么?其实也不难,只要大家心中对这种美好的生活有向往,就总有一天,会过上这样美好的生活的,而今天我来到电台,就是想和大家聊一聊,什么是美好生活。”

“夏王殿下您请说。”

“今天晚上我从夏王府出来,想要到街上看看热闹的时候,在王府面前看到了一个熟人,许多原本就生活在北方的百姓们可能还记得他的名字,他叫刘黑闼,曾经带人对抗过恶政,杀过地主豪强,不过后来被朝廷赦免了,还封了爵位,送回了洺京。

他告诉我,我安排给他在洺京住的豪宅,请他吃的美食,穿的华衣,他住不惯,吃不惯,也穿不惯。

这可不是因为他挑剔,想要吃住的更好,而是他觉得,自己对于夏国,对于所有百姓们没有什么贡献,不值得享受这么好的东西。

他说自己最初的时候就是一个农民,生活在一间农舍里,有一头牛,几十亩田,每天吃着自己种出来的粮食蔬菜,他就感觉过的很踏实。

不得不说,他这种知足,不给国家增添负担的精神,让我很钦佩,但是,却很不认同。”

于秋说到这里,故意停了停,林双儿此时便按照之前大致过了一下的台本适时的接话道,“不愿意白白的享用民脂民膏,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这很好啊!为什么夏王殿下你会不认同他呢?”

她这句话,可是问到了正在家里和几个美妾吃着烤肉串的刘黑闼心里去了,收音机这样的东西,每个月都有师级军官俸禄的他,自然是会买一个放在家里听的。

此时,他停止了咀嚼嘴里的烤肉,甚至阻止了肚子里正怀着他的孩子的两个小妾继续吃肉,而是侧着耳朵,靠近了收音机,想要听于秋接下来要说什么。

“因为,他没有想着把自己的生活过的更好。

如果,咱们夏国所有的百姓都像他一样,只希望有一头牛,种几十亩地,自己养活自己,那么,咱们能过上像今天这样的好日子吗?

不能。

咱们的目光,必须要放长远,更加有开拓性一些。

比如,有很多人,天天都想过像今天一样的日子,这才是对的,只要他们为了自己想要的生活去努力,不过天天都会过的如上元节这般开心快乐,但至少会过的越来越好。

所以,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非常重要的,大家心里必须要有。

我觉得,咱们夏国的百姓们,从今年开始,必须要有一个最基础的小目标。

那就是住上向中心政务区政要家属小区里面,最大,装修最精致的那种别墅楼。

当然,如果有人心大一些,想要住像我的夏王府这样大的园林宫殿住宅,我也是支持的,因为,只要你们想住,为之付出了努力,是绝对有可能实现的。”

于秋的话说完,所有正在吃宵夜,烤火,或者已经洗漱完毕,躺在了暖炕上侧着耳朵,听窗外传来的高音喇叭里面的声音的百姓们,顿时一阵哗然。

每个人都住上像中心政务区政要家属小区那样的精装修别墅?甚至住上夏王府那样的房子。

这怎么可能?

别说是精壮修起来花费根本没有底,光是中心政务区刚修建好的毛坯别墅,现在也卖到了一千多贯一套,普通小老百姓,怎么可能买的起。

果然,喇叭里两个小播音员都发出了不可置信的惊讶声道,“这怎么可能?”

于秋笑了笑道,“这为什么又不可能呢?

你们要注意,我说的,只是最基础的小目标,后面,其实还有更多的大目标。

比如,每户人家都拥有一辆小汽车,甚至是比我所乘坐的检阅车都还要好的小汽车。”

“这……更加不可能了吧!一台小汽车的造价可是上万贯,售价甚至达到十几万贯,每一个户都有一辆,那得多少钱?每天得烧多少油?”两个小主播用近乎用惊呼的声音道。

“这没有什么不可能的,精装修的别墅楼,现在可能价值在三千贯以上,但是,你们大家可以算算自己的年收入,和家庭总收入,再算算这些收入的年增长速度,看看以现在的增长速度,在未来几年能存下多少钱,未必就买不起精装修别墅。

而一辆小汽车的售价,现在可能在十万贯以上,那是因为很多金属冶炼起来很困难,很多关键部位制作起来费时费力,很多材料,可能需要从万里之外的南美洲那边收集运输过来,致使其造价很贵。

但是,随着技术难题被我们一个个攻克,产出的零部件越来越轻松快速,我们自己种植生产的原材料,开始大量产出,它的造价,也会诸步降低,十年八年以后,造车厂可能每天都能出产几百上千辆小汽车,每户都买上一辆使用,又有什么不可能呢?”

于秋这段话说完,很多人顿时就开始盘算了起来,甚至,有些已经睡下了的人,也重新坐了起来,翻看起了自己的存款本子,开始计算自己这些年的收入变化。

大多数老居民们犹记得第一年自己刚来到洺州的时候,那时候做工,没有工钱,只给饭吃,而半年多以后,他们有月薪了,而且是两贯,但那个时候,粮米衣物都贵,即便是每个月拿两贯钱,养活了家小,也没剩下什么。

可又过了半年,情况不同了,物价不断的下跌,让他们一家子敞开了吃,也有不少结余,而且,还分到了房子,将房子的一些空余房间租出去,每月还能再得一两贯钱。

最关键的是,大多数在这一年半的过程中,都升级成为了熟手技术工,领班,管理员之类的,薪酬已经大幅度上涨,拿的不止是两贯,好多涨到了三四贯,甚至有拿五贯十贯的,如果家里的女人也在工厂做工,那么,工资还是双份的拿,一个月都能存下好几贯。

而且,出租房间越来越紧俏,不仅没有因为物价的下跌而下跌,反而涨了不少,让他们每月又能多得不少钱,半年下来,存款达到一百贯的家庭有很多。

而到了去年,由于职位的变动,那些最早一批到洺州的人,薪酬再度开始上涨,物价也依旧是喋喋不休,即便是他们将消费档次提高了很多,穿上了好看保暖的衣物,吃上了新鲜的蔬菜和肉食,只要不乱花,一年下来,一户人家存个两三百贯,也是一点问题都没有,如果升职较快的,甚至都能存到四五百贯,毕竟中高级工程师,就已经是数十贯的月薪了。

到了去年下半年,所有工厂开始发绩效工资了,所有的工人的收入,再度上涨了一轮,而今年,从正月初一开始,贸易量就大幅走高,明显是要比去年再翻几倍的势头,也就说,他们的收入,也可能再度翻倍的往上涨。

似乎,一套精装修的别墅,离自己好像还真的不是很远,顶多三到五年的功夫,就能买下来一套。

还有就是小汽车,那可是小汽车啊!夏王才有的东西,自己要是能拥有一辆,这是多么光宗耀祖的事情?

很多人,因为于秋这么简短的几句话,就开始变的热血澎湃了起来,他们开始鄙视起了只想吃上自己种的粮食的刘黑闼,他们开始想要过的更好,过像于秋描述中的那么好的生活。

第六十一章 阚棱第三十章 第一个女工第一百五十四章 拍卖第两百六十二章 给阚棱的援军第三百五十五 抓捕第三百五十一章 阅兵仪式第四百二十章 新年新事务第十二章 收获不小第五百二十九章 根植文化第五百二十七章 曾经的他第八十四章 孩子们的变化第一百一十二章 探究的杜如晦第两百六十六章 人口政策第五百二十九章 根植文化第三百五十九章 夏国的四大工程第三百九十三章 没有选择的商量第四百零九章 飞艇镇场第一百二十二章 早有妙计第一百五十九章 出钱请人去长安第四十章 好奇第两百零六章 新年的军事计划第四百六十四章 新州情况第四十四章 带话第四百八十五章 品尝提子第三百零四章 人间处处是洺州第六十三章 养殖教学第五百章 惊神第两百八十五章 试航第九十四章 一言不合就推销第两百二十九章 长安事发第两百零五章 回山庄过年第三百七十二章 倭岛消息第三百四十章 让人一头汗的推测第四百三十一章 李渊北巡第八十七章 刘黑闼上道第一百七十一章 投资回水第四百九十四章 收网抓鱼第四百四十三章 夏国的工业第一百五十六章 洺州规划第三百五十九章 夏国的四大工程第六十四章 计策开始奏效第两百五十二章 经营原则第四百二十三章 人究竟要到哪一步才算好?第一百零三章 瘟疫阻路第四百零九章 飞艇镇场第三百章 兑换枪械样品第五百章 惊神第四百二十章 新年新事务第三百三十七章 李承乾的选修课目第一百七十一章 投资回水第三百九十章 采珠女第三百六十章 倭岛问题第一百四十五章 曲线规第一百五十章 晚宴第三百六十九章 搞推销的李渊第四百四十八章 货比三家的真正效果第八十三章 大功告成第六章 哭成一团第三百零七章 对于书院的一拨推销第两百一十一章 新技术上线第八十六章 最好的自救第三百六十七章 欲望使人进步第两百八十五章 试航第两百八十六章 再到河口第四百九十二章 首战第五百三十章 越来越像后世的世界第一百九十八章 谈判进行时第五百二十三章 去吐蕃第七十九章 经验奖励任务线第四百一十一章 得好好学第四百六十四章 新州情况第三百二十六章 洺州的十月第一百七十四章 发难第三百九十四章 组建维和部队第一百三十四章 灵鹫宫的学问第三百二十四章 长安的九月第一百九十二章 争辩第八章 说词第一百三十章 传说到长安第一百一十一章 牛神大黑第一百一十二章 探究的杜如晦第四百零七章 紧急救援第四百八十九章 开始阅兵第四百二十二章 不知道怎么学到点子上第三百二十四章 长安的九月第一百六十章 高价出售第四百三十四章 无意装逼第一百零三章 瘟疫阻路第三百四十六章 忽死人不偿命第三百九十章 采珠女第三百六十六章 抽线第三百一十二章 吐蕃的问题第两百五十二章 经营原则第两百一十六章 彻底笼络住民心第一百一十四章 工匠的现状第一百三十六章 山庄的门道(骑猪虎爷万赏加更)第五百三十五章 时光如梭第四百零四章 开始返程第一百九十二章 争辩第一百九十二章 争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