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新罗劳工

高丽州,行政院已经将唐国下拨资金的事情做了明文规定,资金用来建设高丽州与新罗州。

公告一出就有大量的翻译开始进行宣传,同一时间还发出了招工启事。

高丽州从王朝覆灭之后,百姓们对唐国人都非常的忌惮,加上语言不通显得唐国人格格不入,卑沙城港口建设的时候征召了大唐的本地人,当时都是管三餐。

可是现在不一样,招工不但管饭还给钱,很多人都心动了,可是他们还是有些畏惧,所以全都在观望。

三天的时间没几个人出来做工,新罗州的情况好很多,由于是和平归顺,有些好贵族有些抵触情绪之外,百姓们倒是无所谓,至少从唐国附属子民变成了真正的唐国人,根本上并没有让生活变得更糟。

三天的时间新罗州的雇佣人数达到了一万人,为什么这么多,因为高丽州的人不出来做工,那么只能用新罗州的百姓来干活。

元善没有想到是这个结果,但是这样反倒有助于两州之间的交往。

卑沙城内,元善刚到就着急说下开会。

张大千亲自负责两州经济建设的事情,一种骨干都是从各个经发部抽调过来的,还有大唐学院中的一些精英,一个个年纪轻轻都非常有冲劲。

看着一众人安静的坐在会议桌前,一时没有说话。

元善先是看了当前的卷宗记录。

“你们做的很好。”元善开口道。

众人送了口气。

“但是细节上还有很多不足,比如说缺乏针对性,目前高丽的情况比较糟糕,百姓对咱们有抵触,所以不能一味的复制其他州府的模式,发展建设要与民情结合,利益只是一个方面,咱们要让当地的百姓认识到经济建设的重要,对他们生活上的影响,从多方面去影响他们。”元善继续道。

“是,我等会谨记于心,会尽快想办法。”张大千代表所有人说道。

“新罗那边有五千人过来做工,非常好要保证他们的衣食住行,窑厂是建设的基础,现在分配一下任务,经发部工作重点开窑烧钱。”元善说道。

“开窑烧钱”经发部最基本的盈利模式,在岭南地区等南方偏僻的州府都采用这种模式,水泥砖头在自用的时候还能够进行出售赚钱。

经发部建窑厂规模都是非常大的,元善这么说,张大千等人的心里就有底了。

“好了,从现在开始国库的资金的五成全都用在建设窑厂上,组织人手开工。”元善道。

一众人也是雷厉风行,习惯了马上开始行动的做事风格。

经发部的人全体出动分开行动,元善则是跟着张大千一起乘坐马车在卑沙城附近转悠。

高丽州的百姓见到城内时不时出现的百十号人挨家挨户的去敲门都有些紧张,还以为唐人要抢夺东西,全都严阵以待,胆小的就将们紧紧锁上不敢出门。

经发部的是在做动员,希望他们能够走出家门出来赚钱,现在有钱都画不出去,这无疑是经发部从成立以来最难的事情。

元善不知道城里的情况,张大千拿着地图在翻译的帮助下,找到了一大片适合建设厂房的地方,不过沿途道路实在是太差了,泥土到四轮马车都不太平稳,下雨天道路会会直接成为一团浆糊。

见到这种情况,元善很无奈,想要建设还是需要从最基础的东西开始建设,无疑建设时间将会无限制的延长至少三年以上。

坐在马车上开始思考着,一旁的张大千见到元善心情不是很好,便问道:“蓝国公,你没事吧。”

“没事,就是在想如何让高丽州快速发展起来。”元善道。

张大千看到元善如此投入都被他这种敬业的精神感动了。

实际上想要快速发展高丽州的方法很多,将商人们全都拉过来投资,使用廉价劳动力,被商人们剥削,可是现在的情况是高丽州的百姓并不配合这倒是一个问题,语言不通会有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元善回到卑沙城,结果听到手下人反应宣传的效果并不明显,无奈只能咱们放弃,因为在敲门的时候高丽州的人有着明显的抵抗之意。

“挂横幅吧。”元善道。

“就算没有人识字,那就配上翻译在他们路过的时候进行宣传,先这样吧,事情总不可能这么僵持下去,还有将政令发布下去,若是实在不行就强制推行下去。”元善道。

“蓝国公,这样不好吧,才刚刚平定战事,切勿冲动啊。”张大千提醒道。

“我只是针对拒不配合的人来说,反正现在高丽州都是唐国的了,咱们只要不乱来就行,注意分寸就行了。”元善道。

张大千立即答应下来。

很快高丽州的县城之内全都挂起了条幅,政令推行,经济建设,分配大量人员开始出去宣传。

剩下的人全都在负责建设窑厂上面。

新罗来的人刚到高丽州的时候还不是很适应,因为之前两国之间矛盾战事不断,如今的变化实在太快,他们都有些无法适应。

在翻译的解释下他们的情绪才算稳定下来,五千人从新罗乘着沧州号到了卑沙城港口,跟他们想象的不同,港口一片空旷,仓库建设的都是规规矩矩。

他们下船之后很快被分成了小组,每个组都有一名小组长,经发部的人将人带走。

目前条件有限他们只能使用简易帐篷,还好帐篷充足,居住条件在经发部的人眼中勉强达到标准,接着每个人都发放了新的工作服装,木桶,还有香皂与卫生纸等生活用品。

元善回到卑沙城之后就跟着张大千出来看这些劳动者,港口上的侍卫们一个个面色严肃,一大群穿着统一制服的人,一起抱着个木盆,里面放着换洗的衣服,生活用品。

他们眼神中充满了沉寂,冷漠,好奇,这画面简直不要让人误会。

元善有些哭笑不得,这怎么搞的跟监狱风云一样,但是谁让事情就是那么的巧合,不过这倒是让他觉得挺有意思的,要是再剃个同意的平头就更有意思了,不过这个事情他只能在心里想想。

第一百四十六章 没刹车第三十六章 三轮自行车诞生第三百六十六章 仓库视察第五百三十八章 大唐路路通货运公司第三百七十六章 造纸术第七百七十六章 三年大发展第四十七章 急救第四百一十章 新丰县的变化第二百零五章 拜访孔颖达第二百九十一章 唐朝第一人民医学院第一百八十三章 建材商会第十五章 曲辕犁换钱第一章 一支烟的思考第五百二十一章 工部尚书阎立德第四百九十九章 药品销售权第八百六十章 山本一山第三十一章 三哥你咋还不醒第九百一十三章 高士廉要种青稞第三百七十三章 招生准备第六百九十五章 洛阳工程队加入第九百三十三章 收押张俊义第三百八十三章 收成第五百六十五章 谈起素女经第六百零九章 手动红绿灯第六百六十二章 兰州铁路第三百三十三章 彭徼巡的难题第一百九十五章 单独约见第九百六十七章 人才不足第二百七十章 撕名牌大作战第四百九十章 此处应该有掌声第五百四十一章 新行业的崛起第二百五十八章 外包加工第四百七十三章 元善来了第七章 shopping第二百八十三章 坐镇老中医第七百七十七章 冯盎的气色第三百四十四章 窗帘第一千零三章 能说会道第五百八十六章 夜市第四百五十八章 沧州商城分店第五百三十六章 徐智第七百二十七章 冠名商家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皇子们的反应第三百七十九章 落跑的程处默第六百零五章 全民货运计划第四十六章 战刀的威力第二百一十八章 蒸汽打井机第四百三十一章 蒸汽动力船下水第七百五十九章 捷报第二百一十五章 回庄园第六百九十九章 “打土豪”的销售模式第七百九十六章 商人议事第二百八十八章 大忙人元善第一千零一十五章 高句丽乱第五百一十八章 购买人口第七百八十二章 大名谈判第五百七十二章 李元昌的目的第二百七十六章 女人的直觉第九百七十二章 化学实验第一千零七章 忙的不可开交第七十一章 兵法的诞生第七百二十四章 九州岛上的造纸工坊第一百六十七章 行酒令第一千零一章 定襄城第七百九十九章 一语道破第二百零六章 吕达第九百二十二章 吐蕃签约第一千零五章 监国的事第五百六十三章 尚书左丞戴胄第九百一十七章 新型钢材第三百七十二章 准备招收三百人第九十一章 推销水泥第四十五章 路遇状况第六百一十二章 试车计划第三百二十三章 义诊结束第八百七十一章 被堵路上了第三百零七章 男女授受不亲第九百六十四章 二个月后第六百八十三章 碎石厂第一百四十七章 中老年人最爱第六百四十九章 面条机第三百五十章 百货商城第三百五十六章 预卖玻璃板第四百八十三章 王孝通的学生第十七章 高明公子第六百八十五章 蒸汽碎石机第七百九十二章 商人的无奈第一百零九章 手榴弹第三百一十一章 推销蒸汽机第五百三十三章 广告牌第七百二十四章 九州岛上的造纸工坊第四百九十四章 元善的态度第三百五十九章 谁说老实人傻第八百七十七章 长生与不死第四百一十九章 一千套轴承第二百零七章 商会窑厂开工第三百五十六章 预卖玻璃板第三百六十九章 非赚不可的买卖第七百八十九章 参观动物园第三百八十四章 劝太子养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