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赵曜跟贺莲芳所料,楚王被留在了京城。当然,太子和代王他们也预料到了。对他们来说,楚王留在京城反而是一件好事情。如果楚王回到梁州,他们想要对付他就没有那么容易。
由于楚王在收复蜀地中立下了汗马功劳,皇帝厚赏了他,不仅赏赐他不少金银珠宝,还让他任职右扶风。
让楚王任职右扶风一事,在朝廷上掀起了轩然大波。一向淡定,仿佛一直以来置身事外的镇国公,竟然当场反对皇帝这道旨意,而且他的言辞非常激烈,这是他第一次在皇帝面前这么失态。
太子见状,也忙跟着反对楚王任职右扶风。
宣平侯犹豫了下,也强烈反对这事。代王殿下也不是笨蛋,很清楚地明白楚王任职右扶风会有什么后果,没有任何迟疑地跟着反对。至于支持太子殿下和代王殿下的大臣们当然也反对。
拥护楚王的大臣们自然十分赞同,纷纷说皇帝圣明。
楚王自己也没有料想到皇帝会任职他为右扶风,刚开始没有反应过来,一脸震惊。过了半晌,终于回过神来,忙说他年纪轻,没有什么经验,没有资格担任右扶风一职。
他是真的觉得自己没有能力承担右扶风一职,并不是谦虚,也不是假惺惺的做样子。
皇帝无视太子和代王他们的反对,坚持让楚王担任右扶风一职。他还鼓励地对楚王说,他相信楚王能担任好右扶风,不会让他失望。
楚王见皇帝这么信任看重他,他不好再说推辞的话,只能接受这件事情。他向皇帝保证,他会努力做好右扶风,不会让皇帝失望。
皇帝听后,十分高兴,又好好地鼓励楚王一番。
看到皇帝这么看重楚王,太子和代王的心里充满了嫉妒。
皇帝之后下旨犒赏镇蜀将士,在军营里举办庆功宴,整整庆祝三天。楚王身为镇蜀的大将军,自然要与将士们同乐。不过,他并没有喝酒。
太子和代王的人想要利用楚王醉酒做某些事情的计谋是无法成功的。楚王平日里滴酒不沾,哪怕是在重要的节日和场合,他也不喝酒。
他坚信喝酒误事这件事情。在他眼里,酒不是好东西。对于不好的东西,他一向秉持着远离的原则。
原本楚王打胜仗回来,就让太子和代王他们非常糟心。现在,楚王又被任职右扶风,令太子和代王他们十分愤怒。
楚王这么受重用是太子和代王他们完全想不到的。他们是料到楚王这次回京会被皇帝看重,但是他们没想到皇帝会这么大用他。
在他们看来,皇帝这已经在明晃晃的为楚王铺路。皇帝就差直接宣布废除太子,立楚王为储君了。
果然,楚王一回来,朝中的局势登时发生了变化,从太子和代王之间的分庭抗礼,到现在的三足鼎立的情况。
大臣们原本以为就算楚王插一脚,但是势力也会逊于太子和代王。楚王还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与太子他们势均力敌。可是,没想到皇帝直接偏袒楚王,让楚王一回京就跟太子他们对上。
皇帝对楚王的重用,不仅超出太子他们的以外,也超出了不少大臣们的预料。这对他们来说是始料未及的,难道皇上真的想要立楚王为太子?
目前,楚王刚回京,正是对付他最好的机会。太子和代王他们自然不会放过。收复蜀地的庆功宴结束后,太子和代王的人纷纷参奏楚王。
之前,魏王去蜀地监军,并没有对楚王做什么,但是就如赵曜他们所想的那样,他暗中一直在收集楚王的“罪行”。等楚王回京后,举发他的罪责。
在朝堂上,面对不少大臣的参奏,楚王非常淡定,因为他早就料到这个局面。
皇帝满是兴味地看着大臣们对楚王的指责。等大臣们说完,他给楚王一个辩解的机会。
楚王针对大臣们对他一条一条的指责进行辩解。他每一条的辩解都有理有据,怼的参他的大臣们哑口无言。
别看楚王平日里一副沉默寡言的模样,以为他口才不好,相反他的口才非常好。
皇帝听完楚王的辩解后,便把那些参楚王的大臣骂了一顿,还警告太子和代王他们不要搞事情。
太子和代王他们自然听懂了皇帝的警告,这让他们觉得皇帝有意在维护楚王。他们对楚王更加嫉恨。
就在他们谋划再次对付楚王的时候,安阳侯在早朝上揭发靖阳侯勾结匈奴一事,顿时在朝堂上掀起了惊涛骇浪。
皇帝雷霆震怒,下旨让太子和代王他们严查此事。
太子和代王他们的注意力瞬间转移到靖阳侯勾结匈奴一事上,暂时搁置对付楚王的计划。
皇帝让太子和代王彻查靖阳侯勾结匈奴一事,并不是单纯地转移他们的注意力,让他们暂时没有心思和精力对付楚王,而是有更深一层的目的。
靖阳侯府虽然因为之前失去两个嫡子,损失了不少东西,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它还是比二流世家有实力。如今,靖阳侯府出事,对镇国公府和宣平侯府来说是一块肥肉。
皇帝故意让镇国公和宣平侯一起调查靖阳侯府的事情,为的就是让他们趁机咬下靖阳侯府这块肥肉。
靖阳侯勾结匈奴一事兹事体大,太子和代王他们不敢有任何的懈怠。他们花了五天的时间,就查出这件事情的所有证据,证实靖阳侯的确勾结了匈奴,并不是安阳侯诬陷他。
当太子和代王他们拿出靖阳侯勾结匈奴的证据后,朝堂上一片哗然。满朝的文武百官们都不敢相信靖阳侯竟然真的勾结匈奴,而且从前朝时就跟匈奴密切来往。
勾结外族是大罪,按照大周律法是要被诛灭九族的。不过,皇帝仁慈,并没有下旨诛灭九族,而是诛灭三族。至于其他六族的人全部流放,这次没有流放到岭南,而是流放到琼州做苦役。
因为是年底,不易见血,被诛灭的三族要延迟到明年行刑。不过,抄家这件事情不用等到明年抄。
靖阳侯府积攒几百年的家底非常丰厚,比大周建国后这二十几年的收入还要多。之前抄韩家抄出不少钱,这次抄靖阳侯府又抄出这么多钱财,这下大周的国库要彻彻底底的丰裕了起来。
皇帝猜到靖阳侯府的家底不薄,但是没想到会这么厚。靖阳侯府是京城四大世家中最差的一个,他都如此有钱,那其他三家的家底岂不是……皇帝恨不得立马把其他三家给抄了。
别说皇帝,就是何相也想马上抄谢家、王家和荀家。他相信这三家的家底一定非常惊人,到时候可以利用他们的钱做不少事情。
安阳侯父子揭发靖阳侯勾结匈奴一事有功,皇帝下旨册封安阳侯为安阳公,提拔王思齐为建义中郎将。
大周自建国以来,只有镇国公一个国公爷,如今安阳侯升为安阳公,他是大周的第二个国公爷,这对镇国公来说不是一件好事。
安阳公府,也就是王家,一直以来只比谢家差一点。现如今,王家也是国公府,很快便能与谢家分庭抗礼。
王家升为国公府是镇国公意想不到的,但是他想要阻止也阻止不了,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安阳国公府与镇国公府平起平坐。好在皇帝没有下旨召回郑王,这让镇国公的心里好受了一点。
如果郑王因为此事被重用,变得跟楚王一样,那太子和镇国公他们要被气死。
靖阳侯勾结匈奴一事调查清楚后,朝廷就封笔了,因为马上就要过年了。
今年这个年,对太子和镇国公,还有代王跟宣平侯他们来说不是一个好年。
贺莲芳的宅子里,赵曜蹲在院子里,一边晒太阳,一边撸猫。
“你打算什么时候跟你父皇说科举考试一事?”贺莲芳说着,表情变得有些古怪,“你不会把这件事情忘记了吧?”
“没有啊,我打算明天就跟父皇说。”赵曜忍不住把脸埋进猫猫的肚子里,用力地蹭了蹭,“我这两天没说,是因为父皇这两日一直在跟何相他们议事。”虽然朝廷封笔了,皇帝不用上朝,也不用批阅奏折,但是还是有不少事情要处理,比如讨论大周今年一年来的发展。
“你年前跟你父皇说了这事,年后你父皇他们可以着手准备了。”贺莲芳语气温和道,“你父皇他们速度快的话,上半年就能实行。”
“这可是一件大事,父皇他们得好好安排,再快也要到下半年吧。”赵曜觉得在明年上半年实行科举考试不太可能。
“不要小看你父皇,他要想办的事情,绝对会不择手段地也要办。”贺莲芳冷笑一声道,“你父皇为了达到目的,什么事情都能做出来。”
“二叔,你这是夸我父皇,还是贬我父皇呢?”
贺莲芳冷眼看着赵曜,赵曜被看的头皮发麻,吓得赶紧对他讨好地笑了笑。
“你不是担心孟长策么,过完年,你可以向你父皇提出去金陵看望他。”
赵曜一听这话,猛地站起身,神色非常激动地说道:“对啊,我怎么没想到。”说着,他眼神崇拜地望着贺莲芳,“二叔,还是你聪明。我提出去看望孟老先生,父皇一定不会反对。“到时候他先去金陵看望孟老先生,然后再转个弯去扬州,届时他就能见到外祖父他们。
贺莲芳脸色有些沉重地说道:“孟长策病重了,如果再不好转,只怕挺不过明年春天。”
“什么?”赵曜脸色大变,眼里是满满的焦急担忧,“之前不是说他老人家的病情好转了么,怎么突然又病重了?”
“人老了,身子时好时坏很正常。”贺莲芳说这话的时候,放在膝盖上的右手,不禁用力抓住膝盖。“你三叔在孟长策那边,他说孟老想见你一面。”
“三叔在孟老先生那里?”赵曜一脸惊讶,“三叔认识孟老先生?”
“嗯,他们是朋友。”
赵曜惊呼道:“三叔竟然跟孟老先生是朋友!”三叔之前怎么没在信里跟他说过。
“孟长策已经写信给你父皇了,希望你父皇同意你去金陵找他,你父皇应该不会反对,所以你得提前做好准备去金陵。”
“好。”赵曜看向贺莲芳问道,“二叔,你跟我一起去吗?”
“我就不去了。”贺莲芳语气淡淡道,“你去吧。”
赵曜见贺莲芳的神色有些黯然,便猜到二叔在想什么。他心里很是愧疚,他想要说些什么话安慰二叔,但是他觉得如果他说出来,只会让二叔更加难过。
“那二叔你等我从江南带好吃的回来。”赵曜转移话题说起江南的美食和美景,说着说着,他就馋了。
贺莲芳拿着书轻轻敲打了下赵曜的脑袋,故意板着脸说:“让你去江南,不是为了让你去吃喝玩乐的。”
“我知道啊,我是去看孟老先生的。”赵曜一脸认真地说道,“等我去看望孟老先生,他老人家的病情一定能好转。”
贺莲芳没有搭理赵曜这句话,继续他的话道:“江南文人学子多,你去了多结交一些,然后拐他们去岭南帮你做事。”
“二叔,你不说,我也会这么做的。”去了一趟人杰地灵的江南,不拐带一些才子回来,太浪费了。
师徒俩说完江南文人学子的事情,又聊起江南的官场。江南可不止有扬州,还有苏州、金陵、徽州等多个州府。
扬州的太守是赵曜的外祖父,所以扬州的官场还算是比较清明的,但是其他地方就不一定了。像苏州和金陵,太子和代王在这两个地方都安排了自己人,并且他们的人在这两个地方的权势不小。
跟贺莲芳聊了一下午,趁天黑前,赵曜便回宫了。
“殿下,您怎么不去楚王府和魏王府啊?”同喜面露奇怪地问道,“您很多天没去两位王爷的府里,您这是怎么了?”
“你以为我不想去么。”赵曜送给同喜一个白眼,没好气地说道,“年底是四哥和八哥他们最忙的时候,我去做什么,妨碍他们吗?再说,四哥和八哥之间的气氛很是紧张,我最近还是少去他们府里比较好,不然我就要变成他们的夹心饼干。”之前八哥可是参奏了四哥一番。虽然四哥没事,但是四哥肯定更讨厌八哥了。
“也是,那殿下您最近还是远离两位王爷吧。”自从楚王殿下回京,他感觉楚王殿下和魏王殿下之间的气氛越来越……诡异了。
“过完上元节,我就去江南看望孟老先生,远离京城的是是非非。”赵曜已经在心里盘算好了,“到时候我就在江南待个两三年,等我快要成年的时候再回京,然后封了王后,直接去岭南。”
“殿下,您这个主意好。”同喜一听要在江南待几年,语气变得兴奋起来,“殿下,奴婢听说江南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是一个非常好的地方,我们一定要在江南多待几年。”
“我就是这么打算的。”赵曜美滋滋地想着,他在江南待着,就能远离夺嫡的腥风血雨。“你可以收拾东西了,等到上元节一过,我们就去江南。”
“殿下,奴婢今晚就开始收拾行李。”
赵曜哼着奇奇怪怪的曲子,嘴里唱着“我要去江南,因为江南是个好地方……”
等回了宫,他便去昆德殿找梁嫔,跟她说明年要去江南一事。
梁嫔听说后,答应他前去江南,也同意他在江南待几年。
“母妃,到时候我就在扬州跟外祖父他们生活几年,替你孝顺他们。”可惜,母妃不能跟他一起去江南。
“那你可要好好孝顺他们。”梁嫔说着,想起一件事情,满脸温柔的说道,“扬州有不少好的书院,到时候你可以选一家书院读书。”
赵曜:“……”好好地,怎么说起读书一事来了。
“母妃,我明天打算跟父皇科举考试一事。”他还是赶紧转移话题吧,不然母妃就要详细地跟他说扬州书院的情况。
梁嫔不反对:“那好好地跟你父皇说。”
赵曜又跟梁嫔聊了一会儿,这才回兴德宫。
一回到兴德宫,同喜就忙着收拾东西。现在提前收拾好,等到上元节过后,就能马上出发前去江南。
翌日,赵曜用过早膳后,便去承广殿的东暖阁见皇帝。
“今天吹了什么风,把十殿下吹到朕的东暖阁来了?”
听到皇帝这番阴阳怪气的话,赵曜很想送给他父皇一个大逆不道的白眼,但是碍于何相在,他只能放弃。
“父皇,我有事跟你说。”
何相很识相地站起身,向皇帝辞行。
赵曜却叫住了何相,让他不用走。因为他跟皇帝说完科举考试一事后,皇帝之后也要跟何相商量,还不如让何相留下来一起听。
皇帝听赵曜这么说,就让何相留了下来。
“说吧,你要跟朕说什么事情。”
赵曜开门见山地说道:“选拔人才的事情。”
皇帝跟何相闻言,两人都先诧异下,接着两人都好奇地望着赵曜。
“选拔人才的事情?”皇帝虽然面上平静,但是心里却期待了起来。他心里清楚小儿子不会无缘无故跑来跟他说选拔人才的事情。他知道小儿子这是想把他脑子里的事情告诉他。
“父皇,你们不是一直为选拔官员一事发愁么,我这有个办法,可以让你们从大周各地选拔官员。”
皇帝听了,眼前一亮。不过,他面上依旧淡定。
“说说看。”
何相也摆出一副洗耳恭听的表情。
“科举考试,让天下学子都参加科举考试,通过科举考试的学子便能成为官员……”
只是听到这半句话,皇帝跟何相的神色立刻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