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三节 大兵压境

咸丰是7月16死的,但他死在了热河,皇帝不再皇宫本来就是一件麻烦事,还死在了外面就更麻烦了。

不把后续手尾处理好,皇帝的死讯是不能诏告天下的,所以知道20日,皇帝的讣告才明发天下,要到广州还得些日子,兵荒马乱的,连广州城都乱了,能不能送到还不一定呢。

更何况哪里的水太深了,肃顺等大臣成了顾命大臣,咸丰一下子任命了八个顾命大臣,可偏偏里面就是没他的亲弟弟恭亲王奕欣,又将自己的印章等给了慈禧两太后,生怕主弱臣强,将来八大臣成了鳌拜那种角色,气压孤儿寡母。

但这时候奕欣的声望很高,皇帝带着肃顺等人跑到了承德,奕欣在北平跟洋人周旋,在北平的各部官员都看的清楚,也跟奕欣结成了良好的关系,可八个顾命大臣都没有奕欣,不免让人怀疑遗诏的真伪。

反正京城中都在传说,八大臣矫诏,闹得沸沸扬扬的。

遗诏到了北平城就已经闹成这样,到了广州还不定闹成什么样呢。

反正只有更乱,没有最乱,朱敬伦的计划中,那时候才是起事的最佳时机。

另外他依然认为,新安县勇还没有逼到绝境,他们造反的意志还是不够坚决,所以他还要等。

此时所有人中,还能保持冷静的,也就只有朱敬伦一个人了。

如此复杂的局面,如此紧张的气氛,让每一个人心焦,都想摆明了立场,哪怕扯旗造反,先跟城里的八旗干一仗,把这些朝廷铁杆先剿灭了,然后出兵城外跟耆龄决战,接着发兵四处平定天下,这样大家也有个目标。

古人说,名不正则言不顺,不是没有道理的,有人说洪秀全太早的扯旗造反,导致清王朝全力镇压,可是他要是不把旗子扯起来,鬼知道他啊,谁会投奔他?朱元璋那一套高筑墙缓称王的方式,不是每一个造反者都适用的。朝廷到处镇压,把声势闹的很大,反而所有人都知道了洪秀全,他这时候才真正成了旗帜。

一连十天,都到了八月底,朱敬伦还是没收到咸丰已死的消息。

新安县勇被朱敬伦磨的都快忍不住了,劝进已经好几次,一开始他们以为是做做样子,后来他们开始害怕朱敬伦是真的不想跟他们造反,因为他们劝进了不止三次,都五回了,可朱敬伦就是不为所动。

城外做样子的进攻又搞了七八回。

突然这天,方山匆匆赶到朱敬伦房中,进门就叫不好。

“耆龄调来了五万大军,现在已经在东西北三面合围广州了。”

朱敬伦刚刚起来,也不由吓了一跳:“五万?他哪来的五万大军。”

能行动这么快的军队,在朱敬伦意识中,就只有一个湘军,也就是湘军还值得他认真一下,八旗不行,绿营不行。

方山道:“看装束,怕是乡勇。”

“五万乡勇。”

不是湘军,朱敬伦就放心了。

“马上去探,耆龄从哪里招来的五万乡勇,要招这么多人,一时半刻是不可能的。看看是不是从广西调回来的。”

夜里,黑狗挑出来那些客家好手,就悄悄出城,这些人跟土勇打了六七年,又是山民,翻山越岭都不在话下,真的非常适合当侦察兵,他们出动了一次,就成功抓回来五个乡勇。

这下朱敬伦算是弄明白了情况。

这些乡勇不是从广西调回来的,广西兵既要应付造反的天地会陈开,还要应付窜入广西的石达开,哪里有兵力调回广州呢。

让朱敬伦惊讶的是,这些乡勇竟然是来自鹤山等县的广府人团勇,因为械斗这些土客混居地方的广府人和客家人都组织了起来,但是一直都没有官方背景,除了一开始因为许多广府人加入了洪兵,官府利用客家武装剿灭匪患的时候,有些偏向客家人,之后官府几乎是不闻不问,可以说是完全中立的。

因此到最后,广府土人团勇之所以能够战胜客家人,可以说完全是靠他们自己的力量,他们自己把自己组织了起来,组建了大量的团防局,甚至能够统一一县的团勇,新宁和阳江的团勇甚至还联合起来城里宁阳局,因此这些土勇团练的规模是相当庞大的。

可是在庞大,毕竟是民间武装,财力有限,五万人绝对把这一带的土勇都抽空了。

没有大利益,绝对不能让正在包围鹤山客勇,打算将鹤山县像恩平县那样,全部哪位广府人势力的土人团勇心动的。

经过询问发现,耆龄真是下了大本钱了,他将存在肇庆的三十万广西军费,全都拿了出来,到五邑地区招募乡勇,更是许以官位,拉拢了大量的土勇头目。

让朱敬伦想不到的是,在鹤山一带负责平息械斗的南邵镇总兵张千山在其中,竟然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耆龄给五邑各县都发去了总督钧令,让各县组织团勇攻打广州,把广州新安县勇定为叛乱。

当收到总督钧令后,各个县令还在迟疑,张千山却把这当成了升官发财的大好机会,他在那一带也混熟了,亲自跑去跟各个土勇头目沟通,那些土勇头目,比如谭才那样的,都是野心勃勃之辈,跟张千山是一路人,很吃升官发财这一套,当即动心。

只在黄茅壁山下各个山口留下了一半人马,大队人马立刻就跟着张千山来广州了,他们这只部队人数两万,是城外五万乡勇中战斗力最强的,而且谭才这些人财大气粗,都在香港买了大量的洋枪,大炮的数量也不少,目前发现的就有三十多门,不过都是请便的步兵炮,还压制不住城墙上的炮台。

剩下三万土勇,大多是临时拼凑,战斗力并不强大。

目前张千山的土勇集中在城北一带,城西一带则是一万土勇加肇庆八旗绿营,剩下两万土勇则在东城螺岗、黄岗一带驻扎,这只土勇部队是战斗力最差的。

五万大兵压境,看来是时候了。

是真正扯旗造反的时候了,不用等咸丰死的消息了,因为五万大军,足以让城里一万多新安县勇孤注一掷,彻底下定决心跟朱敬伦造反,同样打败这五万大军,他们也将彻底没有退路。

于是朱敬伦当夜立刻召集所有营官,立下三条规矩:

“你们应我三事,本官就带你们讨一条活路。”

“大人请说。”

众人纷纷请愿,他们觉得自己其实早就做好准备了,早都想扯旗造反了,但朱敬伦觉得他们的压力还不够。

“其一,一旦起事就没有了后路,你们所有人都必须对我唯命是从,马首是瞻,不得有二心,不得生退意!即便父母妻儿相召,无我军令,也不得擅离军营。违令者斩!”

众人纷纷答应,此时是他们求着朱敬伦带他们造反,不是朱敬伦忽悠他们造反。而朱敬伦担心的则是,这些人现在说的很好,可是一旦他们的宗族、父母看到儿子造反,马上派人来叫,他们一下子就涣散了。

“其二,令行禁止,军令一如以往,不得有丝毫违背,违者按旧例惩办。各官各司其职,各兵各守其位。不许有升官发财之念头,切记,我们一直都是保家守土的官兵,不是肆意流行的流寇。但凡有违令者,一律按军法从事。”

这一条也没人不答应,这些天他们的规矩一直都没变。主要是朱敬伦担心,这些人一旦造反,会觉得自己是给朱敬伦打天下的,开始变得居功自傲不服军令了。所以他一定要让他们始终保持之前在瑞典人训练下的规矩,只要有规矩,能守住纪律,他们的战斗力就远远胜过清军。可惜那些瑞典人不会跟着来闹饷,他们是不会参与到跟满清官府对抗的行动中的。因此朱敬伦才更要强调这些瑞典人在的时候,经过朱敬伦同意后制定的军规制度。

“其三,焚书祭表,签名立约,众人盟誓!”

这一套是中国人传统的造反仪式了,带有强烈的帮会性质,但既然是流行,那么就值得利用一下,不过朱敬伦不是跟这些人磕头,而是立约,方山执笔写了一封讨伐满清无道的檄文,然后让所有人都签字,之后烧了这檄文给老天看。

但檄文还有副本,找石匠刻到石碑上,每个军官的名字都刻上去,不但让他们没有退路,等于一张生死契约,还将商定好的那些内容都刻上去,将来谁犯了军法,立刻在石碑前砍了他的脑袋,也没人敢说朱敬伦不顾情面,而是他们背信弃义毁诺在先。

跟所有军官约定好之后,就让他们立刻回去准备,包括把这些情况向他们的士兵传达,让大家都了解情况,所有人把目标和方向确定下来,第二天朱敬伦就要他们展开军事行动,对城外土勇发起进攻。

朱敬伦需要一场胜利,来稳定军心,提高士气,任何起义造反的第一仗都极为重要。

可有一个隐患,那就是张千山带来的那两万人并不是那么容易对付的,朱敬伦如果进攻他们,一时半会肯定无法消灭他们,城里还有上万的八旗绿营兵的。

这时候方山站出来,表示他愿意去张千山大营中做说客,说服张千山按兵不动。而务求胜利的朱敬伦,则会命人朝城东的最弱的土勇部队进攻,争取一鼓作气彻底歼灭这只部队。

第七百零九节 新加坡谈判第七百五十七节 挺进圣安东尼奥第四百二十九节 一起承担第三百一十八节 荒山茶园第一百零六节 与东印度公司对赌第七十四节 想要改变种姓吗第一百七十八节 投机第五百六十五节 教育改革 2第三百二十二节 广府银行第六百一十二节 灾情第35节 见柏贵第七百零六节 岘港会战 1第六百五十一节 留给日本的时间不多了第七百零五节 俄军入塞第八百二十九节 笼罩欧洲的恐怖楔子第五十一节 封港第七百三十七节 战前的外交准备 1第五十四节 买断烟土第七百四十四节 得意时要知进退第五十六节 惹一身骚第五十七节 该拼命时要拼命第一百零六节 与东印度公司对赌第四百一十一节 大明的铁甲舰第四百一十八节 给日本人贷款第十一节 谋城第三百五十六节 雷霆手段第四百四十四节 大明的威势第一百零四节 朱敬伦的千金马骨第七百二十二节 瓜分南洋会议第四百二十八节 锦纶堂第五十一节 封港第三百九十二节 藏污纳垢之所第七十三节 找几个教官第七百七十六节 伦敦和谈 1第三百零七节 西方使团第一百七十五节 升官发财的黑狗第43节 实话第一线第八百二十五节 大战一触即发第七百五十节 美国人的反攻第三百六十九节 全球解读第八百二十八节 德国需要保证第三百九十七节 场外游说 1第七十八节 登陆第三百四十九节 洪秀全死了第六百三十七节 英国的小动作第三百八十四节 工业革命种子 2第二十三节 墨琴第七百六十七节 尤卡坦海战第六百四十六节 借师复国第一百五十五节 水口公约第四百零五节 进错洞房 1第一百五十六节 英法援军第七百六十六节 煎熬第七百九十八节 东亚大陆协定第一百七十一节 建议第六百七十四节 凛冬将至第四百四十八节 趁乱发财第七百九十三节 工业巨头的春天第九十九节 土地和祖宗都不能放弃第一百二十九节 瞒天过海第七百六十节 饮马墨西哥湾第七百五十八节 皇权威信的下降第七百三十七节 战前的外交准备 1第五百五十一节 李秀成的上海第八百零四节 中国的东亚秩序第四百四十二节 另一条铁路的命运第七百零七节 岘港会战 2第五百九十三节 专利法的颁布第七百二十一节 明暹同盟条约第六百五十五节 占领长崎第五百四十五节 交货的麻烦第六十节 中间人第七百六十一节 打断美国社会的支柱第七百零九节 新加坡谈判第八百二十八节 德国需要保证第七百四十三节 华人爆发的力量第一百六十三 为了中国茶的未来第一百七十节 误判第八百二十六节 挑拨失败第三百三十七节 肇庆会战 1第三百三十九节 肇庆会战 3第六百二十八节 终于可以大张旗鼓了第三百一十四 矛盾大爆发第三百八十三节 工业革命种子 1第七百二十一节 明暹同盟条约第五百四十八节 精神偶像的坍塌第三百四十三节 檄文第四百节 贸易谈判 2第七百九十七节 战列舰时代到来第七十三节 找几个教官第六百九十节 曾左之死第三十节 愿与你结拜第五十三节 必有重赏第七百三十一节 大明的财团时代第十二节 机会第四百零一节 遗留问题第六百四十六节 借师复国第七百八十一节 拒和迁都再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