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这就是长安

ps:曹时决定刚正面了,刚过易折也无所谓了,再忍下去就真的不是穿越者了,硬碰硬决一胜负吧!求订阅!

“平阳侯,对不住了!碍于三公九卿的规矩,我们不得不趟一次浑水,这次实属无奈请多包涵。”太常柏至侯许昌、卫尉武强侯庄青翟、太仆安国侯王辟方、将作大匠北平侯张预联袂造访平阳侯府表达歉意,同时也在撇清和丞相卫绾的牵连。

见风使舵临阵变脸毫无节操,但是这样恰恰是官场的生存法则。

他没有想过苛责几个列侯不守立场的行为,他的对手毕竟是三公九卿整个集体,触动相权的特权引来众怒,四位列侯是军功爵的领袖,更是三公九卿为首的上卿官僚成员,不能轻易放纵破坏秩序者,或许他们从没有翻脸的念头,但是突然给他一个警告,让他知道谨守规矩的重要性是必要的。

警告不成立刻收手道歉,列侯们再一次确认自己的立场,用歉意表达自己的意志,相比之下,军功爵的利益远高于相权独立的利益。

曹时眼皮一翻淡淡地说道:“此事无碍,只不过对几位突然易帜保持中立有点不太理解,诸位想表达什么就直接找我商量着办,何必与那些不识抬举的货色沆瀣一气对付自家兄弟呢?”

“平阳侯说的是,我们脑袋发昏给忘个一干二净了。”

“请放心。咱们下次绝不会这么搞,下不为例,下不为例!”

“平阳侯宅心仁厚。不计较咱们脑门发热的冲动行为,咱们也不能蹬鼻子上脸,以后绝不会有第二次了。”

“多谢平阳侯的谅解,这么做实在不好意思,下次再有情况一定提前通知。”

四个人很快走了,没过多久又来一拨人,他们是来侯府打探消息的中小官僚。未央宫外的动静瞒不过京师的耳目,少府和三公九卿撕破脸是天大的消息。表面上曹时处在绝对劣势,可若结合他的所作所为,过来稍冷灶的络绎不绝。

曹时没心情和那帮官僚迎来送往,打发胡遂带着侯府的家吏处理。过来说话的就打太极推出去,送礼的不管轻重全部退回去。

第二天,曹时一大早被招入宫中议事。

刘彻铁青着脸说道:“你需要拿出成绩来证明自己,更要证明朕的眼光没有看错人。”

“臣明白,赛马场会让所有人闭嘴。”

“不!朕要让他们接受一场惨败,朕要让皇祖母明白,朕才是皇帝,朕才是主导天下的至尊人皇!”小皇帝目光灼灼,犹如滚烫的火焰在燃烧。那是赤果果的野心之火,在这把火焰下一切都将烧成虚无。

曹时眉头一挑郑重的点点头,他的肩膀上负担者一代明君的期待。战胜三公九卿的阻挠,击溃太皇太后大权独揽的野心,把属于皇帝的权力还给他。

皇权具有排他性,皇帝不可能与任何人分享至高无上的权力,哪怕是亲父子亲兄弟也不行。

他熟知的历史里为了权力,有多少人反目成仇。前一刻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下一刻大义灭亲挥刀相向。争的无非是那把象征无上权力的龙椅。

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汉景帝被迫容忍母亲窦漪房的一次次刁难,那也是迫于汉家以孝治天下的祖训,换做当今天子刘彻登基称帝,窦漪房和刘彻隔了一代人,本来不多的亲情在权力的侵蚀下越来越少。

刘家皇帝天性凉薄的很,刘彻从小就不喜欢老祖母窦漪房,以前没底气没资本去翻脸,现在有资本有能力又要为建元新政忍气吞声,眼看局势慢慢向不好的方向发展,刘彻终于决定动手了。

“少府!”

回头往后看,只见丞相卫绾提着长袍快步走过来:“少府等一等!你要清楚你的身份和位置,一味的依靠皇权违反了上卿的本意,我们不是皇权的依附者,你这样执迷不悟下去,早晚是要后悔的!”

曹时冷淡地瞥了一眼道:“多谢丞相提醒。”

“亡羊补牢尤为未晚,趁现在还来得及悬崖勒马走回正道上,我这是为你好……”

“您不累吗?”

卫绾愣住,不太理解他的话,下意识的重复道:“少府,老夫这是为……”

“您难道不累吗?我都替您感到累,一大把年纪为了维护这个,维护那个,真累!”曹时冷着脸说道:“您应该回乡养老,含饴弄孙颐养天年,何必在这朝堂上斗的你死我活。”

年级一大把的丞相怒声质问道:“少府,平阳侯曹时!你这是什么意思?”

“什么意思?您难道还不清楚天子的志向吗?抱残守缺当个太平丞相不符合天子的志向,更不符合我汉家的方向,您已经落后这个时代了。”

“放屁!老夫怎么会落后这个时代!”

曹时瞥见宫中的内侍躲躲闪闪的目光,冷笑一声:“您从政三十多年贵为丞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我还没出生的时候就已经叱咤风云,您吃过的盐比我吃过的米还要多,走过的桥比我走过的路还要多,论资排辈我应该老老实实的屈服在您的威光之下甘附骥尾,但是我想问一句,凭什么?”

卫绾到退一步惊讶的抬起头,面前站着年纪轻轻的少府再过几个月才年满十七周岁,嘴角稚嫩的胡须无声的告诉别人,他只是个没长大的大男孩。

老丞相年近六旬,论年纪比他父亲曹奇还要大,一把年纪对待曹时更像对待自己的子侄一般,他没想到曹时会这么告诉他。凭什么要我听你的话做个乖孩子。

可是他没想过,曹时根本没把他当作指引前路的长辈,他有自己的人生自己的理想和追求。无法容忍暗自排辈苦等二十年再当上丞相,他早就已经等不及要把老家伙们踢下台大展身手了。

“老夫凭什么让你听我的,那么你考虑清楚要和老夫为敌了?”

曹时大袖一摆,面朝未央宫的方向一拱手:“陛下难万古难遇的大有为之君,继承先帝的遗志只为开疆拓土打击匈奴,以雪汉家六十载的冤仇,您的黄老无为之治优点再多也如那束之高阁的老古董。可以退出时代了,为敌之类的话出自您的金口玉言。我从没说过也绝不会说。”

“好好好!老夫和黄老无为之治都落后时代了,你和陛下都是年轻气盛之人,一门心思想干出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老夫无能无用之徒。你是这个意思吧!”

曹时眼神锐利入刀:“抱歉了,我无意伤害您的好心情,可是我还是要说出来,我心爱的大汉帝国在逐渐腐朽堕落,因为论资排辈之风越来越强大,托关系走后门的人充斥中小官僚阶层,汉家的耕战外向战争制度,生生被衮衮诸公变成内向治国制度,黄老无为三十年国力恢复。黄老无为六十年日益繁盛,无为到一百年人口翻两番人多地少,天灾人祸一起将是天崩地裂。难不成让黔首百姓去要饭为生吗?您何止是落后了!这是在误国!”

误国!

卫绾没料到自己被骂成误国,他一向为官清廉洁身自好,既然不贪渎也不爱多生是非,可就是这样标准的好官清官竟然被骂做误国,老头怒道:“我从没贪过朝廷一文钱,对待家里的佃户仆役也很和善。体恤百姓困难常常给一些力所能及的补贴,一日三餐极少见肉食。唯有豆腐是比较爱吃的一口,我怎么会误国!你不说清楚今天不能走!”

曹时的胳膊被扯住,本来想走也走不成了。

不让走,他也不打算硬甩开胳膊,立在原地道:“贪官误国在于一个贪字,因为他们一门心思贪渎国帑,不思报国反为一己之私牟个人利益,这种人可耻可杀!清官误国在于一个清,因为他们自诩廉洁真君子,行的正坐得直说话理直气壮,这种人通常是为人方正不懂变通的死硬派,做个博士教书育人还勉强可以,治理国家就暴露出满脑子想当然的理想主义色彩,以自己坚定自己的信念为荣,喜欢斥责不符合自己的人是走上歧路,走自己的路才是正道,殊不知大道三千取其一可通神国,你的大道凭什么要成为普天之下的大道?所以,清官误国就坏在这个清的过头了。”

清官也能误国?

坚持走自己的道路也是错的?

卫绾气的浑身发抖:“满口歪理邪说!清官怎能误国!我看你是疯魔入脑魔障了!”

“您虽秉持黄老无为之道,骨子里却和那些纯儒有异曲同工之妙,以清廉守制的仁人君子为志向,喜好以己度人,把自己的道德思想执政理念定做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铁律,符合您思想的都是好苗子,不符合您思想的要加以改造,如果三令五申不予配合的朽木要坚决打击,搞学术垄断,搞执政垄断,哪怕出发点是好的,办的事也都是坏事,教出来的徒子徒孙都像您这般,岂不是我汉家之大不幸!”

“你……你好一张利嘴!骂过儒生,还要连老夫一并骂吗?”

“在下不敢!更没想过要骂您一个不字,您是道德高尚品行优良的好人,您做个御史大夫纠察百官会非常合适,总揽朝政治国有方对您太难,黄老无为之道太古旧了,已经不适合大汉帝国的发展,我的黄老新学革除旧弊吸取百家的优点,以黄老为基更善于灵活变通,这才是黄老学派的新出路,您要明白学术之争是理念之争,您和我都没有退路,劝我不如劝自己早点退下去享享清福,大汉帝国势如朝阳,圣天子与在下也势如朝阳,真的不需要您继续操劳国事了。”

卫绾脸色灰败踉跄几步气喘吁吁,他忽然发现自己真的老了,老到跟不上眼前的年轻人。那些闻所未闻的犀利言辞,那些让人怦然心动的描述,相信任何一个年轻书生听到都会抚掌赞叹。果然是国士无双的平阳侯,连他自己都差点被说服了。

他想骂人又不知道从何处骂起,倘若骂曹时是个黄口竖子,那么他岂不是个老匹夫?

卫绾面色涨红,恐吓道:“平阳侯曹时!你赌错了,胜利者一定是属于老夫,属于太皇太后。你注定将会失败,你要为你的顽固和愚蠢付出代价!届时。老夫将会袖手旁观,你会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感到后悔的!”

“我从不会赌错,我会胜利而你们将会失败。”

曹时深深的看了老丞相一眼,掉转过身头也不回的快步离开了。

就在刚才。他仅剩的那一丝耐心消磨殆尽,对这个食古不化的老人家,品德高尚的老城厢彻底失望,他不愿意做个应声虫,严重不符合天子刘彻和他的个人利益,国家只能有一个主流声音,这个声音要么是皇权要么是相权,只有一方压倒另一方,没有两者共存彼此争锋。他毫不犹豫的站在皇权的一边,因为相权的那群公卿太令人失望了。

几天后。

距离长安城二十里外的灞桥左岸,长长的马车队伍忽然停在桥边。走下来几位年轻人在欣赏风景。

“灞桥河柳闻名遐迩,我听说汉人送客至此桥常以折柳赠别,远远看去千树万树簇发新芽,绿意盎然果然有一番独特景致呀!”少年佳公子名叫赵婴齐,他父亲是南越王太子赵眜(赵胡),曾祖父是现任南越王赵佗。

卫氏朝鲜王太子。龙祥君卫右渠不以为然:“汉人的景色比不上家乡的好。”

“哼!”

东瓯王太子驺望,闽越王太子驺丑同时出声表示不满。看到对面的竞争对手又立刻转过脸作出嫌弃的模样,他们俩的祖宗同为越王勾践,姓氏相同风俗相同的同族亲戚,但是彼此阵营不同关系向来不睦,一路上从来没有好脸色。

卫右渠被晾了半天没人搭理,心下羞恼暗骂这群野蛮的越人不给面子,从小到大他永远是人群中最尊贵最骄傲的人,直到碰上同为王太子的几个越人贵族,他的骄傲才被打破。

出门前,他得到父亲的再三嘱托交代,务必要刺探清楚大汉帝国的实力高低,狡猾的朝鲜王卫蒙已经嗅到战争的气息。

他本人对此不以为然,汉人在厉害也打不过大匈奴,军臣单于通知他父亲卫蒙去参加今年夏天,在龙城举行的匈奴大会,意在展示控弦六十万精锐的强大的军事实力。

朝鲜王卫蒙还在观望两边的态势,卫右渠已经被匈奴人的强大实力打动,他偷偷的收下两个匈奴贵女做夫人,已在暗中向匈奴使者透露自己的亲近姿态。

卫蒙做梦都不会想到自己的儿子提前选边站,这趟前往大汉帝国朝见新天子缔结双边友好的算盘已经落空一半,剩下一半就看大汉帝国能拿出多少力量展示出来。

阳春三月是长安踏青的好时节,只可惜四位王太子各怀心思,对路边不断抛来媚眼的长安女子视而不见,心不在焉的观赏一会儿就登上马车继续前进。

进入长安城郊,原本低矮的建筑顿时变了副模样。

远远看去如崇山峻岭般高低起伏的建筑群,漆黑凝重仿若山岳的高大城墙,一尘不染的宽阔驰道,驰道两侧几排相互交错的白杨树,还有道旁纵横相连的阡陌耕地,一座座簇新的村庄屹立在田间,那是关中的闾里。

挑开窗帘,四个远道而来的王族青年愕然发现,在关东看到的一景一物与关中的差别太大,即便天下第二城的雒阳也只不过更大更豪华而已,并不比各国的王城先进美观多少。

进入关中就完全不同了。

关中的阡陌规划更加整齐,田间时不时看到农民扶着犁耙赶着耕牛忙碌,在关东是绝少看到类似的景象,赶着马车拉着货物的农民在驰道上来往车辆络绎不绝,即使步行的农民也会推着手推独轮车,在关东常见的挑挑子运货的古老方式彻底绝迹。

“不愧是帝京长安,富庶的难以置信啊!”

“看路上行人的表情,他们的气色红润神采飞扬,分明是很快活的。”

“真的好羡慕呀!这么大的关中每个人都那么幸福,比我们国中的贵族官僚还要好。”

“咱们毕竟是弱国寡民,比不上汉家强大是理所应当的,只是没料到竟会有那么大的差距。”

“说的也是……咦?怎么是你!哼!”

“我竟然和你说话了,呸呸!哼!”

三个王太子你一言我一语,还夹杂着两个傲娇的小破孩斗气,还没看到长安城就已经征服了三个人心,大汉帝国那样的强盛,对比自己小国民心里只有羡慕。

卫右渠脸色发青,嘴里念叨着:“怎么会这样?怎么会变化那么大?”

“龙祥君在念叨什么东西呢?脸色那么难看。”

迎着三个人的目光,卫右渠脸色连变几次,干笑道:“我在思考这次的使命,想的有点出神抱歉了。”

“使命还不是非常简单,咱们去大行令那说几句话住几天,去未央宫朝见天子赐宴,大行令的属官带着咱们在关中游玩,住几个月就可以带着天子回赐的宝物回家了,这些流程是我问过父王得到的准确标准,诸侯王入京都是这个模式,还有想提前回乡就找到大行令说一声,临行前天子会再赐宴送别。”东瓯王太子驺望得意地说道。

“少说废话,快看那座城越来越近了!我的天呐!那真的是一座城吗?怎么会!”闽越王太子驺丑惊呼道。

另外三人的目光齐刷刷的看过去,如同漆黑的山岭横在渭河边的巨型城市,正缓缓的映入他们的眼帘。

那就是周、秦、汉三朝帝都,长安!()

第8章 蛇蝎谋第270章 那么赏格……第276章 困兽第86章 列侯的节操第131章 好大的猪头第297章 公孙敖的愤怒第121章 太守灌夫第216章 献俘太庙第190章 聪明反被聪明误第259章 漠南追击第10章 仁厚君子第303章 长平侯第326章 谁是赛里斯?第282章 巡视黄河第203章 武陵蛮第180章 他乡遇故知第132章 长信宫冲突第305章 公输武第55章 血本无归第248章 城下的火焰第326章 谁是赛里斯?第318章 拭目以待第154章 列侯的行动第228章 班师回朝第260章 有仇报仇第165章 先下手为强第139章 我们是征服者第50章 赵涉现第109章 奇怪的女人第337章 少时志向在西行(完)第273章 不负重托第141章 儒家内争起第55章 血本无归第278章 迁徙朔方第329章 希望越大失望越大第125章 死灰复燃第51章 李家兄妹第180章 他乡遇故知第328章 兵围王险城第18章 进京师第283章 种子第76章 太庙奠基第18章 进京师第138章 善后分赃第298章 四个废物一个英雄第267章 压箱底本领第136章 灯下黑第166章 陈家完了第206章 夜郎宣战第285章 宫廷闹剧第94章 李鬼见李逵第206章 夜郎宣战第66章 为太子筹谋第321章 不安的雨季第17章 卫家姊弟第295章 田蚡的名声第237章 国事与家事第81章 儒生的难堪第11章 急转直下第239章 寒冬袭长安第9章 大宴启第23章 长安两市第274章 信鸽传书第307章 惊闻噩耗第101章 货币论第333章 双喜临门第2章 吃饭难第9章 大宴启第47章 未央辩群儒第334章 胶着的战争第312章 决绝的态度第22章 哀莫大于心死第205章 重于泰山轻于鸿毛第335章 暴风雨夜第129章 贼心不死第210章 双喜临门第157章 谜底第216章 献俘太庙第134章 窦漪房之怒第327章 匈奴的阴影第287章 愤怒的太尉第118章 难缠的女人第290章 名垂青史的婚变第249章 田蚡栽跟头第137章 一定要活下去第324章 能飞多远第64章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第103章 夫妻夜话第72章 威望提升第214章 霍去病第174章 撂挑子装死?第316章 值得体谅的女人第233章 列侯之怒第192章 将军、神话与神驹第245章 匈奴南下第156章 废口赋利天下第315章 又一年上巳节第277章 匈奴太子第223章 不速之客第206章 夜郎宣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