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8章 卢俊义

(感谢大家的热情支持,新的一月,保底月票啊!补昨天的保底。)

……

承天二年,七月十日。

帝国征讨高句丽,大军实数一百三十余万,分水、陆两军。

陆路士卒屯于幽州涿郡,约一百一十万左右。

水路士卒屯于青州东莱郡,约二十几万左右。

兵法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为辅助大军的正常运转、辎重运输,天子调冀州、幽州、并州多地百姓,达到两百万。而这是仅仅是供养陆路士卒的,水路士卒的则全在青州当地解决。

青州去年经历了水患灾害、部分人强行被迁徙安南一带定居等事情,本为帝国州郡中民怨沸腾之地。如今又因讨伐高句丽,召集了上百万的民夫杂役……

水师不同步卒,他们更依赖工具——船。

此乃二十几万水师动用的民夫,几乎是一百一十几万步卒用到的民夫的一半的缘由。

统领青州水师的帝国将军,主,征南将军刘方,副,镇西将军史万岁,俩人皆立功心切的主儿,日夜督促造船,期望早日从港口出发,踏平高句丽。他们一着急,坏了……造海船的民夫工匠日夜站在水中,皮肤溃烂,腰以

下生蛆,死者甚众。

怨愤积累,直到一个人的出现、一首诗的出现,爆发了。

那人名叫王薄,青州齐郡邹平县的一平民百姓,人没啥稀奇,至多性格上稍微流/氓点儿、猥琐点儿,偶尔偷看寡/妇洗澡、调戏下邻家小姑娘,落得个乡烦里厌的坏名声。朝廷发派徭役指令,他顺利的叫人扔了进去,成为

添数儿的指标。

几个月的时间,王薄眼见身边的人一个个倒下惨死。不免有兔死狐悲之心,决定逃离。

王薄逃是逃走了,但他返还家乡,结果……征南将军刘方、镇西将军史万岁感逃役者过多。业已指挥麾下兵马抓捕。

王薄不敢归还,丧家之犬般惶惶不可终日,躲在青州长白山(今山东长白山)。

深山老林中的确难以让帝国追捕,可也没有吃的啊!王薄饿得不行,开始纠集同样逃役的人。去抢劫、去掠夺……渐渐地,他们惊奇的发现自己竟壮大到数千人的规模!

这时候,王薄胆子大了,自称“知世郎”,灵感爆发,写了一首《无向辽东浪死歌》。

诗曰:长白山前知世郎,纯着红罗绵背裆。长槊侵天半,轮刀耀日光。上山吃獐鹿,下山吃牛羊。忽闻官军至,提刀向前荡。譬如辽东死。斩头何所伤。

王薄的诗词打动了无数与他同病相怜的人,便是长白山另外一处的逃役者首领孟让,亦前来投奔他。

短短几天内,王薄的实力急速扩张至三万余人。

……

……

承天二年,七月十五日。

身在扬州的吴凡通过情报线路,得知王薄号召百姓反抗帝国频繁兵役的消息,包括那一首《无向辽东浪死歌》。

吴凡和郭大爷一起喝着酒,立马乐得不轻:“好诗!好诗!哈哈哈……太有才啦!”

郭奉孝眼睛斜着,道:“主公觉得哪里好?哪里有才?”

吴凡一本正经的咳嗽一声,止住笑意。道:“我是山东章丘一个看透世事的强盗。看我帅气红上衣锦色背带裤。我手擎长槊伸到半空中,片刀发出比太阳还耀眼的光芒!我上山当响马以獐鹿为食,下山为强盗吃狗大户的牛

羊!如果官兵到了,我想也不想提刀迎上。假如不用到辽东去送死。就算砍掉我脑袋又怎么样?啧啧!”,他咋舌后,道:“这首诗用词通白,语句上口,虽无华丽锦绣,胜在那朴实又豪气的意境!”

郭嘉怔怔的凝视吴凡。

吴某人憋不住了:“哈哈哈……唯一的缺点。就是中二了些……哈哈哈……”

郭大爷好奇,问道:“中二为何物?”

吴凡愕然,摸摸鼻子,斟酌半天,道:“一种非常……非常自己为是的……嗯……高级动物。”,他不耐的挥挥手,仍乐不可支:“哎呀!不要在意这种细节嘛!”

郭奉孝没像吴凡这样没心没肺的瞎笑,他反显得深沉,有一搭没一搭的抿点儿酒水,心绪飞速的转动。

待吴凡安静不少。

郭嘉认真的说道:“战端一开,内忧外患。我之前曾言,帝国绝对会因征讨高句丽,生出巨大的动乱。一语成谶,应验了。”,稍顿,他继续道:“一如秦末汉初的陈胜、吴广及‘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王薄、孟让和

《无向辽东浪死歌》也将掀起时局变幻的狂潮!彻底动摇天家杨氏两百年的稳固统治!主公所期待的机会……来啦!”

吴凡舔舔嘴唇儿,道:“说的没错,但王薄、孟让是不够的!”

郭大爷笃定道:“杨玄感!”

吴凡眨眨眼睛,道:“没错!我早筹谋他了!《荀子.王制》曰‘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自古以来,民心向背,大势所趋,可惜!百姓终究只是百姓,他们代表不了什么,尤其在当下的帝国。还是那句话‘大隋是世家士

族的大隋,不是天家皇室的大隋,更非平民百姓的大隋’,唯有世家士族与大隋离心离德,这个天下才能……乱!”

郭嘉挑挑眉毛,道:“高句丽之战?”

吴凡点头,承认道:“是的!天子希望借此削弱世家士族的兵权,巩固皇室统治,在他没有几年好活的情况下,为太子打下安稳过渡的基础。世家士族不是傻子,当他们发觉高句丽之战的真实面目后,一定会有反抗。‘枪

杆子里出政权’,世家士族能有今日辉煌,是他们掌握着帝国三成以上的兵马,他们晓得根基所在。”

有些事情吴凡坦白告诉过郭奉孝,有些事情没有,然,不妨碍智慧惊人的他猜测的**不离十。

郭大爷深思不语。

……

……

承天二年,七月十六日。

王薄、孟让起义军急速扩张的令人嗔目结舌,聚众近乎五万,声势浩大的屯于泰山郡境,公然和抓捕逃役的官军战了数场,甚至胜多败少!

征南将军刘方、镇西将军史万岁接到天子圣旨,出征高句丽在即,没有闲暇去理会王薄、孟让,匆忙把情况快马加鞭的汇报给及至辽东的天子杨倵。

左手捏着奏疏,杨倵全身愤怒的颤抖,一张脸黑的快滴出墨水。

南梁复辟大起义,各支兵马相加达到七十多支、参与人数多达七十多万,前后四个人进行称帝,轰轰烈烈、闹闹吵吵。事情过去刚多久?两个半月而已!又他娘的有不愿为帝国效劳的刁民造乱生事。

杨倵心里一边骂刘方、史万岁是办事不利的废物,一边又得寻思怎么尽快平息反叛,毕竟他已遣派先锋军进入高句丽,和高句丽军对峙,大战一触即发。

想来想去,杨倵想到了一人,张果、张须陀。

张须陀原本镇守并州雁门郡,大隋征讨高句丽,用人之际,料想去岁东突厥牙帐都叫吴凡平了、都蓝可汗的脑袋都被吴凡拗了,那边应该无甚威胁,杨倵便调他过来。

杨倵主要看中的张须陀的出身,穷苦、贫寒,却不自甘堕/落,参军报国、作战勇猛,典型的值得培养的寒门人士。

杨倵打定主意,叫张须陀拿下王薄、孟让,立下功勋,好在高句丽之战后,扶持他进入帝**方上层,成为换代的新鲜血液。

两万骑兵,一道青州兵马虎符,这些是杨倵给予张须陀的。

张须陀自此开启一段逆天之旅、一段名将之路。

杨倵放心的忘掉王薄、孟让,专注于他一直没解决的命题——“如何让一百三十万余帝国大军,惨败、完败在人数不过十万的高句丽联军手上。”

某时灵光一闪,杨倵确定了三点。

一。

下令己方将领不得擅自作出任何有关作战决定,必须先向他报告后再听从命令。这会使得隋军在战场上很被动,各路将军做每个决定的时候都要先派人驰报远在后方的他,从而延误军情。高句丽的军队,有了充足的时间进

行重整和反击。

二。

弃用诸如左将军韦孝宽等稳重、知名、善战者,多用一些贪功冒进的庸才蠢蛋。

三。

送几个人给高句丽。

第三点杨倵认为最重要,他可小觑的很高句丽人。

送到高句丽的几个人的作用,就是帮助高句丽打败大隋,这几个人要忠心、要有能力,杨倵把分散在洛阳四卫中先皇光帝的七名贪狼卫找来了,他庆幸当初没处理掉这七个,派上大用场了。

秘密命七名贪狼卫叛逃,杨倵松了好大口气。

杨倵转念想起自己的贪狼卫……

御前都督府下辖三卫,即鹰扬卫、黄门卫、贪狼卫。

鹰扬卫是天子的鹰犬,黄门卫是天子的耳目,贪狼卫是天子的刀剑。

鹰扬卫的首领在先皇光帝时是鹰扬中郎将胥伥,到了杨倵这儿本应该换的,但他没有。

黄门卫的首领在先皇光帝时几经变动,后由现在的内侍太监大总管罗元安稳坐定,到了杨倵这儿换成了早先名不见经传的雨化田。(。)

第552章 三种人第149章 狗男女第521章 五柳庄第329章 碰不得第137章 险中求第529章 赴北方第78章 嫂夫人第308章 君臣对第634章 我喜欢第393章 父与子第356章 天子心第226章 坑惨啦第291章 真累呀第57章 真牲口第582章 真的么第485章 捷报传第286章 后会期第401章 子骂父第138章 冀州牧第510章 袁氏子第540章 真嘲弄第286章 后会期第305章 自己人第426章 当放屁第494章 小蠢货第71章 没礼貌第223章 夸海口第431章 找上门第137章 险中求第245章 装个病第85章 雄阔海第456章 自杀吧第232章 打我呀第573章 乌鸦嘴第277章 小妖精第7章 凉透了第422章 独立日第622章 烽烟起瞎哔哔几句第354章 更乱了第161章 宇文氏第46章 乱糟糟第339章 邵元节第463章 真无耻第401章 子骂父第4章 狼来了第465章 李氏忧第592章 嫩得很第378章 兄弟啊第350章 吓屎了第167章 猪脑子第221章 讲道理第482章 很不好第97章 不白拿第359章 上贼船第9章 抱大腿第28章 钟秀呢第191章 我不服第119章 起谣言第560章 必凡也第368章 引变化第217章 废一个第361章 暗卫军第175章 不祥兆第489章 吴骠骑第278章 杀人计第64章 瓦岗寨第603章 神仙啊第504章 孔圣人第556章 险恶心第33章 大人物第342章 好奇心第598章 人心变第279章 回个门第302章 打嘴炮第297章 撕伪装第632章 恶心啊第624章 名头大第592章 嫩得很第288章 帝王心第490章 排排坐第332章 有黑幕第231章 缺母爱第474章 太粗暴第591章 出事了第434章 南宫书第464章 天子信第559章 还不死第361章 暗卫军三更完毕新的一周啦第111章 一样的第227章 救一命第537章 来投奔那啥六更完毕今天没了第615章 两个月第227章 救一命第333章 蛊惑人三更完毕第451章 大棒子第74章 未亡人