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徒二人正在说话,裴元绍来到门口站住了,朗声说道:“启禀使君,牵都尉来了。”
“快快有请。”刘备顿时喜笑颜开,对卢植说道:“我前几天才写信让他回来,想不到今天就到了。”
片刻之后,牵招进来了。
去年在南下途中相遇的时候,牵招正跟随乐隐在洛阳渡过了不如意的数年时光,整个人都显得有些落魄和消沉,为了让他重拾信心,刘备专门将他安排到赵云麾下担任军司马一职。
俗话说得好,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
牵招就是这样一个例子,他人生的前二十多年,虽然习得一身武艺,跟随乐隐也学习到不少的文化知识,但始终遇不到能够赏识他才能的人,所以一直默默无闻。
直到来到军中,牵招才展现出自己全面的才华,成为赵云极为信赖的助手,加上他性格坚毅顽强,为人刚直不阿,在军中也深受敬重,只是白马义从没太多编制,才让他挂着个都尉的职。
如今的牵招身材高大魁梧,整个人的气质就像是锤炼后的精钢一般,卢植老先生不止一次在私下里提起过,说牵招给他的感觉,就像是年轻时的皇甫嵩,或许今后也能成为那样了不得的人物。
“见过先生、使君。”虽然都是熟人,但牵招仍然一丝不苟地行礼,礼毕坐定之后,他的脸上才露出一丝笑容,“玄德,找我有什么事?”
“当然是好事了。”刘备笑嘻嘻地答道:“回去收拾收拾行李,去雁门那边找宪和做伴吧。”
“并州,对付匈奴人!”牵招眼前一亮,“带多少人去?”
汉朝自建立之日,至今已有四百年历史,在这漫长的时间里,北方的游牧民族一直是心腹之患,为了消除祸患,无数汉人前赴后继,献出了自己的青春和生命,时至今日,仍然有无数热血男儿在时刻准备着,准备踏上先辈们探明的道路,建立卫青、霍去病那样的不世之功。
牵招就是这样一个向往着塞外风刀霜剑,渴望与胡人战场厮杀的汉子。
但刘备接下来的话,却像是当头一瓢冷水,让他打消了某些不切实际的想法。
“你的主要任务不是找人打仗,而是要把匈奴各部的虚实弄清楚,把雁门周边的地形弄清楚,为今后的作战做准备。”刘备说着话,转身来到书架前,随手取了一份宽大羊皮纸卷在桌子上摊开了。
牵招抬眼一看,只见这上面空无一物,“什么都没有啊。”
“是啊,什么都没有。”刘备轻轻敲着桌面,“我们对并州各地地形、人口、风土人情的了解就像这份地图,一片空白,就连哪些人可以为我所用都不知道,怎能贸然出兵?”
虽然并州北部与幽州相邻,南部与冀州相邻,从地图上看,都是唇齿相依的邻居,可要是真交往起来,可就难了。
一座巍峨的太行山连绵千里,横亘在并州东侧,与冀州之间只有号称太行八陉的几条狭窄通道,而北面与幽州相接的部分,又是代郡和上谷北部,那些在军都山外围,被乌桓人占据的土地。
没有完全的准备,充足的信心,刘备就算是吃了熊心豹子胆,也不敢随随便便就把手下的将士往那边送。
无论是走涿郡——中山——常山——井陉,路途遥远,崎岖难行的南线,还是走居庸——上谷——代郡,穿越数百里居心叵测胡人聚居区的北线,部队行军和后勤压力都是能拖死人的。
“我懂了。”牵招点了点头,“我的任务,就是配合宪和,把并州北部的情况摸清楚。”
“幽州商会将会开辟一条通往雁门的商路,你再去军中挑选五百名身手好,愿意吃苦的好汉子,伪装成商队护卫在各地行走。”刘备看看卢植,见老先生微微颔首,便继续说道:“给愿意去的弟兄们说明白,他们在军中的职位照常保留,发放双倍俸禄。”
牵招笑道:“我还正想说这个呢。”
刘备也笑了笑,“你这个都尉也别当了,先挂个两千石的职位吧,使匈奴中郎将,拥节,麾下将士有擅不从命者,可自行处置。”
使匈奴中郎将!
牵招有些发愣,他来到刘备这里才刚刚一年半的时间,就已经当上了秩比两千石的中郎将,银印青绶的高官。
这也太快了吧?
“玄德,我从到你麾下,至今寸功未立,骤然据此高位,只怕外人会说你任人唯亲。”牵招想了又想,还是觉得自己不应该接受刘备的好意,“还是收回成命吧。”
“你的本事,品行,所有人都看在眼里,况且你接下来几年也不能顶着这个使匈奴中郎将的名头招摇过市,只是俸禄上得了些优待而已。”刘备却不觉得资历是什么了不得的东西,直截了当地拒绝了牵招的推辞,“这几年做得好了,等到平定并州,你就顺理成章地当上中郎将;做的不好,再把官印还给我,怎么样?”
见刘备都把话说到这份上了,牵招当地单膝跪地,双手抱拳,壮声说道:“君以国士待我,我必不负所托。”
卢植老先生坐了半天,见牵招终于接下这个重担,也是松了一口气,对他和颜悦色地说道:“使匈奴中郎将,历来都是国之柱石才当得起的,当年张然明、皇甫威明,都不止一次担任此职,威震边塞,子经,好好做。”
老先生口中的张然明是张奂、皇甫威明是皇甫规,两人都是汉朝上一代的顶尖名将,再加上段颎,就是赫赫有名的凉州三明。
得知这两位誉满天下的名将都是自己的前任,牵招更觉得心中热血激昂,情难自已,恨不得立刻前往并州,在那里开创出一片局面。
“依照我朝官制,使匈奴中郎将可置从事二人,你回去之后好好挑选,最好是文武兼备,性情相投的。”刘备咧开嘴,冲着牵招笑道:“走之前多陪陪家里人,这一去两三年,未必有机会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