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二章 议论

听着楚王的询问,才率领大军从鲁国归来的唐昧笑道:“薛地乃是田文的封地,滕国并来就不是齐国的领土,这个俩个地方,与齐王的关系并不大,对齐王来说,无所谓是否舍得。”

接着,唐昧正色道:“大王,真正麻烦的是,魏国贪图齐国抛出的诱饵,同意公子宁担任滕君的相国,那么齐魏两国就又搅在一起,并且魏国恐怕会再次入局。”

熊槐点头道:“这正是寡人担忧的地方。现在寡人不欲多事,而且如今我们此战的目的已经达成,若是就此罢手,那是最好的。若是魏国再次出兵威胁宋国,楚国不可避免会被死死牵制在薛地与宋国,这是寡人所不愿意的。”

陈轸拱手道:“大王,如今魏国还在犹豫是否派出魏宁担任滕相,这就说明我们大破齐军的影响还在,魏国暂时不敢轻举妄动。臣以为此时,我们应该派出一位重臣前往魏国,劝说魏国不要自误,还是避免引火烧身才好。”

熊槐微微颔首,若是派出一位重臣就能说服魏王,避免楚国被牵制在薛地,这是十分合算的。

想着,熊槐问道:“不知诸卿以为何人可往魏国一行。”

熊槐话音刚落,公孙衍立即自告奋勇道:“大王,臣在魏国多年,深知魏国的实情,故,臣请前往魏国说服魏王。”

“好。”熊槐见公孙衍主动请命,立即大喜道:“若是犀首出马,寡人必可无忧矣。”

公孙衍接着道:“大王,臣也有一个建议,那就是派人前往赵国,让赵王遣使劝说魏王,莫要做众叛亲离的事情。如今,秦赵两国还在上郡交战,赵国在我们各国联军的帮助下,这才能与秦国对抗。若是现在这个时候,因为魏国的关系,而导致各国联军分崩瓦解,臣想,这也应该是赵王所不愿意见到的。”

熊槐闻言露出迟疑之色。

之前魏国攻打宋国的时候,楚国之所以没有用撤走三晋两周加楚国的联军威胁赵国,不仅因为与齐军的决战在即,而且也是为了交好赵国的缘故。

楚赵两国并不接壤,一旦楚国有事,与楚国没有什么矛盾的燕赵两国,将会成为楚国强力援助。

见楚王迟疑,公孙衍心中略一沉吟,立即知道楚王的担忧所在,于是,再次开口道:“大王,赵魏两国之间战和变换莫测,今天是兄弟,明天就恨不得对方去死,如今赵国替魏韩两国挡住秦国的兵锋已经两年之久了,魏国安享太平两年多,不仅从齐国哪里得到了十座城池,而且眼看就要得到滕国臂助,赵王心中怎能没有愤恨呢!

所以,目前的这种情况,只要我们派出使者前往赵国,也许用不着威逼,赵王也会顺水推舟地就范。”

熊槐心中略加沉吟,公孙衍一前一后的两个策略,其实是相辅相成,威逼利诱,一套组合拳下来,由不得赵国不就范。

若是仅仅只是采取其中一个策略,则效果将会大减,未必能够奏效。

只是,明火执仗的威胁赵国,难免会让赵国生出怨气,沉吟了一下,熊槐决定直接采取行动威胁赵国,而不直接进行说明,让赵国自己去想。

威胁赵国的事情,可以做而不能直接说。

想着,熊槐开口道:“犀首所言极是,是应该派出使者前去赵国,但是威逼一说就别提了。”

顿了顿,熊槐在大帐中看了一眼,对景翠道:“柱国,将外面的景阳叫进来。”

“唯。”景翠立即应着,心中却是一愣,不知道让人出使赵国跟景阳有什么关系。

很快,景翠就将景阳带进大帐中。

熊槐看着帐中不明所以的景阳笑道:“景阳,如果寡人没有记错的话,这次攻打薛城,应该是你第一次独自领军作战吧。”

景阳一听,脸色一正,立即应道:“回大王,虽然这次是末将第一次领军作战,但是之前几次攻打齐国,臣都在柱国帐下听令,可谓久经战阵了。”

“嗷!”熊槐见景阳一副唯恐说他经验不够的样子,不由笑了笑道:“寡人知道,你已经在柱国帐下效命数年,从数年前寡人亲征齐国开始,你就在军中用事,也算久经战阵了。”

“只是···”熊槐摇头道:“孙子云: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尤其是现在这天下,稍有不慎,就有亡国之虞,率兵打仗,更是需要小心慎重。”

见景阳一脸迟疑的看过来,熊槐开口问道:“你与齐国接触多年,可知齐军的特点。”

景阳见楚王提问后,帐中的大臣全都看了过来,没有丝毫紧张,开口答道:“回大王,臣有所心得。齐国屡出兵法大家,故而齐国用兵,精于谋算,往往一击而中。同样也因为齐国多兵法家的缘故,齐军训练有素,阵容严谨,各国中,除了魏国武卒,恐怕没有那个国家在阵型上胜过齐军,哪怕我们楚国也不行。

另外,齐国自古以来就提倡技击之士,国中技竞成风,国人争勇斗狠,士卒单兵实力极强。而且,齐国富裕,齐军的装备,在各国也是极为精良。臣这几年来多次与齐军作战,所见所闻,都是如此。

故而,数十年来,齐国凭借这精兵良将,得以两次打败霸主魏国,破秦败三晋灭燕,称霸天下。”

熊槐听景阳说完,接着问道:“既然齐军如此精锐,那么为何齐国多次被我楚国打败?”

景阳笑道:“那是因为我们楚军快。齐军精于算计,但是行军打仗哪能面面俱到,十全十美。一旦出现预料之外的事情,就算齐国将领能反映过来,但齐军士卒也反应不及,被我楚军突袭的手。

而且,齐国士卒大都争强好胜,阵形不乱还好,一旦阵形乱了,那么全军就会各自为战,要么一拥而上向前冲,要么一窝蜂向后跑,齐军将领根本无法约束。所以,只要我楚军能利用快速调兵对齐军破绽进行突袭,齐军往往反应不及,大败而走。”

熊槐点了点头,接着问道:“那么,天下各国全都说齐军怯战,这是为何?”

景阳一怔,想了想,摇头道:“臣与齐军作战这么长时间,未见齐军怯战,或者这是人云亦云,各国以讹传讹吧。”

景翠原本对景阳的回答还算满意,等景阳此言一出,立即眼睛一瞪,呵斥道:“竖子无知,学艺不精,还不向大王请罪退下,免得在此丢人现眼。”

第十六章 心有怜惜第四百三十六章 内应第五百三十四章 使者第二百六十二章 对策第五百七十四章 第三条路第五百二十二章 吴城内外第五十四章 杖刑之问第一百二十二章 税收改革第四百八十九章 借兵之约 上第二百九十一章 死的不是时候第九百三十章 希望第一千三百一十八章 垂死挣扎第一千两百三十三章 紧锣密鼓第二百三十四章 宋魏观望第五百六十二章 襄阳之外第九百四十六章 楚国的破绽第二百六十二章 对策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曙光第一千一百一十七章 再接再厉第二百二十一章 交换大臣第一千两百七十章 不居其华第一千三百二十一章 联军溃败第一百八十八章 吴城第九百六十一章 突围而出第一千两百四十二章 君不密则失其国第八百零六章 惠盎来楚第一千一百八十章 诛杀昭常第八百六十章 宋宫之中第四百一十五章 答应第一千三百零六章 日渐激烈第一千章 出兵第二百三十八章 心生退意第二百零八章 援手第七百七十七章 上庸之战 五第一千一百零一章 新法第一千零七十七章 发现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另有算盘第一千两百七十四章 加大力度第一千零九十六章 聚众第六百五十一章 兵不厌诈第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自及第二百二十一章 交换大臣第三百八十四章 如常第九百六十八章 定心第二百六十四章 改头换面第一千三百五十六章 最后的朝议第五百七十一章 攻城 下第七百四十五章 开始第一千一百三十五章 歌声第一千一百零九章 宋王之忧第四百二十七章 援军第六百六十五章 攻城第七百一十三章 子牛子鼠第一百九十八章 楚越联合第一千一百七十二章 云集第一千三百三十六章 陈举之死第二百八十九章 渡河第九百零四章 非分之请第一千零七十三章 亡者之音第三百三十七章 祥瑞第二百八十八章 估计重施第一千一百五十五 急剧恶变第八百七十七章 攻敌所必救第九百零七章 兄弟分家第三百八十一章 初战第八百六十章 宋宫之中第一千一百七十四章 步步杀机第一百二十一章 齐使苏代第九百七十一章 定音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昭常去秦第七百五十八章 巴人在垫江第四百一十二章 宋王来访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只欠东风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欲伐河东第六百零三章 信心第五百六十二章 襄阳之外第三百零六章 现情第九百八十一章 太子第七百一十九章 量产神器第五百六十四章 宛城第七百七十五章 上庸之战 三第三百六十五章 伐齐第六百九十九章 不舍第一千零六十四章 小义第三十八章 悲伤楚王第二百八十一章 置之于死地第三百六十章 高价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抵达宛城第九百五十一章 欺诈第八百七十四章 齐燕决战第九百一十章 五德终始第三百九十一章 援军第六百零八章 宋国内争第四百八十三章 定论第三百一十五章 窒息第四百二十七章 援军第一千两百二十二章 杀人诛心第五百二十八章 献地第七百三十五章 应变之策第一千三百四十一章 缓兵之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