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一章 又是一年上元节夜

于秋发现自从自己醒来之后,几个老婆就一直用怀疑的目光看着自己,难道是自己许久没有交公粮,她们疑心自己在外面有人了?

很快,于秋就否定了这个猜测。

因为,过往的时候,自己基本没有对女人主动过,连收白凤,都是大家伙合力劝说,自己才收的。

她们是抱着研究的心态在看自己,就像孙思邈看到一种未见过的药材的时候一样,这种感觉很不好。

其实,于秋做的很多事情,都是经不起反复推敲的,仔细想,就会发现很多漏洞。

不说大黑牛的来处,就是她们现在所在的山庄,整个夏国境内种植的各种高产果树或者作物,也都是突然冒出来的,根本不是卢氏留给他的秘密产业,或者说,他的师门派人给他送来的。

以前几女没多想,现在想来,可是疑点重重。

不过,他们并没有猜穿于秋的勇气,反正于秋掌握的力量越神奇,对她们来说,越是一种好事。

倒是明显被人不当正常人看待的于秋,最近有些郁闷,张喜儿这几天旁敲侧击的问了他不少傻问题,比如,他为什么看上去一点都没有老。

щщщ ☢ttkan ☢℃O

比如,他不吃饭,是不是也不会饿死之类的。

倒是问的于秋有些哭笑不得。

于秋也无法解释,为什么自己把胡子一刮,外表看上去和十几年前没有什么差别的问题。

今年的春节,算是于秋一家人最团圆的时候,几女带着各自的孩子,都在山庄里住,还有憨子,大头他们的妻儿。

于秋不仅在水库的冰面上带着几个孩子滑了冰,还用积雪在山庄的院子里堆起了很多雪人。

除了没有带着孩子们搞什么学习之外,于秋也算是结结实实的陪孩子们过了一个欢乐年。

心中期盼着于秋能传授几招绝学给自己的孩子的张喜儿或李秀宁几女,很是失望的提出了上元节那天,去凯旋门广场看烟花晚会,一次来弥补自己失落的心情。

于秋没有拒绝,在对孩子们的教育上,于秋明显跟她们有分歧,他认为,七岁以下的孩子,更需要的是玩耍,而不是去强行去学习一些他们现在还用不上,也理解不了的知识。

而由于得知了于秋会亲临今年的烟花晚会,国务院那边组织的尤其用心,遮天一般的彩色烟花,在洺京城内足足放了一个时辰之久,放完大烟花,于秋还和李世民以及众位国主们亲自下场打起了铁花,让一众夏国的百姓们很是乐呵的看了打半个晚上。

“曾几何时,这样热闹的场景,也曾出现在我的梦里,却不想,你能提前将其实现。”玩累了的李世民和于秋坐在了百姓们临时在凯旋门广场两侧的道路上摆起的路边摊上,一边吃着甜腻腻的汤圆,一边感慨的道。

“任何事情,做到了极致,都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好处,富民也是,大家都欢乐了,你想不欢乐都不行。”兴致很不错的于秋吞下一颗汤圆道。

“我今日才知道,仓廪足而知廉耻的道理是如此的正确,富人确实比穷人好管,治理国家,只要让百姓们富裕起来,大多数问题都能解决。

所以,明年我打算再减一次税,让百姓们更加富裕一些。”李世民再度接话道。

“等各国的政策与夏国同步之后,田地税在全世界范围内就都将不复存在了,你要减税的话,只能减工商税。

不过,减着减着你就会发现,你们的财政收入会越来越多,因为,按照目前的宏观条件来看,减税其实是对经济的一种刺激,工商业的发展,还有巨大的潜力没有爆发出来。”于秋笑道。

“是么,据我所知,夏国今年的财税结余高达八千万贯,这是除去所有开支之后的净结余,如果按照你所说,这些钱将来越累积越多,会不会有什么问题?”李世民有些不解的道。

“当然会有问题,钱多了,政府需要面临的就是如何花钱的问题,目前,夏国还有很多基础建设方面的大工程需要投入,八千万贯结余也算不得什么,未来,等基础建设全部搞好了,就要往其它方面花钱了。

比如,让全民可以完全免费看病,让所有的老人可以领取足够日常生活的退休养老金,给失去工作的人,最低的生活保障金,给所有意外伤残的人,一定的生活补贴,甚至是直接给百姓们发钱,减轻他们的生活负担。”于秋笑道。

“直接给百姓们发钱?”李世民有些难以置信的道。

不收百姓的农税,已经是夏国颠覆了几千年来的传统了,还反倒给百姓发钱,这岂不是证明,过往几千年的税收政策,都是错误的?

“是的,今年夏国就打算给百姓们发农耕补贴,每亩田每年至少一百钱,还准备给百姓们发家电补贴,农机车补贴,各种养殖补贴,让百姓们买家电,买拖拉机,小汽车,搞家禽,牲畜养殖的时候,都能得到一笔财政补贴金支持,百姓们贡献的税收,就应该用在百姓们身上,你既然推动了联盟内各国与夏国政体同步,可一定要跟上这个政策哦!”于秋笑道。

“你夏国不过三百万人口,两千多万亩耕地,补不了多少钱。我朝廷治下现在有两千多万人口,耕地则是有近四亿亩,如何补贴的过来?”李世民有些发愣的道。

于秋笑道,“补贴的过来的,钱不够可以贷款嘛!当你开始给基数最多的农民发钱了之后,你会发现,有很多好处会冒出来的。”

“有很多好处?”李世民抓了抓头皮,一时无法反应过来,他打算回去之后,第一时间找自己的几个秘书问问,不行的话,他还得备些礼物,去请教夏国的几位大经济师。

至于那些围在周边的其它各国的国主们,则是更加想不透了。

在他们看来,钱越花越多的事情,只可能在夏国出现。

倒是在夏国待的最久的房玄龄,已经大致领悟了于秋的意思。

当消费者扩大到所有人的时候,工商业肯定会再度爆发,为国家创造很多税收,让更多的农民在耕种之余,创造工业价值。

让更多的人,加入到生产和消费之中,扩大劳动力和消费市场,就是推动整体经济向好的基础。

只是他想不明白的是,如何把控这个度,他相信,夏国的大经济师,一定有一套计算的公式,可以得出具体的数据,把控好补贴和扶持的力度。

“时至今日,你们心里大致也知道,一个发达,富裕的国家,需要具备哪些要素了,完备的基础设施建设,一定的国民文化素质,完整的需求供应产业链,以及丰富的储备物资。

既然方向已经摆在这里了,那么你们需要做的,就是做事情,我们可以先把十年作为一个阶段,十年之后,我希望去往世界各地的时候,都能乘坐飞机,甚至能坐火车或者汽车。

我这么说,你们可能还无法理解,就是在这个阶段内,你们的基础设施,必须要建设到有机场,有铁路,有公路的程度。

当你们完成了这些基础设施建设,与外界畅通无阻了,差不多就可以告别贫穷和饥饿了。

当你们的国民都有文化,有知识了,他们就具备帮你们打造完整的供需产业链了,那个时候,你们距离富裕,就不远了。

当供需产业链打造完毕,你们需要的就是累计和储备,在这个阶段,一般的问题就已经难不倒你们了,积累的够了,你们就富裕了。

当然,基础设施的建设也是在不断升级的,比如,咱们夏国,就最先完成了公路,铁路和机场的建设,可别这就已经把效率提升到最顶端了,我们的建设一步都不会停止,下一步我们要建设的,是网络。

十年之后,你们还没有网络的国家,可能就又会落后我们夏国一大截。”于秋见诸位国主们都在,又想起了自己的系统任务,故意将话题扯过来道。

“网络?这又是个什么东西?”李世民等人一脸懵逼的道。

“一种高科技产品,现在,只能说是概念产品,等我们卫星基地再发射几颗卫星上去了之后,它就会问世了。”于秋答道。

“你能,给我们形容一下这个‘网络’么?”李世民追问道。

“简而言之的说,它是一个可以拉近大家距离的东西。

比如,你在长安,我在洺京,你想要给一份文件给我看,或者给我看一些图片,与我见面,只需要用连了网络的电脑,或者我们未来可能会推出的智能手机,就能瞬间实现。

当朝廷治下所有地区都覆盖了网络,那么,你就可以即时的知道治下任何地方发生的事情,方便即时下令处置,你说厉不厉害?”于秋笑着向他们反问道。

“即时知道治下发生的事情,即时处理,是真厉害。”李世民面色严肃的道。

真要是如于秋说的这样,那么统治者对于治下的控制,就将达到一个非常高的程度,今后来自于内部的叛乱,几乎就没有了。

“所以,未来,网络建设,将是我们夏国发展的重中之重,可能每个人的日常生活都需要用到网络,甚至离不开网络。”于秋笑道。

“每个人都需要用到?那岂不是很赚钱?”李世民比众多国主先一步反应过来,开口向于秋问道。

于秋点头道,“确实很赚钱,不过也很烧钱,需要很大的投入,才能实现网络的全面覆盖。”

“投入大不怕啊!你们夏国有的是钱,我们朝廷治下有人力,有需求,大家合起伙来一起干呗,指不定又能做成一个大集团公司呢!”李世民很是积极的道。

闻言,于秋一副很心动的表情点了点头道,“咱们确实可以一起把它搞起来。”

“有你这句话就妥了,旁的事情你交待一声,我来给你筹措安排。”李世民没有注意看房玄龄的眼神,大包大揽道。

于秋点了点头道,“那就这么说定了,你把有意投资这个项目的人统计统计,回头我在洺山书院找几个学生牵头,建一个项目组起来,把资本筹集的技术研发方面的工作先做起来。”

不等李世民回答,周边一同坐着吃汤圆的国主们便纷纷举手开口表示,自己也愿意加入到这个项目中来。

于秋则是笑着表示欢迎他们在加入,并且跟他们说了很多互联网的前景,口头答应了敞开让他们投入这个项目。

一直玩到后半夜,这场节日的聚会才算结束,返程的路上,房玄龄与李世民一同步行,开口向李世民道,“陛下,您难道没有觉得,于秋说的那个网络工程,是一个大坑么?照我估计,这可能是一个投入巨大,重要性也很大,但并不能赚什么钱的项目,因为,过往的时候,于秋做事没有这么大方过。赚钱的项目,肯定是于秋自己占大头。”

“你说的这点我也知道,但是我觉得,这个网络工程项目,即便是不赚钱,只要于秋做,我们也得做。

过往的教训告诉我们,连于秋都舍得赔本做的事情,一定有大好处,他所说的,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即时传递文件或者信息,还有在一个地方,就可以向全世界出售货物,这些功能太强大,太重要了。”李世民摊手道。

他想想都觉得,一个有网络的世界是多么的美好,只有通了这个网络,作为统治者的他,才能真正的统治世界。

“可是,我们也得计算一下投入和回报的问题。过往的时候,夏国做这样的低投入高收入的项目,可是做的太多了。”既然李世民知道了这个投资可能是个坑,却仍然坚持要做,那么,他就有他要做的道理,房玄龄站在为李世民的投入和收益做打算的角度道。

“投入和收益,可不是这么算的,夏国只有三百万人口,方圆五百里地界,于秋做互联网,也不过是铺设方圆五百里地界,统治三百万人口,可咱们有两千多万人口,方圆数千里地界,所以,咱们投入多一些,使用的人数也多些,将来用的多,为咱们提供的方便也多,咱们是赚的。”李世民给房玄龄解释道。

房玄龄想了想之后,倒也觉得李世民这话没有问题,只是觉得,李世民到时候收到项目组的投资清单的时候,心脏可能会疼。

倒是于秋,在回去的路上跟李秀宁几女聊起李世民来的时候,对他的评价颇高,夸他这几年长进了不少,是一个有长远眼光的人,居然敢主动踏入互联网投资这个坑里面来。

第两百一十二章 发展资本力量第三百七十五章 要的是理由而已第五百二十三章 去吐蕃第三百三十九章 接待宴会第五十五章 返村第一百六十五章 秋哥的好算计第两百零一章 返程第四百三十九章 向好的积极性第两百二十六章 较量开始第两百零二章 卖菜第十四章 洺州城第两百九十章 前进的动力第两百八十三章 呆立当场第十八章 采购第两百章 确定细则(骑猪虎爷万赏加更)第四十章 好奇第三百八十一章 潜水的领悟第两百八十一章 蓄势待发第三十七章 房谋杜断第四百五十章 抽丝剥茧第两百八十五章 试航第三百九十一章 扎扎针第三百五十八章 输血(骑猪虎爷万赏加更)第一百六十六章 送钱的来了第两百六十六章 人口政策第六十章 于秋的班底成员第四章 撒网打鱼第两百九十章 前进的动力第四百八十九章 开始阅兵第四百九十三章 难度增加第三百七十一章 到荆州第一百八十八章 四大越冬场第一百一十六章 收编高雅贤第三十一章 给刘黑闼的建议第三百四十五章 名义上的女主人第四百二十六章 长安和洺京的差别第二十一章 于秋的商业谋划第五百三十七章 大结局第四百三十七章 小钱而已?第三百八十九章 金氏父女的套路第二十章 北地的未来第一百七十一章 投资回水第四百二十三章 人究竟要到哪一步才算好?第两百七十六章 全球目光第两百零六章 新年的军事计划第两百六十五章 长孙教子第五十章 北地困顿的根子第一百零三章 瘟疫阻路第三百九十七章 通电第三百零五章 客到第三百二十二章 第一次说出自己的名字第三百八十三章 学习进步中第四百二十三章 人究竟要到哪一步才算好?第六章 哭成一团第三百二十八章 于秋准备的东西第四百四十七章 货比三家第五十九章 寡妇村的军议第一百九十四章 不做无用的炫耀第六十七章 不好卖的豆腐第三百七十九章 孺子可教第一百零六章 新的系统任务第两百七十九章 连锅端第三百七十九章 孺子可教第四百四十章 夏国的村落第五十六章 会面第三百八十章 李唐有夏国第三百五十三章 夏王府的国宴第三十六章 醋火第两百九十章 前进的动力第三百一十五章 穿衣革命第两百三十三章 人工降雨第三百七十二章 倭岛消息第五百三十七章 大结局第一百二十六章 讨债第五百零七章 抢人大战第两百七十七章 震惊石化第两百五十二章 经营原则第四百七十四章 于秋的格局第四百九十七章 承接国防业务第三百五十九章 夏国的四大工程第四十八章 参观作坊第两百八十七章 放开手脚干第二十三章 世家危害论第四百五十六章 外交谈判第四百六十五章 打通任督二脉第四十九章 再见刘黑闼第两百三十六章 长安的回应第一百二十八章 揭露崔氏第一百九十三章 杀敌本领第两百六十三章 于秋平时传授的知识第两百一十三章 坑人之道第一百七十章 提炼第八十七章 刘黑闼上道第一百八十二章 出兵白狼谷第二十二章 十颗头,一囊酒第三百九十六章 为八月做的准备工作第五百一十八章 略带优越感的微笑第三章 借粮种第五十章 北地困顿的根子第三百二十九章 关市集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