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九章 粮食贸易专营

新王朝时代的粮食贸易专营政策和藩镇时代的粮食贸易专营政策,是存在极大差别的。

以前的藩镇们全面控制粮食贸易看似是稳定民生,但实际上这都是以前各藩镇们为了更好的剥削农民以维持战争。

一个拥有数百亩土地的农民家庭,甚至连年丰收的情况下都只能勉强吃饱饭,穿的衣服都是打满了补丁,孩子也无法接受教育,这种情况放在以前或者其他国家是无法想象的,但是在现在的大恒却是成为现实。

几十年前乃至再往上数几百年,大恒农民其实就是中产阶层的代名词,发展出来了极其特殊的大恒乡村经济体系!

但是现在,农民在大恒已经是变成了贫穷的代名词。

就是因为农民们收获的粮食,被藩镇们压了极低的价格进行统一收购,然后又被迫购买藩镇提供的高价粮种、肥料、农具等,这剩下的钱大多也得缴纳高额税收,这么一转手后,手里就没剩下几个钱了。

这就彻底的把大恒人引以为傲,延续了将近几百年的乡村经济体系给破坏掉了。

有得有失,正是因为乡村经济体系被彻底破坏掉,众多中小农场主收入降低,甚至是破产后失去土地,这才迫使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务工。

大量的劳动力涌入城市,这才能够给工商业提供充足的劳动力,同时加速城镇化。

如果不是乡村经济的破产,大恒也无法发展起来一大批虽然落后,但是却规模庞大的工业。

帝国高层也是正在商讨着对农村经济进行改革,试图寻找到一条良好的改革方案,既要保障农民们的生活,而且还不能压制帝国工业的发展。

大恒帝国拥有太多的中小农场主了,如果没有遭到严重的压迫,他们依靠种田就能过上很不错的日子,完全没必要去城市里的工厂累死累活。

但是没有数量充足的工人,工业就无法发展。

对此,林氏王朝的相关官员们必须寻找出一条妥当方案来。

既要保障粮食产业的稳定,农民们的利益,同时也要保障工业的持续发展。

在找到一条更稳妥的方案之前,林氏王朝将不会对现有政策也就是限税令以及粮食贸易专营政策进行变动的。

限税令政策可以说是林氏王朝的立国根基,根据限税令里的诸多减税政策,不管是乡村里的中小农场主还是城市里的普通市民工人,又或者是商人,中高收入者,乃至富豪权贵们,全都是能够从限税令里获得大量的利益。

这也是为什么当年林子然颁布了限税令,能够从而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的原因。

利用广泛的支持,林子然才能够迅速集中大量人力物力,进而统一南海州乃至发展到如今这个局面。

限税令,就是实打实的给社会各界好处,为此林氏王朝也是背负了沉重的财政压力,为了维持统一战争发行了大量的国债。

限税令部分农业税的条款,给予农民的好处是非常直观的,可见的,直接一口气把税率降低下来,给中小农场主减负,从而让他们能够获得更多的收入。

同时新王朝执行的粮食贸易专营政策,也不是说和原来的藩镇们一样,只是为了压低粮食价格,以剥削更多的农民生产剩余价值。

新王朝的粮食贸易专营政策,核心目的是为了稳定粮食价格,避免粮食价格出现太大的波动,伤害农民们的利益,此外也是为了统一控制粮食出口贸易,避免内斗导致国际粮食贸易价格太低,从而资敌。

不过虽然说林子然不想要出口粮食,但是短时间内还很没办法停止粮食出口,因为这背后涉及到了一亿多农民人口,大恒的农民种植粮食,可不仅仅只是为了自己吃饭,还是为了卖掉粮食,换取金钱用以交税、购买粮种、耕马、农具、衣服以及其他开支。

所以,不能无缘无故的就停掉粮食出口。

必须进行粮食国际贸易价格差调整,同时引导农民开始种植其他类型的经济农作物后,扩大城市居民收入,增加他们的消费水品,多管齐下后,才能够有效的扼制粮食大规模出口的情况,以避免资敌。

大恒帝国目前的农业和工商业之间的关系,是矛盾而复杂的,再加上大恒帝国的农业主要生产粮食为主,并大量出口富余粮食,这就更多问题了。

之前造成这种复杂局面,是因为大恒持续了数十年的内乱,但是现在新王朝已经建立,统一战争已经是进入了关键时期,彻底统一有望,这个时候林子然就不得不考虑调整帝国内的农业和工商业之间的矛盾以及大量粮食廉价出口的问题了。

火车持续北上,在哐当哐当声当中林子然思索了良久,在火车抵达京师火车站之前,林子然就已经是敲定了大体的想法。

那就是甭管其他乱七八糟的,推动技术发展才是硬道理。

现在就要搞蒸汽拖拉机,以后还可以搞内燃机拖拉机推动机械化耕种。

再发展化工产业,研发推广化肥。

研究改进农作物,提高产量。

通过一系列的技术发展,以缓解目前的农业和工业之间的矛盾,并让他们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以目前大恒帝国内的复杂乃至相互矛盾的产业结构来看,单纯依靠一些政策进行调整是不可能的。

比如农业和工商业矛盾的问题。

其根源在于劳动力!

农业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而工业同样也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对此林子然认为最好的办法还是持续的推动现代化耕种模式。

对于拥有大量可耕土地的大恒帝国而言,哪怕是采用马耕,每个劳动力可以耕种的土地数量依旧有限,不客气的说,哪怕是所有大恒人都去种田了,大恒的可耕地也能够全部容纳,甚至都有多余的耕地。

在大恒的很多地方,其实都有很多未开发的土地,深入内陆地区,尤其是一些交通不便的地方,可以看见大片大片没有开发的平原地区。

不是大恒人不够勤快放着这些土地不开发,而是大恒拥有的可耕地实在太多,仅仅是大恒人的传统地盘,也就是京州,平南州、东定州、紫胜州、南海州、曲阳州这六个州,就拥有大量的可耕地,而且土地非常的肥沃,仅仅是六个州的可耕地资源,就足以养活好几个亿的人口。

在林子然看来,仅仅是这六个州的可耕地资源,如果进行完全开发,辅以化肥,改良粮种的话,养活十亿人一点问题都没有。

甚至进一步深入开发的话,这六个州的可耕地至少能养活十亿人口以上!

这么多可耕土地,而且几乎所有耕地都是平原地形,至于什么丘陵里的梯田之类的,在大恒人眼里那根本就不是耕地。

这样的地形完全可以进一步推广机械化耕种,以解放更多的农村劳动力人,让他们得以进入城市工作为工业发展做贡献。

后续还可以发展化肥产业,提高单亩产量,也就能够进一步增加农业产值,让农民增收。

通过技术的发展,缓解工业和工业之间的矛盾,乃至让两者相互促进发展,同时促进农业和工业的发展。

第一百六十七章 干脆绑几个回来算了第一百二十九章 帮人的事怎么能分白天黑夜第五百五十三章 大恒男儿死战不退第二十四章 这个傻子掉钱眼里了第一百五十九章 定江要塞第八百八十九章 战术大师第一百四十章 署理少卿第五百八十四章 登基第一百四十章 署理少卿第九百二十三章 决战第四百四十七章 一面倒的反攻第三百四十二章 兵发定江第四十一章 那感觉,爽!第七百八十二章 电气化的开端第四百九十七章 夺取崇克城第三百二十五章 残酷的现实第八百五十六章 走钢丝的卡西王国第八百八十三章 以势压人第九十九章 南州银行第三百九十七章 八十毫米轻型臼炮第六百四十三章 迷茫的各国海军第一百五十一章 忐忑不安的三洋镇第五百三十五章 我也可以统一大恒啊第一百零二章 这个吴冠林心很大啊第三百零三章 崩溃第八百四十章 大恒刷无赖第七百一十六章 大恒商务代表团出访第三百三十六章 全都是叛徒第八百四十二章 跨江大桥第九十六章 免费试新炮第七百九十八章 克鲁尔的石油供应必须得到保障第八百六十一章 石油战略破产第三百三十七章 围城截援第一百七十九章 老子在南广城等着他(第九章)第一百二十三章 擅退者,杀无赦第六十六章 大人爽快第五百六十章 全军覆没第八百二十五章 火炮多口径大第九百一十章 安多利亚海战第七百零七章 大恒调停第七十九章 天亡我也第八百八十六章 登陆第七百二十八章 混合主炮才是未来第三百八十一章 要为大恒海军保留家底第九百三十二章 妇女能顶半边天第六百六十七章 贸易壁垒第六十六章 大人爽快第二百六十九章 好歹是个炮啊第九百五十章 拉开差距第三百六十二章 施政基础第七百零二章 豪气的克鲁尔王国海军第一百七十四章 除非……第九百三十五章 鲸鱼港战役第一百二十七章 善后第三百七十四章 打仗花钱第一百二十三章 擅退者,杀无赦第七百一十九章 翘首以盼的可凯尔人第八百四十七章 全面燃油化第二百六十九章 好歹是个炮啊第一百零四章 绝望的曹原第八百九十六章 奥里萨帝国投降第五百九十五章 第一期海军发展计划第九十四章 曹大人赴宴第五百零五章 有准备的曲阳州军第三百六十七章 潘多拉魔盒被打开了第二百一十二章 赵松密信第二百五十九章 本郡杀自己养的猪,谁敢有意见?第二百四十二章 这不是过家家这是打仗第六百五十六章 伟大的历史使命第二百六十三章 南州银行必须死第五百九十六章 一夜之间全部过时第八十四章 要讲道理但是也不能认死理第五百二十五章 机枪初登场第六百二十二章 人有失手炮有打错第二百四十一章 不服,给老子憋着第四百零四章 信心满满第二百七十九章 暴风雨前的平静第三十四章 远远的打枪,靠近的不要。第九十六章 免费试新炮第三百六十三章 其他人不行第一百一十四章 早上出门晚上还在第九十章 这素质就是牛第二百二十九章 轻步兵战术和后装步枪第八百九十三章 飞艇第四百零九章 与时俱进的徐腾第七百八十九章 统一火控的威力第六百八十四章 东海岸四国购舰第八百七十一章 全球经贸合作第七百三十三章 混乱的蓝星局势第一百一十四章 早上出门晚上还在第六百九十八章 电报第一百三十一章 残暴而好战的大恒人第二十七章 都怪学妹第九百一十一章 战列舰的辉煌第一百二十六章 担忧的简良志第一百四十九章 我吴冠林一定要让他们后悔第七百八十七章 丹拿代理人战争第六百五十三章 靠卖粮食过日子的大恒第四十九章 突如起来的命令第四百一十一章 不如直接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