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一章 每石两贯

元家庄园,太子到访可是元善不在,于是太子等人又去了经济开发区。

到了医学院才找到元善,就见到元善身边围着一群人女护士在似乎在解释什么东西,李承乾好奇的走过去叫道:“元善,你们在干什么呢。”

“原来是太子殿下。”元善转过头立刻说道。

“元善,想要找你可真不容易我刚从你的庄子上来,我有事情给你说。”李承乾说道。

“咱们去医馆的会议室谈。”元善对李承乾说道,然后叫女护士们去工作。

刚进医馆的小型会议室,李承乾就开口说道:“元善朝廷准备买玉米了,这个事情由我来办你快帮我想想办法怎么才能做到最好。”

“太子殿下,这买卖的事情自然是要与商人们谈,不如这样先将种植玉米的几个大商家召集在一起谈一谈这个事情如何。”元善说道。

“这价格该如何谈呢,朝廷开出的是每石两贯钱。”李承乾说道。

每石两贯钱也就是合每斤不到十七钱,这比现在的麦子便宜一半呢,朝廷这价格看来已经是知道成都玉米底价每斤十文钱了,再加上运输费用价格差不多。

“汉中缺粮,大批的粮商都等着往汉中运粮赚钱呢,这个时候的玉米价格可能会稍微高一些,太子殿下要做好心理准备。”元善随口说道。

朝廷收粮是在玉米计划的时候就已经商量过的,这一部分粮食富商们是怎么都可以出的其目的还是为了商人本身,扩大商人的影响力,而李承乾像他问的事情元善只是随便应付一下毕竟他不是李承乾的幕僚也没有必要为他出谋划策,这涉及到站队的问题。

皇家的事情元善是不准备参合进去的,但是李承乾要是跟他谈生意那就另当别论了。

而现在的元善确实是跟李承乾谈生意,现在已经有很多商人租赁集中仓库来储存玉米这短短的半个月就存储了不下千万斤的粮食,这还不算元家自己购买运输过来的四百万斤粮食。

而且这个数量每隔十天都会增长,集中仓库现在都成了一个中转站了热闹的很,元敬在其中除了是仓库租赁商还充当着货物运输商的角色。

跟太子聊了一些玉米的事情之后,第二天长安第一楼李承乾就召集了参与玉米计划的富商们,当初这个玉米计划可是顶着李承乾的名头开展的,这会儿商人们都非常给面子。

元善今天也来了,他参与的玉米种植面积不多但是元家车队现在可是一股不小的运力,但是这股运力并不是唯一,上次买马其它大家族也是购买了很多马匹加上在其它渠道购置的马匹说实在的并不比元家车队少,区别就是很多大家族的马车都是在各地分配的,而不是像元家一样将其集中起来使用。

人已到齐李承乾就叫人讲明朝廷收购粮食的计划的,今天在场的可不只是李承乾一人,而是朝廷派遣了好几位官员一起参与,今天算是正是谈判。

很快官员们和富商们就开始了一番唇枪舌战,最后商人们绝对按照每石两贯钱的价格出售玉米,但是不负责运输。

朝廷是考虑到运输经费后才开出每石两贯钱的,但是这运输并不是集中运输而是要直接分发道各个州府去这样成本就会大大的增加,因为路况和运输距离不同耽误的时间也不同商人们在经过仔细商量之后决定放弃负责运输。

这样两方就有了分歧接着就在这个问题上开始太假还价,不过商人的态度非常的明确虽然朝廷采购的数量很大,但是比起他们自己销售来说其实并不少赚多少。

李承乾这时候有点蒙了,他没有想到商人们的态度会如此强硬,结果负责运输的价格被商人们定在每石两贯四百钱,这下轮到朝廷官员们为难了。

结果第一场采购谈判就没有成功,其实朝廷采购的这部分粮食其实并不多在,经过跟朝廷禀报之后第二场价格以每石两贯的价格进行收购,不需要商人负责运输,统计朝廷一共购买三十万石粮食,合计六十万贯钱。

这些粮食足够二十万人吃半年的了而且加上朝廷从百姓手上收集的粮草足够朝廷正常消耗的,商人们倒是不以为意这点粮食对于他们来说不算什么,免除了粮食运输的麻烦商人们也是乐见其成。

合剂每斤二十文的价格商人们还是赚到的,就在朝廷采购粮食的时候成都那边的粮食已经被销售到了距离近的各个州府,采购价依然是二十文每斤。

元善都没有想到这粮食价格会有如此波动刚开始的时候元家收的粮食才十文钱,经过朝廷采购之后这价格立刻就上升到了二十文钱。

大唐各地的粮商们纷纷赶往成都进货,而且南方的粮商特别的多可是他们销售的地方确实在北方,三十多个富商也是将玉米快速的运往各个家族中的产业中去,短短一个月的时间整个大唐几乎有三分之一的人买到了便宜的玉米。

集中仓库作为张安的一个中转站也迎来了来自洛阳等地的各大粮商,经济开发区每天都迎来送往大量的车队,而蓝田县内的客栈酒楼等生意也是跟着异常的火爆,甚至连租借农家院的生意也开始兴起了,没办法谁让需要住宿的人多呢。

到了十一月底元家已经有三千辆马车投入使用了,同时也接到了朝廷的一部分轴承的订单,现在的轴承价格已经降到了一百贯一套,朝廷当即就订购了两千套轴承,生产这些轴承也就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至于朝廷怎么用那元家工坊就不管了。

十二月初,元家工坊的第一台蒸汽磨面机被打造了出来,飞轮带动磨面机箱体中的长条铁片将玉米打碎之后通过滤网来调整玉米面的粗细,这台机器看似简单但是滤网的生产可是用了很多的功夫。

蒸汽磨面机的磨面速度非常的快,不过弊端就是磨出的玉米面并没有用石磨的细致但是用来喂鸡和喂猪完全够用了。

以现在的玉米价格来看还并不稳定,所以元善现在也不收购粮食了只是将元家在成都种植的玉米先运输回来,希望玉米价格降下来之后再另行打算。

希望读者们能够多多支持,求打赏,求收藏,推荐票,给几张月票吧!

第九百四十九章 行动开始第二百三十九章 来跟我扭第五百二十五章 防晒霜第三百九十八章 升官失财第五百零三章 茶话会第八百零八章 袭扰不断的骑兵第一百七十二章 棉布上市第四百九十一章 秦王破阵乐第三百六十七章 发展畜牧业计划第四十六章 战刀的威力第四十一章 药酒进行时第六百一十八章 钱行初设第八百七十六章 唐俭拜访第六百四十二章 扶桑三武士第四百零三章 茶叶生意第四百六十八章 蓝田县侯第四百八十三章 王孝通的学生第二百五十章 仓库集中区第三百八十四章 劝太子养鸡第八百四十六章 初次见面第二百八十六章 太医署七老第七百五十二章 出海捕鱼第四百四十三章 雷霆之势第九十八章 郑奇第七百五十六章 海盗第四百六十章 喊话第八百八十一章 生产降落伞第六百三十章 格物学第七百五十一章 鲸鱼出没第一千零一十二章 巨响震天第二百五十三章 追封第十七章 高明公子第七百九十八章 威武大将军第四百七十二章 侯府招聘结束第八百四十四章 彩衣的主动第二百三十六章 素女经第三百六十七章 发展畜牧业计划第五百四十五章 新的订单第五百八十六章 夜市第一百五十一章 突如其来的哨箭第四百一十九章 一千套轴承第一千零一十章 薛延陀部来了第四百四十六章 喜忧参半第一百七十六章 干杯我的朋友第二十三章 石灰石第八十七章 开业吃火锅第九百四十四章 卢国公家程处默第三百二十三章 义诊结束第八十六章 水泥第六百五十二章 薛凯的想法第九百四十章 有所发现第九百四十五章 狗不理包子第一百五十八章 大赦天下第十三章 药材到了第六百一十八章 钱行初设第三百四十一章 化肥工坊会议第二百四十九章 酒会策划第五百一十二章 搓衣板第三百四十六章 冷饮店与火锅店开业第三百三十三章 彭徼巡的难题第六十三章 尉迟宝林回来了第三百一十一章 推销蒸汽机第八百八十九章 直怼魏征第七百四十七章 越州基业第九百五十一章 防守态势第三百三十五章 若兰的反常第九百七十八章 钱票宣传第九百二十七章 全武将配置第三百六十九章 非赚不可的买卖第九百一十三章 高士廉要种青稞第四百八十四章 陈华第六十五章 粮食不见了第三百二十二章 借道单家第二百八十五章 招聘大夫第三百一十六章 问公主第二十七章 琉璃换美人第四百七十章 邻家女孩第五百八十三章 图书馆第九百六十五章 扩充兵马第九百章 八十万贯交易第八百四十六章 初次见面第三百二十二章 借道单家第二百九十九章 厚德载物第九百七十八章 钱票宣传第八百六十四章 三岛在手第六百四十七章 八十万贯第三百七十七章 宇文士及的主意第六百五十二章 薛凯的想法第六百八十八章 战地医馆第六百八十八章 战地医馆第九百四十四章 卢国公家程处默第二百一十七章 蒸汽机第六百九十四章 第三个火车头第三百二十三章 义诊结束第七百零三章 供暖设备第七百二十五章 粮草先行第四百四十二章 溃败之势第一百二十一章 准备礼物第六百五十三章 火锅店相遇第六百三十五章 倒霉的文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