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激辩辕固生

ps:??求订阅!

建元元年五月三日,公元前141年六月,大汉帝国长安城,未央宫。{

长十五米,宽十米的巨型关中沙盘,沙盘中央是偌大的长安城,左右星罗棋布着七十五个县城,以及长陵、安陵、南陵、灞陵、阳陵,这五大陵邑。

“茂陵!这就是为朕选择的陵邑?可以再缩小点,仿照我父皇的标准也行。”刘彻面无表情,混不在意沙盘上一个石塔似的建筑,将是他百年之后的安身埋葬之所。

上古三代素来崇神好巫,商代文化是以轻生死重鬼神,讲究虽死犹生的风俗,人死前享受的必须带入地下继续享受,于是出现大批殉葬品以及殉死的奴隶和牛马。

曹时提出新时代要奉行薄葬,尽量把财力集中在发展经济刺激消费,逐渐提高军事水平备战匈奴。

刘彻接受了。

他一手炮制出那封莫须有的遗诏,没有人质疑皇帝手中的遗诏是真是伪,更何况遗诏内容不涉及国策变更,不包含人事安排与变动。甚至没有任何多余的政治暗示。

或许这将会是有史以来最干净的遗诏。

“降低到阳陵的标准?陛下将来再改变主意会很难修改,空耗内帑劳民伤财反而有失名声,所以臣是想先造个大一点的慢慢修,以后省得改来改去惹麻烦。”

“哈哈,姊夫也有怕惹麻烦的时候。”刘彻大笑道:“既然我要做个功比太祖。德比太宗的好皇帝,修个小点的陵墓怕甚?以后帝国有钱了,让儿孙们为陵寝改修扩大便是。何必我来背负奢靡的坏名声,姊夫不是说过好钢用在刀刃上,有钱也要投进去精经营翻本才是正道。”

小皇帝最近经营赛马场玩上瘾,每天都要过问赛马场的经营情况,几乎是一手操作每天的赛马和马球比赛安排,不得不说他是个非常聪明的人,限于年纪城府、经验和见识略有不足。其余各项表现早就超越同龄人的阶段。

若没有像怪物似的曹时,刘彻必然会是大汉帝国最优秀的少年,相同年纪无人能和他的聪明才智相媲美。年仅十六岁的小皇帝只需抽出半个时辰的业余时间,就可以把容纳二十万人的赛马场打理的井井有条,从赛马场管理制度,到马票竞猜的水位浮动制度都有他的贡献。

往往只需要一点提点就立刻想通。反应敏锐举一反三的本事让人叹为观止。曹时也暗暗佩服他的天赋异禀,要不是他有另一个世界几十年的记忆和见识,还真比不过天子刘彻的聪慧头脑。

曹时不想和他扯经营之道。

他的水平一瓶不满半瓶咣当,依靠眼界出几个意想不到的好点子还可以,让他和越来越专业的刘彻商讨谈经营学问,那纯属没事去找不自在。

“陛下英明果断,那臣就依照陛下的旨意去做了。”

曹时乐的刘彻为了省钱缩小茂陵的标准,每年征发几万徭役慢慢修造也不急。反正刘彻寿命悠长的很。

每个月初,照例汇报当月的货币改革推行情况。

五铢钱的铸币效率大幅下降。从最开始雒阳铸币坊四处想办法增加产能到现在大约一半在开工,朝廷发行的五铢钱突破三万亿钱,每个月还会有500亿钱左右的稳定增幅,预计在年顶增幅逐渐收窄到50亿钱以下,直到出钱量基本吻合每年的采铜量为止。

刘彻默默的踱着步子:“你就把冶铜的任务全部转给雒阳铸币厂吧!铜半两一起转过去,多给别的作坊几口汤喝,以免闲言碎语制造不必要的矛盾。”

“多谢陛下的提醒,臣险些给忽略掉。”曹时略微惊讶,暗自对天子刘彻的观察力刮目相看。

金银货币的开铸量有限,流通量也非常小,每个月银币铸五万枚上下浮动,金币则只有3000枚到5000枚而已,好在市场行情保持平稳,对少量投放的货币没有过度看涨或看跌,见识过少府的能耐没人敢招惹汇率比价这块蛋糕,以少府的黄金白银储量可以按照这个速度铸个三十年毫无压力。

铸的少也有不少好处,铸造的金银货币做工更加精细好看。

离开未央宫,前往去位于北阙甲第的魏其侯府。

窦婴大步迎出来,笑着作揖:“我说今天怎么有鸟儿在屋檐上叫,原来是平阳侯大驾光临,快请!”

“魏其侯客气,冒昧来拜访大农令家,我应该多多致歉才是。”

一老一少两个人客套几句,才走进屋子里各自落座。

陪坐的是一老一中一青的奇怪组合,他不认识这三个人,但起码知道对面是三个儒生,要说有点面熟的只有那青年儒生,他的眉眼到有几分酷似孔安国。

“老朽齐人辕固生,早前曾在朝廷里当几年博士。”

“在下广川董仲舒,也曾在朝廷当过几年博士。”

“在下鲁人孔武,至今尚未能举孝廉。”

曹时无语了。

老中青三人组合一个赛一个牛气,唯有孔武名气最小,那也是年轻儒生的领导者。

“平阳侯,我们想找您交流交流学术看法,请不吝赐教。”

三个人准备充分底气十足,早早的摆开架势要亮出组合拳,看样子是要把前两次受到打击的儒家名声扳回来。

窦婴微微一笑,他对三个人的学术水平非常有信心,辕固生辩才无碍经验老到,董仲舒学识超凡眼光独到,即便最年轻的孔武也颇有根基不容小觑。

由他们三人珠联璧合联手攻击,即使管子复生。晏子转世稍不留神也要栽个大跟头。

没想到曹时忽然笑道:“三位不必如此,我今天来不是为了听几位的高见,而是要问你们想清楚了没?”

“你想说清楚什么?”

三人一愣。还没发觉话语的主动权悄然之间交了出去。

“我很敬佩你们,也很敬佩孔子,但是我们所生活的家国天下,我们头顶至高无上的天子,不喜欢你们的顽固和偏执,商代的礼法不能用于周代,周天王开国时的制度不可以用于春秋战国。当年孔子求学于老子,学得《周礼》的精髓方有《礼记》一篇,孔子标榜的仁礼中的礼就来自于此。你们可知道老子当年的评价?”

三个人嘴巴紧闭默然不语。

“春秋战国是什么年代?汉家又是什么年代?就连《管子》的治国术尚且不能全盘引用,你们抱着六经研究的滚瓜烂熟又能治得了国吗?”

“可以!老朽很笃定一定可以!只要……”

曹时放声大笑。

辕固生铁青着脸道:“平阳侯好生无礼,为何当庭发笑?”

“您刚才说苦读六经能治国,那么请问怎么治国?当今天下有耕地11.9亿亩(8.27亿亩)。其中薄田4亿多亩。中田4亿多亩,上田仅3亿亩,现有3600余万口,请问你如何分配土地合理耕种?倘若人丁繁衍50年后6500万口,又当如何分配土地合理耕种?”

“你……”

“倘若匈奴入寇大战将起,朝廷要动用30万大军镇守边疆,需要100万民夫修长城送粮草,请问你该当如何治国?”

辕固生勃然大怒:“平阳侯如此骄横跋扈强词夺理。欺人太甚!”

“那您以为治国是什么?”

“老夫不才,尚知道明仁礼。只要天子谨守仁礼,待百姓仁厚甚于水火之危,哪怕国库空无一粒粮食,百姓们也绝不会怨恨朝廷,天子好礼则民莫敢不敬,礼乐不坏则制度不崩,百姓纵然贫困也不会饥渴无食,匈奴入侵更是荒谬无比,而今我汉家与匈奴世代修好广结姻亲,匈奴单于尝以天子至亲自居,又怎么会大举入寇呢?只要天子修书一封送往龙城,双方永罢刀兵世代修好岂不妙哉。”

曹时冷笑一声:“我到是什么高见,原来是与匈奴人世代修好之策,辕固生迂腐也!”

“什么?”

“仁礼甚好!然而仁礼却管不了百姓肚中饥饿,人们生来有趋利避害的本能,荀子曾说过,好利而恶害,人之所生而有也!管子曾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百年之中,风调雨顺者的好时节占据三分之一,年景普通的时节占据三分一,水旱蝗灾频繁出现占据三分之一,百姓奋斗三十年至少有十年多少会遇到灾难,你说百姓肚中饥馁否?礼乐未崩的周穆王,为何会国势大衰?难道因为他不仁吗?”

曹时气势正盛咄咄逼人,迫使辕固生陷入两难境地。

他应该说周穆王不仁,可周穆王东征西讨威震天下,《穆天子传》恰是孔子谢世后,战国初期是著名传奇,要说他不仁需要冒着很大的风险,就连孔子在《尚书》里也不敢直指周穆王不认,何况辕固生这一介汉家儒生。

“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只知天子与匈奴蛮酋结为姻亲,又怎知道几代天子深以为耻,朝思暮想着北伐匈奴一雪前耻,自吴楚七国之乱结束,先帝深感匈奴窥伺神器寝食难安,设马场五处以豢养良驹战马供给军用,汉军若一日无强军,便要一日受尽匈奴兵锋所压迫,他日再冒出个冒顿单于般雄才大略之主,兵锋南指顷刻之间破关而入,饮马黄河俯视中原,你负担的起责任吗?”

“你……你岂有此理!”

辕固生气极了,从没见过这么不讲道理的人,不断的给他挖坑诱使他跳,还是当面挖坑当面让他跳,他又不是傻子,以前只有他给别人挖坑的时候,今天却碰到难缠的敌人。

气势上,曹时已经占据了优势,可实际情况是辕固生并不服输。

两人很清楚,彼此皆是意志坚定的人,普通言辞根本打动不了他们的意志,纵然辕固生马失前蹄授人以柄,只要等他回过神来依然可以战个没完。

辕固生可不是公羊寿、胡毋生、董仲舒,公羊学派的人只会编撰书籍,舌辩的实际战斗力非常弱。

更不是缺乏经验的孔安国,迂腐无能的王臧、赵绾之辈,绝不会被一句儒贼骂倒,激烈的争执反而使他越挫越勇。

他是吵架界的前辈高手,这辈子参与过的舌辩不下五百场,曾在廷辩上与黄生争论“汤武革命”的议题,迫使汉景帝以吃马肉和马肝为由强行中止,号称一张铁齿铜牙不怕任何人,结果他就真的栽在这张属破锣的嘴上。

因为说话不分轻重,狠狠得罪了太皇太后窦漪房,被丢进笼子差点就里喂野猪,从那时起,辕固生的暴躁脾气有所收敛,回乡将养十几年才把心理创伤养好了,年纪渐长脾气比以前好很多,但嘴巴刻薄的功夫可一点没褪色。

“辕固生,我见识你的本事了,纵横家的手段用的不错!”

“平阳侯,我也见识你的本事,纵横家是什么东西,我用的是地道的儒术!”

“好了好了,两位不要因为理念不同吵了翻天。”窦婴出来打个圆场,总算止住无休止的争吵。

要不是窦婴拉着,曹时差点要拂袖而去,从没见过脸皮那么厚的老儒生,自己都说到脸上了还不愿意羞惭而退,梗着脖子和他争论孔子的仁礼到底能否治国,几乎用上纵横家的手段来对付他,差点没把他给恶心死。

孔武整个人都看傻眼了,他从没见过那么激烈的辩论场面,记得印象里遇到的辩论每个人坐姿端正,用心倾听对方的发言而后作出回答,彼此礼仪毫无可挑剔之处,可眼前的情况让他感到非常惊讶,原来争论也可以这样。

Www¤TTkan¤co

董仲舒擦擦头上的冷汗心有戚戚焉,换做他上去只怕走不了几合就败下阵来,自家能拿得出手的只有《公羊春秋》以及一点天人感应的私货,前者公羊寿与胡毋生的研究更透彻,后者属于阴阳家的拿手好戏,忽悠没见识的人还凑合,去忽悠年轻的天子最多能哄住一时,一旦天子醒悟就是自己倒霉的时候,去忽悠曹时更是不可能,他那点私货都不好意思拿出来。

许是被吵架吵烦了,曹时冷哼道:“难怪人人都说你辕固生铁齿铜牙本领了得,就连太皇太后的虎须也敢捋,吃了次挂落到现在还不长记性,以你刚才那些发言摆在朝堂之上光明正大的讲,你这辈子都休想再踏入关中半步。”

“你威胁我?”

“我让你拿出治国术,你说唯有仁礼二字,我让你以仁礼开题治国,你东扯西扯就没一句脚踏实地的策略,我说你迂腐,你骂我荒谬,到底谁更荒谬?我来这儿是和你这个老儒生闲聊的吗?你拿不出治国的真凭实据就请闭上嘴巴,我不想再和空谈虚言之辈讲话了,累!”

辕固生像是被电打了一下似的浑身乱颤,佝偻的身躯随着剧烈的喘息声抖动,他被气坏了。

“你……”

“我要是你早就趁早收拾东西回齐国颐养天年,省得在长安城里招摇撞骗带坏民风,当今圣天子最讨厌虚头巴脑的话,你的治国术太虚,治不了国,回去治治你自己吧。”

辕固生眼一黑昏倒在地。

第326章 谁是赛里斯?第20章 小别胜新婚第233章 列侯之怒第225章 心比天高第83章 匈奴使者第284章 两个皇帝第332章 欺骗第96章 马镫是什么第232章 君之视臣第120章 雁门行第43章 好男儿求封王第150章 莫非是……第260章 有仇报仇第189章 臣错了吗?第145章 或可名垂青史第307章 惊闻噩耗第61章 烈焰焚城第257章 激辩北伐第223章 不速之客第35章 八月税祀第124章 庙号高宗第308章 窦婴的为难第250章 马邑之围第192章 将军、神话与神驹第308章 窦婴的为难第267章 压箱底本领第220章 兵出长安第260章 有仇报仇第282章 巡视黄河第293章 皇帝传令第222章 人心思变第6章 收买人心第102章 名篇诞生第161章 这就是长安第247章 卫右渠现身第14章 商队第332章 欺骗第295章 田蚡的名声第307章 惊闻噩耗第298章 四个废物一个英雄第300章 咆哮与担心第31章 飞鸟尽第61章 烈焰焚城第130章 风向逆转第195章 羽林军制第229章 回长安第255章 匈奴逃遁第82章 联姻提议?第161章 特别的欢迎礼第46章 大索京师第255章 匈奴逃遁第67章 列侯的交易第277章 匈奴太子第56章 皇后的成见第319章 启程第48章 败退的儒生第11章 急转直下第186章 搜捕和丰收第242章 寒冬的隐患第330章 平阳侯靠你了第187章 纺织机的风波第279章 嚣张气焰第98章 一笑泯恩仇?第163章 你准备好了吗?第326章 谁是赛里斯?第165章 先下手为强第156章 废口赋利天下第65章 太子监国第75章 百万大徭役第77章 宴请太子第83章 匈奴使者第162章 史无前例赛马场第317章 曹时的决定第298章 四个废物一个英雄第157章 谜底第3章 必先利其器第132章 长信宫冲突第289章 伸出援手第158章 剧信第288章 鲜卑战败第149章 我不甘心第45章 暴秦不暴第52章 天大的礼物第114章 最后的考验第50章 赵涉现第257章 激辩北伐第209章 喜得麟儿第48章 败退的儒生第184章 激辩辕固生第31章 飞鸟尽第27章 祸从天降第4章 卫氏长女第14章 商队第56章 皇后的成见第137章 一定要活下去第191章 不同命运的孕妇第249章 田蚡栽跟头第333章 双喜临门第26章 天子之索第113章 装,继续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