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八章 工业大发展

北边的东海岸四国联盟,他们背后都的海外以及外交压力现在非常大,所以他们对新战舰的需求非常的迫切,对很多战舰的交付时间追的比较紧,比如两艘公主级战列舰,就要求两年内完工交付,所以这两艘战舰,这个月已经开工一艘,下个月会开工第二艘,争取明年建成下水,后年交付。

同时建造大恒帝国海军自身的战舰以及为奥尔王国海军建造战争,让大恒帝国的造船业以及相关的国防产业哪怕是在战争结束之后,依旧处于全速运转状态,并在持续扩大规模。

为了满足大吨位船只的建造计划,去年开始罗海造船厂以及京州造船厂就开始进行大规模扩张了,扩张现有的船坞,新建设大型船坞,短短一年内就扩建了一万五千吨船坞两座,万吨船坞三座,五千吨船坞六座,要不然的话,根本无法同时满足这么多大吨位战舰的建造工作。

同时中部武器公司已经把原嫡属于海军内部管辖的‘曲平海军修理厂’纳入管辖中,并投入巨资,升级为曲平造船厂,初步计划就会对现有的一座万吨船坞进行升级扩建为两万吨船坞,并把其中的一座五千吨船坞扩建到一万吨船坞。

一旦升级扩充完毕,将会为大恒帝国再增加一座能够建造万吨战舰的大型造船厂。

并形成罗海造船厂、京州造船厂、曲平造船厂三大造船厂的布局。

庞大的造舰计划所带来的压力,不仅仅局限在造船厂这边,毕竟还只是属于终端组装厂而已,中上游的相关行业同样是受到了巨大的压力。

比如扩建造船厂,你得添置、升级设备吧,而这些造船设备可都是大型设备,这些都是需要中游的各机械厂提供产品,而以往这些机械厂的规模以及技术能力也是有所缺陷的,所以他们自身还需要进行扩张以及技术升级。

此外战舰也不仅仅造个船体就行,还得配属一系列的核心零部件,最核心的蒸汽机、装甲以及舰炮更是重中之重。

目前帝国主要的两座舰载蒸汽机厂商,罗海蒸汽机厂、京州机器局所属蒸汽机厂已经是全功率运转,加班加点生产新型蒸汽机以供应各战舰乃至民用商船。

装甲方面,罗海钢铁厂、紫胜州钢铁厂、丰阳钢铁厂都能提供锻铁装甲,但是加起来的产能以及是比较有限,同时最关键的是,帝国海军为了紧跟海军强国的步伐,已经是要求拿出来钢面铁甲这种新型装甲来。

而新型装甲对技术要求更高,哪怕是目前装甲技术最为成熟的罗海钢铁厂,想要大规模生产质量合格,性能上乘的钢面铁甲还是有比较大的困难,这又需要继续投入资金进行设备升级,技术研发。

舰炮更不用说了,为了解决舰炮问题,海军甚至都搞了个舰炮研究室,从全国范围内抽调技术人员集中攻关研发舰炮技术了。

不管是正在研发当中的三百毫米三十倍口径舰炮,两百五十毫米三十倍舰炮,还是两百毫米三十五倍舰炮都是面临着极大的压力,这些舰炮可都是已经预定装舰的,留给他们的研发,组织生产的时间可不多。

此外他们还得同步预研更先进的大口径舰炮,比如三百毫米三十五倍舰炮,两百五十毫米三十五倍舰炮。

同时该舰炮研究室,还接到了来自皇帝陛下林子然亲自下达的研发任务,那就是研发速射管退火炮,林子然要求研发部门集中力量,尽快的解决舰炮的速射问题。

在林子然看来,现在的舰炮射速太慢了,就算是一百五十毫米这种中等口径的舰炮,射速也非常慢,一点五分钟才能打一发。

大口径舰炮更差,两百毫米、两百五十毫米的舰炮射速只有两点五分钟每发,三百毫米舰炮更是需要三点五分钟每发。

上述还只是理论射速,实战中受到瞄准等各种因素影响,实战射速还要更慢。

为此,林子然要求舰炮研发部门,研发管退火炮,以求提高舰炮射速,哪怕是短时间内无法解决大口径舰炮的射速问题,但是那些中小口径舰炮的射速也要解决啊,比如一百毫米,一百二十毫米口径的舰炮。

海军内部对舰炮的速射提高也是非常重视,虽然说这年头大口径舰炮才能击穿敌主力舰的装舰,但是中小口径舰炮如果能够提高射速,也能够有效威胁敌舰啊。

只不过管退速射炮什么时候才能够研发出来,这就是没准的事了。

这玩意已经不是林子然提一个点子,设计师们随便折腾折腾就能够搞出来的,这涉及到了基础材料,加工工艺。

比如要搞管退,就需要用到液压或者弹簧,而这两者都对基础材料以及加工工艺的要求非常高,要不然根本无法生产出来合格的液压复进装置。

海军这边的造舰计划,对国防产业带来了极大的压力,但是同样也是带来了澎湃的动力,有充足的订单,国防工业里的相关企业才能够有足够的收入以及利润,其研发更先进的技术,升级设备,进而生产出来更好的产品。

同时也能够带动国防工业里的就业,让更多人获得一份稳定的工作。

去年到现在,仅仅是罗海造船厂的雇工人数,就已经是新增了一千多人,其他几个造船厂同样如此。

南州机器局那边,虽然战争结束了,陆军订单大幅度减少,没有了以往加班加点的状态,但是依旧没有裁员,因为海军依旧持续订购火炮,同时还有大量的外贸舰炮、陆军火炮的订单。

所以南州机器局那边,依旧是保持着满功率运转状态。

至于更上游的机械以及钢铁,矿务产业其实更是出现了爆炸式的增长。

造舰造炮需要什么?需要钢铁,海量的钢铁,不管是装甲还是船体又或者是设备等等什么,都需要钢铁,这些钢铁都需要钢铁厂提供。

而除了国防工业外,还有一个钢铁需求的大头,那就是铁路!

实际上铁路带动的钢铁产业增长更夸张!

多条铁路线同时开工,需求的铁轨数量是海量的,并且需要大量的蒸汽机车,这些都是需要大量的钢铁产能支撑的。

统一战争结束时,大恒帝国内的生铁产量初步统计只有八十万吨左右,钢产量只有区区两万吨。

但是统一后的第一年,也就是今年,预估生铁产量将会暴涨到一百八十万吨,钢产量保障到五万吨,这主要是得益于罗海钢铁厂去年开始的扩产工程在今年顺利投产,同时京州钢铁厂,崇克钢铁厂复工扩产。

但是明年的产量还将会更庞大,因为除了上述三大钢铁厂还会继续扩大产能外,其他众多的钢铁厂也还在扩产。

经济部门很乐观的估计,乾圣三年,也就是明年的生铁产能预计能够突破三百万吨,钢产能突破十万吨。

而再往后的乾圣四年、乾圣五年还会出现更大幅度的保障!

因为在‘全面经济发展计划’里,钢铁产业乃是重点发展行业,确定了以罗海钢铁生产基地、崇克城钢铁生产基地以及京州钢铁生产基地三大钢铁生产基地,全力重点扶持发展罗海钢铁厂、京州钢铁厂、崇克钢铁厂三大钢铁厂,扶持国内其他地区的六个中型钢铁厂的钢铁产业。

通过对上述钢铁厂以及相关连行业的政策、资金扶持,以争取实现跨越式发展,力争在乾圣五年的时候,把生铁产量提升到六百万吨、钢产量五十万吨的规模。

这就是大铁路计划以及海军发展计划所带来的庞大威力!

当然这也和大恒帝国里拥有丰富,容易开采的铁矿资源以及煤炭资源、良好的河运以及铁路运输有极大的关系。

如南海州为例子,仅仅是罗海郡内就有丰富容易开采的铁矿以及煤炭资源,同时稍微靠北的罗安郡也拥有丰富的铁矿以及煤炭资源。

仅仅是这两个州的铁矿以及煤炭资源,就足以支撑起来一个大国发展所需要的铁矿以及煤炭资源了。

更别说,南海州在大恒帝国里的铁矿以及煤炭资源虽然丰富,但是也不是最多的,最多的还是平南州,那里的铁矿更加优质,煤炭开采更加容易。

此外紫胜州也是矿产资源大州,虽然开发程度不如平南州以及南海州大,但是铁矿以及煤炭资源的丰富储备,丝毫不亚于南海州。

其他各州里,或多或少也有铁矿以及煤炭资源。

单单说铁矿石以及煤炭的资源而言,大恒帝国自诩世界第二,就没有那个国家敢说是第一了。

储量丰富,容易开采,品级还高的铁矿石以及煤炭资源,这些不仅仅让大恒帝国的钢铁以及相关产业能够快速发展,实际上这也是当年大恒陷入内乱之中,工业依旧得以稳步发展的重要因素,因为资源太丰富,当时的藩镇们随便折腾两下就能够弄个钢铁厂了……

钢铁以及煤炭这两者乃是当代工业发展的基础,有了钢铁和煤炭才能够大规模发展铁路,蒸汽钢铁船只以及机械等各类工业,这样才能够让新生的林氏王朝,有底气短时间内追赶其他列强,尽快的重返一流工业国行业。

只不过吧,产量虽然有了,但是质量就有些不靠谱了。

反正铁路公司不止一次的抱怨,各大钢铁厂商生产的铁轨质量实在是太渣了,比国外的同级别产品差了不是一点半点,而且价格还不便宜。

搞的铁路公司那边,为了获得质量合格的铁轨,不得不加强质量检查,同时尽可能的选择靠谱的厂商,不然的话一不小心就会得到一大堆的劣势产品。

铁路公司这边如此,造船行业的抱怨声也是极大!

用来建造船只的锻铁、钢材等材料质量不咋地,供应军舰的也就罢了,虽然性能略微差了点,但是总体上质量还是能保证,毕竟监管非常的严格。

但是用来在辅助舰以及民船上的钢铁质量就很堪忧了。

至于说海军一直都想要的钢面铁甲复合装甲,不管是罗海钢铁厂还是京州钢铁厂又或者是崇克钢铁厂,都是迟迟无法拿出来合格的量产产品,撑死了也就只能搞一点实验室产品。

但是建造军舰需要的装甲可不是一定半点,动不动就得上千吨的,一年里造的军舰多了的话就是大几千甚至上万了吨钢面铁甲装甲的需求了。

奈何无法量产!

对此海军很无奈,钢铁厂那边也是无奈!

无法大规模量产他们也是没什么太好的办法啊,这玩意技术比锻铁装甲难多,想要搞出来需要极高的生产工艺,并且需要多种更先进是生产设备才行,而目前大恒帝国内,一票的机械工厂都无法提供合格的机械设备,他们钢铁厂也是没有办法啊。

装甲等产品依赖机械设备,而舰炮更是依赖高精度的大型设备,什么钢炉、天车之类的基本设备不说了,更重要的是锻压机,生产大口径舰炮需要大型锻压机的,一两百吨的都是起步要求,想要生产三百毫米口径以上的舰炮,需要的是一两千吨的锻压机,能够加工大尺寸零件的大型砸边机、轧钢机才是核心设备。

而这些看上去傻大粗的大型加工设备,咋看似乎也没什么,但是真正搞起来才知道这些玩意不好制造。

大恒帝国里现有一些顶级设备,比如几台千吨、两千吨的锻压机,五百毫米砸边机,三百五十毫米轧钢机,都还是之前的藩镇们,为几个大型兵工厂进口的呢。

大恒帝国自身,之前乃至现在,暂时不具备这些大型设备的生产能力。

纵然现在已经是投入最近开始研究,罗海机械厂自研的两千吨级水压锻造机也在稳步推进中,但是距离实用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这些基础设备的缺乏,也是导致了目前大恒帝国大口径舰炮生产困难,大尺寸钢面铁甲装甲以及其他大尺寸钢铁产品生产困难的重要原因。

第二百六十六章 启动战争机器第八十八章 吴冠林你可以的第二百一十章 低调发育不要浪第四十三章 汪镇守跑路第二百九十九章 后装炮抵达战场第九十五章 这不公平第三百七十章 那都是我们的钱第七百零八章 和大恒人开战,疯了吧你!第三百四十三章 兵临定江要塞第五百五十章 北伐!第七百五十章 夜间混战第六百二十八章 两州局势第八十一章 对比化管理第二十八章 站在食物链顶端的男人第六百九十三章 一年一个台阶第二百六十三章 南州银行必须死第八百三十六章 武器贸易竞争第五百六十章 全军覆没第四百四十一章 硝烟中的广安城郊外第二百九十一章 李坤就这么完蛋了?第八百五十三章 新时代到来了第六百四十三章 迷茫的各国海军第五百零六章 四州交通线第五百零三章 极限补给第二百五十章 简明岗的抉择第十二章 堂堂穿越客第八百四十章 大恒刷无赖第七十五章 大战一触即发第四百零五章 富家翁杜志宽第三百零九章 荒唐投诚第八百四十七章 全面燃油化第三十一章 要以理服人第六百四十九章 善财童子第五百七十五章 各方观望第二百七十七章 民心为何物第八百九十六章 奥里萨帝国投降第三百七十五章 这是要侮辱他邵秉的智商第三百二十六章 大人,是时候下令投降了第二百六十七章 职部愿为大人效死第六百九十七章 打仗太贵了第三百五十章 进攻,进攻第四百六十九章 五天决定胜败第六百六十六章 大恒需要一支强大的海军第三百零三章 崩溃第三百零二章 这绝对不可能第八十三章 你们的良心不会痛吗第一百一十九章 弹药爆炸第一百七十三章 那小子是个祸害留不得第三百二十八章 只要不是上阵打仗都好说第二百一十八章 跑都跑不动打个屁第七十七章 肯定有埋伏第二十二章 我读书少别骗我第七百七十八章 忧心忡忡的大恒军方(一)第九百四十八章 王国岛动荡第四百零九章 与时俱进的徐腾第二百八十九章 一路上辛苦了第八百四十四章 南州机器局第七百七十三章 八大强国第四百二十三章 十万人大整编第八百四十五章 全球军备竞赛第九百一十三章 损失惨重第四百八十一章 海军问题多多第六十一章 千人小目标第二百五十七章 一百万不够第一百八十八章 这不正常第三十三章 大人我都听你的第十七章 青山镇可是个好地方第二百六十七章 职部愿为大人效死第八百二十章 共同的敌人第二百三十八章 平推才是王道!第五百一十六章 大恒统一元帅府第四百八十九章 围点打援第五十三章 北上广安第六百四十八章 工业大发展第七百一十章 帝国利益绝不容侵犯第四百九十章 不能再这么打下去了第一百二十七章 善后第三百九十七章 八十毫米轻型臼炮第四百四十五章 不甘心的杨钧第六百五十章 推销军舰第八十七章 屡战屡败吴冠林第二百一十二章 赵松密信第五百三十六章 南方两国第七百七十四章 出口盛宴第六百七十三章 奥尔战争爆发第三百章 这才是战争利器啊第四百二十九章 各怀鬼胎第六百四十五章 装甲巡洋舰第一百三十五章 这局势我喜欢第四百三十六章 奥尔王国:我们不差钱第六百八十八章 良心军火商第四百六十三章 蠢蠢欲动第五百二十九章 密河乌羽渡口第五百四十五章 北伐作战计划第四百九十一章 强攻中燕山第七百二十五章 蒸汽轮机的曙光第三百八十二章 不给邵秉任何喘气的机会第三百五十六章 突破第四百三十八章 就买这么贵咋了?第六百三十八章 大口径火炮的忠实信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