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九章 南北通商

武媚娘是个有抱负有理想的人,当初听到她被选为秀女的时候她的心里无比的高兴,只要进了宫就能够摆脱当前的窘迫,其她从来都灭有向生活低过头。

在她的心中进了宫不是摆脱厄运而是有了新的开始,而那里便是她以后的路。

宫女在内殿候着,李世民一直都在批阅奏折,刚才看到的关于盐田的事情他还没有想好,盐这种东西自然是朝廷掌控最好,可是元善的计划却不是这样。

其中的关键就在于利益的分配上,若是朝廷掌控盐几乎全部的利益都是朝廷的,但是一旦分成以税收和分红的形式分配缺点是朝廷能够得到的利益会减少,好处呢便是这一部分利益全都会进入他李世民的钱袋子不受国库的影响。

从产业项目上李世民又想到了关于太子,关于皇位继承的事情,当初元善就提出过这个事情。

产业化分配,良性竞争,凭本事得到承认,以后等太子继位之后变回能够让大唐的基业稳定下来,甚至可以一直发展下去,可一旦这样做可是要涉及到很多人的利益,是风险是挑战,但也是机会,选择权一直都攥在他的手中。

最终李世民拿不定主意,于是一众心腹大臣全都被召进了宫中。

“盐田若是真的能成对百姓可是有利的。”房玄龄说道。

实际上为百姓考虑这种事情只能算做借口,房玄龄的意思就是赞成推动这个项目的,这表示对已经很明确了。

“陛下盐业一直都是掌控在朝廷手中的,按照元善的说法只能说以后盐的产量会增加,但是这与朝廷的利益有所冲突,不如答应他的条件但是税收需多加三倍。”长孙无忌道。

“盐税的三倍!”众大臣都是抽了一口凉气,这哪里是支持这不就是重税了吗,人家有技术增加盐业产量,你还要占人家那么多利益,换做谁愿意干这事。

不愧是当朝一哥,对于利益分配就是狠,什么关系亲疏只要面对利益直接就是面冷心黑。

“无忌觉得元善可能接受这样的要求。”李世民问道,他可从来不考虑厚不厚道,利益必须要朝廷拿大头才行。

“商人都是漫天要价,坐地还钱,行不行还不是陛下说的算。”长孙无忌说道。

“陛下此事还需要从长计议。”房玄龄开口道。

“陛下如今经发部能够给朝廷带来诸多好处,若是在盐田项目上过于限制恐怕以元善的性格还会从其它事情上找回来,既然都是为了大唐,为了百姓其实能够达到共赢才好。”杜如晦道

盐田已经开展,朝廷不批销售权没关系自用就好了,盐这种东西在大唐珍贵的很,而元善的盐田出产的盐经过加工处理之后全都是细盐,在岭南港都可以当报酬用来支付给僚人。

等信使再次到来,元善看到信都被气乐了,他都不知道李世民是怎么想的,真是大手笔三倍的税金,这样也好有这样一个不计个人利益的皇帝,宁肯自己吃亏也要充盈国库,好的很。

于是元善真的答应了,同时也获得了盐田的销售权利,比产量和质量朝廷的盐矿根本不是对手。

经发部开始着手运营盐田项目,其中经发部负责的是分别陛下的那些股份,而元家则拿了他该拿的。

借助岭南港的地方,周围的人员,还有广阔无垠的大海。

建设就从这一刻开开始了,骁龙号亲自押运大量的盐从岭南出发,陆路则是被吸收进来的商人负责运输营运,海路一起开动起来,陆路主要将盐运至西北地区,海运则是沿海一代。

骁龙号运送一船的钱回来,沿海几个商会联合起来分批销售,短短三个月的时间盐田的供应就覆盖到了大唐之内,盐业价格普遍高于朝廷盐的价格。

就算这样盐田出产的高价盐销售比官盐更快,更多。

沿海一带因为盐业风波各个商会都赚到了不少钱,连带着一些产业收益都非常好,马车等代步工具得到了大量的发展。

阎立德抓住商机,利用工部大量的制作车架,制作多少就销售多少,订单排得老长要不是还要分出人来建设大明宫车架产量还会更高。

正因如此,兰州的牛马市场更是每天都有大量的马匹被销售,自身当地的经发部限制马匹销售数量,不然兰州的马匹都能被商人们给一抢而空。

兰州牧场正在对马匹进行保护繁殖,这需要很长一个过程。

为了补充马匹需求与北方的突厥开始了大量的贸易往来,长孙无忌亲自带头让国库出钱够买马匹然后分销给有需要的商人,一倒手朝廷赚了不少钱。

根据统计大唐的马匹数量至少翻了两倍,登记在册的马匹数量就有二十万匹,这些只是的是鼓励养马有享有面税的部分,没有统计的马匹数量就更多了。

尤其是和沿海的几个新成立的商会,车马队扩充速度很快,车架马匹普遍都是长安洛阳车队的三倍。

南北通商,大量的货物被运往两地,苏杭的布匹刺绣一直都是布行的高端产品,大量的供货让苏杭的布行生意在受到棉布的影响下再次焕发出生机。

同时苏州的周记布行推出新式的印染棉布,花纹颜色都让人耳目一新,普通棉布的产量与价格与棉花商会几乎相同。

棉花商会,郑奇,赵拓,石毅等一众股东在商议事情,由于苏州布匹的供货让他们的销售量在南方几个州府有了不小的影响,而周记布行就像是一匹脱缰的野马一样横冲直撞。

“郑会长,听说元仆射就要从岭南回来了,不如到时候咱们找他帮忙。”石毅说道。

“棉花商会已与元仆射没有利益上的瓜葛恐怕这次还是要靠咱们自己。”郑奇叹了口气说道。

“居安思危,棉花商会如今的发展已经很好了,或许咱么不仅仅要考虑市场占有率,还要重视产品。”赵拓说着就有人将提前准备好的一些布匹拿了过来。

“这些都是从苏州布商那边买来的,棉布的编织工艺与咱们一般无二。”赵拓道。

第七百二十四章 九州岛上的造纸工坊第二百九十一章 唐朝第一人民医学院第四百三十九章 发兵东突厥第四百二十三章 无底洞第九十二章 黑火药与炸药第七百六十章 穆庆元与薛仁贵第一百六十九章 鬼骑袭营第一百一十四章 蜡烛代理商第六百二十九章 朴至善第一百六十三章 冲进杜府第八百六十二章 意外的进攻第六百六十七章 魏侍中的好奇心第一千零一十四章 薛延陀灭第三百四十七章 冰镇黑糖水(可乐)第六百五十三章 火锅店相遇第八百四十二章 莺莺燕燕第七百五十六章 海盗第六百六十七章 魏侍中的好奇心第一百六十七章 行酒令第六百六十二章 兰州铁路第八百六十四章 三岛在手第五十二章 我会对你好的第七百八十九章 参观动物园第六百一十四章 回来了第九百零七章 下金蛋产业第五百九十七章 五石散第四百七十九章 八卦新闻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皇子们的反应第六十二章 做个火柴容易么第九百八十一章 小范围试用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战局逆转第三百二十七章 玻璃板风波第四十三章 孙真人的下落第五百七十七章 沧州船厂竣工第五十九章 饭前唱首歌第二百七十三章 海选目的第五百一十三章 开矿授权会议第一百二十三章 醉酒的众女第七百九十七章 武媚娘的心机第一百三十八章 杨山来了第五百三十六章 徐智第三百九十三章 南灵草第九百三十八章 走访米铺第四百一十五章 宫里又放人了第八百零九章 谈判第二百六十七章 北衙校场第六百三十九章 岭南码头计划第九百二十二章 吐蕃签约第五百九十二章 用人紧张第七百四十二章 认女儿第九百五十一章 防守态势第七百零八章 扩大矿点数量第五百九十二章 用人紧张第四百零八章 纨绔高纯行第八百一十七章 加密信件第二百五十八章 外包加工第二十六章 百名侍女第一百二十七章 李秀宁走了第八十四章 单芳芳第五百七十五章 离开梁州第一百零二章 早期复合弓第九百四十二章 兴州之行第一百四十三章 是来洗澡的吧第一千零一十二章 巨响震天第二百四十八章 会员消费卡第三百九十九章 班底第一百六十一章 足球竞技第八百零五章 完胜第九百五十一章 防守态势第一百二十五章 笑场第三百五十章 百货商城第八百三十章 两门三人第七百三十八章 周记布行周青第七百七十八章 武媚娘第一百八十三章 建材商会第二百一十二章 火炮项目第九十七章 和平坊蜡烛商店第三百五十九章 谁说老实人傻第九百三十六章 查账第四百七十三章 元善来了第七百四十五章 遇到于贵第七百六十八章 发现礁石第七百一十八章 落户风潮第三百六十七章 发展畜牧业计划第四百七十九章 八卦新闻第二百二十七章 昕月落枕了第一千零一十三章 活捉夷男第四百一十一章 贞观二年八月第一百一十六章 长安富户第六百六十五章 机械动力学第二百七十八章 姚正与孙思邈第六百九十章 去兰州第九百七十章 加大投入第一百一十四章 蜡烛代理商第九百五十五章 兵临城下第四十一章 药酒进行时第九百二十二章 吐蕃签约第五百零七章 新罗遣唐使金明忠第六百九十三章 兰州刺史张文毅第七百零六章 昕月与彩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