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六十五章 扩充兵马

御书房外,元善刚刚赶到,见到一个熟悉的女子,正是武媚娘。

“武才人?”元善心中泛起嘀咕,她在御书房门口做什么。

“媚娘见过蓝国公,陛下正在与大臣们在御书房内议事,我这就去向陛下禀报。”武媚娘道。

元善等在门口,这架势里面应该在谈论一些秘密的事情,不过这个武媚娘什么时候受到如此重视了,这样随意出入御书房,难道李世民被迷惑了,嘿,要不人家也是才人,皇帝的老婆,还真是瞎操心。

表情淡然,嘴上什么都没说,但是心中有些担心,这个武媚娘可不是一般人,现在正是兵部该组的关键,但愿其中不要有什么意外吧。

没过一会儿,御书房内的一众人全都退了出来,元善一见全都是武将,程知节大咧咧的出来,道:“元善,你回来啦,今天晚上,不,后天来我府上,怎们不醉不归。”

“好啊,正好小子从泸州带来了这好酒正想着让诸位叔叔品尝一番呢。”元善道。

“喝酒怎么可能少了我。”尉迟敬德说道。

元善一脸玩味的看着程知节,知道这两人关系好,想看看程知节如何应对,可就在这个时候武媚娘走了出来道:“蓝国公,陛下请您进去。”

元善道:“几位数数走好。”

李世民看起来明显憔悴了很多,桌案上有一大堆的卷宗,见到元善进来立即挥退左右,武媚娘无奈的退了出去。

“元善,朕现在对兵部做了很大的调整,你来看看现在的发展情况,看看还有什么不足的地方需要补充改进,都要说出来。”李世民道。

马和帮忙将卷宗递到元善的手上。

元善过来是交差的,怎么感觉突然有种上岗的感觉。

皇帝让看他必须看啊,翻阅卷宗,没过一会儿马和就搬来了凳子和一个小桌,在御书房有这样待遇的人他还是第一。

元善自然不会客气,李世民经过这两个月的亲力亲为,对“圆桌会议”的形式倒是有些好感,不过他还是喜欢居高临下的看着众人。

不过让大臣站着还真是无法更好的办公,所以御书房内就预备了凳子桌子,这到是成了趋势,有在皇宫内推行的打算。

元善很仔细的看着,副指挥全都是一群大佬,侯君集负责后勤这个安排倒是有点意思。

更为惊奇的是短短二个月的时间基本上框架都已经完成,更有十五万兵马作为常规力量,府兵制虽然取消了但是若是真的号召起来肯定可以短时间内着急大量人员。

不过这样一来做出的努力就会受到质疑,看完现有的情况基本上没有什么问题。

“陛下,现在的问题有两个。”元善道。

“说来听听。”李世民道。

“兵部改组的很成功,现在要注意的第一是将士的任免与考核,这个必须要严格执行,第二就是兵马太少了,常规兵马可以增加至三十万,每三年-一招新,表现优异者可继续留任,军户不世袭可以更给为配发军户证,退伍转业后将其收回,在户籍上留有备注,可以当成预备人员登记,大唐若是有战事可优先争用。”元善道。

李世民蹙了蹙眉头,犹豫道:“三十万兵马开销太大了。”

“一点都不大,陛下兵权才是关键,大唐地大物博,三十万常规兵马已经很少了,若是可以最好增加至五十万人。”元善继续道。

越说越多,李世民想了一下觉得元善说的很对,可是这么多人国库开支不小,到时候肯定会被说成是穷兵黩武。

“开支甚大,这样真的好吗?”李世民问道。

“陛下,简单来说有兵权才是有了天下,臣一直都建议将国库开支的九成用在兵部,招兵,制作军备,或许三年到五年之内大唐兵马就能够所向无敌,到那个时候可以适当削减到七八成,然后将开支全都用在大唐的经济建设上,这样才能良性发展,不然内忧外患我大唐兵马再强,能撑几代人呢,若是陛下定下宏伟计划,五年计划,十年发展,这样传承下去,逐渐改善延续下去,陛下的成就会远远高于始皇帝。”元善道。

千穿万穿马屁不穿,该出口时就出口。

李世民早就分析过利弊,这个事情并不是元善第一次提到,作为皇帝他更愿意看到能够后代子孙能够守业,而元善的想法恰好能够帮他解决这些问题。

尤其是兵改之后,将权利集中起来,就算换了一个皇帝,只要朝廷不倒那计划就会一直持续下去,无论怎么改变,兵部是不会动摇的,兵部不动摇就代表大唐永远是和平的。

文官们的建设发展围绕百姓来进行,大唐江山将利于不败之地,甚至可能持续百年千年,那样的成就他是向往的,但是想要实施起来可并不容易。

两种截然不同的计划,兵部现在改组的成绩是非常成功的,正是因为这样让他看到了他想要见到的。

权利集中,皇权依然至上,而后代子孙继承大统后的变化将不会太多,功劳其实都应该归于元善。

“想想你说的也很有道理,三十万常规兵马除去镇守边关的将士,维护大唐的安全足够了。”李世民嘀咕道。

“军户证书,这个主意倒是很有意思,若是真的这样更改倒是能够省去很多麻烦,元善现在朝廷正是用人之际,朕想让你到兵部任职你看可好。”李世民道。

“陛下,臣以为不好,兵部刚刚改组还内部需要磨合,而臣手上还要经管经发部实在是分身无力,再说经济发展同样重要,没有钱就等于没有未来,这次臣是来汇报艰难道的事情,经过一番巡查,觉得益州铁路的建设应该提上日程,这样可以保长安粮食无忧,而起商路可以直通南方腹地,对当地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元善把话题扯了回来。

李世民没有勉强,现在对元善的安排还为之过早,兵部这一项解决之后,还有文臣这一块呢,不能够着急,何况经发部赚取的钱,他用起来比较方便。

第三百一十七章 跟公主摊牌第四百三十四章 鱼钩第八百五十七章 虽远必诛第二百七十九章 孙思邈的听诊第五百五十三章 洛阳商团第四百零一章 招标计划第八百六十九章 李承乾要地第一章 一支烟的思考第二百三十四章 不求最好但求最贵第一千零三章 能说会道第一百三十五章 疯狂的商人们第二百四十三章 新火药配方的价格第二百七十八章 姚正与孙思邈第四百七十七章 花篮排行榜第八百八十八章 橡胶鞋售罄第六百一十五章 扩大铁矿产量第三百一十七章 跟公主摊牌第三百二十五章 转移话题第八百三十二章 贸易商讨第四百一十一章 贞观二年八月第三百二十章 元善的书房第八百一十七章 加密信件第三百三十六章 蒸汽动力风扇第九百四十七章 证据确凿第一千零一十三章 活捉夷男第九百九十六章 副都督张亮第六百零七章 单车帮第二百五十二章 有钱再谈吧第四百九十九章 药品销售权第七百三十四章 加盟第一百六十八章 帝王的角度第六百七十七章 洛阳工程队第二十八章 走着继续花钱第三百七十七章 宇文士及的主意第二十五章 嚎叫派的野兽们第七百五十五章 继续南下第九百三十五章 隐人耳目第五百零四章 均田制的利弊第八百八十五章 天然橡胶第五百五十八章 朝堂反应第四百一十四章 贬官回家第九百一十八章 参观工厂第二百七十九章 孙思邈的听诊第六百六十二章 兰州铁路第九十四章 火柴的诞生第五百一十九章 安有林第二百零三章 不打不相识第九百七十三章 突然爆炸第九百八十二章 妙莲的求助第八百九十五章 善嘉与吐蕃使者第二百三十六章 素女经第四百七十五章 酒令到手第一百九十二章 倔老头虞世南第六百一十九章 建设基金纳入钱行业务第三百七十一章 红拂女的面子第三百七十八章 百货商城开业第七百九十五章 吐蕃来犯第五百三十章 户部侍郎高履行第三百五十三章 元氏活血通络膏药第一百三十九章 月事巾第四百三十八章 沧州船坞第七百九十八章 威武大将军第八百二十五章 和亲使团第四百九十二章 明天会更好第九百章 八十万贯交易第七百五十六章 海盗第五百八十六章 夜市第九十四章 火柴的诞生第三百一十八章 李秀宁的表白第八百九十七章 张文毅的信心第九百三十章 经发部张大千第六十章 两人谁赢了第七百三十一章 经发部内的决定第三百九十五章 职介中心第四百零五章 起痱子第六百三十一章 望远镜微调器第一百六十八章 帝王的角度第三百零三章 时间与金钱第六百八十五章 蒸汽碎石机第五百一十五章 舞厅内部第一百五十二章 鬼猎骑第六百六十六章 建房问题第七百八十八章 蓝田县开国公第一百二十三章 醉酒的众女第八百四十七章 观察人才第五百八十四章 宵禁第二十二章 长孙王妃第一百八十三章 建材商会第四百五十九章 安置区出事了第四百零七章 油炸蝗虫第三百八十六章 固定资产投资第二百二十一章 铁炉子第三百四十六章 冷饮店与火锅店开业第一百九十五章 单独约见第五百五十章 状元书局第七百五十八章 福州刺史吴青远第八百六十一章 苏定方心动了第七百七十章 机会来了第八百五十四章 乱糟糟第五百六十九章 抓捕行动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