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节 红楼梦读后感之反弹琵琶晴

“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风流灵巧惹人怨。寿夭多因诽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

曹雪芹先生对晴雯的态度可以由这首词看出来,曹雪芹先生认为她是霁月在天,她的人品很是难得,光明磊落,她会寿夭是因为周围环境的黑暗,可见曹雪芹对她的基本态度还是肯定的。?

但是我却要反过来说一说,因为曹雪芹先生写这部书时,常是照着本来的面貌还原生活,所以他即使偏向这个有傲骨的奴才,但在写作中仍是写出了她众多的毛病,其中当然也有很多是她致死的原因。?

首先,很多书里为了表扬这个拥有反抗思想的奴才就会把她描写成一个先进的战士,其实呢?她真的有大家说的那么有思想吗?错,她充其量也就是和宝玉一样,一方面,她认识到这种看似舒适的生活其实就有着对她们这样人的压迫,但另一方面,她却是离不开这种生活的,她只能依附于这种生活,离开这种生活回到贫困的家中,她也就象刚开的剑兰送入猪窝一样,夭折了。?

其次,她是不是真的就是个奴才呢?当然不全是。虽然她身份低微,她是没有父母被卖入贾府的,但是她却被老太太收在身边,而且还可以将自己的哥哥也介绍进府,后来跟了宝玉,也是房里数一数二的大丫头,在贾府的金字塔结构中,这种大丫头其实就是仅次于主子的二主子。什么是奴才呢?在大观园中有比她身份更低微的人,婆子,老妈子,即使就在一个怡红院,其中也有一干小丫头是听她们差遣的。这种大丫头有时权利很大,可以代主子管教小丫头,如果说主人欺负奴才是封建社会的一种无奈的话,那奴才之间互相比大小,互相争斗就是可悲,在有一回中,晴雯处罚偷东西的小丫头坠儿时,先掐先打还拿簪子戳,最后就一句话把她赶出去,还让别人无可辩驳,这中间,小丫头有错,但是晴雯也确实是有倚势压人的嫌疑,而且那狠辣的态度,也很有凤姐遗风。?

第三,晴雯是不是真的不爱宝玉呢?我个人意见,她是爱的。请看,她总是与袭人拌嘴,虽然这有很大一部分是她看不惯袭人,但是其中就没有一点嫉妒吗?袭人说了句“我们”,就被她抓住把柄大加讽刺。她还讽刺麝月,看不得麝月得了两件太太给的衣服就喜笑颜开,但是后几回,她却抢着送东西说也要去“显个好”,宝玉给麝月梳头时,她躲在门口偷听,她其实很多时候都在注意这宝玉,注意着和宝玉接近的丫头,例如小红和宝玉略有交集,就被她粗暴打断。她曾笑着说“没什么我不知道的”就是因为她时时在注意!但是晴雯是有骨头的奴才,她不愿卑微的爱一个人,她总想要和宝玉站的平等一点,她不能象袭人那样谦卑的爱一个人,她有她的特点,有点象野蛮女友,漂亮却不温柔,袭人曾笑宝玉“每天不挨她两句硬话衬你,是再也过不去的”,可见,晴雯这种欲擒故纵,以退为进的手段还是有用的。?

第四,晴雯的志向,晴雯能有什么志向呢?她反抗性再强,她能知道反抗什么吗?她茫然的斗争着,其实都不知道斗争什么,她期望得到的是什么呢?平等?怎样的平等?她一个从小生活在富贵乡中的女孩,也算是娇生惯养的了,她离开这个富贵锦绣地,她能做什么?她的苦恼有很大程度上是不知道该怨什么该争取什么,她明白自己身份卑微,是无法和宝玉站在同一高度的,但是她却想能那样,她的最高目标,也不过就是可以成为小姐与宝玉谈个平等的恋爱。她的悲剧就是因为希望的比得到的多,她的心太高,所以永远无法和袭人一样随遇而安,于是总是痛苦着。?

第五,晴雯的人际关系,晴雯为什么会落得那个下场的,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她极度失败的人际关系,她不能得到上级的垂亲,这很正常,即使现在一般人也是不喜欢这种倔强人的;她也没法得到下级的好感,她喜欢仗势欺人,她看不起比她更卑微的人,凡事都要占先,所以一但事发,一群人就将她告倒,最后落个被扫地出门的下场。这点在我看来真的不如袭人,袭人远比她有交际的手段。?

浅谈几句,觉得还是辞不能达意啊。?

没有任何借口读后感?

出差在长岛,每天晚上努力读点书,[细节决定成败]读完了这几天在看没有任何借口。?

西点军校里有一个广为传诵的悠久传统,就是遇到军官问话,只有四种回答:“报告长官,是!”“报告长官,不是!”“报告长官,不知道!”“报告长官,没有任何借口!”除此之外,不能多说一个字。据美国商业年鉴统计,二战后,在世界500强企业中,西点军校培养出来的董事长有1000多名,副董事长有2000多名,总经理,董事一级的有5000多名。任何商学院都没有培养出这么多优秀的经营管理人才。“没有任何借口”是西点军校奉行的最重要的行为准则,是西点军校传授给每一位新生的第一个理念。?

不可否认,每一个人都喜欢理由,因为理由使得我们看起来更加makesense,更加完美。可是理由的背后是什么呢?这些理由真的能够站得住脚么?如果这些理由不被接受又怎么样呢??

我高中的时候,语文学的不好,一个原因是因为自己喜欢理科,另外的原因则是被理科老师抓了产加各种辅导,考试。有一次学校的教导主任向我的语文老师抱怨我说我“偏科”,我当时的语文老师护着我,说“他不是偏科,是其他课好而显得语文不好,其实他语文也不错了。”?

我后来知道这些故事,是主任告诉我的,我当时很感激我的语文老师,因为他为我找了一个借口,无论这个借口是否真的成立或者是否能够应答主任的质问,这个借口让我自己也颇感高兴。这个借口的直接结果导致了我高三彻底放弃语文,因为我有自己的借口,反正不需要参加高考,语文自然就无所谓了。现在想起来,如果语文老师没有给我这个借口,我会怎么样呢?我也许会兢兢业业学习语文,就不会像现在这么该用语言文字的时候苦于腹中空空了。?

到了大学才发现自己的借口是一个严重的扼杀自己能力和潜力的一个毒品,一旦习惯于找借口,那么可以逃避很多的事情,可以把一些事情做的更糟糕,可以为自己没有100%努力做事情的时候找一个退路。这个习惯一旦形成,而且很难改变,正所谓积习难改就是这个道理,因为借口会越来越多,借口会越来越完美,甚至自己都会被自己寻找到的借口的完美无缺而感动,可想而知这样的后果是什么。?

中国的教育一直以人为本,里面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借口”,例如学生上课迟到,只要有好的“理由”,老师也网开一面,多么有人情的教育体制啊。可是仔细思考这个问题就会发现正是因为有这样“借口”存在的空间,本来的硬尺度逐渐在合理与不合理,真实与不真实的“借口”之间变成了软尺度,渐而变成了以“人”为本,就是没有了衡量标准的社会了。那么多的官场之间的请客送礼,收受贿赂,不都是有这样那样的“借口”么??

我一直在努力减少自己寻找借口的可能,虽然见效并不大,而且也只是在最近几年我才逐渐了解和学会了“没有任何借口”的哲理,这是一个要自己全力以赴去做事情的动力,追求成功并不把自己的失败作为一种理所当然的认识,因为我将不会有借口来开脱。?

失败是成功之母,我一直在想,我希望成功是一个石猴子,没有父母,不是更好么。

第9节 她是我的大姐第9节 其实我真的不想起床第11节 我当了一回两面派第4节 路第6节 井蛙后传第20节 细节决定成败读后感第9节 其实我真的不想起床第15节 第一次坐飞机第13节 猛虎蛟龙第8节 面向生命的思考第16节 我的品牌馄饨第12节 简爱读后感第6节 十年后的我第17节 绘画第9节 感动第19节 小乌龟第18节 新奇的中学生活第11节 朋友扬起你自信的风帆第4节 飞舞的粉蝶第4节 我家门前的小路第12节 游茂陵第16节 我的品牌馄饨第5节 读窗边的小豆豆有感第17节 红楼梦读后感之宝钗的悲剧第4节 介绍长城第20节 细节决定成败读后感第8节 第三只眼睛第18节 俺的拽习惯第12节 游茂陵第15节 像雾像雨又像风第8节 一日之计在于晨第8节 第三只眼睛第7节 杭州西湖第17节 自己的轨迹第17节 红楼梦读后感之宝钗的悲剧第14节 红灯请停车第9节 感动第16节 红楼梦读后感之由湘云说红第19节 迈出去前面是片天第4节 我家门前的小路第4节 古诗大比拼第13节 一个幸福但不快乐的人第3节 救生衣的远景第10节 我决定这样学语文第9节 游植物园第16节 镜子第11节 朋友扬起你自信的风帆第16节 真正的开心我很需要第1节 幸福第16节 我的品牌馄饨第17节 痴人日记第4节 飞舞的粉蝶第18节 俺的拽习惯第3节 我家的三国志第13节 拿什么拯救我自己第9节 其实我真的不想起床第8节 我们家的大厨第6节 乒乓情结第8节 刻在心底的感恩第1节 我经历的一次小挫折第11节 我当了一回两面派第6节 缩写第18节 俺的拽习惯第15节 第一次穿天鹅裙第12节 大人们请放下你们的架子第7节 童年的发现第15节 一本泛黄的纪念册第4节 春之赞歌第6节 匆匆读后感第2节 擎起明天的太阳第10节 我想和你竞争到老第18节 俺的拽习惯第4节 我家门前的小路第2节 夜行山路遇鬼记第12节 游茂陵第15节 见证历史第15节 第一次穿天鹅裙第5节 读窗边的小豆豆有感第10节 我决定这样学语文第3节 一电脑容不下二人第9节 尚湖第16节 镜子第6节 网络认识三部曲第1节 希望在人间基督山伯爵第3节 冬日赏雪第20节 这迷彩服也太第11节 下雪喽第1节 别了2000年前的青高洞第11节 我当了一回两面派第15节 第一次坐飞机第11节 下雪喽第1节 读雪第9节 我的未来不是梦第2节 我的朋友书第7节 海第10节 为何而生第6节 十年后的我第4节 介绍长城第8节 面向生命的思考第4节 我与表妹的反法西斯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