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八百二十三章 南洋中心广州府

使节团经过了漫长的航行,他们从孟买到加尔各答,然后再经过马六甲海峡进入本土的疆域范围,上万海里的太平洋已经成为了内海。

楚凌云这次单独前往西洋邀请诸国参加第二届万国博览会,同时也在沿海一些府县游历,了解这些地方的变化。

以前重农抑商的各个王朝将精力放在农业上,内地的一些商业枢纽与沿海同分秋色甚至是更加重要,然而宣布永世停止海禁又向外扩张之后,沿海府县突然变得无比繁荣,凭借地理位置和海运的便利超过内地的一些城镇。

在铁路还不算发达的时候,海运、河运的运力比起马车、苦力运输要高效许多。

一艘1000吨以上的大帆船能够运输的货物可能要几百辆马车、骡车才能够胜任。

从海外到来的资源和向海外输出的商品已经成为一些府县的重要经济支柱。

譬如广州府,出于对东南亚的不信任,楚云没有将东南亚的中心放在巴达维亚、马六甲或者安南国,而是放在了毗邻东南亚的广州府。比如南洋电报网络就控制在广州府手中,只要广州府这边的基站出事,那么整个南洋的电报网络都要陷入瘫痪。

广州府也成为了重要的茶叶的出口地和原料进口地,其前景比起楚云想象的还要夸张。

楚云本来以为将来本土的经济中心会是在长江流域,尤其是江南地区。

不过他还是多少被他以前所在的时代的眼光所限制。

在吞并了东瀛、高丽、西伯利亚之后,辽东、辽南地区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三角贸易地点,北方兴起了工业基地,而辽东、辽南、东瀛行省、高丽行省、西伯利亚行省、京畿、琉球人口加在一起也有两三千万人口。

广州府、福州、厦门等地因为夷洲、东南亚并入版图而成为了南洋的经济重心,而且这些地方比起长江流域,与西方、印度的距离还要接近。

长江流域胜在腹地较广,还有长江这一条黄金水道。

两广行省、福建行省加上夷洲、东交趾行省、南交趾行省、南洋行省,实际上人口优势也非常巨大,同时还具备了出口香料、橡胶、丝绸、瓷器、茶叶、蔗糖的能力。

也就是说楚云认为的长江流域一枝独秀的场景没有出现,沿海地区变成了北方、长江、南洋三大贸易圈三足鼎立的局面,经济重心从江南向南方的岭南、北方的辽南偏移。

这种经济重心分开的现象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如果财富大量地聚集在江南一处,那么很有可能会导致地区差距过大,甚至会出现其他的事端。

楚凌云一行人率先来到广州府,这里的广州十三行变得极其繁华,珠江上停泊着无数的商船,商船上挂着各种各样的旗帜,五颜六色。

岸上的十三行更是人满为患,街道两侧不再是那种低矮的商铺,而是高大的石质建筑。在远处还可以看到冒着黑烟的烟囱。

他们在这里看到了各种长相的人,这些出现在广州府各种面孔的人来自南洋、印度、阿拉伯半岛、西欧。他们不只是商人,有些人还是水手、旅客、学者。

很难想象一个国际大都会开始自发地在这里形成。

这是楚云也没有想到的事情。

沿海的府县是无区别解除海禁,广州府并不是什么单独的通商口岸,任由它们自己发展。

广州府硬生生凭借自己毗邻南洋的地理位置变成了南洋贸易圈的经济中心,成为了凌然于巴达维亚、会安港、马六甲的存在,并且又依靠南洋的人口和特产丰富了自己的产品种类,变成了国际大都会。

如果来自印度、西欧、阿拉伯世界的商人想要同时购买南洋的特产和内地的特产,他们可以在广州府得到满足。

“十年前广州府就修建了一条铁路,当时主持修建铁路的是詹天佑,这条铁路加强了我们与中原的沟通。”当地有一个官员来接引使节团,向他们介绍出现在广州府的铁路。

广州府的珠江不及长江水运便利,所以当地对铁路的出现很重视。

楚凌云看到珠三角的铁路,想到了南北大铁路的工程,南北大铁路干道在南端的终点是广州府,从京城经过襄阳、汉口,打通本土中部大动脉。

好像这一条贯穿南北的大铁路也要竣工了,而主持修建南北大铁路的就是修建了广州府铁路的詹天佑。

“这十年我们与南洋的贸易陡增十倍不止,不少广州府、福州、厦门的人开始移居夷洲、文莱、安南等地,原因也很简单,官府主张向外移民,可以承包更多的土地,并且连续五年免收农业税、还有五年税赋减半。对于农民来说这可是不得了的优惠。本来南洋的侨民就以我们这些地方的住民为多,再加上南洋变为我们的官府在管理,有了这个鼓励后还是有不少人选择下南洋。”广州府的官员向他们介绍到这边的情况。

楚凌云听后点头附和。

这个“下西洋”的决策也是他的父亲提出来的。

虽说南宋时期不少汉人因为战乱和海外贸易而移居海外,但是南洋的汉人还是不够多,所以他的父亲下令鼓励最靠近南洋的几个行省大举向南洋移民,稀释当地土著的比例,再加上华夏自古注重血缘关系,移民将会彻底将南洋变为自古以来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那一座是广州府的海关大楼,已经有二十多年的历史了,当时还是广东巡抚熊文灿在此地管事时修建的。而现在熊大人病故,实在是令人唏嘘。”当地的官吏指着一座水泥、石块建造而成的建筑,二十多年,已然有些沧桑感。

楚凌云注意到了商业贸易开始腾飞的广州府也普及了铁路、路灯、电报等新的技术,而且还试图扩大街道,以更好的姿态成为南洋的贸易中心。

海禁的全面解除、世界格局的改变让不少沿海的城镇抓住了很多机遇。

楚凌云还听说在江南地区,一座叫做上海县的城镇也因为格局变化而开始走向繁荣。

七百二十六章 大洋洲第一个据点(第二更)第一千六百九十八章 以骑兵打败骑兵第一千四百九十章 担任北方司令第三十章 高丽王世子第一千二百三十八章 私营铁路?六百五十四章 东印度总督(四更)第一千六百六十八章 王室联姻第一千六百七十一章 组建神圣同盟第八百五十三章 废立国王(八章)第八百零七章 江户大学堂(三更)第一千五百六十四章 铁甲舰调停(下)第五百三十一章 西域之乱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第四舰队到来第二百六十八章 火枪陷阱第四百三十三章 以天下为棋第一千八百四十章 计算机的进展第三百二十四章 孙传庭坐火车第七十四章 崇祯上台第一千三百六十一章 回师第一千八百三十三章 铝合金的用途第一百四十七章 内斗第一千三百三十一章 被打爆了第一千六百五十九章 我们要雅典第一千六百一十九章 欧洲十国使节第八百一十六章 需要帮你成为国王吗(二更)第一千零五十章 江户城的骚乱第八百二十二章 整个欧洲当礼物(一更)第三章 遂发枪第二十章 搞事情第一千七百八十二章 汉语与技术援助五百五十六章 一同狩猎第一千二百一十三章 巴达维亚的橡胶园第一千零一百一十二章 不设防的东瀛第二百七十八章 对轰六百九十三章 迁移到曼谷第一千三百一十三章 战争的艺术就是爆炸(下)第一千二百四十三章 对女王的处置第二百五十一章 羊入虎口七百三十章 想要去科学院第二百一十七章 抵达琉球第九百五十八章 国家机器的力量(七更)第一千五百七十二章 宁芜铁路通车第一千四百零八章 土著攻城第一千五百一十四章 回到夷洲第九百零四章 滞留京城第十七章 蠢蠢欲动第一千六百七十九章 女王私掠令第一千二百三十二章 两个帝国的矛盾六百一十六章 反扑第一千八百三十六章 铁甲车第一千四百零六章 原始手榴弹第一千二百三十五章 远西派遣军第一千零三十九章 几个女子的年夜饭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围困幕府水师第一千七百八十二章 汉语与技术援助第一千二百九十二章 嚣张第一千零一百二十八章 征服莫卧儿的野心第一千二百七十二章 皇家海军的援助(下)第一千七百一十八章 回到京城第一千零九十六章 军中伙食好第一千零一百五十八章 寻找北美金矿第八百八十五章 专利法与修大明律六百九十五章 扶持傀儡国王第一千三百六十二章 继续索要保护费第三百五十章 毛子的踪迹第二百二十三章 海岛逃亡第一千五百一十七章 回到部落七百零九章 超时代战舰碾压(上)第一千三百七十八章 被土邦大军包围了第二百三十七章 战争债券第四百九十九章 江户城条约和横滨商社第一千七百八十二章 汉语与技术援助第一千五百五十五章 四颗宝石,一人一个第四百三十六章 他不可能会叛变第八百八十八章 两女相遇(二更)五百六十一章 援军还是敌军第一千五百四十七章 新的卫生条例第一百二十二章 兵临海州卫第一千零一百四十八章 探险、土著和金矿第三百五十四章 包围第八百零五章 派出留学生(一更)七百五十六章 竟然是你(三更)五百六十四章 俘虏第一千零五十五章 下克上(下)第一千五百六十七章 小王子诞生第二百三十九章 发电机出现第一千零一十九章 卢象升的火器阵地第三百二十八章 挨炮的尼德兰人第一千三百零四章 医院骑士团加入七百六十七章 差点挂了(二更)第一千五百九十六章 公元1643年第一千六百三十九章 登陆克里特岛第五百二十八章 准格尔与沙俄第一千八百一十六章 竣工的苏伊士运河第一千三百九十八章 叛变(上)第八百一十七章 东亚教父(三更)第一千六百六十八章 王室联姻第九百五十六章 募资,疯狂的资本(五更)第一百三十七章 建州义军第一千五百三十二章 印度战国时代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