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伐吴

侍从道:“我无错被其鞭打,还请相信我,我是不会隐瞒齐侯的去向的。”

“他刚才被其他侍卫带着向那里逃走了。”这名侍从指着一个方向说到。

就在众人打算向他指的方向追去,旁边一名私兵突然指着前方的道路说到:“君上,他说谎,那边根本没有脚印!”

公孙无知、连称、管至父等人看去,只见那里荒草没有折断,地面上更没有脚步,完全是没有人走过的痕迹。众人立刻明白,他们被骗了。

看到被识破了,茀拔出利剑就要反抗,只是还没等他将剑拔出来,就被旁边的侍卫一剑斩杀。

“杀了怎么去找那齐侯?”看到茀被杀死,连称脸色有些难看道。

“回去,周围没有脚印,齐侯定然是藏在刚才来的路上了!”公孙无知当即说道。

众人觉得有理,当即转身回去寻找,就在这个时候,公孙无知突然看到旁边荆棘中一缕布条,当即喊道,他往这里跑了。

众人连忙追过去,果然不足里许,便追上一人,公孙无知抓住他看去,正是齐侯,于是一剑将其斩杀。

随即在连称和管至父的拥护下,返回齐都,自立为君。

齐国动乱的消息传来,王晟很是高兴。对于弑杀齐侯自立的公孙无知,他并不看好,不过这样更好,公孙无知杀死了齐君自立,也给其他人开了一个头,之后的齐国肯定要乱上一阵子,这段时间也足够让他再次兴兵伐吴了。

同时王晟也认识到了公室两百年来布下的情报网络的强大。

自从上次伐吴失败后,淮国一直都在休养生息,楚国赔偿的十万奴隶也都被王晟分发下去。

相比起其他邦国的奴隶,淮国的奴隶还是有上升渠道的,奴隶可以加入军队,立下功勋之后,就能得到赦免,成为国人。不参加军队,若是连续数年上缴粮食达到一定数量,同样可以获得赦免。

这也是当初子珏定下来的政策,当初淮国人少,除了前来投奔的殷商遗民外,就是抓捕的淮夷、东夷俘虏,通过这种制度,让淮国实力快速增强。

这個制度直到现在也依旧没有改变,甚至其他诸侯国也在学习这个制度。

休养生息数年,淮国的实力更上一层楼,在得知齐国内乱之后,王晟当即召集大军,囤积粮草。

有了运河之后,淮国调集大军的速度很快,这些年来王晟一直都将一部分粮草囤积在扬州,所以等大军出发的时候,根本不用额外筹集粮草。

虽然齐国已经内乱,鲁国独木难支,但是王晟并没有大意,留下三万大军驻扎于下邳,防备齐鲁两国。

同时又在邗都留下一万大军,这才带着剩下的五万大军屯兵邗地准备进攻吴国。这些年来王晟除了让情报网重点收集齐鲁等国的情报外,还收集了吴国的情报。

吴国经过上次的惨败之后,吴侯就开始重视军队,并且向楚国请教,而楚国因为对上次大败耿耿于怀,于是帮助吴国改革军事,让吴国的军备实力快速提升。

在第一次伐吴的时候,吴国大败,除了一部分原因是武器装备以及训练差距外,更大的原因是军制。吴国地处偏远,最开始乃是夷民,太伯奔吴之后,带来了西周的农耕技术,这才让吴国由夷人部落开始向诸侯国转变。

至于用兵之术就更差了,在吴国大败之后,吴侯就派人去向楚国学习用兵之术,以及车战之法。

经过几年的休养生息,吴国的实力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军队上下都想要复仇。

王晟以:‘吴国断发文身,蛮夷也,以夏伐夷,王道大义!’为名,出名征伐吴国。

吴国听到淮国出兵伐吴,极为愤怒,宣称:吴乃太伯之后,姬姓贵胄,淮国才是殷商遗民,无罪伐吴,失义也!

淮国对于吴国的指责早有应对:“既然吴国乃太伯之后,姬姓贵胄,可有向周天子朝贡?”

“姬姓贵胄,不朝天子,其罪也,淮国伐吴,大义也!”

吴国自从立国之后,除了最开始朝贡过一两次,之后就再没朝贡了,这次被抓到把柄,打嘴仗输了。

双方大打口水仗,结果吴国还是理亏。当然其他中原的诸侯国根本不在意淮国和吴国之间的战争。毕竟淮国和吴国地处偏远。只有东方的诸侯方国对此感到担忧。

吴国再次向齐鲁两国派出使节求助,可惜齐国此时正乱作一团,根本无力顾及吴国,而鲁国独木难支,更不敢和淮国作战。

至于说郑国、宋国等国距离太远。陈、蔡等国隔着徐国也帮不上忙,唯一可以提供帮助的就只有楚国了。

吴国前去向楚国求救,楚君听到淮国心就如同窝了一团火一般,楚国自从立国以来,败仗打了也不少,但是第一次出现被俘虏四万大军,楚国上下深以为耻,当即同意发兵相助。

对于楚国的参战,王晟早有预料,并不意外,王晟让卫云留守邗地,让其征发国人守土,他则是亲率大军攻吴。

吴君向整个吴国发出征召令。

“吴国是太伯的后裔,孤乃是诸夏贵胄。武王分封吴国,先祖筚路蓝缕才有今天吴国兴盛。

淮国殷商遗民也,贪图吴国财富土地,兴兵伐我,就如同夷狄野人一般,发动不义之战,必将失败。

孤号召所有的吴人,拿起武器保卫家园,痛击来犯的淮人,保存吴国社稷,昊天上帝与武王看着我们呢!”

吴国大量征发士卒,民壮,此战若胜了,自然没有什么事情,甚至还可以从淮国身上割肉,可若是败了,明年吴国就要难受了,大量精壮被征发,短时间还好,要是时间长了,明年的粮食肯定要受到影响。

更重要的是,大量征发士卒和民壮,对于后勤压力很大,吴国此番竟然直接征发了八万士卒,五万民壮,号称二十万大军。

吴侯看到大军旌旗漫卷,宛如长蛇,十里不绝,一时间竟然有种气吞山河,天下归吾的豪迈感。

......

平王十一年,淮伐吴曰:吴国断发文身,蛮夷也,以夏伐夷,王道大义!吴国曰:吴乃太伯之后,姬姓贵胄,淮国殷商遗民也,无罪伐吴,失义也!淮又曰:姬姓贵胄,不朝天子,其罪也,淮国伐吴,大义也!——《左传·平王十一年》

第89章 孔子第49章 褒姒第10章 改革第84章 秦楚攻晋第47章 招贤令第2章 淮国伐吴第89章 孔子第25章 和议第26章 淮国并钟离第89章 孔子第48章 新王登基第18章 管仲改革第72章 质子第57章 窃嫂自立,晋侯护王第54章 奇观误国啊第55章 晋国风起第48章 新王登基第12章 洞天福地第66章 谋取巢国第40章第8章 筹谋第49章 孙叔敖(2)第73章 吞越第3章 水淹周军第16章 攻心为上第4章 邗都之战(2)第64章 诸侯朝贡第18章 诱敌深入第25章 和议第89章 孔子第48章 新王登基第13章 洞天之主第22章 势如破竹第11章 律法与书院第40章第29章 离间第70章 晋国暗子第30章 攻城战第91章 美人 名剑第83章 徐国覆灭第87章 宋国:快去请淮公相救!第11章 乱齐第63章 淮国称霸第5章 发展与牛耕第10章 改革第51章 死不瞑目第79章 李耳任祭酒第6章 徐茂使齐第50章 周室东迁第19章 尊王攘夷第29章 王权交替第62章 火龙降世第44章 公羊革新(2)第25章 和议第4章 邗都之战(2)第44章 战车漂移第31章 谋划邗国第18章 诱敌深入第74章 应对第22章 势如破竹第83章 徐国覆灭第46章 仲国第7章 淮水之战第26章 和谈与封爵第38章 水军第9章 晋侯方伯第92章 孙武逃淮,崔杼弑君第50章 父慈子孝第7章 淮水之战第44章 公羊革新(2)第55章 晋国风起第27章 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求首订)第45章 番国:你觉得我比息侯还蠢?第45章 番国:你觉得我比息侯还蠢?第22章 全军覆没第28章 王钊薨第41章 未雨绸缪第86章 楚国称霸第36章 历史总是惊人的一致第12章 伐吴第50章 父慈子孝第47章 王临薨第8章 战俘,暗中挑拨第40章第67章 淮国伐巢第6章 齐国会盟第54章 奇观误国啊第89章 孔子第7章 淮水之战第7章 淮齐之盟第71章 齐晋楚的默契第46章 扬州城和邗沟第30章 顺水推舟第61章 祭天开大第20章 截粮道,断后路第89章 孔子第73章 吞越第77章 西子第47章 招贤令第43章 公羊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