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8章 手搓常温超导材料?

第438章 手搓常温超导材料?

回答了几个问题,下课的铃声也响了起来。

听到铃响,徐川动作敏捷的从讲台上摸起教材,然后便迅速的溜出了教室。

这方面他还是挺有经验的,毕竟以前上课没注意被堵过一次,折腾了老久才出来。

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直接在这些‘热情’的学生围上来前直接宣布下课走人。

顺着走廊,徐川迅速溜出了教学楼。

刚准备回自己的办公室,就撞到了南大新任校长谈绍元。

谈校长笑着打了声招呼,走过来问道:“徐院士上完课了?咱们南大的学子感觉如何?”

徐川笑着道:“挺好的,这些学生都很认真也很热情。”

谈绍元笑了笑,道:“这还得多亏了您啊,徐院士,有您在,咱南大这两年的招生的分数和质量,那是一年比一年好啊。”

不得不说,南大最近这两年的招生,无论是分数线,还是质量,都提升了很多。

而在这其中,徐川带来的影响太大了。

诺贝尔奖得主、菲尔兹奖得主、国家可控核聚变项目工程总设计师,一系列的名声和成就,让南大跟着一起出圈了一次又一次。

包括数学系,原本平平无奇,甚至在高校中有点拉胯的数学系,如今也起飞了。甚至有不少数学竞赛生,都选择了报考南大。

而在以往,这种几乎都是去水木或北大的,再不济,也是去复旦或者香岛那边,南大数学系基本不在他们的考虑当中。

徐川笑了笑,道:“母校壮大,这也是我的荣幸啊。”

微微顿了顿,他接着道:“对了,谈校长,关于教学方面,我这边还有件事想麻烦一下学校。”

闻言,谈绍元迅速回道:“徐院士请讲。”

徐川:“我这边准备带几个学生,想看看有没有合适的,学校这边能不能帮忙先筛选一下?”

听到这话,眼前的这位谈校长毫不犹豫的点头道:“这个没问题,我这边回去后立刻就找人安排统计一下学生资料。”

“不过关于学生方面,您这边有什么要求吗?”

徐川思索了一下,道:“我这边带学生,本科生就算了,我没那个精力,平常给他们上上课就够了。主要是收研究生和博士生。”

“研究生的话,考研成绩至少在三百八十分以上,专业成绩不低于九十分,如果有优秀的SCI论文与各种科研项目经验的话,考试成绩可以降低一些。”

“至于博士生,主要以论文和科研项目经验作为评价就行,成绩反倒是其次。”

对于他来说,带学生这种事情,其实早已经能不局限于某一个学校了。全国甚至是全世界的学生,只要他开口,基本都能招收到。

不过考虑到这应该是他回国后,真正意义上第一批带的学生,徐川还是准备先将这个机会放给母校的学子。

谈绍元点了点头,道:“没问题,我这边回去后会立刻处理的,还有其他的需求吗?”

徐川笑道:“暂时没有了,那这件事就麻烦谈校长了。”

“嗐,麻烦什么,不麻烦不麻烦,这是我应该做的本职工作。”谈绍元摆摆手道:“倒是这些被你挑中的学子,可就是他们和南大的福气咯。”

徐川笑了笑,告别了这位新任职的谈校长返回了自己的办公室。

房间中空荡荡的,蔡鹏也不知道跑哪里去了,他也没太在意,打开了电脑,开始继续完善自己昨天晚上还没弄完的航天发动机构思。

航天和航空,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尽管他们的意思听起来可能差不多,但区别很大。

航天是指进入、探索、开发和利用太空以及地球以外天体各种活动的总称,发动机需要在无氧环境下工作。

而航空仅仅指飞行器在地球大气层(空气空间)中的飞行(航行)活动,一般都需要大气中的氧气作为燃料辅助。

两者并非同一个意义上的东西。

目前来说,航天发动机分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液态燃料火箭发动机,电磁力发动机,核能源发动机四大类型。

各国使用比较普遍的,一般都是液态燃料作为航天发动机燃料的液态燃料火箭发动机。

虽然固体燃料火箭的推力比液体燃料在同等重量下要高不少,结构也要更加简单。但固体燃料的燃烧时间相当短,一般的运载火箭也就能持续个两三分的时间。

这么短的时间,想要将卫星或者航天件送上太空,几乎是不可能的。

再加上没法调节推力,燃烧不稳定等问题。固体燃料在如今的火箭中,运用还是比较少的。

当然,在徐川看来,无论是固体燃料火箭,还是液体燃料火箭,都有一个避不开的缺点。

那就是比冲值太小了。

对比起电磁力航天发动机来说,化石燃料发动机比冲值最高也不会超过五百秒。

而最普通的电磁力航天发动机,比冲值也能轻易的做到一千秒以上,而那些性能优异的电磁力发动机,比冲甚至能做到五千秒以上。

所谓的比冲,如果用专业话语来说描述,比冲指的是衡量反应质量发动机(使用推进剂的火箭或使用燃料的喷气发动机)产生推力的效率的量度。

当然,如果要简单的理解的话,可以理解为“火箭发动机利用一千克推进剂产生的一‘千克力’推力可以持续的时间。

就像米国的航天飞机,其主发动机推进剂一般为液氧/液氢,真空比冲为452.3秒。

但电磁力航天发动机的高比冲背后,弱点是远低于化石燃料的推力。

如今的电磁力航天发动机,其推力一般均在微牛或者毫牛左右。

这种级别的推力,用在真空状态下的太空中的确可行,毕竟没有阻力,随着电磁力航天发动机的持续做功,速度也能提升起来。

但是如果放到大气层内的话

毫不夸张的说,它连将一个鸡蛋送上太空的能力都没有。

谁也不怀疑在可控核聚变技术实现后的未来,电磁力航天发动机的潜力。

但现在,哪怕是作为‘可控核聚变之父’的他,也为此头疼不已。

哪怕他能想办法尽力的去缩小可控核聚变反应堆,或者说使用小型化的裂变堆,然后配合磁流体发电机组将其硬塞到航天器上面,但电磁力航天发动机推力太弱,依旧是个巨大的麻烦。

“或许,在这方面我该参考一下航天领域专家的意见,毕竟我不是专业领域的人员。”

将脑海中的一些想法记录下来后,徐川准备过段时间去找一下航天那边的专家,看看能否实现大功率的电磁力航天发动机系统。

至于化石燃料推进的方式,目前反正已经被他抛到了考虑范围之外去了。

毕竟化学燃料火箭如今已经走到了尽头,再想要大幅度地提升比冲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但如果大推力的电磁力航天发动机技术,以及高能量密度的供电设备真的能够实现的话,以电推技术在比冲上的优势,完全具备取代化石燃料火箭的潜力。

更关键,还在于续航。

如果使用核聚变给航天器供能的话,除了能在地表与太空往返后,航天器会具有前往月球、火星等远方的能力。

甚至,在充足的能源供应下,航天器的速度能提升数倍,极大的缩短往返月球与火星需要的时间。

将脑海中的一些想法记录下来后,徐川点开了浏览器,搜索浏览着最近两年科学界发生的一些事情。

主持栖霞山可控核聚变工程两年多的时间,他都快脱离数学物理界了。

尽管依旧和一些以前的熟人有着陆陆续续的联系,但数学界和物理界这两年有没有额外发生什么事情,他还真不是很清楚。

正翻阅着过去两年数学物理界的一些事件,一条Arxiv的及时推送映入了他的眼帘中。

【第一个室温常压超导体!】

看到右下角的弹框,徐川很明显的愣了一下。

室温超导材料?

什么情况?

右手迅速滑动了一下鼠标,他点开了arxiv的推送,进入了这条链接。

“摘要:第一个室温常压超导体,苏贝·李,金智勋,权永云。”

“我们在世界上首次成功合成了室温超导体(Tc≥400k,127c)在环境压力下用改性的铅磷灰石(KL-66)结构工作。KL-66的超导性是通过临界温度(Tc)、零电阻率、临界电流(Ic),临界磁场(Hc),还有迈斯纳效应。KL-66的超导性源于轻微的体积收缩(0.48 %)引起的微小结构畸变,而不是温度、压力等外界因素。”

“其收缩是由铜引起的2+铅的替代2+(2)磷酸铅绝缘网络中的离子,并产生应力。它同时转移到圆柱的Pb(1 ),导致圆柱界面的变形,这在界面中产生超导量子阱(sqw)。热容结果表明新模型适用于解释KL-66的超导电性。”

“KL-66的独特结构允许在界面中保持微小的扭曲结构,这是KL-66在室温和环境压力下保持并表现出超导性的最重要因素”

由arxiv提供的简短摘要迅速在徐川眼中过了一遍,与此同时,对应的论文也已经下载了完成。

迫不及待的,他迅速点开了下载下来的论文。

室温超导?

上辈子也没听说过南韩有这方面的突出研究啊,怎么突然就冒出来了这个?

带着心中浓重的疑惑,徐川迅速将整篇论文浏览了一遍。

然而在看完论文后,他眼神中带着的,只有大写的两个‘离谱’。

无他。

只因为这种KL-66常温超导材料的合成方式,简直刷新了他的认知。

第一步,通过化学反应合成黄铅矿。将氧化铅和硫酸铅粉末以各50%的比例在陶瓷坩埚中均匀混合。将混合粉末在有空气存在的环境下,在725摄氏度的炉子中加热24小时。在加热过程中,混合物发生化学反应,产生黄铅矿。

第二步,合成磷化亚铜晶体。将铜和磷粉末按照比例在坩埚中混合。将混合粉末密封在每克20厘米的晶闸管中,真空度为10的-3次方托。将含有混合粉末的密封管在550摄氏度的炉子中加热48小时,在此过程中,混合物发生反应并形成磷化亚铜晶体。

第三步,将黄铅矿和磷化亚铜晶体研磨成粉末,并在坩埚中混合,然后密封入晶闸管中,真空度为10的-3次方托。将装有混合粉末的密封管在925摄氏度的炉子中加热5-20小时。在此过程中,硫酸铅中的硫元素在反应过程中蒸发了,混合物发生反应并转化为最终材料,KL-66。

三个步骤,合成过程异常的简单的不说,原材料也随处可见。

按照论文上给出的方法和步骤,这种新材料的合成方式,毫无疑问类似于‘手搓’。

没错,真正意义上的手搓都能搓出来。

如果这种方式真能合成室温超导材料,那么就连他都会忍不住会怀疑,人类以前在材料这一领域点的科技树,是不是全他么点歪了。

这种超导材料的合成方式,以及材料,都有些太过于‘廉价’了。

当然,徐川也没有第一时间就否认这种名为KL-66的室温超导材料是假的。

不管它的合成过程到底有多么的离谱,不管它的合成过程到底有多么的简陋,要对它去证实或者证否,都需要经过严谨且多次的实验才能做到。

而且老实说,在材料这一领域,这种类似的事情也不是不可能发生。

毕竟靠着一根胶带,就能粘出世界上最全能的材料‘石墨烯’,进而拿到诺贝尔奖,也是历史上真实出现过的事情。

这种事情,说出去别人都只会觉得这怕是哪个不懂科学的狗作者写的小说。

毕竟着实有点太离谱了。

而南韩这种KL-66材料也一样,别看它看起来合成过程着实有点离谱和简陋,但在材料这一领域中,也不是不可能出现的事情。

有时候,说不定你弄一个运气好到爆棚,对于材料一窍不通的‘锦鲤’放到项目组中,说不定还能给你带来好运,眨眼间就给伱搞出某种能让你后半生衣食无忧的新材料。

材料,这大概是一个抛开经验外,全是欧皇的领域了。

(本章完)

第607章 人机交互技术第385章 重启实验!第933章 这是集体毕业吗?第304章 你可能需要一台量子计算机!(为盟主第461章 你川哥还是那个川哥!第641章 等离子体火炬第957章 实验数据分析完成!第39章 超高强度的国集训练第61章 新的征程(三更求月票求追读!)第169章 甩你脸上的证据第757章 纯中文期刊第920章 单兵作战的极限第744章 无法改变的东西第479章 南韩:这是剽窃我们的成果!第976章 恐慌的英特尔第647章 星空之下勇往直前第362章 有勇气站出来又是另一回事了第825章 我方存在异议!第696章 再度爆炸的数学界第613章 志同道合!第304章 你可能需要一台量子计算机!(为盟主第718章 ‘时空洞’与‘引力子’第827章 攻守颠倒的格局第661章 倒霉与幸运第326章 火力全开的陶哲轩第444章 我不懂超导,但我懂南韩第628章 星海号!启航!第31章 竞赛与高考的故事(今天晚上有事,提第160章 失败是成功之母第480章 一次性打疼就好了第628章 星海号!启航!第60章 高考第396章 整合人才第853章 这很科学!第452章 没人比他更懂忽悠第874章 碳基芯片突破的希望第414章 老人的到来第957章 实验数据分析完成!第161章 从数学出发第566章 三维空间中的拓扑‘隧道’第763章 原来答案早就在那第67章 新的征程第907章 的确是个人才第64章 名校校长亲自招生第377章 这不可能!第435章 生活助理的妙用第129章 比肩教皇第561章 米舒斯京:徐,你还单身吧?第585章 生产追不上理论应用的发展第704章 特里萨阿奇尔:这不可能!第428章 听听,这是人话吗?第427章 能有先生您这样的学者,真是祖国的第488章 小型化可控核聚变与空天发动机的希第575章 数论与时空的奥秘第306章 又一项诺奖级的成果第849章 室温超导的关键第857章 学术界的指鹿为马第268章 大计划!第880章 ‘家乡’遇发小第514章 一篇论文引起的轰动第683章 徐川:我也要上去!第853章 这很科学!第933章 这是集体毕业吗?第650章 深空中的遥望第339章 寻找高温超导的机制第145章 入学普林斯顿第630章 入轨!(为盟主大佬星焰加更410)第875章 碳基生命的另一种形式第123章 神秘的参宿四,两组相差巨大的直径第199章 需要用一辈子来死磕的难题第321章 回答千禧年难题!第432章 迈向未来的脚步第634章 弯道超车都不足以形容!第231章 不平凡的十月第534章 国际高能物理大会第797章 带你看看这个世界上真正的‘天才’第446章 这毕业是不是也太难了!第127章 发现异常!第498章 CERN那不切实际的想法第547章 二代可控核聚变技术第123章 神秘的参宿四,两组相差巨大的直径第602章 招标大会第873章 月球上的新发现!第877章 意想不到的碳纳米管高效集成方法第806章 学术信誉评分系统,永久列入黑名单第307章 新的史诗与辉煌!(为少了一只羊的第959章 我们的宇宙,远不止标准模型!第736章 我是你的忠实粉丝第719章 鲁先生说的好!第109章 上台报告单章第837章 除了他,没人有这么强悍的数学能力了第534章 国际高能物理大会第700章 破局的契机第549章 蔡鹏:我终于能够毕业了!第382章 事实就是这么让人无奈第882章 或许他还可以做得更好一些第455章 战略目标与战略忽悠第273章 突破性的成果!第695章 来自全世界顶尖数学家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