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6章 反向卡脖子

办公室中,和温远航闲聊了一会后,徐川顺口问道:“说起来,扶摇号应该也快抵达火星了吧?”

沙发上,温远航笑着点了点头,道:“是的,从最新传递回来的图像与数据来看,扶摇号距离火星的距离只有六十万公里左右。”

“按照规划中的进展,两天后扶摇号将正式变轨进入火星的HEO高轨,预计将于四天后调整轨道至低轨,并开始执行相关的探测设备投放工作。”

虽然说如今他们的航天技术跨越了传统化学燃料运载火箭不止一个层次,但火星探测对于如今的人类文明来说依旧是一件高难度的工作。

第一次执行无人探火任务的扶摇号航天飞机也不可能像登陆月球一样,直接就奔着月球而去。

目前他们采取的手段和流程,还是建立在传统化学燃料运载火箭的基础上的。

比如扶摇号航天飞机在抵达火星后,需要先降低速度、调整姿态、轨道进入火星HEO高轨。

在这里,需要再完成一次为期12小时的绕行,进行轨道调整、设备检查、火星数据材料等工作。确保一切顺利后,才能逐步向中轨、低轨、投放轨道转移。

虽然说这种繁琐的探索流程相对于他们现在的航天技术来说有些落后,毕竟目前他们登月早已经不需要这么繁琐的流程了。

但对于新型航天飞机来说,这终究是第一次执行探测火星这种数千万公里的遥远星际航行。

有些时候,相对保守的手段反而是更合适的。

尤其是在面对深空探索这种很少有经验的领域时,保守的手段或许并不能让你取得更好的成果。

但相对而言,它却能保障你的下限,不至于出现一些意料之外的风险。

这对于高成本高风险的深空探索来说,是很有必要的。

听完温远航的报告,徐川点了点头,思索了一下后开口道:“你说,我们要不要将扶摇号即将抵达火星的新闻消息提前公布出去?”

闻言,温远航看了过来,脸上带着疑惑,不清楚这位想做什么。

扶摇号探火这种工程本身就是需要对外公开的,这提前公布,有什么意义吗?

徐川笑了笑,解释道:“给NASA加点油降点温而已。”

“怎么说?”听到这话,温远航一脸感兴趣的问道。

徐川笑着说道:“NASA宇航局和米国寄希望于月面太空电梯项目重振航天的辉煌吗?但我估计他们内部对于这个项目还存在一定的顾虑。”

“包括欧盟与其他国家大概也都还在观望中。”

“提前公布扶摇号航天飞机抵达火星的消息,可以降低月面太空电梯的新闻热度。”

“而另一方面”

说到这,徐川停顿了一句,嘴角扬起了一抹笑容,接着道:“另一方面,我准备让川海材料研究所那边对外停售高质量的碳纳米管、石墨烯、碳纤维等材料。”

没错,他准备干坏事了!

国内乃至全世界最顶尖的石墨烯/碳纳米材料/碳纤维等材料的制备技术,就出自川海材料研究所,是他研究出来的。

当然,川海材料研究所提供的是技术,代工生产的合作方是宁德时代。

前些年那位曾俞群总裁曾亲自上门找到了他,双方建立起来了深入的合作关系。

按照去年的数据,目前全球百分之八十五以上的高品质石墨烯、碳纳米材料都出自宁德时代建立的碳材料工厂。

而对于月面太空电梯这种技术和工程来说,最基础也是最核心的东西就是材料。

或者说,是太空电梯的缆绳材料。

目前全世界公认最合适用于制备太空电梯缆绳的材料便是碳纳米管。

或者说是以碳纳米管、石墨烯等材料为核心制备的复合材料。

比如此前樱花国大林组公司在新闻发布会上亮出来的科技‘一种长带状的碳纳米管符合材料’。

从新闻发布会上公开的信息来看,大林组公司的负责人表示,这种长带状的碳纳米管可以被卷成一个线轴,类似于足球的结构。

这种结构可以通过航天器或航天飞机发射到轨道上,而当携带线轴的航天器到达一定高度,可能是近地轨道时,它将开始解开线轴,将带状物降回地球。

而当带状物降入地球大气层时,它将被捕捉,然后被降下并固定到海上的一个移动平台上,进而固定成太空电梯的缆绳。

简单的来说,其实就是从高空中抛下一个‘毛线球’。

其中,丝带(碳纳米管复合带)可以作为通往太空的铁路的轨道。

而机械升降机(电梯)将被用于固定在这条轨道上爬升带到太空中。

不得不说,从理论上来说,这的确是一个可行的方法。

就太空电梯技术的构想中,抛开这条丝带(碳纳米管复合带)以外,太空电梯的其他部分的建造可以使用已知且成熟的技术。

比如包括机器人升降机,锚站和电力传送系统等等,这些技术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的确已经相当成熟了。

但最核心的技术,就在于碳纳米管复合带,也就是太空电梯的缆绳。

徐川不相信樱花国的那个什么山组公司现在就能制备出来足够支撑太空电梯升降的缆绳,也不相信米国和NASA宇航局有这个实力。

毕竟月面太空电梯工程本就是他推出去的‘计划’,高品质的石墨烯、碳纳米管等碳材料生产技术也掌握在他手上。

月面太空电梯技术中需要多大抗拉伸性能、多高强度、弹性模量指标多少,这些都是他计算过的。

在这方面,徐川相信自己的能力。

不过这些都并不妨碍他反向卡个‘脖子’。

在过去几十年的时间中,除了最近几年外,以往一直都是老米和其他西方国家在顶尖技术和材料上卡他们的脖子。

现在轮到他们做这个事了。

高品质优秀的石墨烯、碳纳米管、碳纤维等复合材料目前全世界都紧缺,而且缺口很大。

如果他将让川海材料研究所和代工的宁德时代缩紧这个口子,无论是米国也好,还是欧盟,亦或者其他的西方国家,都会非常难受。

甚至很多基于这些材料的工业生产,都将因此停滞下来。

比如中高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消费电子行业,石墨烯散热器件作为一种高度定制化的产品,如今已经成为了这些电子设备中最广泛应用的零部件之一。

还有碳复合材料,更是被广泛应用于建筑、汽车工业等领域。常见的高端轿车、民航客机等等设备为了降低重量,同样也应用了大量的碳复合材料。

而除了卡脖子能够让老米难受外,禁止对他们销售高品质的石墨烯、碳纳米管等材料在眼下这个情况中,还能让老米和NASA宇航局更加坚信月面太空电梯是可行的。

否则怎么会出现他们才公开月球天梯项目,华国就对外停售了太空电梯的关键材料呢?

这一套组合拳打下来,米国怕是会像王八吃秤砣一般,在月面太空电梯项目上走下去了。

第347章 垄断高温超导材料市场第919章 第九百二十二:没有枪械感的枪械第74章 我是读了个假大学和研究生吗?第949章 有史以来最没存在感的诺奖成果第1006章 火星作业。第522章 梦回大唐第93章 价值数十亿的市场第697章 钱都送不出去的克雷数学研究所第5章 重生的缺陷第1033章 月球基地的火星菌泄露感染第236章 彭鸿禧院士的惊叹第549章 蔡鹏:我终于能够毕业了!第696章 再度爆炸的数学界第119章 晨星数学奖第128章 更具价值的东西第995章 航天领域的新秩序!第200章 这到底是哪里不难了?第733章 NASA宇航局的到访第1039章 隐藏在基因中的数学公式第675章 启动载人登火工程!第253章 暗物质第796章 没错!我已经完成了!第774章 重启载人航天飞机的米国第723章 锂空气电池第18章 国决开始第298章 启明星,专属打造的奖章!第594章 就该把那架飞机打下来的!第1034章 徐川:我给你交代!第409章 最完美的发电应用第649章 该死的,他们面对的到底是一个怎样第3章 IMO与IPHO第921章 三张门票第288章 秦安国:“如果是您出手呢?”第577章 阿米莉亚的离开第616章 CERN的新闻发布会第1039章 隐藏在基因中的数学公式第729章 被随手干掉的世界级数学难题第194章 让人意外的消息第484章 芯片突破的希望第1045章 制裁强生第1028章 血肉苦弱 机械飞升,千里眼第137章 收获与分赃第19章 国赛小插曲第806章 学术信誉评分系统,永久列入黑名单第769章 CTV的专访第116章 回国第34章 信息安全(三更求月票 追读)第299章 提前开启可控核聚变工程第685章 这就是科技的力量!第912章 复杂的脑电波难题第363章 我哥没有女朋友!第286章 最好的选择第827章 攻守颠倒的格局第1031章 失去对温度敏感度的航天员第494章 论文中致命的缺陷第61章 新的征程(三更求月票求追读!)第592章 半年的时间第25章 练习短跑第629章 最难的关卡!第199章 需要用一辈子来死磕的难题第147章 你我都不如他第782章 17万亿电子伏特的碰撞!第1053章 凭什么只有数院有徐院士的课?第453章 太让人绝望了!第378章 你在做什么青天大白梦呢?第636章 不能种菜的月球不是好月球第559章 超隐身战机第164章 被抄袭了?第753章 不要脸的米国佬第263章 国内的第一堂课第791章 有本事你们自己建一台啊!第313章 院士候选第495章 人生的第一次漏洞第675章 启动载人登火工程!第182章 朝着霍奇猜想前进第157章 CERN的发布会第300章 可控核聚变项目落地第602章 招标大会第447章 星海研究院成立第431章 让人疯狂的提议第55章 猎鹰!第38章 提前一个月的数竞国集第86章 忘记的事情(三更求追读求月票)第111章 见证奇迹第654章 无解的局面第159章 泰晤士日报的专访第461章 你川哥还是那个川哥!第65章 震惊!满分状元竟然抛弃了水木P大,第660章 NASA的朋友,你们还好吗?第620章 特殊的邀请函第992章 端上餐桌的‘食品’第842章 多孔液态DAC二氧化碳捕集系统第87章 普林斯顿的邀请第818章 月面轨道质量投射器第611章 支援点经费吧第920章 单兵作战的极限第239章 资本家的心,果然都是黑的第293章 联合起来压价的电池厂商第272章 从物理的角度推进NS方程!(二更求第463章 在座的各位都是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