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二章 病房里的比较

躺在洺津渡医院病房中的李渊果然如于秋猜测的一样,选择了相信李元吉。

不仅没有怪罪李元吉,反而是对给了李元吉五百万贯,对自己实施腐化策略的李建成颇有微词。

自己的大儿子,居然希望自己做一个乐不思蜀的昏君,这搁谁心里都难受啊!

在李秀宁闻讯从中心政务区乘车赶过来之后,后宫诸妃,一干宗室的王爷,以及李元吉这个罪魁祸首就都被她给轰了出去,病房里就应该清净些才好。

“父皇不该为区区一些钱财,而伤心犯病。”李秀宁埋怨的瞪了李渊一眼道。

趟在床上的李渊见了她这模样,顿时像是个做了错事的孩子一般,将头转向了一边,也不知道说什么好。

而正在此时,门外值守的李德全过来通报消息,化解了他的尴尬。

“陛下,蔡桥村的蔡老七来看您了,还提了水果来。”

“蔡老七?那个武安县的村民?”不待李渊做反应,李秀宁就想起来,看向李德全道。

“正是,不知,陛下见还是不见啊!”李德全点头道。

“见,见,朕当然见。”有些怕李秀宁继续数落自己的李渊朝李德全挥了挥手道。

李秀宁也点了点头道,“人家是真心来探病的,不见当然不好,让他进来吧!”

见李渊和李秀宁都同意,李德全立马转身出去领人,平躺在病床上的李渊却是叫李秀宁扶自己起来。

心绞痛那一阵子过去之后,他倒是觉得身体并没有什么大碍了。

让李渊比较意外的是,李秀宁没有扶他坐起来,只是将床头的一个装置摇动,病床位于李渊上半身的这头就缓缓的升起来了,在病床上斜躺着很舒服的李渊不禁对夏国医院的这些设计一阵赞叹,也算是化解了一些父女俩的尴尬。

不一会,带着妻子和两个小孙子的蔡老七就走进了病房,见到李渊斜卧在病床上,蔡老七连忙上前问道,“陛下你现在舒坦了些没?我听人说你在码头上看比赛的时候发了心疾,晕了过去,就打听你住在哪家医院,过来看你了。”

他说话间,她的老妻还将一个大水果篮放在李渊床边的一个柜子上,果篮里不仅有山东产的苹果,还有南方沿海产的香蕉,蜜桔,葡萄等等,各种看上去很是新鲜的水果。

发现病房里夏王妃也在,蔡老七还让两个孙儿们向李秀宁行礼,当然,他们的礼也不过是抱拳道个万福而已,按照夏国的规矩,像蔡老七夫妇这样五十岁以上的老人,是不需要向任何人行大礼的,即便是夏王于秋本人。

“多谢你们关心,朕已经无大碍了。”见到蔡老七来看自己,原本十分糟心的李渊顿时心情就好了许多,朝他们微笑道。

可谁知,他的好心情还没有持续三秒,糟心的事情就来了,蔡老七从胸口的衣兜里掏出一张大额的贯票道,“我听说了,你是在龙舟赛的盘口输了很多钱,才发引发这心疾的,这五百贯,我还是还你吧!咱俩的赌还是别打了,我之前真没想到陛下你是输不起的人。”

他这话说话,李渊顿时只觉得额头前一阵乌鸦飞过。

而通过情报,知道李渊在武安县经历了些什么的李秀宁,则是差点憋不住,笑了出来。

“呃,啥?你说啥?朕是连五百贯都输不起的人?”李渊恨不得掀了盖在身上的被子,下床跟蔡老七理论,十分激动的道。

“您别激动,别激动,别又气坏了身体,听您的意思,您也知道自己输了啊!那我就放心了,告诉您一个好消息,端午节假期过后,我们武安县提议的各项工程就要动工了。

所以,这五百贯,是我不乐意要还给您的,不是我输了还给您的。您还是收着吧!我儿子多,还个个都有出息,家里不缺钱花。”蔡老七一边将五百贯的贯票往李渊怀里塞,一边陪着笑脸道。

李渊越听越不得劲,怎么着,你蔡老七生了几个会种地的儿子而已,就出息了?我儿子可是太子,亲王,整天干的都是国家大事,我都没说他们出息呢!你在我面前说你儿子出息?

李秀宁实在憋不住了,她知道蔡老七是什么意思,五百贯钱他并不是很在乎,但是,他在乎跟李渊打个那个赌的输赢。

更加知道,让李渊再听下去,他可能又要犯病了,笑着道,“父皇,您对夏国的情况不了解,这个赌,您输的一点也不冤。

不过呢!钱就不退了,就当我父皇下路过你们村子时,吃住所用的酒菜钱吧!而且,我听说他们一行人到你们村子去的时候,劳烦了你们村好几户人家,这钱你不能一个人得,得跟大家伙分分,下回他回去的时候,还会去你们村子里面吃一顿,得你们各家一起招待他。”

李秀宁的话说的句句在理,倒是让蔡老七不好推迟了,毕竟,这钱如果不是给他一个人的话,他就不好做主不要了,而且,李秀宁是夏王妃,就凭她这个身份,她说的话,蔡老七也得听。

于是,他又将那五百贯的贯票收了回来道,“既然如此,下回你去我们村,想吃啥,提前给我们打声招呼,我们都给您弄来,饭钱都算在这五百贯里了。”

“好好好!到时候我一定把这五百贯都吃回来。”见到蔡老七将钱收了回去,李渊这才开心了一点,让李德全给蔡老七搬凳子过来坐在床边,跟自己好好聊聊,并且招呼他的夫人和两个小孙子吃水果零食。

病房外,众多妃子和王爷对自己被轰了出来,一个夏国小农民却跑进去受到李渊热情招待的事颇有微词,纷纷挤到了门口和窗台上偷听。

蔡老七坐下来之后就更加不跟李渊见外了,毕竟,两人是喝过两顿酒,吃过一顿早餐的人,他不仅跟李渊讲了武安县最终落实的各项建设计划,还跟他讲了自己到洺津渡这边的来意。

原来,他不是专门来看这边的龙舟大赛的,而是知道端午节洺山书院的孩子们有三天假期,专门去书院看不肯回村的自家大孙子的。

“我跟您说啊!上午我去洺山书院了,那家伙,修建的规模比前两年刚开院的时候都大了好几倍,用那些孩子们的话怎么说来着,未来,要是有人一两年没有到夏国来,不知道洺山书院的各种新成果,就会和这个社会脱节。”蔡老七在洺山书院学了几个新句子,滔滔不绝的在李渊面前卖弄道。

“什么叫与这个社会脱节?”李渊有些不解的看向蔡老七道。

听他这么问,蔡老七就更加得意了,因为,上午的时候,他在洺山书院,也问过自己大孙子这个问题。

于是,他学着大孙子的模样向李渊解释道,“我给您打个比喻,洺津渡有照相馆了,长安没有,甚至,长安大多数人都不知道照相是怎么回事。这就是长安与社会脱节的一种表现。

现在所有不知道咱们夏国的车,船,大炮,飞艇有多么厉害的人,都是与这个社会脱节了的人,包括那些西方比较远的国家的使者和国王。

他们自以为自己的武力,经济很强大,和咱们夏国在同一层面,其实则不然。

我们夏国早就已经强到轻松的挥一挥手,就能将他们撂倒的程度了,无知的他们,真正到了夏国之后,才开始认识到这一点,就已经晚了。

与社会脱节的可怕之处,就在这里了,不知道别人有多强,不知道自己与别人对比的时候,处在一个什么位置,没有最先进的知识,就等于落后,落后,就等于挨打,等于被剥削。

也就是咱们夏王殿下心善,否则,这个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要受咱们夏国的剥削,而且,没有丝毫反抗之力,包括你们唐国哦!”

“呃,咳咳!你家大孙子懂的可真多。”李渊十分尴尬的咳嗽了两声道。

即便是他十分的不愿意承认,但也隐约知道,蔡老七说的其实就是现实。

不过,等他说完之后,又开始觉得,自己这样夸蔡老七家的孙子,是一种向他认输的表现,立刻又道,“其实,我也有几个孙子是在洺山书院读书的。”

“是哦,我都忘了,太子建成和秦王世民,似乎都把自己够年龄入学的孩子都送到了洺山书院读书,那他们和我孙子,都是同学哩。”蔡老七恍然大悟的道。

说到这个,李渊突然想起许久没见的几个孙子来,以往的时候,他们在长安,还时常会到宫中拜见,现在他们都跑夏国来了,身边没几个孙子辈的打转,倒是让他感觉清冷了许多。

正当他们说着,于秋就带着李承乾从院子外面走了进来,众多在门前偷听的王爷和大臣们顿时尴尬的给他让开了一条道路。

“下午龙舟大赛的总决赛结束以后,我要去给获得冠军的队伍颁发金牌,就不在这里多留了,承乾这两天休息,我把他接过来陪陪您。”于秋进门了之后,蔡老七立即就从椅子上站了起来,于秋一边笑着示意他不要紧张,坐下来说话,一边向李渊和在床头给渊剥橘子的李秀宁道。

“夫君有事就去忙,这边有我在呢!”李秀宁朝于秋点了点头,于秋跟仍然不肯落坐的蔡老七握了一下手,示意他坐下来之后,才笑着转身离去。

“你们瞧见了吗?你们瞧见了吗?我跟夏王殿下握手了,我跟夏王殿下捂手了,这是我第三次跟夏王殿下握手哦!~”待得于秋出去之后,蔡老七一脸兴奋的向屋内的几个人炫耀道。

他这番动作,顿时惹的李秀宁会心一笑,在夏国,这种以能跟于秋握手为荣的百姓,可是有太多太多了。

倒是李渊,又是一脸郁闷,跟我一起勾肩搭背喝酒的时候,也没见你这么兴奋啊!跟于秋握个手,你至于一副欢喜的要蹦跶起来的模样吗?

不过,此时他没有心思吃于秋的醋,因为,两年没见,已经长高了有近一尺的李承乾向他行礼了。

“孙儿承乾,拜见皇爷爷,拜见姑母。”

李承乾分别给李渊和李秀宁见礼完毕之后,还朝蔡老七和他老婆略微弯腰点头道,“见过这位老大爷,老奶奶。”

“呵呵呵,承乾多礼了,快,过来到皇爷爷这边来,让皇爷爷好好看看你。”李渊笑着朝李承乾招了招手,很快,他就感受到,李承乾的身体虽然还是八岁多的小男孩,但却已经十分壮实。

“瞧瞧这身板,将来肯定能出落的气宇轩昂。”李渊刻意当着蔡老七的面夸李承乾道。

李秀宁算是看出来了,李渊这是跟蔡老七较上劲了,关键是,你堂堂一个皇帝,跟夏国一个小农民比啥啊!

第十八章 采购第一百七十九章 李二坑姐第四百八十六章 论道第四百四十章 夏国的村落第三十一章 给刘黑闼的建议第四百六十四章 新州情况第二十八章 利益陷阱第九十二章 芙蓉香皂第二百零八章 唐朝版上学难第两百八十八章 九成宫的乌龙第四百六十章 不够强的陆地之王第两百四十四章 想不透的大事情第四百八十七章 军演章程第三百八十三章 学习进步中第三百六十八章 吓尿第一零四章 信秋哥得永生第四百七十九章 抵达高昌第三百八十六章 好吃的宵夜第两百九十九章 卖香水和送礼物第两百四十四章 想不透的大事情第三百四十六章 忽死人不偿命第三百五十六章 对持劝降第三百一十五章 穿衣革命第九十七章 释义马贼第两百六十五章 长孙教子第一百六十五章 秋哥的好算计第四十七章 小树林会谈第一百五十三章 收割第一百五十六章 洺州规划第两百九十五章 借种第一百九十九章 吓尿颉利第五百二十六章 改变开始第三百二十九章 关市集镇第四百三四五章 夏国的农夫第三百四十六章 忽死人不偿命第三百六十三章 准备出行第四十二章 理智的思维第六十章 于秋的班底成员第两百八十三章 呆立当场第四百五十六章 外交谈判第两百七十二章 洺州的守护神第三百三十二章 惊人的矿产量第三百五十五 抓捕第六十三章 养殖教学第一百六十三章 谁在隔岸观虎斗?第三百五十四章 紧急行动第四百八十九章 开始阅兵第三百三十四章 阉猪第一百四十六章 论钱第一百七十五章 不服来战第一百二十二章 早有妙计第两百二十八章 成长中的褚飞第三百八十三章 学习进步中第两百一十六章 彻底笼络住民心第三十七章 房谋杜断第三百零九章 什么是科学技术第一百四十七章 长安来人了第四百九十三章 难度增加第四百六十七章 出征第四百零二章 奇葩迎亲第十三章 进城前的准备第三百二十一章 诱击第三百五十章 疯狂爆积分第九章 好吃到流泪第两百三十二章 出售红果第一百八十一章 于秋的选择第四百四十一章 夏国的教育第三百二十三章 拿下田襄子第四百章 李渊的送亲家宴第五十八章 赚到了?第两百八十五章 试航第三百七十二章 倭岛消息第五十七章 约法三章第三百六十五章 留声机第一百九十一章 复杂的心情第二十九章 偷食的客人第三百九十二章 各有打算第两百二十七章 海战进行时第四百零四章 开始返程第一百一十七章 回山庄第四百五十九章 不赏菊的重阳节第三百零一章 玉米收获第三百二十六章 洺州的十月第四百九十章 于秋的下一个目标第四百九十一章 步兵军演竞技开始第一百六十二章 收编阚棱第一百三十五章 先震惊一拨第三十二章 寡妇村的种田计划第一百四十九章 魏洗马第四百六十四章 新州情况第两百零六章 新年的军事计划第二十二章 十颗头,一囊酒第四百九十四章 收网抓鱼第四百一十二章 夏国的军人第两百七十二章 洺州的守护神第三百六十章 倭岛问题第三百零四章 人间处处是洺州第四百七十八章 出访西域第三百九十四章 组建维和部队第四十五章 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