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五十七章 在恒河入海口建棱堡

北印度洋的孟加拉地区位于目前九州军控制的东吁王朝故土和莫卧儿帝国之间,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此时华夏的疆域已经和莫卧儿帝国在孟加拉湾接壤了。

但是双方之间还有东吁西部许多独立的部落作为缓冲带。

九州军很难消化东南亚的地盘,东南亚面积400多万平方公里,许多地方又是还没有开发的雨林、山地、海岛。目前九州军控制的是东南亚的各个主要的沿海、沿河城市,还需要经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时间才能彻底同化。

这个时候即使领土与莫卧儿帝国接壤,但实际上彼此的冲突几乎不存在,双方都到了扩张的极限,精力都放在巩固自己的地盘上。

恒河入海口,一支东印度公司的船队来到此地。这支船队只有两艘炮船。

他们此行的目的是在恒河入海口建立一座堡垒,向上可以窥视整个恒河平原,向下可以守望整个孟加拉湾。

这是东印度公司船队对莫卧儿帝国形成包围网的第三个据点。

东印度公司在印度半岛的西海岸有苏拉特港,东海岸有用600磅买下的马德拉斯小渔村,只差在孟加拉地区设立第三个主要据点,就足以完成封锁莫卧儿帝国海岸线的布局。

此时的恒河入海口还是一片树林和沼泽,野兽在其间出没,偶尔可以听见飞禽走兽之声。

“看来这条河流的入海口还不受重视,更加上方的平原却有着许多人。”

陈邦彦他们这一支小队在横河口徘徊,又转到其恒河西侧的支流胡格利河,他们在寻找一个合适的位置作为堡垒之所在。

他们的船队沿着胡格利河向上游行驶了50多公里,终于在恒河支流的东岸看到了村落的踪迹。

“临海的避风港、有农田村落为我们提供粮食、能够接触到土著商人、易于防守,满足这些地区都是适合作为据点的地方。”佛朗西斯日在用九州军送给他使用的望远镜观察胡格利河东岸出现的村落。

村落里面的土著村民也发现了这些人的到来,他们惶恐不安地聚集在河岸边,不知道出突然出现在这里的两艘炮船意欲何为。

“此处河面宽阔,河水也深,唯一的缺点是这一地区有不少洼地和沼泽,居民说不上多。”陈邦彦说道。

“和恒河其他入海口相比这里好太多了,我们不可能深入恒河平原,我们的目的是先在大海边缘站稳脚跟,在不得罪莫卧儿皇帝的前提下进行逐步渗透,等到他们反应过来的时候我们的棱堡已经在河口建立起来。”

“只要我们在入海口建立棱堡,他们无法攻破我们的堡垒,而我们的舰队可以借助这里的堡垒获得补给,封锁入海口。一旦海洋被锁死,奥斯曼帝国就像是被堵在山洞里面的大象,虽然仍然庞大,但只能通过洞口勉强窥视外面的世界。”佛朗西斯日仍然不留余力地推销他的包围网计划。

在他的计划中,苏拉特、马德拉斯、还有横河口是三个最重要的沿海据点,可以快速地得到支援,而且分别位于莫卧儿帝国的三个不同的地方,从三面将莫卧儿帝国包围。

陈邦彦、佛朗西斯日带领的船队又在胡格利河东岸找到了另外两个村庄。这附近一共有三个村庄,四周有一些他们耕种的农田。

一行人经过商量,认为这里相比恒河入海口其他的地方好上许多,这里有村庄、农田,距离大海不会很远,同时河宽水深,似乎是一个适合建立堡垒的好地方。

他们上岸后,找到了当地正在收割稻子的农民。

“我还没有来到过这个地方,他们说的语言似乎是孟加拉地区的方言,我们小队似乎没有人会这种孟加拉语。”佛朗西斯日听到这些农民所说的话,不由头疼。

在全世界进行贸易、殖民最麻烦的是语言不通,想要和一个地方的土著进行交流无疑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这里是什么地方?”陈邦彦还是习惯地问道,以手指地问这里的农民。

几个胡格利河东岸的农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他们看陈邦彦用手指指着刚收割完的地面,还以为是打听这片稻子是何时收割的,随口说:“昨天收割的。”

“这个地方好像叫做加尔各答。”

探险小队的人还以为对方回答的是什么地名,于是根据当地人的发音进行命名。

这种简单粗暴的命名形式直接改变了很多地方原本的地名。

他们在这里的三个村庄发现了印度商人,不过还是无法正常交流。

“我们可以在这里建立一座堡垒,要是惊动了这里的王公,到时候再找他们谈判。”佛朗西斯日建议直接来硬的。

于是他们一行人的探险小队在胡格利河东岸驻扎,并且开始选址建造落脚处。

虽然他们无法和土著正常交流,但是在以金、银、实物进行交换的人类社会,他们可以从当地的土著那里获得他们需要的物资。

很快他们进入这里的消息就传到当地的王公耳中。

此时统治西孟加拉的官员和莫卧儿帝国上流社会保持一致的语言,他们能够和探险小队进行沟通。

于是东印度公司的小队和莫卧儿帝国当地的王公进行交涉,当地王公以为东印度公司只是想要一处地方作为周转货物的仓库,而且恒河入海口地区几乎没有什么人烟,便以1200卢比的价格卖了这片被东印度公司误以为是“加尔各答”的土地。东印度公司开始在这里建筑第二座棱堡。

苏拉特港是莫卧儿帝国直接控制的港口,有莫卧儿帝国的军队,葡萄牙人、尼德兰人在当地也有工厂,莫卧儿帝国并不允许有人在当地建立城堡。

但马德拉斯、加尔各答,两地都是王公或者地方封建主的地盘,东印度公司可以明目张胆地在他们买下的地方建立城堡,以保护他们货物。

“这座城堡该叫做什么名字是好?加尔各答堡还是孟加拉堡,又或者是其他名字?”

虽然城堡还没有建造好,不过陈邦彦他们已经在想着如何为征服印度半岛的两座堡垒命名。

第五百四十四章 敦煌古城第一千七百二十章 庆功宴第一千五百二十章 姊妹舰的进度第一千零五十三章 粮仓争夺七百零五章 漫长的海战第一千二百六十二章 难缠的王子第一千二百七十六章 英吉利海峡的“幽灵船队”第一千三百一十三章 战争的艺术就是爆炸(下)五百三十四章 准格尔来使第九百四十一章 要不要加入华夏籍呀第一千四百二十二章 国王的烦恼第二百二十九章 石垣岛海战第一千三百二十三章 女骑士(下)第一千零一百四十二章 丈母娘想要去东方第一千零六十二章 机枪面前的敢死队第九百七十八章?学校制(五更)第三百四十八章 勒拿河第一千二百四十五章 大玉儿有了第一千四百五十三章 化学制碱第九百三十四章 两个怂货第一千三百六十八章 姊妹铁甲舰第一千四百八十章 海军的态度第一千五百七十七章 女王的研究领域第二百五十一章 羊入虎口第七十九章 铁路建造委员会五百四十九章 挖墙脚六百八十四章 不宣而战第一百六十二章 父女相见第一千六百九十三章 目标巴黎第一千六百二十四章 女王的绝密任务六百四十七章 收复青海湖第四百五十八章 实力悬殊第九百四十九章 公主的留学生活第一千三百二十二章 女骑士(上)第八百七十四章 海上的漫谈(四更)第一千七百八十九章 民间跨国公司第一百三十二章 抓住一个贝勒了第一千零一百一十七章 出发,船队前往欧洲(上)六百二十二章 放火烧村第一千零一百六十八章 七个人的文明之战(四)第一千二百零四章 奥斯曼帝国的危机第一千三百二十九章 大海战,决战突尼斯海峡(三)第一千八百一十七章 十万劳工第四百五十章 倒幕风波(下)第一千五百零三章 索菲亚女王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围困幕府水师六百八十四章 不宣而战第一千五百二十六章 印度王公联军第三百一十九章 两年七百四十五章 一代宗师顾炎武(二更)第九百一十六章 通车仪式第八百六十五章 国王和议会(一更)第二百五十五章 炮轰锦州城第一千零九十三章 帆船订单第三百七十四章 百里牧场第一千三百七十五章 莫卧儿二皇子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援军至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大学堂第二百三十七章 战争债券六百五十三章 目标南洋(三更)五百八十九章 五十年条约第六十四章 忍不住了第一千七百三十二章 布缆船在欧洲第一千零六十八章 战争结束第七章 饥荒与战争第一千五百三十一章 莫卧儿国宝第一千五百七十八章 王在议会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大学堂第一百九十一章 奔袭六百七十六章 先进的火枪第一千三百九十三章 应战第一千零一百三十五章 各国大使的危机感第一千五百零四章 公主是我们的人第一千三百八十八章 华夏人托我传个话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江户大火第一千五百八十二章 养猪第四十九章 复州的决定七百四十章 蠢蠢欲动的背叛者(二更)第一千三百五十四章 还没有出现的苏伊士运河第五百二十五章 学堂和报社第一千六百八十二章 无敌舰队的没落第一千三百三十三章 大海战落幕第一千零一百八十六章 私掠船横行的时代第一千八百一十九章 一边倒的战斗第一千六百三十八章 部署七百三十六章 十里秦淮是个好地方第一千四百六十章 议会的威胁第一千零六十九章 武士成了劳工第八百四十一章 大谣言(五更)第三百二十三章 这是何物?第一千六百零九章 抵达欧洲第一千二百三十四章 北非,不详的预感第一千零一百一十六章 北美的殖民据点建立第二百四十二章 近代骑兵第二百四十五章 追杀第一千零四十四章 舰队临近第一千零七十六章 公投与拍照六百二十五章 安抚土民第二百七十三章 自导自演的导火索第四百三十四章 什么是正规军(第三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