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山神板凳的传说

第31章 山神板凳的传说

“汪汪。”

二人啃了两个大饼子吃点饼干喝点水,冷了就跑一会,等了二十多分钟,远处传来狗叫声,吴猛坐起身:“来了。”

“嗯。”吴昊蜷缩着身体没动,这离山道远不会被发现。

侯大包的脉他摸的准,走哪条道他都知道。

猎狗不遇到什么轻易不会开声,今天狗叫也是因为太久没上山兴奋所致,过一会就消停了。

狗声渐远,二人穿上雪鞋慢悠悠跟上去,不能离太近,会被狗发现。

让它们探路跟在后面安全。

这一走就是五个多小时,天光大亮,什么都没遇到。

“不应该呀。”吴昊皱眉,按理来说,走出这么远了,哪怕猎物再少也应该能遇到个兔子之类的小动物。

明明看见有脚印,为啥前面狗不叫呢?

示意吴猛跟上,俩人加快脚步,等隐约看见人影后找个小土坡上去观察一番终于明白原因了。

“他俩够虎的!”吴猛骂了一句。

领狗群猎,你要了解山形地势,还得知道各种猎物的生活习性。

得明白怎么与狗配合,刀猎怎么配合,枪猎怎么配合,群猎最重要的就是带头狗。

前面侯大包和侯老二坐在那吃干粮,三条帮狗趴在一边也啃着东西。

居然没带头狗,只领新买的三条帮狗能找到什么猎物。

“是挺虎!”吴昊出溜下山坡拿出冰凉的大饼子啃。

估计侯大包家头狗伤的太重,又怕别人抢先去,反正知道位置,不用头狗也行。

最先发现那地仓子的是南面屯子人,也是因为死人了他才听别人提一嘴。

什么地窝子,狗死了,人死了,当时养病出门溜达没细打听。

侯大包能领堂弟证明他没傻到家,以防万一没吃独食。

附近有两个地仓子在一个方向,另一个需要拐个弯,相隔不算远。

“卧槽!那俩虎逼坐山神爷板凳!”

吴昊连忙爬上去,隐约能看见侯大包和侯明果然坐在一颗被砍断的树墩上。

“他俩要遭!”

吴昊听了没反对也没认同,坐“山神”板凳犯忌讳,老赶山人绝对不会坐,他是新世纪六毒老年不信那些。

但是“山神”和他的板凳传说是真的有,他听爷爷讲过。

东北有三宝:人参、鹿茸、宋晓宝。

这三宝确实是样样都好,随便拎一个出来都能唠个三天三夜。

而在清代“山神”才是东北的主角。

人参主要生长地在长白山里,有以采参谋生的挖参人,被称为“放山人”。

大兴安岭往东北这片经常进山什么都干的人不全叫“放山人”也叫“赶山人”。

这词儿可不是在山里瞎转悠。

因为进山采野人参是真不容易,少则几天,多达几个月,锅碗瓢盆儿和采参工具什么的都得带山里去。

出门遇到人参是扯淡,大兴安岭基本不长人参,一辈子遇到一颗都是鸿运当头。

从明清就开挖,长白山八十年代人参都不多见了。

秋末草木茂盛,山里面野兽众多危机四伏。

得由经验丰富的采参人“把头”带着,不然贸然进山小命儿很容易就没了。

采参有一套规矩。

从进山,到寻参,再到采参,每一步都是相当不容易。

尤其得把其中一位“老神仙”伺候好喽。

赶山前的第一件事儿就是祭拜“老把头”。

“把头”可以有很多,但“老把头”也就是“山神爷”不超过五个。

祭拜也不是随便鞠个躬,磕个头就完事儿的,那规矩老多了……

而东北只认最后一个,这位“山神爷”来历一般经历不一般。

清时期的华北、中原、山省等几个省的普通老百姓遭遇天灾人祸。

为了吃上一口热乎饭,得使出吃奶的劲儿往人烟稀少、土地肥美的关东地区拓荒,扎根。

过山海关有好几个省的人,后来山省人是最多的。

以前关东地区是大清老家。

皇族可不傻,为了不让外来人祸祸关东,就把老家全部给封禁了,还派重兵把守。

百姓们为了一口饭吃各显神通。

冒险闯关的人太多了,“闯关东”也由此得名。

这些人到关东以后,也不是直接就开始种田了,当时大部分地区可都是蛮荒之地,“北大荒”名头可不是吹出来的。

大家不互相扶持很难生存下去,因此养成了东北人好爽好客的性格,遇到困难都会帮一把,除非仇怨太大。

当时一部分开垦农田,另一部分就干起了看起来“不太正经”的事。

搞什么采人参、淘金子、砍树伐木、采集蘑菇野果,打猎之类的,成为了“赶山人”。

人参这东西可精贵,据记载,皇太极时期人参可以为朝廷提供约二百多万两白银收入。

可以想象当时挖掘的多狠。

人参值钱不假,但赶山更危险,好多人连人参的影子都还没见着就在路上被饿死、淹死、掉下山崖摔死,甚至被野兽吃掉。

所以“赶山人”和当地人对于“山神”都怀有敬畏之心。

不过这个“神仙”究竟长啥模样,那谁也说不上来。

“山神”的传说也是有很多种的。

最初的老虎被清太祖努尔哈赤封为“山神”,因为他被追杀时逃到长白山。

碰到了老虎,而后又得人参,他认为是老虎帮他得到了人参,卖了人参的钱去招兵买马打下江山。

在民间传说里,这“老把头”有四个人,努尔哈赤、王稿、柳古。

不过在东北民间名气最大的是孙良。

他也是当时的“赶山人”之一。清初时,他生活的山省经历了大雪、地震、饥荒等大灾。

孙良是个孝子为了给母亲寻药治病,作为最初开始闯关东人的一员。

从一个叫“金口”的码头登船,晃晃悠悠地飘过了渤海,最终达到长白山。

可他啥都不懂啊,游荡了一两个月差点饿死,一颗人参都没找到。

这时候,他遇到了一个老乡叫张禄,是个经验丰富的赶山人,结伴而行后,张禄教了他很多赶山知识,两人终于挖到了人参。

后来有一次两人走丢了。

老赶山人都能走丢,可见山里多危险,不是谁都愿意拿命去赌的。

孙良回到约定的地点信守承诺,原地等了兄弟三天三夜张禄都没回来。

赶山人,讲共患难,同富贵,一起进的山,绝不能抛弃同伴,遇到路上结伙的也是一样,必须讲义气。

他不能走,就进山去找,在山里迷了路,再也没走出来。

将死的时候,咬破手指,在一块卧牛石上,写了一首绝命诗。

“家住莱阳本姓孙,翻山过海来挖参。”

(本章完)

第72章 活熊一千二第39章 下馆子第258章 换四轮车第301章 卖花第91章 郭老二出两个奇招第224章 卖鹿血麝香第183章 我叫吴小豆包第266章 卖菜第276章 草胆第293章 小了白了兔第173章 隼狠话不多第98章 大集说个事啊第148章 豹5888第221章 房子规划及未来第7章 农村的闹钟第216章 猪神踪迹第276章 草胆第193章 有人挤兑财主第64章 半个老丈人第13章 貂 鹰第81章 狐媚子第178章 买酒去界河第214章 我不好忽悠了第92章 貉子借猞猁刀第262章 下意识开枪第5章 还当是大清朝呢第273章 驯鹿群第263章 沟中战神第179章 大司机第287章 年三十第243章 南边来的三个人第256章 秋收第157章 回家遇野猪窝第94章 赚了好几个媳妇第312章 包草场第150章 吃人家嘴短第312章 包草场第208章 二进坑第127章 又一颗铜胆第10章 野猪开口第193章 有人挤兑财主第186章 受伤的母狐狸第65章 不是一般炮第281章 入股第288章 纯白驼鹿第68章 六百斤棕熊第56章 起骚第207章 去个嘚滴吧说个事啊第50章 一群麻雀第74章 我特么让你托生第278章 凭啥第267章 找茬的赵公子第282章 帮亲戚第125章 黑瞎子咋跟进来了第104章 侯大虎怒打邓老六第217章 毙猪神第202章 姑奶过年好第27章 侯大包郭老二第98章 大集第153章 野猪保腚大法第333章 老杨 沈老第202章 姑奶过年好第187章 沙半斤第123章 你哭鸡八毛第299章 四轮车到家第320章 完工第212章 小豆包告状第81章 狐媚子第202章 姑奶过年好第37章 侯大虎第13章 貂 鹰第3章 你等我妈来滴第140章 貂捕貂豹在后第186章 受伤的母狐狸第295章 接亲第256章 秋收第98章 大集第155章 火耗子进洞第147章 吴昊不能惹了第284章 胖娘们不能要第179章 大司机第211章 好像是这个道理呀第69章 换马第307章 一个男人的无能为力第118章 冯胖进山找豹第283章第78章 我大锅有钱第81章 狐媚子第266章 卖菜第75章 西南有豹第119章 狼群围攻第96章 你要啥样儿媳妇第260章 小吴真特么不是东西第184章 买年货第11章 打完老实多了第93章 烟熏猞猁第25章 打铁的狸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