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章 绕不过去的镇北城

在参务院参务大臣、巡警部部长赵老七,带着林子然的旨意,前往京师筹备定都迁移工作的时候,京州方面军在京州中部以及北部地区的行动也是非常的迅速。

庞大的京州方面军已经是兵分三路,一路前往京州东部地区,一路前往京州东部半岛,一路沿着镜河朝着西北方向前进。

其中东部半岛地区的敌军微弱,派遣过去的部队其实很少,只有一个骑兵师以及一个步兵师而已,同时当地的少量守备部队以及地方官员们,已经是没有什么抵抗心思了,这一路东进的部队,虽然兵力少,而且逐步东进的过程里还要分散控制大量的城市,所以兵力显得比较薄弱。

但是却依旧是最轻松的一支部队,所到之处基本没有什么像样的抵抗,很多地方守备部队往往是直接投降,一些地方甚至是在帝国陆军的部队抵达之前,就已经是主动改旗易帜了。

前往东北部地区的部队,也不算多,只有第六军以及第三骑兵军这两支主力部队而已,这支部队的作战范围,其实包括了整个镜河北岸广阔地区,最后持续北上的话,就能兵临宁武州,高庆州。

而京州北部地区,也没有什么军事要塞或者大规模的城市,地形上也是一马平川,所以行动也是比较顺利。

稍微麻烦一些的还是西北方向,沿着镜河前进的部队。

平南州已经是向这一区域派遣了大量的兵力,根据可靠的情报,平南州已经向京州内,镜河河畔,距离平南州只有三十公里的镇北城派遣重兵。

这可不是几千万把人,而是超过了五兵力,而且还在收拢京州西北部地区的原京州部队向镇北城靠拢,两者加起来兵力怕是有七八万人。

他们围绕着镇北城以及周边地区的山地,建立了一条数公里宽,纵深同样达到几公里,把整个镇北城包括其中的要塞防线。

平南州军为什么要在这里屯集重兵,建立防线?

因为这里是镇北城!

镇北城自古以来就是京州西北部的重要军事关隘,位于镜河南岸,有高山可以修筑炮台,炮台上架设火炮的话可以完全封锁镜河。

而镇北往南,则是京州境内很少见的山地地形,大军虽然勉强也能通行,但是肯定麻烦多多,而且后勤运输会比较麻烦。

当然了,对于新鲜出炉的大恒帝国陆军而言,区区一片山地就算比较难通行,但是也不会成为太大的问题,大不了绕过去就是了。

问题的关键是镇北城的炮台,能够把镜河完全封锁。

这也意味着帝国陆军无法沿江而上,补给船队无法通过,而这对于极度依赖铁路、河流运输庞大后勤物资的大恒帝国陆军而言是很难受的。

几万大军染过镇北城不成问题,但是绕过去后这几万大军的后勤怎么解决?

依靠马车补给?

这可不是几十公里甚至都不是一两百公里的事啊,而是一路北上好几百公里的补给线呢。

采用马车维持四五百公里甚至更远的补给线,是目前的大恒帝国陆军做不到的。

这两年里,大恒帝国陆军后勤部通过众多实战例子已经是得出了一个最基本的结论。

以大恒帝国陆军的庞大物资消耗,人吃马嚼再加上海量的弹药,从最近的物资中转站通过马车的方式向前线转运,临界距离顶多维持在一百五十公里左右,超过这个距离的话,后勤方面将无法维持前线部队的正常弹药供应。

而这个距离正在随着陆军装备的火炮、机枪越来越多逐渐缩短。

这也是为什么大恒帝国陆军最近两年的大规模战役都是集中爆发在铁路沿线或沿海沿河的主要原因。

因为大恒帝国陆军的大规模行动需要极佳的交通来维持,不管是铁路还是船运都可以,但是必须要有其中之一。

否则的话,很难组织起来十几二十万人参战的大规模战役。

在京州南线战役里,后方的物资战略中转站到前线部队的距离是多少?

最远的部队也不过十五公里,最近的只有五公里。

щщщ★ тт kán★ co

而在京师战役里是多少?

依靠铁路,直接把物资中转站设立到了距离京师南城郊……

京州西北方向,可没有铁路,这也意味着,战略运输需要依靠镜河航道,如果无法打通镜河的话,部队根本无法深入平南州。

所以,对于大恒帝国陆军而言,要想进军平南州,就必须利用镜河作为战略运输补给线,就必须控制镜河沿岸,也就必须攻克并控制镇北城。

平南州方面显然也是知道镇北城的重要性的,自从京师战役结束后,他们就持续对该城增兵。

现在情报上说那边有八万人左右了,但是过一段时间,该地的兵力超过十万人是大概率的事。

面对重兵把守的镇北城防线,大恒帝国陆军京州方面军也是有一定的压力的。

这种压力不是其他,而是弹药供应!

京师战役结束之后,京州方面军实际上已经是把整个北伐战役发起前所囤积的弹药消耗一空了,中间还补充了不少的弹药。

现在京州方面军的弹药补给,基本都是依赖过去一两个月里持续运输过来的弹药维持着。

这种情况下,就使得京州方面军打起来就有所缩手缩脚了。

但是再难也是要打,之前的京师战役难度更大,还不是硬着头皮强攻,现在的镇北城也同样如此。

而且这镇北防线,对于京州方面军来说要好打的多,因为镇北城说白了,其实就是一个军事要塞,并不是什么人口庞大的大型城市。

此城城区面积很小,常住居民也就十万人左右,整体规模都不如普通的郡城。

城区面积小,平民小,这意味着可以避免复杂的巷战!

至于运动战或者是野外的阵地战,这玩意大恒帝国陆军拿手,大不了就多耗费一些炮弹而已,大不了就抽调多几门重炮过来。

重炮之下,啥子防线都得跪!

不像是巷战,这一炮过去,房子坍塌了,但是敌军依旧利用废墟坚守,而且建筑众多,地形复杂,很多时候连敌人在那里都搞不清楚,逼得帝国陆军在京师战役里,只能是玩逐步推进,攻占一片,肃清一片的作战模式。

也就是敌军抵抗意志不算强烈,不然的话就算是这样稳扎稳打,估计伤亡也会非常的庞大。

但是镇北城,这种看似是要塞,但是在大恒帝国陆军的将领眼中,和攻打野外防线没啥区别,甚至敌军收缩的更密集,这打起来还更容易。

但是这种容易也是建立在己方的火炮够多够大的前提下的!

为此,京州方面军已经是把两个仅有的一百五十毫米加农炮团通过船只调运到镇北城前线。

但是京州方面军觉得还是火力弱了点,他们想要把两百毫米的火炮也弄到镇北城外去。

但是奈何,陆军自有的两百毫米列车炮可没法去,那地方没铁路……

于是乎,陆军方面就是找到了海军,让他们提供两百毫米级别的火力支援!

听到陆军的请求后,海军方面也是为难的很!

第二百五十三章 苦逼的赵松第八百六十四章 谨慎第六百六十三章 速射炮和硬化装甲时代第九百二十五章 四百大管子的威力第五百零五章 有准备的曲阳州军第七百七十章 尴尬的镜河号战列舰第二百三十七章 等老子把后装枪炮搞出来见谁灭谁第七百一十三章 超级大订单第六百八十章 皇位继承人(还加更)第六百一十八章 官民结合经济体系第三百四十一章 马比人恐怖多了第七百零九章 奥尔战争谈判第四百一十五章 屡试不爽的迂回进攻第六百七十一章 福元五型步枪第二百一十一章 林子然的脸皮果然够厚第四百八十八章 遇上巷战的南海军第八百五十一章 这绝对不可能第二百七十八章 建立优越感和幸福感第五百四十三章 最后的准备第十五章 大家都是体面人第九十五章 这不公平第六十七章 能打就打打不过就跑第二百一十一章 林子然的脸皮果然够厚第一百五十一章 忐忑不安的三洋镇第六百二十五章 要就要全球第一第二百五十章 简明岗的抉择第六百五十六章 伟大的历史使命第八百五十一章 这绝对不可能第八百六十七章 万吨水压机第八百一十章 划时代的宁禹号战列舰服役第一百三十二章 马耕民族第九百二十五章 四百大管子的威力第一百二十四章 伤亡巨大第四百四十三章 大局已定第八百九十九章 大恒级战列舰开建第六百二十四章 吓死人的海军计划第六百九十二章 经济高速发展第四百二十章 完蛋了第四百八十七章 这仗没法打第三百一十六章 年轻的排长第四百七十二章 列车炮第七百一十三章 超级大订单第三百四十五章 来势汹汹第六百一十六章 圣驾北上第四百五十六章 西进北上东进争论第九百五十四章 初步和谈协议第三百一十五章 冲上去一鼓作气干掉他们第五百八十九章 丰阳第八百一十一章 第一经济大国第五百九十章 绕不过去的镇北城第四百四十五章 不甘心的杨钧第二百二十九章 轻步兵战术和后装步枪第七百四十四章 主力尽出第六百三十八章 大口径火炮的忠实信徒第二百七十八章 建立优越感和幸福感第八百八十五章 悲壮的拦截第七百七十九章 忧心忡忡的大恒军方(二)第三百零九章 荒唐投诚第二百七十五章 限税令第一百四十章 署理少卿第三百三十章 卑职愿为大人贡献微薄之力第一百三十四章 当个县守绰绰有余第一百四十九章 我吴冠林一定要让他们后悔第五百零五章 有准备的曲阳州军第六百八十三章 武器出口大国该有的觉悟(吐血爆更求订阅)第一百一十八章 君子不立危墙之下第五百七十二章 京州机器局之战第三十四章 远远的打枪,靠近的不要。第三百七十四章 打仗花钱第五百五十章 北伐!第一百八十三章 林子然你这王八蛋第五百三十八章 机枪演习第二百二十章 他还可以收税……第七百九十一章 庞大的内部需求第三百一十八章 为大恒统一而战第三十章 那是你劝的方式不对第五百零五章 有准备的曲阳州军第三百二十章 进攻!进攻!第七百一十九章 翘首以盼的可凯尔人第一百四十章 署理少卿第十八章 好处没有坏处一箩筐第十八章 好处没有坏处一箩筐第九百零九章 两难选择第五百五十八章 被世人看不起的大恒将领第二百七十二章 李坤的试探第二百三十七章 等老子把后装枪炮搞出来见谁灭谁第七百三十一章 恒奥港口互换协议第七百七十四章 出口盛宴第五百零四章 大恒必须统一第八百二十六章 炮轰港口第一章 大当家不好了第一百三十四章 当个县守绰绰有余第九百二十三章 决战第二百零六章 被埋的金子永远都不会发光第四百七十六章 轮船遭袭第四百七十章 模仿不来的南海军第一百七十五章 送到嘴边的肉必须吃第八百三十二章 大恒帝国的老朋友第三百九十章 让人无语的南州机器局第三百一十八章 为大恒统一而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