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章 大明朝议

“闯贼连克陕西三座城池,已经兵临西安府下。三边总督洪承畴退守潼关,向朝廷请兵五万,以荡平闯贼。”新上任的兵部尚书熊明遇上禀来自陕西的奏折,让文武百官一阵沉默。

崇祯皇帝坐在龙椅之上,俯视群臣。臣子都不敢抬头看他沉如死水的面容。

“两年了,就是一个褓囊中的婴儿,现在都能牙牙学语了。他洪承畴总督三边战事,要兵给兵,要粮给粮,要钱给钱,两年时间非但没有消灭陕北亡贼,反而让他们做大。如今闯贼军势席卷陕西、山西、河洛三地,与四川的流民相互响应,江山危急,洪承畴真是可恶。”崇祯说道。

殿中的群臣鸦雀无声。然而他们心里清楚,平定陕地的农民起义军不是洪承畴一个人能做得到的事情,就是换一个人去估计会输的更惨。只是现在似乎需要一个背锅的人。

“陛下,此事除了洪承畴无能以外,乱民之根源还在于天灾人祸。天灾者,数十年不见之大旱也,人祸,贪官土绅也,朝廷应当以招抚为主,募集银两赈灾,救济百姓。如此一来,方可从根源之上瓦解闯贼高迎祥等人。否则乱贼将如同野草般,春风吹又生。”在百官班列前面,一个中年官员说道。

众官一看,却是同样新上任不久的首辅大臣周延儒。

“非也,此乱之根源是高迎祥等人包藏祸心。早在三年前,朝廷就曾屡次三番、三番两次往陕北运送赈灾银。可是三年以来,陕地的乱贼得到赈灾银以后,不但没有安居乐业,但是变本加厉,利用朝廷的赈灾银招兵买马,扩大势力。他们分明就是图谋不轨,意欲颠覆朝廷。”另一个前列的大臣说道。

众官的小眼神余光又注意到这个发言的官员身上。却是新上任的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温体仁。

这些官员也很心累。朝廷文武百官隔三差五就会被皇帝换一遍,不仔细查看还真不知道是谁。

“温爱卿说的是,不知道是否令有对策?”崇祯问道。

首辅周延儒见皇帝不理会自己,暗自在心里嘀咕。不过他旋即就明白了皇帝的心思。倒不是崇祯不知道这是天灾人祸导致的,而是朝廷拿不出更多的赈灾银了,就连镇压农民起义军的军饷都难以接济。此时如果有任何的偏方,皇帝都会剑走偏锋。

“是。微臣曾走访从陕北战场返回的将士,发现了闯贼制胜的秘密。”温体仁说道。

“爱卿当真?若空口无凭,那可是欺君之罪。”崇祯说道。

“乱贼中以闯贼高迎祥势力最盛,人马多达两万。而高迎祥军中有一支军队百战百胜,让洪承畴屡屡受挫。那一支军队便是闯将李自成带领的火枪队。火枪队有步兵三千,人人手持火枪,威力远远大于我们的鸟铳。非但如此,最近几次战斗,他们还启用了铜炮,炮轰我方城池。火炮之下,摧枯拉朽,才导致了陕西三座城池陷落,西安被围困。”温体仁答道。

“这些泥腿子怎么会有火枪和铜炮?”文武百官面面相觑。

“据可靠的消息,这些火枪和火炮的制式极其像是来自辽东复辽军的军械局生产出来的。因此微臣斗胆推测,复辽军在背后支持闯贼,让我们关内大乱。”温体仁一语成鉴,如同晴天霹雳,让文武百官背后一凉。

这样的推测实在是太过骇人听闻。不是不可能,而是如果这件事是真的,那么就太可怕了。闯贼在西北,复辽军在东北,若双管齐下,逐鹿中原,则中原危矣。

“复辽军应该看不起这些乱贼吧,楚云好歹也是我们朝廷任命的辽东总兵,岂会自降身份与乱贼联手?”有官员站出来说道。

“楚云此人行为一向怪癖,可保不准会如此行事。别忘了两年前复辽军占领了厦门、金门、澎湖等地,至今朝廷都没有收回。谁想得到他们复辽军远在辽东,竟会跑到了东南沿海?”温体仁说道。

群臣被堵住,确实无法反驳。自从两年前复辽军攻克了厦门湾,还在厦门湾内建立了几个据点以后,朝廷屡次征发福建、两广、江浙地区的卫所兵前去讨伐,结果每次都铩羽而归。随着西北局势的糜烂,朝廷现在已经没有精力夺回厦门湾,干脆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放任复辽军在厦门湾附近活动。只要复辽军没有继续向大陆扩张就好。

“复辽军不知为何有如此多的火器,若是他们暗中支持闯贼祸乱西北,则我们大明危矣。诸位爱卿可否有良策?”崇祯扫视群臣,却发现绝大部分人都低着头沉默不语。

“陛下可派遣使节出使辽东,前往窥探复辽军的虚实。一方面查看复辽军这两年发展之近况,二来从楚云那里套话,看是否是复辽军在暗地里支持闯贼。还是因为复辽军自身出了问题,导致火器外流到闯贼手中。此乃投石问路之计。”温体仁说道。

“嗯,此计倒也稳妥。哪位爱卿愿意出使辽东,投石问路?”崇祯继续环视众臣。

这回低着头的群臣更多了,就连提出计策的温体仁的眼神都有点飘忽,应该也是不愿意去的。这些年复辽军喜欢扣押、欺负、榨干朝廷使节的流言太多,没有一个从辽东回来的使节不是哭丧着一脸,或者还有干脆回不来、从此音讯全无的使节……

“有一人是万历四十七年进士,在前朝担任稽勋郎中,因不满魏忠贤专政,弃官回乡。此人多谋果断,擅长灵机应变,可担大任。”户部尚书说道。

“万历四十七年,可是孙传庭,孙伯雅?”崇祯背靠龙椅,陷入思索中。

“正是。现在孙传庭就在山西代州老家,仍然不忘朝事。如果陛下下旨招他前方,他应该会立即动身。”户部尚书答道。

“既然如此,便召孙传庭进朝,不日便出使辽东。”崇祯说道。

第九十四章 收复琉球第一千六百二十八章 各方的心思第三百六十七章 橡胶园第二百七十二章 组建远征兵团第六十三章 接风宴第四百八十章 一千五百万两第四百二十五章 目标天津卫六百章 阮家的行动第一千四百三十五章 受宠若惊的苏格兰使者第一千零一百二十五章 与爪哇土著的战争第一千七百五十一章 女王的决定第一千零一百一十六章 北美的殖民据点建立第一千五百章 谁谋害了国王第二百六十七章 李自成第一千二百四十六章 在印度半岛买地(上)第九百九十一章 议会与国王(二更)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真田丸第一千零一百六十六章 七个人的文明之战(二)第九百八十八章 小心议会!(五更)第一千七百六十九章 我们不卖技术七百八十一章 东瀛试验田(二更)第九百二十九章 返回欧洲前的准备(九更)第一千二百二十章 兵不厌诈,突袭!第一千七百七十九章 地中海战地医院第二百九十九章 巫女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操纵人心第一千五百二十三章 扶持傀儡第八十八章 火炮破城第一千六百二十五章 北美不能统一第一千三百四十二章 凌儿的家庭老师第七十八章 蒸汽机车!第一千七百二十八章 纸币征服世界六百六十八章 互相伏击第五百四十章 漠西血战(四)第一百六十三章 生气的楚云第四百章 代州沦陷第一千零一百六十四章 躲藏第一千零一十一章 劳资矛盾第一千二百三十七章 江南第一条铁路第九百七十一章 请帖第一千二百二十七章 伦敦城第一间茶馆第一千六百七十二章 德意志风云聚七百九十五章 搭讪华夏女子(一更)第三百二十章 大明朝议第一千七百六十五章 超前的水晶宫第一千四百八十三章 平静的冬天第一千二百二十二章 献给军主大人第八百八十一章 万吨巨轮带来的震撼第八百八十三章 好吃的饭菜第三十七章 天价战列舰第七十五章 秋收第一百四十一章 挖地道第二百八十三章 夷洲形势第九百九十七章 与金自点的密谋(八更)第三十四章 试验田第一千五百四十九章 法兰西大使的警告第一千零九十二章 你们东印度公司被卖了第八百三十六章 幕府的华务运动(五更)六百六十二章 国强则底气足第五百零四章 软禁第二百六十七章 李自成七百四十七章 大闹虎丘塔(四更)第四百一十八章 消失的崇祯第一千三百五十四章 还没有出现的苏伊士运河第一千零七十四章 东瀛的儒学者六百一十二章 逃离第三百九十章 漠北草原会议(第三更)第八百二十九章 羡慕的岛津光久(四更)第九十五章 琉球卫第八百五十六章 中毒第一千零四十章 数学系的神秘项目第一百二十三章 牛庄驿攻势第一千七百七十三章 17世纪的大熊猫第八百零二章 互相刺杀(八更)第一千三百零六章 奇袭小队到达第九百二十九章 返回欧洲前的准备(九更)第二百九十三章 郑芝虎的计划六百五十六章 巴达维亚大会(一更)六百四十二章 炮轰大象阵第一千二百九十六章 焚毁战舰第四百七十八章 参观新技术第一千六百九十一章 拔取敦刻尔克要塞第一千三百四十四章 远征埃及(上)第一千八百二十二章 印度半岛帝星落(下)第一千零一百一十章 搜集技术情报第三百零二章 援军抵达第一千零九十九章 南洋对策第九百一十七章 尝试公司制度六百五十四章 东印度总督(四更)第三百八十二章 惊闻噩耗第八百六十八章 东方的折扇(一更)第一千四百八十七章 贪玩的公主第九百八十章 银元和铜元发行问题(二更)第二百一十七章 抵达琉球第一千三百八十五章 风声第三百三十章 再见郑芝龙第九百七十七章?难是理所当然的第一千四百六十一章 凭借自己的力量第一千五百九十一章 出兵高丽第一千三百二十五章 主动出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