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鼎革(十)

那台湾船厂此时规模已远远超过当初。当初张伟何斌二人忍痛从腰中掏了银子出来,建造战舰并小型炮船。后来为了与南洋及日本贸易,日日赶工建造商船,规模越来越大。此时张伟又令在台富商可自行造船,参加海外贸易,这买船造船一事,顿时在台湾风行开来。船厂虽是扩大数倍,却仍不敷使用。数以万计的工匠不分日夜的在船厂之内打造修理船只,一艘艘崭新的商船造将出来,被那些商人提将出去,开往海外贸易。

张伟却因顾及未来海上争执,不顾商人反对,禁造三百吨位以下的小船,且设计之时要便于改装成武装战船,虽不能和正规战舰相比,却也能以俟日后事急时使用,总归是聊胜于无。

他下定决心要派船去库页岛捕鲸之后,便令人将十几艘俘获的原荷兰、西班牙及郑芝龙的小型战舰改装,舰上留下几门火炮,一来可以防备清军和岛上土著袭扰,二来这些战舰吨位够大,也省得为了捕鲸另造新船。

在海堤上目送捕鲸船离去,张伟转身向那桃园兵营而去。大陆局势已然乱象纷呈,他虽然每日间做堰武修文状,实则再无人比他更关注内地局势。此时张献忠虽被优势官兵围攻,竟然能抵挡的住,李自成与高迎祥在陕西局面大好。就是革左等营,亦是在山西河南交界横行,明军也只是依城而守,不敢出战。崇祯皇帝急的跳脚,却也知当务之急是要围死张献忠,不使其坐大,击攻高迎祥、李自成部,稳定陕甘局势,方能腾出手来收拾革左诸营。

台湾原有龙武、神策、金吾、龙骧四卫,每卫三军一万二千人,四卫合计约五万人、飞骑卫六千人、万骑一万二千人、再加上水师一万五千人,独立的神威将军炮队六千余人,连同张伟的两千亲兵,加上巡城将军的巡捕兵力,仍是不到十万人。虽云兵贵精不贵多,不过要防守吕宋、日本长崎,还有台北台南驻防,算来将来用到内地争霸的兵力,左右不过七八万人,再加上内地广袤,这点兵力,若不收罗降兵土兵之类,只怕攻下城池,也无法分兵去守。

是以从崇祯三年二月起,张伟未离开台湾之际,便已令各卫重新招兵。虽然台湾兵民比已是颇高,但就是招至二十万人,军民比方到十比一,以台湾的财力也还承受的住。

四月时占了吕宋,七月时局势已稳,留守的八千神策卫汉军并汉军水师船只将吕宋牢牢守护在手心。吕唯风四处巡行,又得了张伟派去的官学子弟为辅,用分化利诱,四处建立堡垒扼制交通要道,以当地汉人为倚托任下层官吏,几个月间吕宋已是恢复如常。除了不能直接将货物卖向南美,又时刻提防西班牙并葡萄牙人的舰队来攻之外,吕宋已再无他事。因局势已稳,张伟便命吕唯风征集了大批当地土著,四处搜寻金矿,虽暂时没有找到,却也找到数处优质的铜矿,也补台湾缺铜之憾。大量的铜矿提练出来后,用以铸造生活用具出售,又可以铸造成铜钱。自然又是台湾的大笔财源。只是那优质铁矿却仍是搜寻不到,吕宋虽有铁矿,却不能用来铸炮铸枪,只可用来生产农具之类,也只是聊胜于无罢了。

张伟因吕宋重要,虽大陆战事将起,却也只得忍痛将周全斌留下驻守。若非解除了西葡两国危胁,暂不调那八千神策军回来。却将曹变蛟与肖天调回,署理征兵扩军一事。至崇祯三年八月,大股明军开向陕西四川湖北之时,台湾的汉军已扩军至每卫两万人,神策卫因有一万二千人驻外,又特意多招募了六千五百人,整个汉军已近十四万人。虽然财力吃紧,到也还供养的起。只是台湾青壮男子已近三分之一入伍当兵,军民之比甚高。风调雨顺时也罢了,若是遇着台风或是洪水地震,只怕对农事和工厂矿山都大有影响。好在除了罪民之外,原本的矿工都由吕宋和日本招募而来,到也省了几万劳力。

待他赶到兵营,却见各卫各军的汉军士兵都在各级主官的带领下训练体能与格斗术。这火枪兵与弓箭兵不同,一个好的弓箭手总得十年八年的功夫,才能箭不虚发。而一个火枪手从举枪到瞄准开枪,只需一柱香的功夫便可。至于精确描准,装弹速度、队形队列,亦是最多两三个月,便足够成军。是以当时虽然弓箭和硬弩的威力不下于火枪,欧洲各国却已是淘汰了冷兵器,改为纯火器的军制。张伟虽有鉴于攻城做战和临敌肉搏时刺刀太过吃亏,建立了龙武军这样的冷兵器兵种。其余三卫却是不改初衷,仍是以纯滑膛枪装备士兵。除了体能训练之外,做战队列和瞄准射击都是极简单的事,想来那些新兵已然尽数掌握。

因见张伟赶来,料想他要来校阅。各卫及各军的主将立时奔来,环伺左右。因周全斌不在,此时的四卫将军中以张鼐最得信重。因见张伟若有所思,看向场中的士兵,张鼐便向他笑道:“大人,这些兵士最早不过入伍半年,除了身上没有杀气,没有那股子味道之外。一切都与老兵无甚差别。大人若是想看,不妨令大队集结,校阅一番?”

张伟摇头道:“不必了。左右不过是这样,有你们在,我也放心的很。我此番过来,是要把军制改动的事,向你们说一下。”

因见各人凝神细听,张伟笑道:“不必紧张。此番变动的是汉军编制,与各位的职衔无关。”

他带着诸将步入节堂之内,坐定之后,皱眉道:“五人为伍,十伍为果,五百人为一都尉,两千人为一营,由校尉统管。这样的分法,太过粗疏。伍长手下只有五个人,到也罢了。一个都尉指挥五百人,太多了,指挥不便,手底下的兄弟都认不过来。自此之后,十人为一分队,由什长领、百人为一果,由果尉领、三百人为一营,由一都尉领、千人为一旅,由一校尉领、三千人为师,由卫尉领。六千五百人为一军,由将军领。待将来再行扩军,将军可领万人为一军。如此这般改制,可如脑使臂,运动自如。”

西方军制的三三制原来自古代罗马,乃是世界上最精细,也最能发挥指挥官效能的兵制。张伟虽仍在官职上仿古制,其内里却已改原本的粗疏,使得军队越发细化,易于指挥。

待他宣布成立参军部,设作战、机要、情等处;又设后勤部、情报部、行政部等现代军队的辅助部门,整个汉军已是完全现代军制化。再辅助以军爵、军衔、抚恤,以及精良的训练、严明的军纪、优厚的军饷待遇,汉军中又有甚多打过几次恶战的老兵,若是正面交战,别说是陕北义军,或是明军,哪怕是八旗精兵,亦不能轻言能击败这支强军了。

待他将诸事交待已毕,至节堂外上马,本欲直回台北。却见校场内士兵已是整队完毕,分列两瑞。张伟无奈,只得向诸将道:“我本不欲大阅,你们非要如此么?”

张鼐与刘国轩展颜笑道:“难得大人来一次,不校阅一下,鼓鼓军心士气,也太过可惜。”

张伟近日来心中总影着一事,原本想立时回府,却是拗不过他们,也只得勉为其

难,骑马向前,在八万大军前风驰电掣般巡行一遭。那些兵士见他向前,却是兴奋不已,各自在主官带领下山呼万岁,虽然僭越违制,形同造反,谁又肯去理会?

孔有德、尚可喜、耿精忠三将此时领着龙武卫,明军盔甲原本简陋之极,只是着小红袄罢了。除了将官,甚少有全身披甲者。此时的汉军却是不同,虽然台湾无有铁矿,却是想尽办法为两万龙武军装备了全身的仿唐的明光甲。不但远强过明军,就是装备了多层棉镶嵌铁叶甲的八旗兵,也是远远不如。至于那些过人高的铁盾、长矛、陌刀,其打造之精良,亦是三人前所未见。虽然只两万兵,这些装备的费用,只怕不在明朝二十万军之下。再加上中下层军官全然是汉军老兵调来,对新入伍的新兵严加训练,军纪军法都比当年的皮岛明军不可同日而语。三将感叹惕厉之余,对张伟的敬佩和猜度,却又更加深了一层。

此时三人见手下士兵不住呼喊万岁,而张伟坦然受之,不以为意。皆各自在心头叹气,只怕将来战事一起,不知道前途如何。只是此时已归顺张伟,身家性命全然在这岛上,此时纵是别有他意,也是脱身不得。思来想去,只得也跟随着张鼐、刘国轩等人同呼万岁,虽仍是别扭,多喊了几声,到也变的坦然了。

却见那张伟骑于白马之上,巡行一遭后意气风发回来,原本有些郁郁之色的他却

瞬间变的神采飞扬。这样的场面便是有些魔力,可以瞬间将人的心理改变。

只听得张伟向张、刘两人笑道:“孔将军是老成人,张载文和王煊成日里跟随于我身侧,山呼万岁这一出,定是你二人弄出来的鬼!”

见二人嘻笑,丝毫不以为意,张伟乃正容道:“诸位将军,玩笑耍乐也就罢了。这适才的万岁声若是传到北京真万岁的耳朵里,只怕我也只好要了你们的脑袋,给皇帝陪罪去。”

见各人仍是全不当真,张伟知道这些人眼里只有自已,全然不把皇帝放在眼里。便是尚耿等辽东诸将,适才自已在马上看了,也是万岁万岁喊个不停,此时这么呼喊虽是不妥,却也不好太过训斥,只得又吩咐几句,便待拨马出营。

“大人,末将有事禀报。”

“喔,孔将军有何事?”

因见孔有德恭身行礼,张伟笑道:“孔将军有事便说,不需多礼。”

“大人,末将想请大人校阅龙武军,这些时日来每日训练不止,将士思战,前些

时日龙武军与金吾军曾有对战演练之议,今日大人过来,到正好可以演练给大人

看。”

因见龙武三将与金吾诸将神色都不自然,颇有些愤愤之色。张伟心中略想一想,便已知道定是火枪兵与龙武军起了争执,诸将为手下出头,为了证明自已手下都是强兵,方有这对攻演练一说。”

因笑道:“这又何必。不发实弹,火枪兵威力不显,发射实弹,又无法演练。”

却听那孔有德亢声道:“末将愿亲率五百龙武精兵,与五百金吾火枪兵对阵,以

三里为距,按照估算好的发射距离和威力来对攻便是了。”

张伟见诸将坚持,虽是无奈,却也只得应允。只见一龙武军小军跑上前来,以草人装备了龙武军的全身铁甲,又放置铁盾于其身前。令一金吾小兵试射,先两百米,未中;一百五十米,弹丸擦射而过;百米,正中铁盾、五十米,弹丸擦于铁甲之上,叮当做响,却只有寥寥几粒钻进了铁甲之内;直到三二十米,方有铁丸击中草人要害,只是数量仍是不多,并不足以致命。

张伟神色铁青,心中只是在想:“龙武军全是步兵,身着铁甲防护力虽高,若是

遇着大股的火枪兵,死伤仍是惨重,若是五百对五百,金吾兵必是惨败无疑。”

事实果真如此,待双方对阵完毕,按照预先算好的折损,五百铁甲龙武军只伤损

下去二三十人,余者皆冲至火枪兵大阵之内。以龙武军的格斗术及装备,这五百

第22章 新竹(下)第59章 爪哇(五)第60章 鼎革(十二)第4章 火拼(上)第55章 偷袭(一)第67章 激战(四)第50章 和谈(一)第63章 倭乱(十二)第27章 协议(上)第47章 辽东(十一)第55章 偷袭(八)第51章 骑射(四)第71章 定鼎(四)第66章 北伐(一)第43章 攻城(下)第8章 宴客(上)第23章 阅兵(下)第64章 关宁(三)第71章 定鼎(四)第73章 南洋(八)第27章 协议(下)第60章 鼎革(十六)第68章 灭明(三)第67章 激战(五)第55章 偷袭(六)第65章 治平(九)第45章 设县(下)第72章 法度(二)第73章 南洋(四)第60章 鼎革(十)第37章 会晤(上)第37章 会晤(下)第46章 制约(下)第68章 灭明(五)第31章 立威(下)第65章 治平(十二)第63章 倭乱(二)第71章 定鼎(六)第58章 吕宋(五)第60章 鼎革(二十)第58章 吕宋(五)第30章 械斗(中)第64章 关宁(八)第17章 乱起(下)第60章 鼎革(二十七)第60章 鼎革三第71章 定鼎(一)第55章 偷袭(五)第68章 灭明(二)第60章 鼎革(二十五)第60章 鼎革(十二)第61章 伐明(二)第35章 兵制(下)第25章 宗族(下)第69章 相峙(四)第62章 江南(五)第25章 宗族(下)第19章 甘蔗(下)第16章 绑架(下)第8章 宴客(下)第49章 镇倭(九)第12章 安身(下)第61章 伐明(九)第69章 相峙(四)第61章 伐明(三)第60章 鼎革(二十九)第42章 围城(中)第61章 伐明(十一)第70章 决战(十二)第60章 鼎革(二十九)第65章 治平(十)第30章 械斗(上)第67章 激战(六)第10章 赴台(下)第71章 定鼎(四)第65章 治平(六)第60章 鼎革(十七)第49章 镇倭(三)第50章 和谈(一)第49章 镇倭(七)第70章 决战(十四)第73章 南洋(二)第60章 鼎革(十一)第70章 决战(一)第60章 鼎革(二十二)第68章 灭明(五)第73章 南洋(八)第11章 北港(上)第47章 辽东(九)第58章 吕宋(三)第4章 火拼(上)第62章 江南(三)第18章 平乱(上)第69章 相峙(二)第70章 决战(十四)第38章 归附(上)第65章 治平(一)第38章 归附(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