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二章 十一月十五

钟离君一愣,不解的问道:“尚君,此话何解?羕陵君举荐自己令尹司马,跟我等有何关系。”

尚君反问道:“钟离君以为,羕陵君为何要将自己的左膀右臂,将令尹与司马全都举荐给大王?”

“这···”钟离君一愣,还没来得及开口。

那边,坐在主位上的曲阳君,想起这段时间羕陵等地所发生的事情,便若有所思道:

“尚君的意思是,大王之所以另立他人,目的不仅是为了立即江汉各地封君与令尹司马的关系,更是看中了各地的令尹,想要将各地的令尹用来当作我等的利器。”

尚君点了点头:“想来就是如此了。不然,今日宫中所发生的事情,也不会如此快就传到我等耳中。这个消息之所以传出,恐怕也是大王刻意传出,以让江汉的其他封君效仿羕陵君,将自己的令尹司马举荐给大王。

其后,这些精通封地事务,并且知晓封地种种的隐情的令尹司马,就将成为大王控制封地内的重要棋子。”

尚君话音一落,其他人便想到了此事的严重后果。

若是其他人也就罢了,若是这些原本就在封地内担任令尹司马的人,跑到他们的封地中做令尹。

哪怕他们没有掌握封地内的权力,也能监督各地的封君,成为大王的眼睛。

未来,一旦出现紧急事情,各地封君在出人出钱出兵上刻意拖延。那么用不了多久,大王的桌案上,恐怕就会有一封弹劾公文。

一想到这,众人心里便觉得恶心无比。

此时,寻君脸色难看的道:“若是江汉那些刚刚即位的封君,纷纷效仿羕陵君,将自己的令尹举荐给大王,那我们怎么办?”

“···”众人面面相觑,面有难色。

那些封君举荐自己的令尹,归根结底还是他们的内部纷争,这种事情,就算是大王插手,也要引起强烈的抵触,更何况他们这些外人,更加不可能插手。

而且,为国举贤,占据大义,他们也没有名正言顺的接口阻止。

就在曲阳君等人为难的时候,宾馆的另一侧,中君的庭院中。

此刻,新即位的中君听说了羕陵君的事情后,不由大喜的囔囔道:“为国举贤,为大王分忧,不想,封地的事情还能如此简单的解决掉···”

次日一大早,楚宫中。

“贤卿,不知卿一大早求见寡人,有何要事。”熊槐看着中君,脸上露出笑意,心平气和的问道。

中君立即拱手道:“大王,臣不肖,承蒙大王错爱,举以为君,未尝不日夜思为大王效力,以报大王之恩也。臣尝闻,国君者必以人为本,而人者必以贤为本。故,臣窃以为,报答大王的恩情,没有什么比的上向大王举贤了。”

说着,中君俯首拜道:“大王,臣的领地中,虽无国士无双之大贤,但是,还是有不少能辅助县尹的小才。如今大王欲向各县安排县尹县尉,而国中人才欠缺,故,臣特来为大王分忧。”

熊槐闻言,忍不住微微一笑。

昨日羕陵君才开了一个头,不想,现在这中君便来效仿了。

想着,熊槐立即感叹道:“善哉,善哉,中君急寡人所急,可谓忠君报国矣。只是,不知中君所要举荐的是何人?”

中君闻言,心中浮现出阵阵冷意,再拜道:“大王,臣要举荐的不是旁人,正是我的令尹与司马,司败以及连敖。”

熊槐顿时点了点头,这中君果然够意思,不仅举荐了自己的左膀右臂,而且还将自己的左右腿也一并举荐了。

想着,熊槐露出感动之色道:“贤卿一心为国,将领地内的人才全都举荐给寡人,这是真的爱护寡人了啊!”

说到这,熊槐看着忐忑不安的中君点头道:“既如此,寡人也不能推却贤卿的拳拳之义,这四个人,寡人全都收下了。贤卿稍后便让他们来郢都报道,参与十一月的考核,只要考核通过,寡人看在贤卿的面子上,必然不会亏待了他们。”

“谢大王!”中君见楚王答应下来,顿时松了一口气。

同时,心中还闪过一阵莫名的遗憾。

若不是自己的那些兄弟跟自己没有直接的君臣关系,真想把他们也一并举荐给大王,来个一了百了。

而后,中君便带着遗憾走了,不多时,又有人带着希望来了。

接下来的两三天里,江汉新即位的封君,十有八九都往楚宫中跑了一趟,纷纷向楚王举荐贤才。

这些人,少的仅仅只是举荐了自己的令尹司马,多的,将自己封地内的要害职位全都举荐了一遍,,仿佛被血洗了一遍整个封地的官吏都为之一空。

此种情景,顿时让郢都的群臣以及其他封君全都看得目瞪口呆,咋舌不已。

而这,熊槐自然乐于如此。

这些被封君们举荐而来的臣子,即便再怎么无能,但是,他们治理地方的经验还是有的。而现在的楚国,就缺这种治理地方的低级人才。

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地的人才不断涌入郢都,很快便来到了十一月十五,这是正式举行考核的日子。

在这个年代,虽然诸多名士都是通过上书游仕得到国军的重用的,但是,这并非所有人都能得到国君的召见,故而,举荐并加以考核,依然是现在的主流。

而举荐并考核的方法,也已经施行数百年了,最早将这种方式确立为一项制度人,可以追溯到管仲。

不过管仲的方法是让国中官吏举荐,然后召集被举荐者加以培训,接着让这些人去齐国各部,在实践中成长,最后才对他任上的所作所为加以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安排中下级职位。

受时代的限制,齐国乃至各国的举荐考核办法,全都是以贵族子弟为主。而数百年后的现在,虽然各国或多或少已经打破了世卿世禄的格局,但是,从管仲那里改良而来的举荐制,依然只是贵族统治的延续。

不过,能者上不肖者退,再加上说客策士被委以重用,使得各国的官场出现了流动。

流动顺畅的国家,则国力强盛,流动滞缓的国家,则国力衰退。

这是天下的主流。

而这一次,楚国的举荐考核则出现了极大的变化。

不仅准许大家自荐,这打破了非贵族子弟无法被举荐的限制。而且还没有进行培训就直接考核并安排职位,这也使得许多还没有经验的人,生出不少的期待之心。

毕竟,按照原本的制度,在实践中培训,受限于职位的短缺,许多人从一开始,就已经在竞争中落入下风。

就比如一个闲散的职位,就算做的再好,考核之后依旧也只获得一个闲散职位。

而楚国的这次考核,显然跟他们以前的职位没有关系,只看这次考核的结果。

对此,许多人都冲满着希望。

与此同时,对今天的考核,熊槐同样也充满着希望。

为此,熊槐不仅将近卫军全都调去太学维持次序,而且还在考核开始后,亲自到了郢都太学的考场。

第六百一十八章 宫中第二百八十六章 求和第四百三十七章 破城第一千一百二十三章 主动出手第三百四十一章 石碾第六百七十四章 投降第一千零九十九章 争辩第七百一十一章 推举与考核第四十五章 楚宫反应第八百八十七章 齐国退兵第三百零六章 现情第九百零七章 兄弟分家第二百六十九章 进言第五百七十六章 纷至沓来第一千零九十五章 诏令第八百六十二章 驱逐出境第五百五十二章 不服第六百三十章 伐宋第二十八章 难以决断第六百三十八章 智慧出有大伪第五百六十三章 方城之内第一千一百四十五章 目标 下第一百五十五章 季子接子第二百六十九章 进言第一千一百零九章 宋王之忧第一千一百四十章 国祭第一千两百零四章 深情款款第八十九章 速成浮桥第八百八十章 相位空悬第四十三章 昭阳和泥第八百九十七章 对症下药第六百四十四章 成败第九百八十七章 暗流第九百六十六章 谣言第一千一百三十六章 烹杀第二百八十五章 大破秦军第九百三十五章 军议第一千三百二十八章 宋国内乱第一千零七十六章 赏赐第二百七十六章 声东击西第七百八十六章 举国动员第八百八十四章 下定决心第八百二十三章 大宴群臣第三百九十八章 越国北上第四十九章 犀首入楚第四百七十三章 会盟韩国第六百一十九章 两种可能第一千三百零二章 魏弃河东第二百二十五章 再次伐齐第一千零一十六章 渐进第三百一十五章 窒息第八百零三章 调停第八百四十章 钱塘江畔第十七章 咫尺天涯第四百四十八章 内忧外患第一千一百六十九章 大幕揭开第一千三百五十四章 死不瞑目第一千一百五十五 急剧恶变第四百一十三章 贪婪与忧虑第二百三十一章 强攻第一千三百二十五章 百年韭菜第一千一百九十二章 人心所向第七百三十二章 自荐之策第一千零二十章 异变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雨至第一千零七十二章 蓼莪第一千零六十四章 小义第一百五十八章 楚韩一体第七百五十八章 巴人在垫江第一百九十九章 难题第八百四十六章 会稽考核第八百六十章 宋宫之中第二百八十九章 渡河第一千一百八十二章 犹如此案第一千两百八十五章 赠之金印第一千零一十二章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第八百五十五章 恩威并施第八百一十三章 驾临吴城第一百六十三章 襄成君案第九百六十八章 定心第三百三十九章 秘方第一千一百八十二章 犹如此案第八百七十六章 意欲救燕第一千零六章 下落不明第九十五章 楚墨投靠第一千一百六十九章 大幕揭开第二百六十五章 军成第八百九十五章 举贤荐能第一百四十三章 知北涯第一千一百四十六章 逼宫第五百零四章 噩耗第七百四十二章 十一月十五第二百二十八章 北方有佳人第七百八十四章 秦军大崩第二百七十章 决心第十章 绝交齐国第八十章 一将功成第一千两百九十七章 广布仁德第二百八十五章 大破秦军第六百六十九章 请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